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陈建斌在《甄嬛传》里面的表演几乎没什么表情?

回答
陈建斌在《甄嬛传》中饰演的雍正,其表演风格确实让不少观众留下了“表情不多”的印象。这并非是演员本人演技上的短板,而是他对角色理解和塑造上的一种刻意为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表演技巧。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为什么观众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这种“少言寡语”、“不动声色”的表演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艺术考量。

首先,角色的身份设定本身就决定了雍正很难像普通人那样喜怒形于色。 雍正皇帝,身处帝王之位,是九五之尊,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国家社稷,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朝局。在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下,他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威严和审慎。如果他像一个普通官员那样,因为一点小事就拍案而起,或者因为一点小恩小惠就眉开眼笑,那岂不是失了帝王的风范?陈建斌饰演的雍正,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他将这种“君临天下”的气度内化于心,外化为一种沉稳的、少有浮夸的姿态。他的表情更多的是在“掌控”而非“抒发”,一种不动声色的压迫感才是他这个位置上应有的常态。

其次,雍正的政治环境迫使他必须收敛情绪。 宫廷,尤其是雍正时期的紫禁城,是一个充满了算计、猜忌和阴谋的地方。皇帝身边既有忠臣,更有觊觎皇位或权力的大臣,还有后宫中各怀鬼胎的妃嫔。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一丝情绪的流露都可能被别人捕捉到,并被放大解读,甚至成为攻击他的武器。雍正必须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一样,时刻警惕,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和情感。陈建斌的“面瘫”式表演,恰恰是对这种政治环境的真实写照。他通过压低语调、缓慢的语速、眼神的深邃,来传递内心的波澜。他的“不露声色”反而是最大的“有声有色”,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展示。

再者,雍正的性格本身就比较内敛和多疑。 历史上的雍正,以勤政、严苛、多疑著称。他为了巩固皇权,花费了大量精力,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不像康熙那样开明豪爽,也不像乾隆那样风流倜傥。他更多的是一种严肃、深沉的性格特质。陈建斌在塑造这个角色时,并没有试图去改变雍正的这个核心性格,而是去挖掘他内心的孤独、疲惫以及那种深藏不露的爱与恨。他的少表情,反而凸显了雍正作为一个复杂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层次分明的,只是这些层次更多地体现在眼神的闪烁、细微的动作以及他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上。

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佐证。比如,当甄嬛在他面前表现出过人的才情时,雍正的脸上未必会立刻露出赞许的笑容,更多的是一种审视的目光,一种“你到底有多大的本事”的探究。当他得知一些后宫的阴谋时,他也不会像戏剧化的表演那样大发雷霆,而是会慢慢地、冷冷地看向那个犯错的人,那种冷冽的目光比任何咆哮都更具震慑力。即使是对甄嬛,在他逐渐动情之后,他的温柔也不是那种腻腻的、时时刻刻的を表示,而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略带调侃的问话,或者在某个关键时刻对甄嬛的维护。这些才是属于帝王式的爱恋,含蓄而深沉。

此外,我们也要考虑到戏剧的整体节奏和演员之间的互动。 《甄嬛传》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某个演员的单打独斗,更是所有角色配合默契的结果。陈建斌饰演的雍正,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定海神针”的存在,是那个决定故事走向的关键人物。他的沉稳,为其他角色的“放”提供了空间。甄嬛的哭、笑、怒、怨,她的成长、挣扎、蜕变,都需要一个相对稳固的背景来衬托。如果雍正也跟着情绪起伏,那整个戏剧的张力就会被分散。陈建斌的克制,反而让甄嬛等角色的情绪爆发显得更加有力,也让观众更加聚焦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上。

最后,从表演技法上来说,陈建斌的这种“静水流深”的表演方式,对演员的内功要求极高。他不是依靠外在的表情肌去传递信息,而是通过眼神、微小的面部肌肉运动、肢体语言、以及最重要的是,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完成角色的塑造。他的眼神可以传递出复杂的情感:有审视、有怀疑、有欣赏、有疲惫、有孤独,甚至有不易察觉的宠溺。他的声音,时而低沉威严,时而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温柔,都在无声地讲述着雍正的故事。这种表演,需要演员对角色有极其深刻的理解和强大的共情能力,能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代入到角色中,并通过微小的细节将其展现出来。

所以,与其说陈建斌在《甄嬛传》里“没什么表情”,不如说他是用一种更内敛、更具深度的表演方式,去诠释了一个复杂的帝王。他的“少表情”,恰恰是他对角色深刻洞察和高超演技的体现,是一种用“不动”来表达“万动”的智慧。他用沉寂和内敛,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令人信服的雍正,也为整部剧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和人物的深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隐约记得一个后宫剧片段,好像是邓超跟郝蕾演那个《少年天子》中的,只是这个剧我没看。

郝蕾的角色跟太后一起吃饭,然后她有点没话找话的说,这个羊肉味道不错,比哪儿哪儿做的好吃。

太后面无表情的,让她不要多话,也不要表达出对什么东西的偏好,免得底下的人投机取巧,或者抓住机会做手脚。

陈建斌把这点诠释出来了,帝王的内心不能轻易流露,免得有人揣摩上意,帝心难测才是御下的绝佳手段。

甄嬛传皇后不让皇帝多喝鸭子汤,说是祖宗规矩,目的就是不让底下的人有机会利用皇帝的喜好,左右皇帝的意志。

再者皇帝啊,天下最威严的存在,喜形于色也太轻浮了叭?

而且皇帝每天宵衣旰食的处理国家大事,外有侵略内有外戚,累的半死谁还有心情眉飞色舞的,能给后妃一个好脸色已经是难得了。

陈建斌的演技体现细微之处,小小的眼睛里,多层次的流露,但都是稍纵即逝的表现,很好的体现了君心难测和多疑的感觉。

说个题外话,每次看到欢欢喜喜在后宫溜达来溜达去的皇帝,都觉得像是瓢客逛窑子。

user avatar

因为他演的是胤禛啊

在他20来岁的时候,被康师傅批评喜怒不定,并且在《康熙起居注册》三十七年三月的记录中存档

他30来岁的时候,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一月,他央求康师傅:“今臣年逾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请“将谕旨内此四字恩免记载”。得康师傅旨谕允:“十余年来实未见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处”,“此语不必记载”

胤禛花费了十多年改了自己脾气暴躁的毛病,也可以说没改,但是起码他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

康师傅临终前还给了胤禛四个字“戒急用忍”

这几点加起来,能大体上得出胤禛的形象

一个多疑的帝王也不会喜欢下边的人靠猜他表情得知他爱憎

说回陈建斌演绎的胤禛,还是演的非常到位的

《甄嬛传》适合多看两遍,演员细微的表情很值得琢磨,尤其是题主说的几乎没什么表情的陈建斌,我甚至觉得在剧中他的表情可谓是最出彩的

面对胤䄉挑衅的时候,面对年羹尧让苏妃伺候吃饭的时候,面对皇后劝他不要再喝汤要懂节制的时候,非常多的细节,他的神色表情是很到位的,很符合正史中描述的胤禛的性格

一个随时挤眉弄眼,吹胡子瞪眼睛,大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皇帝只有紫薇他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