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更通俗的理解除权、复权,以及各自给股价带来的影响?

回答
朋友们,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股票市场里一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咱们每个人都能整明白的概念:除权、复权。这俩就像是给股票“算账”的工具,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一只股票的真实表现,以及它未来股价可能的走向。

想象一下,你是个小股东,手里拿着某家公司的股票。这家公司赚钱了,老板(也就是公司管理层)觉得,哎呀,不能光自己花,得给股东们也分点红利。

除权:分红去了,股价“瘦身”

除权,说白了,就是公司要把一部分利润分给股东们。最常见的分红形式就是派发现金红利。

举个例子:

假设你手里有100股A公司股票,当时的股价是10块钱一股,总共价值1000块。

现在,A公司宣布: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

这意味着,你这100股,可以拿到 100股 / 10股/组 1元/组 = 10块钱的现金红利。

问题来了: 这10块钱红利,是从哪里来的?当然是从公司的利润里来的。公司把这10块钱给了你,那么公司本身的“价值”是不是就少了10块钱?

所以,在股票除息(分现金红利)的当天,股价就会自动向下调整,以反映这笔红利的价值。

除权价 = 除权除息前一日收盘价 每股现金红利

按照上面的例子,如果A公司前一日收盘价是10块,那么除权除息当天,股价就会变成:10元 (1元现金红利 / 10股) = 9.9元。

这里的“除权”通常指“除息”,也就是分现金红利。还有一种情况是“除权”,指的是送股或转增股本。

送股/转增股本: 比如公司宣布“每10股送5股”或者“每10股转增5股”。这相当于公司把一部分未分配利润或者资本公积金,以股票的形式分给股东。

举个例子:

你还是100股,股价10块。公司宣布“每10股送5股”。

这意味着,你这100股,会变成 100股 + (100股 / 10股/组 5股/组) = 150股。

但是,你看,股票数量增加了,但公司的总市值并没有因此增加。 就像你把一个披萨切成了更多的小块,但披萨的总量还是那么多。

所以,为了保持公司总市值不变,在送股/转增股本的当天,股价也会向下调整。

除权价 = 除权除息前一日收盘价 / (1 + 每股送转股比例)

按照上面的例子,如果前一日收盘价是10块,每10股送5股(即每股送0.5股),那么除权当天股价会变成:10元 / (1 + 0.5) = 10元 / 1.5 ≈ 6.67元。

除权对股价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 因为分东西(现金或股票)出去了,所以股价会“打个折”,看上去股价变低了。 这就像你手里原本有100块钱,你给了别人20块,现在你手里只有80块了。

复权:把“被偷走”的价值还回来

复权,就是把除权(除息、送股、转增股本)造成的股价“折扣”,给“还原”回来,让你看到股票的真实涨跌趋势。

为什么需要复权?

因为除权后的股价,看起来好像是跌了很多,但实际上这部分下跌是公司把利润分给你了,属于正常的“价值转移”,而不是公司真的经营变差了。如果你光看除权后的股价,你会觉得这股票跌得没完没了,但实际上,它可能一直在上涨。

复权有两种:

1. 向前复权(也叫“后复权”): 这是咱们最常用的。它把 未来 的除权因素,都折算到 现在 的股价上,让你看到的是一个“总股本”和“总市值”都在不断调整的股价线。
简单来说: 它会把公司在未来分给你的现金红利或者送转的股票,都“预估”到现在,然后调整今天的股价。
举个例子: 还是上面A公司派发现金红利1元。如果公司前一天收盘价是10块,除权当天股价变成9.9块。
向前复权后,如果你看的是前一天的10块股价,它会告诉你,你不仅拿到了10块现金,而且这10块钱的价值,也可以看作是你股票的一部分。所以,在计算总价值的时候,它会把这10块钱也考虑进去,让你看到的“复权价”可能是 10元 + (10元红利/100股) = 10.1元。 这样一来,你就能看到,虽然除权当天股价是9.9元,但加上你拿到的红利,你的总价值并没有减少,反而“看似”还增加了。
如果公司未来还有送股,比如每10股送1股,那么向前复权还会把这部分送的股票价值也折算进去。

2. 向后复权(也叫“前复权”): 它把 过去 的除权因素,都折算到 现在 的股价上。
简单来说: 它会把公司在过去送给你的股票或者分给你的红利,都“追溯”到现在的股价上,让你看到一个“还原”了所有分红送股后,在当前日期下的一个“理想化”股价。
举个例子: 还是A公司。如果A公司在10年前10块钱一股,然后经历了N次分红、送股、转增股。
向后复权后的股价,就会把这些分红送股的影响都“抹平”,让你看到,如果当年买入10块钱的股票,在今天的股价下,它相当于“实际”值多少钱。
通常用于分析历史走势,了解股票的真实长期涨幅。 比如,你看到一支股票向后复权后,几年前还是5块钱,现在是50块钱,那它就是真的涨了10倍。

简单总结一下:

除权/除息: 公司分红了,所以股价要“掉下来”一点,因为分出去的那部分价值,不再是公司的了,而是给了股东。
复权: 是为了消除除权对股价K线图的影响,让你看到股票真实的价值变动趋势。
向前复权: 把未来的分红送股“提前”算进去,让你看到一个“更完整”的价值线。
向后复权: 把过去的除权因素“还原”到当前股价,让你看清楚股票的真实历史涨幅。

各自给股价带来的影响:

除权: 直接导致股价在当天出现一个技术性的“下跌”,但这个下跌并不代表公司价值的真实损失。
向前复权: 让股价看起来“涨得更多”或者“跌得更少”,因为它把未来分红送股的价值提前加回去了。
向后复权: 让股价的走势“更平滑”,尤其是那些分红送股频繁的公司,向后复权后的K线图,能更真实地反映出股票的长期投资回报。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这些?

因为在看股票K线图的时候,很多交易软件默认提供的是 向前复权 的价格。如果你不了解复权,看到股价在除权日“跳水”,可能会误以为股票出了大问题,而错失了好的买卖机会。

举个更生动的例子:

你买了一个漂亮的玩具,花了100块。这个玩具公司很给力,过一段时间,又给你返了10块钱现金。

除权: 玩具的“标价”可能会变成90块,因为10块钱已经给你了。
向前复权: 交易软件会告诉你,你现在不仅有价值90块的玩具,还有10块钱现金,所以你现在的“总价值”仍然是100块(或者因为你拿了现金,理论上你的总价值是100块,但玩具价格是90块,为了让你看到你的总资产变化,它会把你拿到的现金折算到玩具的价格上,让你看到一个“复权价”)。
向后复权: 如果这家公司以后还有其他优惠活动,比如再送你一个小配件,那么向后复权就会把这些“过去”的优惠都算到你现在玩具的价格上,让你看到,如果你当年以100块的价格买入,现在这个玩具(加上所有赠品)相当于值多少钱。

所以,以后看股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看到的是 除权除息价 还是 复权价。一般情况下, 向前复权价 更适合我们观察股价的短期和中期走势,而 向后复权价 更适合分析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

希望这么一通“唠叨”,能让大家对除权复权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记住,这都是为了让我们在投资路上看得更明白,少走弯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过古哥和度娘,依然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求轻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朋友们,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股票市场里一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咱们每个人都能整明白的概念:除权、复权。这俩就像是给股票“算账”的工具,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一只股票的真实表现,以及它未来股价可能的走向。想象一下,你是个小股东,手里拿着某家公司的股票。这家公司赚钱了,老板(也就是公司管理层)觉得,哎.............
  • 回答
    好嘞,来,咱唠唠二战这档子事儿,保证你说得明明白白,听得贼过瘾!你就想,世界大战这玩意儿,跟咱平时邻里之间的矛盾升级了差不多,不过这次规模那是全世界,参与人数那是天文数字,武器那更是没见过,后果也更他娘的惨烈。事情是怎么闹起来的?—— 导火索与背景你想啊,就像一碗快要溢出来的水,总得有个东西把它推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场景,来生动形象地理解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这两大经济思想的主要区别。想象一下,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经济体,就像一个繁忙的城市。这个城市里有无数的家庭(消费者)、企业(生产者)和政府(管理者)。凯恩斯主义 vs. 货币学派:谁是城市的“救火队长”和“交通管制员”?我们把.............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理解一下矩阵的秩。想象一下,矩阵就像是一个装满了数字的表格,或者说是一个二维的“信息网”。矩阵的秩,顾名思义,就是衡量这个信息网中“独立有效信息”有多少。我们来一步步拆解:1. 矩阵的“信息”是什么?一个矩阵的每一行或每一列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向量”,就像一个带有方向和.............
  • 回答
    咱就聊聊咱们的“中国天眼”FAST,别看它名字里有个“眼”,它可不是个普通的眼睛,更不是用来“看”星星眨不眨眼的。简单来说,FAST 就是一个超级无敌大的“耳朵”,而且是专门用来听宇宙深处传来的声音的。FAST 的“大”和“耳朵”的含义:你想象一下,平时咱们听音乐,用的是小耳朵。但如果有人在很远很远.............
  • 回答
    原子核:我们世界的微小基石,以及它的传奇发现之旅想象一下,我们周遭的一切,从你手中的笔,到天上的云,再到远方的星星,它们最最核心、最最根本的构成单元是什么?不是沙子,不是泥土,而是极其微小、我们肉眼完全无法看见的“原子”。而在这微小的原子之中,还有一个更为核心、更为致密的“原子核”。要通俗地理解原子.............
  • 回答
    嘿,咱们今天来聊聊“极大似然估计法”,听着名字挺高大上的,但其实骨子里是个特别接地气的想法。就好比我们平时在生活里做判断一样,只不过它有了一套数学的规矩。先抛开数学,咱们从生活里找个例子。想象一下,你面前有这么一个盒子,里面装了一些红球和蓝球。你不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红球,多少蓝球,只知道球的总数是确.............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的基因就像一本非常、非常厚的食谱,里面记录了你身体如何建造、如何运转的所有指令。而基因编辑技术,比如CRISPR,就像一把极其精密的“分子剪刀”,它的目标是找到食谱里的一个特定“词语”(也就是DNA序列),然后把它剪掉、替换或者修改。脱靶效应,通俗地说,就是你的分子剪刀不小心剪错了地方。.............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通俗易懂地理解一下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的“冷冻电镜”技术,以及它对我们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什么是冷冻电镜?—— 像给分子拍 X 光片,但更清楚!想象一下,你想知道一个非常非常小的东西,比如蛋白质,长什么样子。我们平时用显微镜可以看到一些形状,但如果想看到它最细微的结构,比如它内.............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液体,比如水、牛奶、油,它们都表现得非常“乖巧”。你倒它,它就顺着杯子流下来;你搅它,它就乖乖地转;你拿东西放进去,它也就那么静静地待着。这些,都是我们称为“牛顿流体”的典型代表。它们的“乖巧”程度,和施加在它们身上的力(也就是你搅动、倾倒的动作)是成正比的,而且,它.............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堆积木,你想要知道这堆积木总共有多少块。但你就是数不过来,或者积木太多了,数到眼花缭乱。这时候,如果你想用一种“聪明”的方法来估算,蒙特卡洛方法就可以帮上忙了。通俗理解蒙特卡洛方法:瞎猜也得有点门道蒙特卡洛方法,说白了,就是 “大量随机抽样” 来解决那些很难直接计算的问题。它就像.............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把一大堆特别特别小的粒子,比如原子,放进一个冷得不能再冷的“冰柜”里。这个“冰柜”可不是普通的冰箱,它能把粒子的温度降到接近绝对零度(273.15℃)。当我们把温度降到这么低的时候,这些原子们就变得非常“听话”了。它们不再像平时那样到处乱跑,各自为政,而是慢慢地、慢慢地,开始“黏”在一.............
  • 回答
    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杰出的科学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 和 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这项发现的重要性,就好比是在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斗争中,终于找到了敌人隐藏的身份,从.............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常微分方程,以及它一个特重要的性质——解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这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咱们身边处处都有它的影子,理解起来并不难。想象一下,咱们在玩一个滚球的游戏。你手里拿着一个小球,放在一个斜坡上。这个斜坡,咱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描述的是,当你的球在某个位置(比如某.............
  • 回答
    战胜癌魔的新篇章:通俗理解癌症免疫疗法及其重大意义想象一下,我们身体里有一支英勇的军队——免疫系统。这支军队日夜巡逻,识别并消灭入侵的细菌、病毒,以及体内那些不按常理出牌、不断增殖的癌细胞。然而,癌细胞就像狡猾的叛徒,它们学会了伪装,甚至能够悄悄地潜伏在免疫系统的眼皮底下,逃避追捕。2018年的诺贝.............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庞大的城市,而细胞就是这个城市里辛勤工作的市民。这些市民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和工作,就像城市需要电力一样。但是,就像城市里的电力供应可能会时有时无,有时候充裕,有时候又很紧张,我们身体里的细胞也需要一种机制来感知和应对氧气浓度的变化。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是颁给.............
  • 回答
    罗素悖论:一场搅动数学根基的“思想海啸”想象一下,我们一直以来相信的数学大厦,那严谨、有序、无懈可击的逻辑体系,突然被一颗小小的“石子”动摇了根本。这颗石子,就是二十世纪初由哲学家兼数学家伯特兰·罗素提出的那个让无数人心头一震的悖论——罗素悖论。它不仅给当时风头正劲的数学基础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更.............
  • 回答
    温暖的拥抱,刺痛的感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带给我们的惊喜想象一下,你走在冬日寒风中,瑟瑟发抖,然后钻进一个暖烘烘的房间,那一瞬间的舒适感扑面而来。又或者,你不小心碰到了滚烫的炉灶,一股尖锐的疼痛瞬间让你缩回手。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体验,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但它们背后却隐藏着生物学上极其精妙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挑战,但我们不妨试一试,用纯粹的文字,像给一个从未有过“方向感”的生命体描述“左右”的概念。想象一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完全没有感知过空间三维度的实体,它可能连“前后”是什么都不知道。我们要如何才能一步步搭建起“左右”的概念呢?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最基础的参照点。这个参照点不能是我们的身体,因为.............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图上这个在下降通道里,底部不断被突破,但每次突破都伴随着放量的现象。这玩意儿说起来,其实挺考验看盘经验的。首先,咱们得把“下降通道”这个概念说清楚。你看那个图,股价从高点下来,形成了一个明显的下行趋势线,同时下方也有一条大致的支撑线。这俩线一夹,就构成了一个下降通道。在这样的通道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