问题

为什么《甄嬛传》的选角比《新红楼梦》要好太多?

回答
《甄嬛传》和《新红楼梦》都是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电视剧,各自都收获了不少关注。但要说选角,《甄嬛传》确实是普遍评价更高,甚至可以说是“好太多”的。这背后其实有几方面的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聊聊。

首先,得说《甄嬛传》在选角上,人物的适配度简直是“量身定做”级别的。剧组很清楚自己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需要什么样的演员来撑起这些角色。

孙俪饰演的甄嬛,这一点是公认的。早期的甄嬛,纯真、灵动,带着一点点小家碧玉的娇羞,孙俪的眼神和气质非常到位。而随着剧情发展,她经历磨难、变得狠辣,那种眼神里的深邃和变化,孙俪也演繹得淋漓尽致。她能驾驭住那个从初入宫廷的少女一步步变成掌握生杀大权的太后的转变,这是很多演员做不到的。对比一下,《新红楼梦》里,虽然有些演员年轻,但那种贵族小姐的“风骨”和“气韵”,尤其是那些需要演出深层心理活动的镜头,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华妃(蒋欣),这个角色太出彩了。华妃的跋扈、骄纵、对皇上那份偏执的爱,蒋欣演出了那种“狠”劲,又带着点小女人的娇嗔,让人又爱又恨。她的眼神里有野心,有不甘,有绝望。你看她对甄嬛的眼神,那种不加掩饰的嫉妒和敌意,非常生动。而《新红楼梦》里,虽然也选了一些年轻漂亮的女演员,但很多角色的“精气神”似乎没有被完全捕捉到。比如有些重要角色的演员,给人的感觉就是“演”得像,而不是“是”那样的人物。

皇上(陈建斌),陈建斌老师的气场和嗓音,自带一种帝王威严,又有那种中年男人的沉稳和城府。他看甄嬛的眼神,既有宠爱,也有怀疑,还有时不时流露出的疲惫和算计,都很有说服力。这和他之前演过的那些硬汉角色不一样,他展现了帝王不同侧面的复杂性。

其他配角,比如皇后(蔡少芬)、安陵容(陶昕然)、曹贵人(陈思斯)、浣碧(蓝盈莹)等等,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明的特点,演员也都找得很贴合。蔡少芬虽然是香港演员,但她对皇后那种雍容华贵下的阴鸷和城府,拿捏得非常到位,那句“本宫乏了”,简直是经典。安陵容从一个自卑怯懦的女孩,一步步走向狠毒,陶昕然的演绎也是层层递进,让人看到她的转变。

《新红楼梦》的选角,虽然也算得上是“用心”了,但总给人一种“用力过猛”或者“用力不当”的感觉。

“87版红楼梦”的演员,很多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她们本身的气质就非常贴合那个时代的人物。 比如林黛玉的陈晓旭,那种清冷、敏感、才情横溢的气质,简直就像是从书中走出来的一样。薛宝钗的张莉,那种端庄、稳重、带着点世故的大家闺秀范儿,也很到位。

到《新红楼梦》,很多演员的“神”没有抓到。 比如林黛玉(蒋梦婕)和薛宝钗(白冰),虽然年轻漂亮,但演到关键时刻,那种原著里复杂的人物情感和深层次的心理描写,就显得有些单薄,或者说,演员本身的气质和对角色的理解,没有达到那种“形神兼备”。有时候,她们的表演会显得有点“程式化”,或者说,不够自然、不够有说服力。

一些重要配角,比如王熙凤(姚笛),虽然姚笛年轻时也很灵动,但王熙凤那种八面玲珑、机敏泼辣、心狠手辣,同时又有一点点可怜之人的复杂性,她并没有完全演出来。反而给人一种,她只是在“模仿”一个泼辣的角色,而不是“成为”王熙凤。

第二个重要的区别在于,“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以及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诠释”。

《甄嬛传》的演员,除了孙俪,很多演员在接演这部剧之前,可能不是一线大咖,但她们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个角色。她们去揣摩角色的心理,去体会角色所处的环境和命运。比如,很多演员在采访中都提到,为了演好角色,她们看了很多关于那个年代的历史资料,研究角色的出身和经历。这种“沉浸式”的表演,让角色变得更真实、更立体。

《新红楼梦》的选角,当时也经历了一个大规模的选拔,但很多演员在当时还是新人,对角色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加上导演的一些艺术处理,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演员是被导演“塑造成”那样子的,而不是演员本身自带了角色的气质。比如,当时一些演员的造型和表演方式,就受到了很多争议,觉得偏离了原著的感觉。

第三点,也是很关键的,是“年龄感”和“气韵”的把握。

《甄嬛传》里的演员,虽然也都是年轻人,但她们演出的那种宫廷女性的成熟、端庄、以及经历过岁月沉淀后的那种“老道”,是相当到位的。尤其是像皇后、华妃这种角色,她们已经不是小姑娘了,她们身上带着的是经历和权谋。演员们的年龄和她们所扮演的角色,在观众看来是比较匹配的。

《新红楼梦》的一些角色,比如宝钗,虽然是大家闺秀,但给人的感觉还是有点“稚嫩”。而像宝玉,演出了他的“情”,但那种“情”里少了原著里一些“痴”和“空”的味道。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很多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气质和经历,演员的年纪和她们展现出的“气韵”,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差了一点”。

总而言之,《甄嬛传》的选角成功,在于它找到了“对”的人,并且这些演员能够“演对”角色。 演员本身的气质、对角色的理解、对表演的投入,以及年龄和角色的适配度,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它没有刻意追求“流量”,而是更注重“合适”。

而《新红楼梦》,虽然有它的艺术追求,也有一些演员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整体来说,在“选角”这个层面,它没有能够达到《甄嬛传》那样,让观众觉得“活生生”地看到了书中走出来的人物。很多时候,观众会觉得演员是在“扮演”角色,而不是“成为”角色。这种细微的区别,就是《甄嬛传》选角“好太多”的关键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同样有众多女性角色,同样投资巨大,为什么前者的每个角色,从演员的年龄、长相到演技都如此贴合角色;但后者费尽力气搞选秀,最后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