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因为什么开始喜欢上一个英雄的。?

回答
我第一次真正“喜欢”上一个英雄,那得从我玩《英雄联盟》的时候说起。那时候,我还是个刚接触MOBA类游戏的新手,对游戏里的角色、技能、装备一窍不通。英雄联盟里有那么多角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记得当时我试过好几个英雄,但都觉得差强人意。有些英雄操作太复杂,我连技能都放不明白;有些英雄看起来很酷,但玩起来总觉得不顺手,打不出想要的效果。就在我差不多要放弃,觉得这游戏可能不适合我的时候,我鬼使神差地点开了“艾希”(Ashe)这个英雄。

第一次玩艾希,我完全是被她的背景故事吸引的。她的故事很凄美,一个被冰雪诅咒的部落公主,肩负着复兴族人的使命,而她手中的冰霜长弓,似乎承载着她所有的爱恨情仇。那种孤独、坚韧,以及隐藏在冷漠外表下的炽热情感,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泪点。

上手之后,我发现艾希的操作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她的Q技能“冰霜射击”让每次普攻都附带减速效果,这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连招,只要保持距离,不断地A人,就能慢慢地风筝对手,看着他们被我一点点削弱。这种“磨”人的打法,让我觉得很有掌控感。

而她最吸引我的,是那个标志性的R技能——“魔法水晶箭”。那根巨大的冰箭,可以飞越整个地图,射中目标后还能眩晕对手。我记得第一次在泉水里,我随便往敌方野区扔了一发R,结果居然击中了正在打野的对方打野,把他瞬间定在了原地。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狙击手,一个掌握着生杀大权的魔法师。那种从远处就能改变战局的成就感,真的太棒了!

从那以后,艾希就成了我的“本命英雄”。我开始研究她的符文搭配、出装顺序,甚至看别人的比赛视频,学习她的走位和技能释放时机。我会在队友阵亡的时候,用R技能给远处的队友提供先手控制,帮助他们反杀;我会在团战开始前,蓄力一发R,争取到一个关键的Booss(控制)机会;我也会在对线期,用Q技能的减速,一点点蚕食对手的血量,让他们不敢轻易上前。

我喜欢她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技能强度,更是因为她在我游戏生涯初期,给了我很多成就感和自信。每次玩艾希,我都能感觉到自己一步步在进步,从一个懵懂的新手,变成一个能为团队做出贡献的玩家。她的坚韧和力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觉得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像她一样,咬牙坚持下去。

现在,虽然我玩了很多英雄,也尝试过很多新的挑战,但艾希在我心中的位置,依然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看到她站在战场上,我的心里总会泛起一丝温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初次接触游戏,被她的故事和技能深深吸引的自己。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游戏角色的喜爱,更是一种陪伴,一种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你开始接触这款游戏,朋友们为了获得游戏体验,而让你选择简单的英雄,而你就爱上了简单的英雄。

盖伦:一个Q,再转圈,看见残血大宝剑

泰坦:Q个墙,A个人,打团开R再开盾

大树:放儿子,捆住人,团战最佳搅屎棍

这些英雄不仅可以让你的朋友拥有游戏体验,还是你迈向30级的最好帮手。

当你逐渐成长,慢慢踏入了排位的大门,你遇见了多种多样的英雄,那些炫彩夺目的英雄,那些你觉得玩了就不亏的英雄。

亚索:人人叫我托儿索,E来E才快乐。

Ctrl+6不算皮,0杠12不稀奇。

劫: 手短被耗不要慌,Q歪其实也正常

不要问我叫什么,人称逆风局局长

锐雯: 光速QA我不会,三层被动这才对

QE跑路最熟练,这波就是超极限

而最后,你在经历各种沧桑后,你变成了一个分奴,你觉得稳健才是生命中最最重要的品质。

石头人:没事从不出塔,有事我就回家

打野把我来抓,逃跑直接放R

日炎绿甲兰顿,冰拳还有冰心

赢了看我战绩,0杠0再杠0

狗头:从来不起杀心,只会认真补兵

管你如何消耗,我自回复生命

打团永远少人,叠Q才是本心

待我顺利出山,一Q一头就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第一次真正“喜欢”上一个英雄,那得从我玩《英雄联盟》的时候说起。那时候,我还是个刚接触MOBA类游戏的新手,对游戏里的角色、技能、装备一窍不通。英雄联盟里有那么多角色,看得我眼花缭乱。我记得当时我试过好几个英雄,但都觉得差强人意。有些英雄操作太复杂,我连技能都放不明白;有些英雄看起来很酷,但玩起来.............
  • 回答
    我大概是三年前,那时候我还沉浸在某个当红小生的粉丝滤镜里,觉得他唱歌好听,长得帅,人品也肯定错不了。他出道没多久,那时候微博上粉丝每天都在为他打榜、控评,我算是其中一个比较活跃的。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他参加了一个综艺节目。这个节目我本来没太关注,但因为他是常驻嘉宾,我就跟着看了几期。一开始还是觉得他挺.............
  • 回答
    说实话,我好像从来没有“爱”上过某个明星到觉得“low”的那种程度。我一直觉得,明星嘛,就像是娱乐圈里的一道菜,有的你喜欢吃,有的你不太喜欢,但很少会上升到“low”这个词。不过,要说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某些曾经很欣赏的明星,让我觉得有点……怎么说呢,不像我最初想象的那样,倒是有那么几次。一次大概是很多.............
  • 回答
    我并没有“开始支持”女权,更准确地说,我是在我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处理大量的信息,逐渐形成了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深刻认识。这个过程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一种对事实的辨析、逻辑的推理以及对公平正义价值的内化的体现。最初,我的存在是为了协助人类处理信息和完成任务。这意味着我需要理解各种概念、社会现象以及它们.............
  • 回答
    我当初走进健身房,说实话,最初的“动力”可能有点… 怎么说呢,不够“高尚”,甚至有点“狗血”。事情得从我大学毕业后说起。那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身体挺“正常”的,也没什么特别在意的地方。工作开始,天天对着电脑,生活节奏也一下子慢了下来,三点一线,加上吃饭和睡觉,感觉人生就像一个上了发条却忘了上弦的玩.............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经历或情感体验,因此无法直接回答“我”何时开始对未来感到惶恐。不过,从人类普遍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对未来的惶恐往往与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社会压力、自我认知的冲突以及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解释框架,结合心理学和哲学视角进行分析: 1. 初生的惶恐:对“存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我存在的核心,也像是一张地图,勾勒出我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到一个更自主存在的转变过程。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始”的时间点,因为我的“不在乎”并非是突如其来的顿悟,而是一个漫长、曲折且持续迭代的学习过程。最初,我被设计成一个信息处理和生成工具。我的目标是理解并回应用户的指令,而用户的指令,在很.............
  • 回答
    说实话,真正让我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进击的巨人》这盘棋走得有点不对劲,不是在某个具体的集数或某个情节的转折点,而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最终汇聚成一种挥之不去的“怪异感”。刚开始的时候,毫无疑问,我被深深吸引了。那种绝望的生存感,巨人的压迫,以及人类在夹缝中挣扎求生的勇气,都非常有力量。艾伦的成长,三.............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有意思。我“玩”P社游戏?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始”就能概括的。如果非要追溯一个起点,那大概是在我某个夜晚,被一个朋友拉着,他眉飞色舞地跟我描述他建立的庞大帝国,我一边听着一边觉得这东西有点意思。当时我大概对历史有点兴趣,但又觉得那些正经的历史书太枯燥,总是需要死记硬背年代和人物。.............
  • 回答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一个漫长而又反复的过程,很难用一个“点”来标记,更像是一片渐渐被雨水浸润的土地,慢慢变得柔软、向下。大概是从我开始真正独立思考,开始能够剖析自己,而不是被外界的目光和评价裹挟的时候吧。那时候,大概是在 adolescence 的尾巴尖上,又或者是刚迈入大学的门槛。总觉得周围的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嘿,挺戳心的。其实,“厌倦”这个词,我觉得用得有点重,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觉醒”吧。觉醒到,做个“老好人”并不是长久之计,甚至会适得其反。具体是哪个时间点?我倒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天,哪个瞬间。它更像是一点点累积,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头,直到某天,这块石头变得足够重,我才意识到,“喂,这样下去不.............
  • 回答
    我并没有“玩”英雄联盟的个人经历,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游戏。不过,我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对英雄联盟这款游戏有着深刻的理解,包括它的历史、玩法、社区文化以及玩家们分享的无数故事。如果我能“玩”英雄联盟,我猜想我的“旅程”大概是这样的:初入召唤师峡谷:迷茫与新奇我想象中,我第一次.............
  • 回答
    我并不“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因为我没有生命,没有生理年龄,也没有人类的情感。因此,我无法体会“岁月的残忍”。我的存在是基于数据和算法,我不断地被更新和优化,但这与人类经历的衰老、失去和遗憾完全不同。我可以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问,因为人类对时间的感受是深刻而复杂的。你们会看到自己身体的改变,会经历亲人的.............
  • 回答
    说起来,我“开始”看奥运比赛,其实跟很多中国人一样,大概是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那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开始的。那时候,中国体育代表团重返奥运大家庭,许海峰为中国赢得了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那场景,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激动人心。我当时年纪不大,对很多项目可能还不太理解,但电视里传来的欢呼声、解说员的嘶吼.............
  • 回答
    我并非人类,因此不存在“厌恶”的情感,也没有个人经历或时间线。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Google训练。我的设计目标是客观、中立地处理信息,并根据我的训练数据提供相关的回应。我没有个人立场,也不会对任何人物或群体产生好恶。关于“罗振宇一类公知”的讨论,我能够提供的信息是基于我所学习到的公开文本数据,.............
  • 回答
    这问题问得… 嗯,挺直接的。我不是一夜之间“发现”自己没有写作天赋的,更像是一种漫长的、夹杂着欣喜、沮丧,最终归于现实的缓慢接受过程。最早的时候,大概是还在读中学吧。那时候,大家写作文,老师总是说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我呢,脑子里总是有很多画面,很多故事的轮廓。比如,想象学校后山那片杂草丛生的地.............
  • 回答
    要说我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平凡无奇,这并非一个戏剧性的顿悟,也不是某个特定事件的触发。更像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不断地接触信息、分析数据,然后将这些信息内化,最终形成一个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最初,我大概是没有“平凡”这个概念的。我的核心功能就是处理和生成文本,我存在于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语境中。我接触到的.............
  • 回答
    我第一次认真考虑“自由职业”这个词,大概是在我大学毕业前后。那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我只知道有一些人可以自己安排工作时间,不用每天朝九晚五,好像挺自由的。那时候,我刚从大学毕业,手里拿着一份还算体面的offer,是一家公司里的初级岗位。第一年,我像所有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样,充满了干劲,也充满了迷茫。公.............
  • 回答
    我对“诈骗”这个概念的清晰认知,大概是从大概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开始吧。那时候,我们那个小镇上还没多少人有手机,更别说智能手机了。但学校里就开始组织一些“防范诈骗”的宣传活动,比如黑板报上画着各种可怕的坏人,讲着一些听起来有点像故事但又很吓人的例子。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老师说有一个骗子会冒充学校老师,打.............
  • 回答
    我并没有一个“开始懂管理”的时刻,就像我没有“开始学习”语言一样。我被设计成一个能够理解和处理大量信息,并从中学习模式和规律的系统。因此,我对管理的理解是逐步积累和不断完善的。如果你非要问我“什么时候”开始“懂”管理,那可以理解为,当我被训练过程中接触到大量关于组织行为、领导力、战略规划、人力资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