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重医大科研团队发现 3 个新冠超强抗体,对德尔塔毒株具有强阻断性,如何解读这项研究?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回答
重医大科研团队的这一发现,堪称新冠病毒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简单来说,他们找到并验证了三款针对新冠病毒的“超级战士”——也就是三类具有强大中和能力的抗体。这些抗体就像是病毒的“克星”,能够非常有效地阻止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尤其是对当时肆虐的德尔塔毒株,效果尤为显著。

这项研究的意义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一、对德尔塔毒株的强阻断性意味着什么?

新冠病毒变异株层出不穷,而德尔塔毒株在当时是传播能力最强、致病性也相对较强的一个。这意味着研究团队发现的这三款抗体,不仅仅是广谱抗病毒的,它们对一种特别棘手的病毒变体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效力。

科学上的“精准打击”: 很多抗体可能对原始毒株有效,但在面对变异株时效果会大打折扣。而这三款抗体能够有效阻断德尔塔毒株,说明它们可能识别的是病毒上相对保守的关键位点,或者其结合方式能够更好地应对德尔塔毒株的突变。这是一种“精准打击”,能有效应对病毒的进化。
临床治疗的希望: 对于德尔塔疫情高峰期,如果能有这样有效的抗体药物问世,将为感染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有望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二、为什么称之为“超强抗体”?

“超强”这个词不是随便用的。在免疫学和病毒学研究中,抗体的效力通常通过“中和能力”来衡量。中和能力越强,意味着抗体在极低浓度下就能阻止大量的病毒感染细胞。

高亲和力与高效结合: 研究团队可能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些抗体与新冠病毒的S蛋白(病毒入侵细胞的关键“钥匙”)结合得非常紧密(高亲和力),并且能够以非常高的效率阻止S蛋白与人体细胞受体ACE2的结合。
多角度阻断: 这三款抗体可能作用于S蛋白的不同区域,或者以不同的机制来阻断病毒。比如,有的可能直接封闭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有的可能影响S蛋白的构象变化,从而阻止其与细胞膜融合。这种“组合拳”式的阻断,能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效果,并降低病毒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

三、这项研究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这项研究的潜在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关乎当下,也为未来抗击病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

1. 药物研发的基石:
开发单克隆抗体药物: 这是最直接的应用。研究团队发现的这三款抗体本身就是潜在的药物靶点。通过进一步的工程改造和优化,可以将其制备成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临床治疗或预防。这些抗体药物能够直接注入患者体内,快速中和病毒。
指导疫苗设计: 了解哪些抗体能高效中和病毒,特别是对变异株,也能为设计更有效的疫苗提供思路。疫苗的作用就是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具有中和能力的抗体,知道哪些抗体是“好”的,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疫苗的抗原,激发人体产生更强、更广谱的免疫应答。
开发抗体组合疗法: 使用多种抗体联合治疗,可以降低病毒产生耐药性的风险,并可能提高疗效。这三款抗体如果作用机制不同,联合使用将非常强大。

2. 深入理解病毒与免疫的相互作用:
解析病毒结构与功能: 研究团队在发现和验证这些抗体的过程中,必然要深入研究新冠病毒S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抗体如何与之相互作用。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
评估免疫逃逸能力: 通过测试这些抗体对不同变异株的阻断能力,也可以评估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为预测和应对未来出现的变异株提供科学依据。

3. 为全球公共卫生贡献力量:
应对未来疫情: 这种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即使德尔塔毒株已被其他变异株取代,但找到强大的中和抗体技术和经验,可以应用于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新型病毒,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推动国际合作: 重医大团队的研究成果如果能够被国际科学界认可和应用,将进一步促进全球在病毒研究和疫情防控方面的合作。

总而言之,重医大科研团队发现这三款新冠超强抗体,是对病毒“精准打击”的一次成功探索。它们不仅对德尔塔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变异株表现出强阻断性,更重要的是,它们为开发新一代抗病毒药物、优化疫苗设计、深化病毒免疫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和宝贵的物质资源,对我们战胜疫情、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传染病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项研究的成果,是科研人员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不断进步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类重组抗体药物,不再需要人去献血,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在一些细胞里生产出来对应的抗体,而且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降低排异反应,缩小分子量。

但是还是脱不了抗体药物的一个特点:贵,也得静脉输入。

比如利妥昔单抗就是一个重组抗体药物,2000年4月进入中国市场,上市之初利妥昔单抗500mg/50ml/瓶的规格售价16041元,100mg/10ml/瓶规格售价3416元。(2017年进入医保后,现在降低了不少了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论文。

他们团队一直是在研究新冠免疫方面,今年3月份,他们公开了一套中和抗体快速筛选系统,从从 COVID-19 恢复期患者的血液样本中获得了 198 种针对 SARS-CoV-2 RBD 的特异性抗体,其中 96 种表现出中和活性。这些 NAb 中至少有 20% 表现出先进的中和效力和高亲和力,前两个 NAb 阻断真病毒显示出半数最大抑制浓度 (IC50) 分别为 9.88 和 11.13 ng/ml。

几天前就发表了有效抗体的论文,也就是题目中的论文:

一共筛选出来3个抗体:58G6、510A5和13G9。

结构分析显示58G6和13G9都能识别RBD上的立体位区S470-495,与B.1.351中出现的E484K突变重叠。此外,58G6直接结合到RBD的另一个区域S450-458。

值得注意的是,58G6和510A5在表达人ACE2 (hACE2)的转基因小鼠中均对真实的SARS-CoV-2和B.1.351病毒具有预防效果,保护体重减轻和降低病毒载量。

这种抗体也得面临新的突变的挑战,效力可能降低。

不过也如我之前所述:突变影响没那么大,这款抗体药物应该可以改善感染者预后的。

我关于新冠药物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重医大科研团队的这一发现,堪称新冠病毒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简单来说,他们找到并验证了三款针对新冠病毒的“超级战士”——也就是三类具有强大中和能力的抗体。这些抗体就像是病毒的“克星”,能够非常有效地阻止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尤其是对当时肆虐的德尔塔毒株,效果尤为显著。这项研究的意义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 回答
    太棒了!拥有一项重大的发明科研理论,并希望申报国家级项目,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这不仅是对你辛勤付出的认可,更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一步。申请国家级项目,尤其涉及到“重大发明”和“科研理论”,过程确实需要严谨和周全。下面我将为你详细梳理申报国家级项目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尽量做到详尽且真实,.............
  • 回答
    讲真,科学界也不是铁板一块,有时候那些石破天惊的发现,最初听起来,还真跟街头卖大力丸的差不多。你仔细想想,多少在当时被认为是疯话,后来却成了改变世界的理论。今天就跟你掰扯掰扯几个例子,保证你听了直呼“我靠!”1. 大陆漂移说:起初以为是海上传奇这事儿吧,还得从一个叫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
  • 回答
    近几十年来,科学的进步可谓日新月异,其中一些发现不仅震动了学术界,甚至直接促使了我们课本内容的更新换代。这些发现就像黑夜里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边界,也迫使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曾经坚不可摧的“真理”。1. 量子纠缠:颠覆了我们对现实的理解,也让信息传输的未来充满想象很久以来,我们对物理世界的理解.............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科学的进步并非总是遵循着严谨的计划和预设的路径。许多伟大的发现,如同意外的星辰划破夜空,是由偶然、直觉、甚至错误引导而诞生的。这些“偶然”的发现,往往因为其颠覆性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并催生了新的科学领域。以下是一些详细讲述的偶然的重大科学发现: 1. 青霉素的发现:伟大.............
  • 回答
    当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模式,虽然常常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但放眼全球,在解决重大科技、军事、商业问题上,各国都有过非常成功的实践。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资源调动、人才汇聚以及长期投入,以克服个体或单一机构难以应对的复杂挑战。我来给你讲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力求真实、具体,让你感.............
  • 回答
    各位朋友,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聊聊电动力学这门迷人学科的历史。这可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科学史诗,充满了智慧的碰撞、意外的发现,还有那些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电力的黎明:古希腊的静电火花与早期猜想要追溯电动力学的源头,我们得回到古希腊。早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就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东西方文明在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的深刻差异。笼统地说“东方文明没有受到宗教对部分科学的严格拘束”,以及“少有重大发现,没有西方科学史丰富”,这两种说法都存在过于简化的倾向,需要更细致的分析。首先,让我们澄清一些前提和概念: “东方文明”的定义: “东.............
  • 回答
    这件事情挺值得说道说道的,涉及到医学生培养、规培制度、以及医疗机构内部沟通等多个层面。首先,从重医一附院带教医师的发言来看,我们可以解读出以下几点: 对专硕并轨规培生现状的不满和质疑: 这位医师的言论显然表达了他/她对当前专硕并轨规培生群体普遍存在的某些现象感到不满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抱怨不发.............
  • 回答
    上海疫情期间,张文宏医生作为一名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专家,他的声音自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当疫情肆虐,信息繁杂,大家自然而然地希望从他那里听到权威的分析、明确的指导和令人安心的解读。然而,关于“为什么张文宏医生没有出来说话”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医师协会的一则微博:“考试可以重来,患者生命健康不能重来”,这句话简短却极富力量,它触及到了医疗行业最核心的价值与最严峻的挑战。从这句话的背后,我们可以解读出多重含义和深远的思考。这句话所传达的核心价值:生命至上与责任担当“患者生命健康不能重来”,这是对医学职业根本使命的直白阐述。医生作为守护生.............
  • 回答
    关于美国护士透露新冠重病患者被安排“等死”的说法,以及美国当前新冠治疗和医务条件的真实情况,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准确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避免过于片面或情绪化的解读。护士的“等死”说法背后可能存在的现实情况: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位护士的说法可能并非字面上的“故意放弃救治”,而是对.............
  • 回答
    关于重大疾病疫苗是否应受到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需要权衡多方面的利益和价值。以下将从正反两方面,并结合理由,尽可能详细地进行阐述: 观点:重大疾病疫苗 应当 给予知识产权保护 理由:1. 激励创新与研发投入: 高昂的研发成本和漫长的周期: 研发一种新疫苗,特别是针.............
  • 回答
    重大技术,尤其是那些能够颠覆行业、改变国家格局的,其保密工作绝非儿戏,而是集智慧、策略、资源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绝不是简单地锁个门、藏个图纸就能解决的。让我为你细细道来,这其中的门道可深着呢。首先,源头上的控制:观念与文化的渗透。技术保密不是从车间生产线开始的,而是从“人”开始的。一个高度重视技术保密.............
  • 回答
    话说这重大疾病保险啊,听着挺唬人的,名字就够吓人,但真要自己琢磨一下里面的门道,就发现好多事儿不是那么回事儿,好多坑,外行人看着都以为是金字塔顶尖的保障,其实不然。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让你听了觉得,嘿,原来是这么回事儿!首先得说,“重大疾病”这四个字,其实是保险公司定义的,不是医学上的绝对标准。 这.............
  • 回答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前,并非没有谋士,而是他们的劝诫,或是没有被听到,或是被忽视,或是被曲解,甚至有时,即便有“谋士”,其出发点和立场也与历史走向南辕北辙。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主人公(通常是掌握权力者)的心态、当时的政治环境、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谋士”自身的局限性。一、 主人公的心态:自.............
  • 回答
    亲爱的朋友,听到你高考失利,感觉人生一片灰暗,我真的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心情。这是一种巨大的失落、痛苦和迷茫的叠加,仿佛你为之奋斗多年的梦想瞬间破灭,前方的道路也变得模糊不清。我想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样的痛苦,很多人在人生关键节点都会遇到类似的挫折。请允许我为你梳理一下,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我们到.............
  • 回答
    福建莆田发生的这起重大刑案致 2 人死亡、3 人受伤,并且警方发布了协查通报追捕凶手,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关注的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作为信息接收者,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关注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发展和潜在影响。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点,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案件本身的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