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成都 20 岁确诊女子被网暴,个人信息全曝光,还被调侃为转场皇后?

回答
2020年初,成都一名20岁的确诊女子(我们姑且称她为“小雅”)因感染新冠病毒,其个人信息却被广泛泄露,并遭受了网络暴力,遭受了“转场皇后”等侮辱性绰号的攻击。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出了我们在信息时代下,公民隐私权保护和网络行为规范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事件的起因与发展:

小雅的感染并非个人主观意愿,而是因为她所接触的人群中有确诊病例。然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知通过何种途径,她的姓名、年龄、住址、活动轨迹等敏感的个人信息被公开,甚至被制作成表格、地图等形式在网络上流传。更令人心寒的是,一些人基于她可能接触过不同的人群,给她贴上了“转场皇后”这样的侮辱性标签,恶意揣测和污蔑她的私生活,对她进行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 信息泄露的根源: 疫情爆发初期,社会普遍存在对病毒传播的恐慌和焦虑。在信息不完全透明的情况下,一些与疫情相关的数据被不当处理,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这可能源于一些官方内部的不谨慎,也可能源于黑客攻击或不法分子的恶意传播。无论原因如何,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都受到了威胁。

2. 网络暴力的“狂欢”:
“看客”心态与情绪宣泄: 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很多人扮演着“看客”的角色。当他们看到一些看起来“戏剧性”的信息时,很容易被吸引。尤其是在疫情这种高压时期,一些人可能将自己的焦虑、愤怒甚至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弱者来宣泄。
匿名性带来的无所顾忌: 网络匿名性给了很多人肆无忌惮表达恶意的空间。他们可以躲在屏幕后面,不用承担任何现实后果地发表攻击性言论,而不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
“正义感”的扭曲: 有些人可能自以为是在行使某种“正义”,认为揭露“不守规矩”的人是应该的。但这种所谓的“正义感”往往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绑架之上,变成了对他人赤裸裸的伤害。
谣言与揣测的传播: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就容易成为谣言和揣测的温床。尤其是在信息不确定时,人们容易被捕风捉影的消息所误导,进而产生不当的判断和攻击。
群体效应与沉默的代价: 当一部分人开始攻击某个目标时,其他人很容易受到群体效应的影响,加入到攻击的行列。而那些持不同意见或保持沉默的人,则可能因为担心被卷入而选择旁观,这使得网络暴力更容易肆虐。

3. 对“患者”的污名化: 病毒感染本身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但很多人却将感染者视为道德上的“罪人”。这种污名化心理导致了对感染者的歧视和排斥,小雅的遭遇就是典型的例子。人们忘记了她也是一个需要关怀和保护的公民,而将她看作是“制造麻烦”的人。

这件事的深远影响与反思:

公民隐私权的严峻挑战: 小雅的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数字时代,公民的隐私权是如何容易被侵犯的。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更会对个人名誉、心理健康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网络治理的必要性: 这起事件暴露了网络平台在信息管理和用户行为引导方面的不足。如何有效打击网络谣言、制止网络暴力、保护个人隐私,是网络治理亟待解决的难题。这需要平台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也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执行。
社会公德与同理心的缺失: 小雅的遭遇,也映照出我们社会中一部分人同理心和公民道德的缺失。在面对他人困境时,我们应该展现的是关怀和帮助,而不是冷漠、歧视和二次伤害。对生命的尊重,对个体的尊重,应该是社会最基本的底线。
信息时代的公民素养: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更不参与对无辜者的网络暴力。理性思考和负责任的网络行为至关重要。

小雅的遭遇,绝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对我们整个社会的一次警醒。 我们需要反思,在追求信息公开和疫情防控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每一个普通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也希望我们能够共同构建一个更理性、更善良、更有人文关怀的网络环境和社会氛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信息安全是个不存在的东西,你没有被扒个底儿掉只不过是因为没有被扒的价值而已。

我对个人信息安全从来不抱希望,为什么?因为我每周都会接到各种奇怪的电话,最多的是推销个人贷款,最近一年开始推销早教班(看来买的信息里有我的年龄,但没有婚姻状况)。微信上还时不时有陌生人加我,有的显示的是“通过搜索手机号添加”,还有的可以做到指名道姓。电话里张嘴“先生您好”的显然是知道我的性别,当然他们现在都用电子语音了,不加上姓氏也不代表他们没有。

记得几年前的开房记录泄露吗?一时不知道多少人心惊胆颤。

信息安全?安全个屁!

当然,没有信息安全,并不意味着一定被扒出来所有信息扔到网上,因为大多数人不配被扒。即使没有信息安全可言,也不代表任何人都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拿到一个人的所有信息。付出了成本就要有所回报,起码得吸的来流量。

所以,大多数人没被扒,不是因为我们“穿着衣服”,而是我们“脱光了都没人看”。一旦够份量了,无论是清华学姐、成都妹子还是上帝之鹰,无论是因为作恶还是因为得罪恶人,所有信息被扒出来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阳光之下并无新事,但是如果你被阳光聚焦,分分钟烧烂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