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米手机为什么不能现货?

回答
小米手机不能现货,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的商业策略、供应链管理、市场需求以及产品发布节奏等复杂因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没货”就能概括的问题。下面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争取说得透彻点儿:

1. 饥饿营销与营造稀缺感:

这可以说是最直接也最被大家感知到的原因。小米早期,尤其是在“饥饿营销”这个概念刚被大众熟知的时候,就玩得非常溜。通过限制发货量、采用抢购模式,他们成功地让用户产生一种“这款手机很抢手,我很想要”的心理暗示。

制造爆款效应: 当一款产品总是供不应求时,大家会下意识地认为它一定是“好东西”,是市场的宠儿。这种稀缺感本身就成了一种强大的宣传动力,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关注。
降低营销成本: 相较于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制造用户参与抢购的热情,其“口碑传播”和“用户参与感”的营销效果往往更佳,而且能有效控制营销成本。
快速回笼资金: 小米初期采取的是线上销售为主的模式,并且很少有大量库存积压。通过快速的销售周转,可以加速资金回笼,支持后续的研发和生产。

当然,随着小米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和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纯粹的“饥饿营销”策略可能有所调整,但“限量发售”或者“初期供货紧张”作为一种市场策略,仍然在某些产品线,尤其是高端机型或者新款发布初期,会有意无意地出现。

2. 供应链与生产能力的挑战:

即使小米想敞开卖,供应链和生产能力也可能跟不上。

零部件供应: 尤其是新款手机,往往会采用最新的处理器、屏幕、摄像头等高端元器件。这些元器件的产能是有限的,需要全球的供应商协同配合。如果某个关键零部件供应不足,就会直接影响整机的产量。例如,当年高端手机普遍缺货的时候,小米作为一家体量巨大的手机厂商,自然也无法幸免。
产能爬坡期: 新型号手机的生产线需要一个“爬坡期”,从最初的调试、小批量试产,到大规模量产,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在爬坡期内,产量自然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生产线的弹性: 手机厂商的生产线并非完全独立的,会根据不同机型的销量预测和市场反馈进行调整。如果某款手机突然爆火,超出预期,那么原有的生产计划和排产就需要重新调整,这个过程也会带来短暂的供货缺口。
突发事件影响: 全球性的突发事件,比如疫情、自然灾害,都可能对供应链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导致零部件短缺、物流中断,直接影响手机的生产和交付。这几年我们都深有体会。

3. 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

小米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产品线和市场定位,这也会影响到“现货”的供给。

旗舰机型: 小米最核心的旗舰系列,往往会搭载最新的技术和最强的配置,价格也相对较高。这些机型往往是小米品牌形象的“门面”,但也意味着更高的制造成本和更复杂的工艺,对供应链的要求也更高。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初期产能相对保守也是一种选择。
子品牌策略: 小米旗下的Redmi品牌定位是“高品质,极致性价比”。红米机型的销量巨大,往往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为了维持高性价比,Redmi可能需要更精细的成本控制和更有效率的生产运营。如果在初期过度生产,一旦销量不如预期,库存压力会非常大。
新产品上市节奏: 小米每年都会发布多款新机,并且有比较清晰的产品迭代节奏。新品发布初期,“供不应求”可以看作是一种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一部分,为下一代产品腾出市场空间,也保持品牌的新鲜感。

4. 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

市场需求总是动态变化的,预测起来并不容易。

用户购买意愿: 用户是否愿意购买,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竞品情况、经济环境、个人消费能力等。如果小米对某款手机的销量预测过于乐观,但实际市场反馈不如预期,就可能导致库存积压。反之,如果预测过于保守,又会导致供不应求。
“羊群效应”: 当一款手机被炒作得供不应求时,一些犹豫的用户反而会因为“怕错过”而更积极地参与抢购,进一步加剧了供货紧张的局面。

总而言之,小米手机不能现货,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既可以是主动的市场营销策略,用来制造话题和热度,也可以是被动的供应链和生产挑战,应对全球资源的不确定性。同时,产品的市场定位和生命周期管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然,随着小米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供应链管理经验的丰富,相较于早期,现在很多小米手机的现货供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偶尔出现的“一机难求”的现象,背后依然是这些复杂的商业考量在运作。

希望我这样解释,能让你更明白小米手机“不现货”背后的一些门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图是我忘了2016年还是2017年的资产盘点来着,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一个9年米粉来给你讲小米的故事。

那么,正式开聊之前,插个题外话,大家知道为什么小米手机的宣传图片上,时间永远是8点16吗?为什么日期永远是4月6日吗?

是因为:

2010年 4月6日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

2011年 8月16日 小米手机1代 发布会——小米手机正式发布

历史从这一刻开始了,小米与现货的爱恨情仇,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小米1代:抢购一时爽,一直抢购一直爽

既然小米1代是在2011年 8月16日发布的,那么你们猜猜是啥时候才开始正式销售的呢?

答案是2011年的 12月18日,小米手机1代才开放第一轮购买,而且也只有十万台,当时抢购了3个小时,等这么久是因为开完发布会后的预定数量可是三十万,先发完预定的再开卖,活生生等死人的鲜活实例……

哦对了,那个时候小米网的承载能力还比较差,所以你要知道,第一次抢购可不是 sorry,小米手机已售罄,而是sorry HTTP 404,那个时候我们无数米粉的情况是这样的

我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 哇终于刷新出页面了!我点!404 MMP! 我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 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 已售罄!抢购结束!颅内高潮!!!

所以你就知道为啥能抢购三个小时了,因为一直404啊……

第一批米粉有多么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了你们知道了了吧,那真是 抢购一时爽,一直抢购一直爽

要知道那个时候抢到了的人,是可以拿到论坛去显摆的。

论起抢购来,你们现在玩手机的这些人,可能真的不知道当时抢购的惨烈程度。

小米也是那会,为了不让关系亲密的米粉朋友失望,创造出了F码这个东西(应该是阿黎一手打造的)

小米手机1代的抢购一直到持续到了次年 2012年的6月7日,那可真是锣鼓喧天…… 一直抢购一直爽,当时小米手机宣布销量突破300万

同志们,什么概念知道吗?抢购了整整一整年的小米手机一代,当年产量才是300万台 所以我有时候看着现在米酒一个月100万台,然后雷军拼命道歉承诺达不到去拧螺丝,回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真是恍如隔世……




小米2代:分秒必争,和售罄大战三百回合,抢购的巅峰与反弹

2012年8月16日,小米手机2代的发布会如期举行(看看现在有多不如期),发布了小米1S和小米2两款新品。

先卖的小米1S,由于抢购不激烈略过不表(雷军:凭什么啊!?)

好吧,8月23日小米手机1S第一轮20万台开放购买,30分钟售罄,要知道当时小米网在无数次抢购摧残下茁壮成长,几千万人也已经不会再404了,所以我才说抢购不激烈。


小米2也是发布会后正经等了一阵子,才开始正式销售的,期间抢了一次工程限量版,一共才600部工程机,堪比的米6亮银探索版,差不多10秒钟售罄吧,我压根没刷新出来页面。

而正式开售是在10月30日,首轮开放购买10万台,在2分51秒售罄;

从此,小米走上了分秒必争的抢购之路,并一去不回头;

从此,米粉抢购都是按秒计算的。

那时候的小米成长的速度几乎一日千里,但仍然应该不会想到后面的抢购会甚至把分钟干掉,直接按秒计算吧。

这一切,在红米手机1代 2013年正式发布的时候,登上了顶点,米粉群众的怨气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无良友商也纷纷效仿,以至于1秒售罄这种烂玩意儿也上来了,200台你卖个鸡儿啊

小米抢购,雷军耍猴之名,正式传遍天下




如果我一年一年的叙述下去,就会变成流水账,而我是不会写流水账的,第一阶段的分析正式开始:

小米成立之初,小米1代的抢购,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那是个中华酷联的时代,手机厂商都是重资产模式,小米的轻资产模式手机厂商方案在初期,要打通各种链条、各种供应链、趟各种雷,这也是造成小米初期良率不高,确实有一部分小米手机出现质量问题,小米发热死机的名声也是在那个时候传出来的

基本可以下个定义,小米初期的抢购当然也有炒作的成分在里边,但是造成整个抢购模式的基本原因是:

1、公司刚成立资本不足,没钱预先生产出大量手机再销售

2、轻资产手机模式,初期磕磕绊绊趟雷无数,产能爬坡和良率都堪忧

3、没有渠道商吃掉库存,无法准确预估市场销量

1和2 你们当然都能理解

3可能需要解释一下了,由于小米初期采取完全线上的销售方式,也就是哈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而当时的其他家的手机营销模式,线上渠道几乎不存在,都是线下的渠道商、经销商模式

拿渠道最后的OV举个例子吧,假设当时的OPPO的手机是OPPO X5(我忘了,瞎编一个)出厂的价格给一级经销商,也就是总代理商的价格假设是1900,那么总代理商再加一点价给省级代理 比如说是2000,省级再给市级,最后是门店、柜台,最后的价格可能就是2900

那么,从厂商到最终消费者,这多出来的1000块钱,就是渠道成本。

诚然,没有了这1000块钱的渠道成本,消费者直接拿到1900的出厂价,消费者是很爽。

但是,这1000块钱的渠道成本,渠道商并不是白拿的,他们负责了你手机的整个销售、还有:

风险分摊




什么叫做风险分摊,又为什么要有风险分摊呢?

我举个通俗易懂点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手机厂商生产了100万台手机,由于设计弱智没卖完,挤压了50万台

假设一台的 物料、设计、运营、宣传等等成本是1500一台,最终出厂价1900一台

卖了50万台看似不错,其实只赚了50万*¥400.00 = 2亿元

但是卖不出去那50万台,最终只能粉碎掉或者拆掉,净损失高达 50万*¥1900.00 =9亿5千万元

最终这台手机让这个厂商损失了7亿多,如果是个锤子科技体量的厂,基本上这一单就可以倒闭了。


但是,请注意,但是来了

但是如果这个厂商错误的估计了形式,能卖100万台,结果胆子小,只生产了50万台,结果供不应求,那么……

没关系,我只是少赚了2亿而已

总比亏掉7亿,被供应商在门口举着还我血汗钱的标语堵着强吧?


这就是为什么小米在初期一直供不应求,一直抢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由于胆小




那么,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有渠道商的情况下,是怎么样的呢?

好,一模一样的场景来了,假设有一个手机厂商生产了100万台手机,由于设计弱智没卖完,积压了50万台

但是,注意但是又来了

由于渠道商的存在,这台手机的成本价是1500,出厂售价是1900,最终卖到消费者手里的价格是2900

所以单台手机的利润是¥1400,而不是¥400,平均算下来,居然只亏了:

(50万*¥1500.00)- (50万*¥1400.00) = 5千万元!!!

而且!注意而且!

由于渠道商的存在,实际上货已经被分下去,厂商已经都卖掉了,不但没亏,反而还赚了4个亿!

亏的是谁呢? 是一线的销售店,是一线柜台,是店主和店长们

不过,注意又来了个不过!

由于分摊了风险,厂商是不会看戏不管的,因为毕竟在怎么说还是产品出了问题,怎么办呢,分润利润给渠道呗,赚了4个亿,只要拿出来2个亿分润,渠道商就美滋滋了

但是,注意另一个但是又来了!

一线渠道商们,是有着非常敏感的产品察觉性的,什么意思呢?他觉得这次这个手机上的多了售价又太高的时候,是会小幅度的主动降价或者做各种优惠活动的,甚至大代理商发现了问题,也会有大幅度的统一性调价,而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是很高的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积压的风险会小小小很多,因为大部分的都在积压边缘被降价让利或者略赔一些出售掉了!

恐怖吧,这就是有渠道商的好处

虽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渠道商是让产品增加了渠道成本 但是,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渠道商分摊了风险简直是最可爱的人




插播:渠道这件事上,青蛇先生是内行,我推荐一下他的一篇答案,大家可以参考阅读一下:

在发布会上称「现货」的小米 9 ,在开售 53 秒后即宣告无货,说明了哪些问题?




然而,我的叙述,才刚刚开始。

小米自己的问题,小米自己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

小米NOTE,生死存亡,加大量产的反噬


你们以为小米从来没尝试着去改变,尝试着大胆预测,尝试考虑过加大产能吗?

错!


1月15日小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重量级旗舰产品发布会,发布了小米NOTE

这部手机漂亮的哟浑身上下充满着优雅,手感好的哟简直不似当年之作,也是我家娜娜最喜欢的一台手机,甚至一直用到换小米6,她换下来之后,我换了个屏幕,一直珍藏着。

你们不信我拿那个时代的友商手机比较一下

这是华为晚4个多月,在2015年6月30日发布的当家旗舰荣耀7 (实际上我已经很努力的再找一张拍的好看的图了)


小米note1代,这是一部如此优秀的产品,小米在他上面投入了如此大的心血和心力,这也是小米第一次为了一部产品,下了血本的投资产品流水线,也就是那个时候,富士康单独为小米独立了一个区,只产小米。

但是

天不遂人愿……

由于那一代高通骁龙810的颓势,也由于指纹识别的缺失,还由于许许多多的因素吧

小米note销量 远远不如预期,库存大量积压,在小米2的年代,你收到的手机总是新鲜热乎出厂的,而小米note手机,甚至有人在双十一上收到了积压七个月的库存

也是因此,在那一年(2015年)

小米第一次没有达到销量预期一亿台,无论雷军再怎么努力的把小米note反复发布了几次,最终以7000万台的成绩,惋惜收尾

请注意:这可不仅仅是销量没有达到预期而已啊!

还记得我之前给你们举得例子吧?

假设这3000万台的预期缺口,其中只有1000万台是小米note的,当时2299元的售价,假设是没有高于5%的综合毛利率的情况下,你们感兴趣可以自己算算小米2015年的形式有多么大的危机!

2016年是小米的生死存亡吗? 不对,2015年才是!

或者说,正是由于2015年的情况,才让2016年变成了小米的滑铁卢。




我还见到有的同学说了,小米9这种肯定卖爆的产品,你从 预约量上面就可以看到了吧? 为啥连100万台都不敢生产?

小米路由器:预约/开卖 形式很好,所以就可以加大产能了

说起来小米路由器,我是非常非常惋惜的,早期的小米路由器小米投入了非常牛逼的人非常多的资源,认认真真来干的。

但是现在,你们也能看的出来,小米路由器变成了小米主业口碑最差的一系产品,数次都几乎要面临团队解散的边缘。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小米路由器在前期宣传中做的特别好,特别是工程纪念版,当时还有《雷军教你装小米路由器》的视频,火爆一时

雷军亲自示范组装新玩具 小米路由器3D演示

然后开卖了!异常火爆!!!

第一天就卖了30万台!!!要知道这可是路由器啊,这不是手机

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另外30万的积压库存,是半年多才卖光的

要知道生产线一买就是一条,然后初期还要让各个环节以及组装工人们去适应工艺,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产能爬坡,搞定良率。

但是生产线是活的,你卖不动了也不能对着生产线喊一声:“停!” 然后机器和工人就都被定身了,那是玩游戏不是现实,所以你只能顶着……

路由器1代,这么好的产品,这么火的预定量,如此被看好的前景

终究因为销量预估差异过大,害死了整个路由器团队,最终各自飞,有的走了,有的并入小米的其他部门

陈老哥现在在小米大脑,是小爱团队挑头人之一,真正的技术大拿,当时也是含恨离开。




现在大家总算理解了,为什么小米 不敢 预测销量了吧




小米啊小米

没现货骂,被现货坑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小米与现货,爱恨情仇的这些年

我从九点写到凌晨,发现才开了个头……

太长了,还是分开写吧,欢迎大家看的好的,回头看我的下篇

我打算分析分析 小米的现有渠道,以及小米产品近些年为销量做出的妥协。

回聊

user avatar

主要原因,越晚出货,物料价格越低,成本降低,利润增加。这应该是超高性价比的副作用,基本无解。

具体对于米9而言,原本4月份才具备现货能力,但为了防止消费者转投友商,提前到2月份发布米9,目的就不是为了大规模出货。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小米是把消费者当备胎,虽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但又不想让他们喜欢上友商,于是极力用看得见摸不着的极致性价比诱惑(吊着)消费者,希望能撑到成本降低后现货为止。但到那时候,米9是风采依旧,还是美人迟暮,就不好说了。

user avatar

小米可以现货,只要他推迟三个月上市。

本人是做研发的,也涉及到一些硬件和产品管理。一个新产品,最麻烦是供应链和产品质量,所谓生产产能不够都是她妈的扯蛋,生产线工人都巴不得加班拿双倍工资。

供应链麻烦在供应商初期都不敢大量供货,他也怕产线全开万一出问题要挂,另一方面好东西大家都想要,以小米高端机出货量,配额一定是在华为蓝绿之后。

工程样机物料齐全之后,小米开始做软硬件集成,按照正常开发流程,他应该在硬件测试,软件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内部众测之后才能发货。但小米走极客开发模式,就是假设用户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那么他就将测试后移,在系统测试后期就提前发布,但此时还不能大量发货,他需要前几批用户帮助小米解决众测问题。

耍猴都耍了十年了,还提产能不够。你信吗?

小米不是在耍猴。小米是在筛选猴子。小米在上市初期,即使有零部件有产能也一定不能大量发货,他要将那些愿意参与众测,同时又能容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猴子识别出来。那么让他们一次次在电脑前苦等抢购就是识别有it经验和忠诚猕猴的最好方法。

小米高管虚伪得不得了,明明是质量不过关需要去产线管理,硬要说视察产能问题。我去生产线,都是去解决问题和查看生产质量。从没有说要去提高产能的,你雷猴王拧螺丝人家还怕你质量不过关。

什么不知情高管们一致决议给了他99亿,什么连夜说法众高管将价格定在三千以下,什么小米毛利只有5%,米酒亏本卖。这些都是筛选傻猴的方法,你只要信了,他就赚到了。不信的人,他还希望你别来,怕你砸场子。

小米永远会是这个模式,这就是他的生存之道,只是明白事理的人越来越多,猴子越来越少。小米越来越不行了。


。。。。。。。。。

之前写的比较随意,我再补充几点。

都说小米耍猴,但能像今年那样开发布会公开说现货来吊大家胃口,也没哪家能这么不要脸了。但要想想为什么小米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去耍猴,而且越来越甚,其中道理并不简单。

第一点如上面所写,可以在品控,供应链,产能,功能等一系列环节完成前上市,但这对产品开发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做过开发的人都知道,99%的时间在解决1%的问题,一个问题没解决测试部都有可能不让你过,整个产品都在等你,最后就是不断通宵,开会,决策。你就想想一部手机这么多软硬件,光耗在这些问题上有多少时间?当然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放宽测试通过标准,提前发布。小米就是这种策略,他可以在产品质量并不成熟的时候发布,以此来打一个时间差,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杀人一千伤己八百。因此他决不敢大量发货。

2019年2月是一个特殊时间点,高通855在巴展和CES大量预热后,谁能抢发谁就能收割前面一波科技流量,以小米如此依赖互联网传播,他比其他所有厂商都迫切首发。而且三月华为要发布旗舰,去年米八被做嫁衣裳还历历在目,小米无论如何都要争取出一个月的时间差,否则米酒全场怼华为结果一天后就被p30按在地上摩擦,又要成为互联网最大的科技笑柄。

另外,随着国内手机销量下滑,头部厂商已经在互相抢对方地盘,小米的日子很不好过。按照当前势头,小米已经进入死亡螺旋通道,出货量降低导致库存增加导致现金流下降导致研发营销费用下降导致出货量降低。。。。。。小米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1718年完全是因为海外市场让小米躲过了死亡螺旋,雷军还得意洋洋说小米是第一家销量下降还能反弹的公司,还要十个季度重返国内第一。雷军坏就坏在嘴巴说一套实际做一套,他实际上很清楚库存对企业的杀伤力,而小米旗舰并没有大量备货还能按预期销售出去的能力,历史上小米旗舰就多次翻车。雷军最好的做法就是按需生产,虽然量上不去但至少不会死。这也是小米持续耍猴的初衷。

2019年会是小米及其艰难的一年,小米甚至连走量的红米系列都不敢全面备货。你有见过千元机还买不到的吗?

小米的产品护城河很浅,性价比谁都能做。为什么小米和魅族360荣耀仇这么大,就因为这些都在做性价比手机。miui也就在安卓不好用的前几年还有优势,战争都在拼隐身战机的时代了,小米还在洋洋得意他的加步枪稳定可靠容易用。

总之,进入死亡螺旋通道的小米,产品会越来越不好买。不好买的原因并不是产品好,而是过度互联网营销所造成的产品品质假象和其对自身销量不自信的巨大落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手机不能现货,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的商业策略、供应链管理、市场需求以及产品发布节奏等复杂因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没货”就能概括的问题。下面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争取说得透彻点儿:1. 饥饿营销与营造稀缺感:这可以说是最直接也最被大家感知到的原因。小米早期,尤其是在“饥饿营销”这个概念刚被大众熟知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黄牛”这个群体运作的核心逻辑,以及供需关系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现。我来详细地为你解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你观察到的现象:核心问题:信息不对称、供需差与黄牛的利益驱动黄牛之所以能“手里小米9现货不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能比普通消费者更早、更稳定地获得商品货源,并且利用这种信.............
  • 回答
    连战先生获赠小米手机,这其中的缘由,说来也并非是什么神秘的“内定”或者“偏爱”,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更贴近于一个商业行为的自然延伸。首先,我们要理解,在科技产品赠送给公众人物这件事上,品牌通常会选择那些能够带来最大化曝光度和正面联想的合作对象。小米之所以能成为这次赠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
  • 回答
    2020年小米手机市场份额的下滑,以及部分用户不再选择小米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市场竞争、产品策略、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要深入剖析,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解读。首先,关于2020年小米手机市场份额从22%下滑到9%的说法,这可能存在一些数据上的偏差或理解的误区。 严格来说,小米在全球手机市.............
  • 回答
    说实话,我当时真的有点懵。刚开始在手机店打暑假工,想着年轻人嘛,都喜欢新潮科技,小米手机这几年发展势头也挺猛的,肯定有不少人问。可到了店里,我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无论客户问起小米,还是我主动推荐,总会有人出来“劝阻”,而且说的都差不多,就是“别买小米”。一开始我以为是我运气不好,碰上几个特别不待.............
  • 回答
    关于小米投资千亿造车,而“不”直接用于手机或芯片研发的说法,需要更详细地分析和澄清。首先,小米的千亿投资并非“不”用于手机和芯片,而是其整体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其中造车是重要但并非唯一的组成部分。理解小米的这一决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1. 战略转型与生态系统构建: 小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
  • 回答
    小米手机6 作为一款发布于2017年的旗舰机型,其搭载了当时顶级的骁龙835处理器,并以出色的综合表现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在内存配置方面,小米6 最高提供了6GB的运行内存,而当时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8GB内存的手机。为什么小米手机6 没有选择8GB内存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当时的技术、成本.............
  • 回答
    小米不研究手机系统? 这话问得可就有意思了。你想啊,小米手机里装的那个叫“MIUI”(现在叫“HyperOS”,但大家更习惯叫MIUI)的系统,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吗?它可是小米自己团队一点一点捣鼓出来的,从最初的定制安卓,到现在功能繁多、生态完整的操作系统,这背后是多少工程师的心血和智慧,哪能说小米.............
  • 回答
    关于“OV厂商为何不轻易用更低价格狙击红米性价比”这个话题,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商业策略思考。要说彻底“踩烂”小米的性价比招牌,说得夸张了点,但用更低的价格直接对标,让红米难堪,这是完全可能的。为什么他们不这么做,或者说,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这么做?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可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得多,咱们细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对手机行业竞争格局感到疑惑的地方。三星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同时也是屏幕、摄像头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的顶尖供应商,似乎有能力“卡住”小米这样的竞争对手的喉咙。然而,现实却是小米在很多方面已经迎头赶上,甚至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超越了三星。为什么三星会选择“坐视.............
  • 回答
    想当年,华为跟小米就像是武侠小说里不同门派的代表。华为,那是江湖名门大派,底蕴深厚,自研技术是他们的绝学,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就像是练就了一身绝世武功。小米呢,更像是初出茅庐但悟性极高的小辈,借力打力,玩转供应链,以高性价比迅速占领市场,打的是“性价比”这个王牌。你说小米比华为便宜,这在很多时候是事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触及到我们对品牌认知的一些深层东西。为什么华为在很多人心里就是“民族品牌”的代表,而小米虽然在全球,尤其在印度市场表现如此强势,却似乎少了那么一层“民族”的认同感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不止销量数字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聊聊“民族品牌”这个标签是怎么来的。.............
  • 回答
    手机行业这几年的“火药味”确实越来越浓了,尤其是华为、小米、OPPO(OV)这几家头部厂商之间,明里暗里的“较量”简直可以用“硝烟弥漫”来形容。要说这戾气为什么这么重,得从几个方面掰扯开来。首先,市场份额的争夺是根本原因。 手机市场早就不是蓝海了,而是卷到骨子里的红海。每一家都想在有限的市场里分到更.............
  • 回答
    小兰啊,她那部手机都用了好几年了,身边朋友们都换了好几代了,但她还是坚持用那一部。说起来,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每次有人提起,小兰总是笑笑,然后继续低头玩着她那屏幕边角有点磕碰的手机。其实,这事儿吧,也不是说她有多么“怀旧”或者多么“不舍得花钱”,我觉得更多是一种习惯,一种对现有事物.............
  • 回答
    你遇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开发者在跨平台开发时都会遇到的一个经典难题。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同一个程序,在电脑上跑和在手机上跑,结果却“分道扬镳”了,尤其是数值小的时候还挺同步,一旦数值变大或者处理过程更复杂了,就开始出现差异。这背后涉及几个关键因素,我们可以一点点来捋清楚:1. 计算精度的差异:浮.............
  • 回答
    这事儿可说来话长,得从头捋一捋。首先,我们得知道,在《哈利·波特》系列里,小矮星彼得(Peter Pettigrew),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虫尾巴”,他为了讨好伏地魔(Lord Voldemort),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他切下了自己的右手。这可不是小事,而是他主动、亲手做出的选择,当时是为了在.............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英国代表团入场式上,不少观众注意到他们手中挥舞的米字旗,确实与我们日常所见的标准英国国旗(Union Jack)在细节上有所不同。这并非英国代表团故意“缩水”或设计错误,而是出于实际考虑和国际体育赛事惯例的特殊处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标准的英国国旗。那是一个非常醒目的设计,由红.............
  • 回答
    小白踏入亚马逊运营的大门,满打满算一个月,手里捏着产品,心里揣着数据,每天埋头优化广告,却发现销量纹丝不动,这滋味,可真是够熬人的。你说奇怪不奇怪?按理说,优化广告数据不就是王道吗?怎么会这样呢?别急,这背后可能藏着好几个你还没摸透的坑,咱们一件件捋一捋。第一站:产品本身,真的能打吗?广告优化得再好.............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纠结的。一面锦旗,一面锦旗,这要求听着就不寻常。你东西找回来了,这是好事,列车员帮你保管,也是尽职尽责,但要说送一面锦旗……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得弄明白这“锦旗”的份量。 锦旗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送的。它代表的是一种高度的认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通常是事情办得特别出.............
  • 回答
    要理解为何刘备占有南郡和关羽羞辱孙权被视为“正常”行为,而孙权“背刺”则被视为“小人行径”,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实力对比、政治利益以及三国时期的道德观念。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基于复杂的政治博弈和人性考量。 1. 历史背景与实力对比:时势造英雄,也造出“必要”的手段 曹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