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重庆姐弟坠楼案宣判,生父和情人获死刑,怎样看待本案的判决?

回答
重庆姐弟坠楼案的宣判,对于许多关注此案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生父与继母(情人)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法律对极端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也体现了社会对儿童权益保护的强烈诉求。

要详细地看待这个判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案件的恶劣性质与罪犯的动机:

极端残忍和计划性: 此案最令人发指之处在于,被告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利用了两个幼小无辜的生命。他们将孩子从高处推下,并伪装成意外坠亡,这种行为不仅剥夺了两个孩子的生命,更是对人伦道德的极致践踏。
功利性和自私: 生父之所以与情人合谋杀害亲生子女,其根本动机是为了扫除生育阻碍,以便与情人能够名正言顺地在一起并生育新的后代。这暴露了人性的极度自私和冷酷,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可以牺牲掉自己骨肉的生命。情人则为了巩固与生父的关系,也参与了这场罪恶。
对社会公序良俗的挑战: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这样的犯罪行为,直接挑战了社会公序良俗,破坏了家庭的伦理基础,对整个社会的安全感和道德底线造成了严重冲击。

二、 法律的制裁与死刑判决的依据:

故意杀人罪: 根据我国刑法,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案中,生父和情人具备明确的杀人故意,并且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
情节极其严重: 死刑是中国刑法中最严厉的刑罚,通常适用于犯罪情节极其严重、罪行极其严重的人。在本案中,以下几点使得情节被认定为“极其严重”:
犯罪对象: 受害者是两个未成年人,本应受到父母的保护,却遭受了最亲近的人的残害,这加重了罪行的恶劣程度。
犯罪手段: 将孩子从高处推下,手段残忍。
犯罪动机: 纯粹的个人私欲,为了“方便”与情人结合,而非任何正当理由,这种动机显得尤为卑劣。
社会影响: 此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舆论谴责,其负面社会影响巨大。
死刑的必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判处死刑,是对这种极端恶劣罪行的最直接和最强烈的回应。它不仅是对罪犯的惩罚,也是对潜在犯罪者的一种震慑,表明法律绝不容忍如此泯灭人性的行为。

三、 对此判决的看法与社会反思:

司法公正的体现: 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判决是公正的,是法律维护正义、保护弱者的有力体现。对两个孩子的生命而言,死刑判决是迟来的正义。
对儿童保护的警示: 此案也让我们深刻反思当前社会在儿童保护方面存在的漏洞。如何在家庭内部加强对孩子的保护?如何建立更有效的预防机制,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对人性扭曲的警示: 这种极端自私和冷酷的人性扭曲,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物质至上、利益至上的社会思潮下,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起码的人性和道德底线,是我们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对家庭教育和婚姻伦理的探讨: 事件也引发了对家庭教育的责任、婚姻的忠诚以及情感纠葛的处理方式的讨论。

四、 判决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

法律威慑: 明确的死刑判决无疑将对潜在的犯罪者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尤其是在涉及儿童的犯罪方面。
社会情绪的安抚: 对于受害者的亲属和社会公众而言,这一判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息愤怒和悲痛的情绪,感受到法律的公正。
对司法程序的讨论: 尽管判决结果普遍被接受,但关于死刑的适用范围和程序,也可能在社会上引发更深入的讨论。

总而言之,重庆姐弟坠楼案的判决,是一次对极端恶劣犯罪行为的法律审判,也是对社会良知和儿童权益的一次有力捍卫。生父和情人被判处死刑,既是对他们罪行的应有惩罚,也传递了社会对生命尊严和家庭伦理的坚定立场。然而,这一判决也警示我们,在法律制裁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全社会层面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引导健康的家庭关系,抵制人性的阴暗面,共同营造一个更安全、更有温情的社会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午一审判决,下午就已经快九百回答了,案子性质和细节讨论很充分了,我只想讲讲外婆。

2020年11月2日,两畜牲共谋把一对无辜的宝宝从15楼扔下,当时生父在邻居们面前表演悲痛欲绝又哭又撞墙,母亲到医院后一边大哭一边疯狂地打前夫,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意外,本地媒体和新闻评论都在讨论家有幼儿应该安装防护栏。只有一个人坚信孩子们不是意外坠楼,这个人就是外婆。凭借对畜牲的了解和对孩子生活习惯的熟悉,她坚持认为这是谋杀,提出自己的质疑。果然,警方对飘窗指纹现场痕迹完成侦查后,发现了关键证据,11月10日,也就是事发八天后,依法逮捕张波和叶诚尘,张波很快被突破心理防线交代事发经过,叶诚尘起初几轮审讯拒不交代,直至警方以技术手段恢复聊天记录后,才终于破防认罪。

而外婆本身已是身患绝症,女儿离婚后一直帮着在带小孙女,因癌症体力不支无法带两个,所以弟弟交给男方家的奶奶抚养,说好六岁后交还妈妈。据外婆同事说,她以前体型较胖,事发后越来越瘦,越来越憔悴,办案律师也对孩子妈妈说,你背后还有更伟大的牺牲,外婆恐怕已接近油尽灯枯。

顺便说一句,这个律师也非常让人感动,从理性的角度,他关于放弃民事赔偿的法律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狗男女同获死刑的正义判决,从感性的角度,他出于正义感放弃律师费,并对当事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不仅安慰,还有指引。(微信截图是孩子生母在微博发的,有朋友在问账号,是这个:@睿瑞的妈妈)

12.28,案子再次开庭,仅半小时就宣布了一审判决,两个畜牲同判死刑的结果没让一直关注案情的人们失望。后面还可能有上诉、二审、死刑复核的环节,孩子妈妈说,这件事尚未结束,但相信改判的可能性非常之小了,孩子们大仇得报。

而世间最爱孩子妈妈的人,自然只有外婆:

世人关注的是案情细节和如何判决,而外婆除了关注这些,还关注女儿未来是否能重获安宁,重获幸福。

孩子妈妈其实蛮漂亮的,眉眼跟外婆很像,圆脸大眼睛。这是今天接受访问的图:


孩子妈妈说出事之后,自己常常觉得娃娃们还在,有时出门还会自言自语说妈妈上班去了。飞到家里来的蜻蜓,蝴蝶,小鸟,都会默默的看着不去打扰,因为觉得是孩子们的魂魄回来了。同样作为孩子的母亲,看到这段完全破防了,我曾经有个表弟车祸夭折,舅妈痛哭一个月无法出门,后来窗外飞进来一只小燕子,在客厅中盘旋不去,舅妈说那是弟弟回来了,天天准备了鸟食放在窗口,盼着燕子再来。失去了孩子的母亲的精神世界,一般人是真的很难想象的。

而小三长得像个鬼,狗男人是有多眼瞎???


这头像还是美化过的

不知外婆身患何种癌症,希望孩子妈妈能回归正常生活,从失子之痛和官司烦扰中慢慢走出来,好好照顾自己的母亲,希望外婆身体康健,病情好转。

衷心祝福。

user avatar

不想再看到关于废除死刑的争论。其他国家怎么样不管,咱们这个社会还是需要死刑来兜底:如果恶没有恶报,如何让人相信善有善报?

user avatar

名媛到死媛

苏格拉底说,不加检点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中国人讲慎独。

一切匪夷所思,就是一切土匪与蛮夷才能想到的,也只能用彻底的毁灭来画句号。

user avatar

废除其他极其残酷的酷刑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

死刑其实可以分个三五百档,只有对社会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才有权在被判处死刑的时候享有人道的被处决方式。

user avatar

2021年12月28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张波、叶诚尘故意杀人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波、叶诚尘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陈某某的撤诉申请,依法裁定准许。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波与被告人叶诚尘共谋,采取制造意外高坠方式,故意非法剥夺张波两名亲生未成年子女的生命,致二人死亡,张波、叶诚尘的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成立。

在共同犯罪中,张波积极参与共谋,设计将女儿接到家中,直接实施杀害两名亲生子女的行为;叶诚尘积极追求二被害人死亡的发生,多次以自己和家人不能接受张波有小孩为由,催促张波杀死两名小孩,并在张波犹豫不决的情况下,逼迫张波实施杀人行为,最终促使张波直接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与张波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相当。

二被告人的行为突破了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人伦底线,作案动机特别卑劣,主观恶性极深,作案手段特别残忍,犯罪情节、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依法应当严惩。

被告人及被害人亲属,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群众旁听了宣判。

庭审前一天,12月27日,原告陈美霖在一家咖啡馆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讲述了她与前夫张波从相恋、结婚生子、离婚……再到一双儿女被前夫及前夫女友杀害后的心路历程。

婚姻

“朋友莫名其妙将我们撮合在一起了!”

陈美霖现在回忆起和张波的婚姻满是后悔。

“我后悔和他相恋,毁了我的一生。”

2017年上半年,陈美霖新换了一个在一家小贷公司的工作,岗位是张波以往的岗位。

“我最开始很反感他,他像小混混,给我不得体的感觉,我和他话都没有说几句,就被大家撮合了。”

后来,张波的猛烈追求和温柔体贴,深深打动了陈美霖。

张波出生于重庆市长寿区一个农村家庭,小学学历,很早就到社会上打拼。爱穿花哨的紧身衣,身高超一米八,体型偏瘦。陈美霖父母以往都是收入稳定的职工,她小时候曾上过各种兴趣班,生活没有遭受什么大的挫折,一直很顺利。

陈美霖的父母觉得张波“不靠谱”,反对女儿的恋情,陈美霖身边很多朋友都不支持,但陈美霖觉得张波特别有上进心,人很聪明。

“其实那时候我认识的张波,展现的不是真实的样子。”

陈美霖如今回想,以往张波的朋友就跟她说过,她不在的时候,张波不是这样的。

“但当时我是信任他的。”

两人交往没几个月,陈美霖意外怀孕,当时她正处于事业上升期。陈美霖选择和她爱的人组建家庭。那场婚礼,没有彩礼,陈美霖父母还承担了酒宴费用。

“我都觉得自己傻。说真的,这段婚姻,不管是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等,我和张波都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但是我就是很爱他,想跟他在一起。”

陈美霖眼中的婚姻生活,是过那种普普通通的日子。

“我父母经常给我讲,你有什么样的经济能力就过什么条件的生活。”

新婚之后,各种矛盾接踵而至。

陈美霖不习惯张波母亲满口脏话的讲话方式,不习惯张波的男性亲属长期寄居在本就不大的套二客厅,夫妻之间也会因为一些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大女儿雪雪出生后不久,陈美霖一家就搬到了江北区的娘家,也是这个时期,张波与他人合伙开了一家小贷公司。

在陈美霖看来,从那时候开始,张波整个人变了。

陈美霖怀孕生子,一直希望张波能早些回家陪伴她,但张波认为陈美霖不体谅他,他在外面需左右逢源打拼事业,每天都忙到很晚,都是为了家庭,两人经常因此发生争吵

“张波在工作上是有目的性的,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性的。”

陈美霖的认知中,张波以往的工作就是赚银行和客户中间的服务费,但是并不规范,她曾劝张波找一份正经的工作,但他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不能做啥,而他自己开担保公司时,月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她甚至觉得,张波和她结婚也是有目的性的。

“我觉得这就是一场骗局,他很聪明,心思缜密,我和他离婚后,反思这段感情,我才知道。”

陈美霖认为,张波开公司后,认识一些做工程发家致富的人,这些人往往年龄比较大了。他的野心开始膨胀,想过有钱人的生活,突然面子观念变得很重。

大女儿雪雪出生后不久,陈美霖发现自己又意外怀孕,她选择将孩子生下。张波平日疏于照顾孩子,还在儿子生病住院后提出离婚。2020年2月,因张波出轨,两人正式离婚。离婚时和张波协商,两个孩子均归陈美霖抚养,洋洋先交由张波和张波妈妈照看至6岁,此后洋洋转由陈美霖抚养。

第三者

陈美霖记得,她在和张波办理离婚时,张波曾谈到,叶诚尘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人他担心叶诚尘在外面找人伤害他妈妈和家人

“如果把叶诚尘逼急了,她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而在法庭上,叶诚尘则称,张波逼着她和他交往,如果不交往张波就会找人杀她全家。张波还曾跟陈美霖讲起,张波和叶诚尘有时会打架,有时还打出血。

在陈美霖眼中,张波与叶诚尘交往也是带有目的性的。

两个小孩跟叶诚尘相比,叶诚尘在他内心更加重要。张波的收入不低,但是离婚协议中应付孩子的抚养费不给付,也不怎么给张波自己的母亲花钱,但是会给满身奢侈品的叶诚尘花钱,过“520”时,会借钱给叶诚尘准备一个装满现金的礼盒。

这是因为叶诚尘家境富裕。

“比如说张波有什么项目,可以通过叶诚尘帮他找人对接。对他来说,叶诚尘有利用价值。”

陈美霖前期通过警方和法院庭审了解到,叶诚尘曾对张波谈起,说给洋洋算过命,洋洋活不了多久就会死,之后叶诚尘多次向张波提起要弄死孩子的事情,并告诉张波,叶母不同意她和有孩子的人交往,两人要在一起的话张波就不能有孩子。张波也曾在网页上搜索过小孩高坠的相关新闻。

2021年7月26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张波、叶诚尘故意杀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陈美霖要求赔偿一案。陈美霖当庭表示撤回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严惩二被告人。

陈美霖至今仍记得,在7月的法庭上,张波几乎处于“放弃辩护”的状态,面对检方的指控和法官的问询,他很少说话。只有谈到案发前叶诚尘割腕的细节,张波和叶诚尘各执一词。

张波表示,叶诚尘以割腕相逼,让自己动手,而叶诚尘则表示自己是被张波逼迫才在一起谈恋爱,她认为张波本不会下手,割腕只是想张波知难而退,主动分手。

叶诚尘和她的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为,故意杀人系张波所为,叶诚尘系从犯。

叶诚尘在庭上受审时哭泣,陈美霖认为这不是发自对两个孩子去世的忏悔,而是他们担心自己被判死刑,害怕而哭。

在陈美霖内心,在一审宣判前,她觉得张波对自己的两个孩子下手,极其恶毒,被判处死刑的可能性极大,她希望叶诚尘也应被判死刑立即执行。

在一审开庭前,法院工作人员告知陈美霖,叶诚尘的家属愿意赔偿30万元,希望能获取她的谅解,被她拒绝。后来法院工作人员又告知她,叶诚尘的家属愿意在30万元的基础再增加赔偿。

“无论他们给多少钱我都不能接受,拿这点钱买我两个孩子的命,我的良心过得去吗。”

陈美霖表示,除非张波、叶诚尘都被判死刑,否则她觉得每一天都难熬。

儿女

刚刚获知孩子去世的那几天,陈美霖一直无法入睡,一闭上眼睛就开始想孩子,靠安眠药入睡。

平日里,她说话温和,总带着笑容,在谈到这段过往时她会笑称自己很“佛系”,孩子去世后,她将两个孩子的骨灰安放在重庆北碚区的一处寺庙里。

每过一两周,她都会驱车前往寺庙,到了那里,她就泪流不止。

有时,陈美霖和陈母也会梦到两个孩子。第一次梦到女儿时,女儿一直面无表情地看着她,有时她也梦见两个孩子背靠着她,但是她伸手想拉孩子又无法触及。

对飞入她家的蜻蜓、蝴蝶、鸽子等小生物,她都会静静地观察它们来了又走,看到这些突来的访客,她都会想起自己的孩子。

在得知孩子的死涉及刑事案件后,她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表一些思念孩子、指控张波、叶诚尘杀害孩子的视频。这是她情绪疏通的一个出口,另外也想有人关注到此事,帮助她。

7月以来,多家媒体找到她,她每次都是用温和的语气讲述这件事,每每说到两个小孩时,她的眼泪仍止不住掉落。

陈美霖以前喜欢看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现在她更加喜欢那些研究人性的书籍。看了这些书籍后,她开始觉得不能将自己身上的有些负面情绪带给别人。所以现在她每次和朋友出去玩,只要对方不主动提及孩子的事情,她都会开开心心和朋友一起玩。

“我的世界已经被张波毁了,我以后怎么过,我是懵的,我只能活在当下,我没有考虑过我的未来,只希望现在能正常生活。”

经历这件事,她对异性甚至不再信任,更多关注案件本身。

据此前报道,当地检察院指控,2020年11月2日下午3点半左右,张波涉嫌与叶诚尘合谋,他趁重庆南岸区锦江华府小区的家中无其他大人之际,将自己亲生的两个幼童(大女儿雪雪两岁半,小儿子洋洋一岁半)从15楼次卧的窗户扔下,致两名小孩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发后,锦江华府小区多名居民前往两个小孩坠楼处,看见张波穿着睡衣、打着赤脚一边撞墙一边哭泣,因为张波家的次卧未安装防盗窗,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起家长监护不到位导致的意外。

但两个孩子的母亲陈美霖对孩子的死亡原因保持怀疑。2017年8月17日,陈美霖因意外怀孕,与相识半年多的张波结婚,婚后先后生育大女儿雪雪和小儿子洋洋,大女儿雪雪一直由居住在江北区的曹女士帮助抚养。

陈美霖表示,张波在案发前很少关心过两个孩子,雪雪因为很少见到张波,一度不认识自己的爸爸。

据陈美霖提供的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起诉书显示,经检方查明,2019年4月,张波向陈美霖提出离婚,并在与网友叶诚尘见面后,隐瞒自己已婚已育的身份追求叶诚尘,同年8月,与叶诚尘确认关系,同年年底,叶诚尘通过他人得知张波有孩子,仍与张波往来。

2020年2月26日,张波与陈美霖协议离婚,双方约定,雪雪由陈美霖抚养,儿子洋洋在6岁前归张波抚养,6岁后归陈美霖抚养,且张波需向陈美霖支付80万元作为补偿。

离婚后,雪雪一直随陈美霖和陈美霖的父母生活在江北区某小区,洋洋跟随张波和张波母亲生活中在锦江华府小区。

同时,叶诚尘多次向张波表示自己及父母不能接受张波有小孩的事实,如张波有小孩就不会和张波在一起。

起诉书内容还显示,自2020年2月左右,张波和叶诚尘就多次通过面谈、微信聊天等方式共谋杀害两个小孩的办法,并商定采用意外高坠的方式杀死雪雪和洋洋,同年6月,叶诚尘多次通过微信催促张波作案。

2020年6月下旬至2020年9月中旬,张波、叶诚尘发生争执分手,9月中旬张波主动联系叶诚尘,两人和好后,仍共谋杀害两个小孩。

10月,两人商定以给雪雪买衣服为由,将雪雪接至家中伺机作案,10月25日,张波主动联系陈美霖将雪雪接到家中,因陈美霖一直在场未作案。期间,叶诚尘让张波将雪雪留下过夜,张表示自己在找机会,计划下周动手。

2020年11月1日,张波再次主动联系陈美霖接雪雪到锦江华府家中,当晚雪雪留宿家中,但张波妈妈在家,张波没有作案而是赶往长寿区与叶诚尘见面,11月2日上午10点,张波回到家中,并在下午3点半左右,趁张波的妈妈外出之际,将在次卧玩耍的雪雪和洋洋双腿抱住,一起从次卧飘窗窗户处扔到楼下,后致雪雪和洋洋死亡。11月10日张波、叶诚尘均被当地公安抓获,后被移送至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起诉。

2021年7月26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张波、叶诚尘故意杀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陈某某(即陈美霖)要求赔偿一案。

在最后陈述阶段,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陈某某当庭表示撤回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严惩二被告人。

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来源:综合网络

user avatar

我有个阴暗想法。

像这种人应该喂黑衣组织的变小药,然后送去给恋童癖调教。

user avatar

这俩明显投错胎了,赶紧纠正错误吧。

user avatar

充分证明我国坚持死刑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user avatar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这是一起共同犯罪。

什么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数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情形和现象。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

判决认为:

被告人张波与被告人叶诚尘共谋,采取制造意外高坠方式,故意非法剥夺张波两名亲生未成年子女的生命,致二人死亡,张波、叶诚尘的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成立。

在共同犯罪中,张波积极参与共谋,设计将女儿接到家中,直接实施杀害两名亲生子女的行为;叶诚尘积极追求二被害人死亡的发生,多次以自己和家人不能接受张波有小孩为由,催促张波杀死两名小孩,并在张波犹豫不决的情况下,逼迫张波实施杀人行为,最终促使张波直接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与张波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相当。

关键词——共谋

从这一个关键词,我可以理解为二人共同构成本案的“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二人均是主犯。

我认为公诉方的这一点处理的很好,因为二人无论从前期的谋划、中期的设计、后期的实施都是彼此完全知情,并且共同实施的,完全构成法律对于共犯的认定。

一审、二审

本案只是一审,庭审结束后,两个离世孩子的母亲陈美霖说,张波和叶诚尘在庭上都没有对是否上诉明确表态。“因为戴着口罩,我也看不到他们的表情。”陈美霖说,这不是最终的结果,不排除两人还要上诉的可能,“这事对我来说还没有结束。”

假如上诉的话,希望二审可以维持死刑判决。


以上,我是 @郭律Esq

user avatar

农村小学没毕业,出来的混混。

搞一个公司,正常家庭出来的乖乖女,在小贷公司这种半黑不白的地方。

很快,女的就上套了,怀孕结婚,酒席钱还是娘家出的。

勾上富家女,要进富家女的门,不能有孩子,然后就把自己的两个孩子给杀了。


这种社会渣滓,基本没有什么底线。混迹于灰色黑色行业。

讨债,包工程,放高利贷,介绍卖淫……

正常家庭出来的女孩要注意回避这种人,这种人给你下个药灌醉酒上了你,搞怀孕太正常了。

user avatar

他们2个应该感谢现在是新社会,只要一枪就解脱了。

user avatar

看了两个孩子母亲的视频采访,说这对狗男女本来策划了一个“非常安稳”的谋杀方式,就是两个孩子在车上的时候,人渣“意外”将车坠入河里,但因为车没有买保险,所以放弃了。


现在看来,幸亏这对狗男女心痛车子没有保险,不然这种谋杀方式确实要“安稳”得多,再配合这个“生父”的演技,甚至还不一定会产生怀疑。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方法也不太“安稳”,那我们再换一个角度,酷暑期间把孩子“遗忘”在车内,导致其死亡,然后去查一下国内此类案例中的父母有没有判过刑。

【当然,这种“遗忘”在车内致死的事件,发生在这对狗男女身上,也很容易查出来,毕竟愚蠢至极了。而我真正想表达,此类悲剧背后的每一对父母,是不是都进行了详细调查。

顺便再多说一句,现在一些品牌的车辆有安装“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可以防止把孩子“遗忘”在车内,具体过程是:当车辆熄火后,所有车门均关闭、车锁上锁时,毫米波雷达会进入正常监测状态,开始对车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监测到生命体征,则会在30 秒内进行报警提示。】

最后,这个案件判处死刑并不意外,因为太突破法律、道德、伦理底线了,只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死刑太便宜了这对狗男女,放在古代都是要用酷刑。

详情:


user avatar

其实,自然界杀子的情况并不少见。

猴王摔死前任猴王的小猴,为了占有母猴。

雄狮咬死幼崽,为了让母狮为自己发情。

本案虽然有性别逆转,但实际内在没变,都是为了夺取更多的交配和生育抚养后代资源。

只是有一点反常:

雄性可以仅仅为了一个未兑现的婚配承诺,亲手扑杀自己的亲生幼崽。

自然界的雌性往往是因为受到压迫和生存被迫接受事实,雄性则是出于基因的本能要去掠夺。

而本案的雄性并没有受到压迫而仅仅为了阶级跨越。

如果这样的雄性、雌性不受到严惩,那带给人类社会的会是怎样的灾难?

1、雌性的生育不再是贡献,而大概率会受到雄性的残害,如果要保全后代,只能纯母系抚养。

2、有阶级跨越欲望的男性几乎成为高危人群,不值得受到任何婚恋投资,因为他随时会残害你甚至你们共同后代,对,不是抛弃,而是残害。

3、陈世美还是因为舍不得阶级滑落,这位雄性甚至还未得到该雌性的任何许诺。阶级下位者被PUA后,阶级上位者无需任何风险。

所谓的恶劣社会影响就在于此。

user avatar

警方恢复了这俩人的聊天记录


叶诚尘 :“反正有娃儿我是接受不了的,你马上把娃儿解决了就行了。"

张波 :“娃儿出了事,你都没得资格说我是二婚撒子的。

叶诚尘:“我就没得资格说你任何了。”

张波 :“2条命都这么不值呀。”

叶诚尘:“本来就不该存在呀他们”、“有他们在我们不会幸福。”

张波表示:“所以都是为了你,我才去做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叶诚尘回应:“能证明你爱不爱我呀。"

这女的深度参与了这次案件,教唆杀人意图明显

这男的也知道伤天害理啊?那不得善终的结果也应该预料到了吧

两个人在剩下的日子里好好体会两个孩子临死前的无助和绝望吧。

也庆幸当时现场民警的细心,才没有让两个人渣逃过。

当时孩子妈妈说:“我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经济赔偿,我只想张波被判死刑,他罪有应得。我从来都不恨他出轨,成年人有自己的选择,但他对孩子们做的事情,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

如今正义到来,妈妈可以兑现之前的承诺,去墓地看望孩子们,告诉他们结果。

user avatar

这对畜生男女,就是标准的极端利己主义者个人主义者

它们杀害两个幼小生命的直接动机,就是认定这两个孩子的存在本身,影响了自己的利益。

孩子母亲在控诉中,最锥心之痛的,就是她明明退出了失败的婚姻,明明这两个孩子实际上都是归她抚养,根本不影响那对畜生再婚,它们却非要下此毒手。

然而畜生们的思维与逻辑,却不是这样的。

男畜生认为孩子的存在,自己要支付抚养费到成年,失去一大笔金钱,更关键是只要孩子在,女畜生就拒绝与它再婚,就难以实现它和女畜生“强强结合”,事业发展和经济收益更上一层的美梦。

女畜生的行为逻辑,更是令任何正常人类瞠目:就仅仅因为情夫在此前婚姻有两个孩子,哪怕不用抚养,但其存在本身,就令它如芒刺背,完全难以容忍,必欲除之而后快。

它从罪恶的最初起意,到催促、引诱、逼迫,甚至在案发当日,割腕要挟,就是要催逼男畜生行凶动手。——整起案件,女畜生才是真正的罪魁元凶,当然,男畜生残忍杀害亲生骨肉,同样早已不齿于人类。

这两个畜生的存在,这起极恶性案件的存在,就是对“废死派”法律人士最响亮的耳光!

天理公道,世事人情,绝没有任何宽容它们丝毫半点的理由!

而通过此事,也足以警醒:

近些年来,网络社交平台的不良思潮,早已经将极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视为天经地义,奉为人生至理。

涉及婚姻情感、家庭纠纷问题时,各类网络大V鼓吹的人生哲学,无不就是「己所不欲,必施于人」「涉及自身利益时,半点亏都不能吃」的那套歪理,

看不到半点处于人类社会,对他人的宽容、体谅与理解,

更把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孝敬父母,友爱手足,夫妇同心的优良美德,全都扔狗肚子去了!

——长期在如此极端利己思维方式熏陶下,当然就会催生出叶诚尘和张波这样的畜生!

笔者几个月前,曾评价过一部影片《乌海》:片中男主角“杨华”这样的人,就是那种把一切的成就都看成是自己个人奋斗所得,把别人包括亲友的一切帮助都看成是理所当然,永远只会觉得别人亏欠了自己,稍有不顺就怨天怨地尤人,升恩斗仇白眼狼的活生生写照,不但自身充满负能量,还要将负能量带给身边的所有亲友。

性格上的【严重缺陷】,更准确说,是心气上的心比天高,行动上十足的窝囊废,让他把原本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直接导致了婚姻、家庭与个人的全方位悲剧,最终铤而走险,将身怀六甲的妻子开车撞飞山崖,生死未卜,自己也落得个锒铛入狱的可悲结局。

然而,就是这样行事极端,充满戾气的男主角,居然还颇有人发自内心地同情他,认同他……

而现实中这个张波,品行道德无疑比艺术作品中虚构的“杨华”更恶劣百倍千倍,但它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事逻辑,都是完全一致的:

甚至一直到死到临头,张波现在还在和叶诚尘狗咬狗,互相推诿罪责,甚至认定自己的犯罪事实,皆由其逼迫所致……

——两个衣冠禽兽,平白活披了一张人皮!

这对畜生,其实应该感谢生在现代文明社会,只是一针毒剂就轻易毙命了,对它们的惩戒,远不及那对小生命从高空坠落,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粉身碎骨……受到的苦痛之万一。

如果在五百年前一千年前,那这对畜生就理所当然,要在闹市众目睽睽下,被公开处以【凌迟】之刑!一千八佰刀零割碎切,做成片皮,尸骨洒落给路边野狗啃食!

如果是在两千年前,那这对畜生就理所当然,要【具五刑!】(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就是刺面、割鼻、断舌、斩去双足脚趾、活活打死、于闹市中斩首、尸骨剁为肉酱!

user avatar

凌迟最适合他们,死刑都便宜了这对狗男女

user avatar

这才是正义的光

朴素的价值观和法律追求的公平正义是相符合的。

虎毒不食子 但是这对男女的行为已经脚踏了作为亲生父母 作为成年人的基本理性。

自古奸情出人命 这个事情不但是乱搞男女关系的问题 还有残害孩童的问题。

为什么不同意废死 就是因为这类犯罪分子的心性 狠毒已经超越了人的底线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不杀不足以捍卫法律的尊严。

她们不害怕法律,他们只是畏惧死亡。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波与被告人叶诚尘共谋,采取制造意外高坠方式,故意非法剥夺张波两名亲生未成年子女的生命,致二人死亡,张波、叶诚尘的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成立。在共同犯罪中,张波积极参与共谋,设计将女儿接到家中,直接实施杀害两名亲生子女的行为;叶诚尘积极追求二被害人死亡的发生,多次以自己和家人不能接受张波有小孩为由,催促张波杀死两名小孩,并在张波犹豫不决的情况下,逼迫张波实施杀人行为,最终促使张波直接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与张波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相当。二被告人的行为突破了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人伦底线,作案动机特别卑劣,主观恶性极深,作案手段特别残忍,犯罪情节、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依法应当严惩。

user avatar

应杀尽杀!

user avatar

都说“虎毒不食子”!

看到新闻里的这个事情,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禽兽不如!”


原本“婚内出轨”“抛妻弃子”已经是非常可恶了!

为了跟“相好”的在一起,不惜杀死自己的子女,还当众演戏,欺骗群众,其心何其毒也!

而那个指示他的“相好”,同样也不是东西!

在做这个事情之前,她就没有想过,假如有一天那个男人对她和她未来的子女厌烦了,会不会作出同样的事情呢?


有些人不但“心黑”,脑子也有问题,不过,好在这俩都不是“精神病”!


从这个事情的情节上来说,已经是“社会危害性巨大!”,“故意”,“精心策划”!

如果这样都不能判“死刑立即执行”的话........天理何在?


当然,个人认为,法律不应该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涉,就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公证的审理和判决!上面说的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群众的感受和愿望!希望凶手能够得到应有的惩罚!

user avatar

被告人犯罪

动机卑劣、蓄谋已久,

手法残忍、对象无辜,

主观恶性极高,

犯罪后果极重,

社会影响极坏,

群众愤慨极大,

犯罪事实清楚、定罪证据确凿,

被告人供认不讳,

依法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罪刑相适。

被告人死有余辜、死不足惜。


后续还有二审和最高法核准,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在六一节前伏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