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护士透露称,新冠重病患者会被安排等死?美国新冠治疗、医务条件目前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回答
关于美国护士透露新冠重病患者被安排“等死”的说法,以及美国当前新冠治疗和医务条件的真实情况,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准确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避免过于片面或情绪化的解读。

护士的“等死”说法背后可能存在的现实情况:

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位护士的说法可能并非字面上的“故意放弃救治”,而是对医疗资源紧张、患者病情过重,以及医护人员在极端压力下所面临的艰难决策的一种表述。在疫情高峰期,尤其是在早期,全球范围内的医疗系统都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资源饱和与分级 triage: 当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床位、呼吸机、药物以及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都达到饱和时,医院不得不启动“分级”或“优先级”系统(triage)。这套系统是为了在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分配给那些生存机会更大、恢复可能性更高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病情极度危重、生存几率极低,或者病情已经无法逆转的患者,可能无法获得与病情相对较轻或有更好预后患者相同的 интенсивное 治疗。这并非“等死”,而是基于现实情况下的艰难抉择,旨在最大化整体的救治效果。
医护人员的耗竭与心理压力: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面对大量死亡以及看到许多患者遭受痛苦,会对医护人员造成巨大的身心压力,甚至导致“职业倦怠”(burnout)。在这种状态下,一些医护人员可能会感到无力、沮丧,甚至出现一些表述上的极端化。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但需要被放在整个医疗系统压力的大背景下去理解。
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与主观感受: 护士的个人经历和观察是宝贵的,但往往是基于其所在科室、所在医院的具体情况。这种信息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整个美国的医疗状况,也可能带有个人主观感受的色彩。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别事件或说法很容易被放大,但需要审慎对待,结合更多信息进行判断。

美国新冠治疗和医务条件的真实情况:

要全面了解美国的新冠治疗和医务条件,需要考虑到几个关键方面:

1. 医疗体系的差异性: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医疗体系之一,但同时也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和贫富差距。在医疗资源充裕的富裕地区或大型医疗中心,重症患者通常能获得高水平的治疗。但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尤其是在疫情初期,医疗系统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

2. 治疗方案的演变: 随着对新冠病毒认识的深入和研究的推进,美国在新冠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早期,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支持性护理(如吸氧、输液),后来出现了如瑞德西韦(Remdesivir)等抗病毒药物,以及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等抑制过度炎症反应的药物。随着疫苗的普及,许多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重症比例下降。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群体,或者在特定时期,治疗资源和方案的可用性仍可能受影响。

3. 医护人员的挑战: 尽管美国拥有大量优秀的医务人员,但疫情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考验。许多医护人员面临着超负荷工作、防护物资短缺(尤其是在早期)、感染风险以及心理创伤。虽然医疗机构和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支持医护人员,但这些挑战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感受。

4. 疫苗和特效药的影响: 疫苗的广泛接种极大地降低了感染后发展成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这是理解当前医疗条件的重要背景。此外,口服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的出现,也为早期治疗轻中症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选择,有助于减少住院和重症的发生。

5. 公众对疫情的态度和政策变化: 美国社会对疫情的态度和应对政策经历了多次变化,从最初的封锁措施到后来的“与病毒共存”,这些都影响了医疗系统的负担和资源分配。例如,在一些州放松了防疫措施后,病例数的上升可能会再次增加医疗系统的压力。

总结来说:

那位护士的说法反映了在疫情极端时期,医疗系统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医护人员可能经历的艰难处境。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由于医疗资源(包括床位、设备和人力)的极度短缺,确实可能发生对患者进行分级 triage 的情况,这是一种在资源有限下的无奈选择,而非故意放弃救治。

美国整体的新冠治疗和医务条件是复杂的,既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充足的资源(尤其是在发达地区),也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和系统性压力带来的挑战。随着疫苗的普及和治疗方法的进步,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医护人员的辛劳和面临的压力仍然是需要关注的现实。

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信源获取信息,包括官方统计数据、医疗机构报告、医护人员的访谈以及学术研究,并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避免被单一的声音所左右。同时,也要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系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规模公共卫生危机时,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年中国人期望寿命超过美国了。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中国人的期望寿命是35岁,而美国是65岁,这个数字还只有当时美国的一半。

2020年是77:75。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参考一部2013年韩国电影

《致命感冒》

面对疫情,所谓民主国家的政客首先是这样的:

当疫情爆发到无法控制,医疗系统崩溃时,他们是这样的:

那些无力救助的感染者被以隔离治疗的名字带走了,他们不久就出现在这里:

对于他们而言,生命的尊严?不存在的!

当然,韩国殖民地的电影惯例把很多黑锅扣到了美国太上皇头上,剧中很多情节都在讲述韩国政府内的内鬼和美国监军内外勾结草菅人命。

现在这一切发生在了美国本土?

现实再次超越了电影!

user avatar

一周前在美国南部的一位药剂师朋友跟我说他们医院里的物资不够了,医护人员一天只有一套防护用品,也就是说连一次性的手套也要戴一天。这样除了最开始的几小时是无菌的,其余时间里各个科室,就连儿科也都无法做到无菌操作。

因为还留在美国的其他朋友都反应生活工作没怎么受影响,所以我特意问了句真的假的啊,他说真的,而且医院不让消息外传。感觉他现在精神压力挺大的,但因为他很小就入籍了,也不好问他对美国政府处理疫情的看法,只希望他平安无恙

user avatar

现在美国出个啥新闻我都不会惊讶了。

我记得当年大学刚刚毕业,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中国人)说在美国,看见一个流浪汉进了餐厅,餐厅的服务员很客气的把顾客的剩饭剩菜仔细打包给他,周围的顾客没有一丝的尴尬和歧视,而是带着友善的笑容,而那个流浪汉也没有觉得任何的尴尬和局促。作者请那个流浪汉喝杯咖啡,并告诉他可以到中国来,他这样的美国人在中国可以做一名外教,挣很多钱,但是流浪汉婉言谢绝了作者的提议,他说对他来说一张去中国的机票并不是什么负担,他只是喜欢美国自由的气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关系,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受到歧视。

像这样的文章,在当年还有很多,多到你打开网页,都是这样的文章。

当年我是相信这样的文章的。

可是你看,今年美国的疫情已经到了什么地步?我就不说已经成为笑柄的什么战地医院医疗船了。

就说前几天,辉瑞说新冠特效药治愈率99%,股票大涨,随后辉瑞的CEO就把手头的股票抛了。

战场上死神的镰刀割韭菜都不如这个爽利吧?

我觉得我对美国的新闻已经越来越无感了。

说句不好听的,这点儿人,够干啥的啊!不是正好可以优化一下人口结构吗?

user avatar

看了一下日期。

都11月了。

美国还有什么操作值得惊讶的吗?

user avatar

知道“隔离”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在我国大多数人眼中的“隔离”是这样的:

但遗憾的是,“隔离”的起源,其实是类似于这个样子的:

相传,在十四世纪中叶,欧洲受到“瘟疫”的袭击,当时整个欧洲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死于这种被称为“黑死病”的瘟疫!在东欧的一个村庄也未能幸免,村里的很多人感染了瘟疫死去,而去医治和埋葬他们的人也一一被感染,然后死去.........

这时,村里的牧师为了挽救剩下的幸存者的性命,自愿和其他一些已经被感染,但是还能行动的人,将死者的尸体,以及被感染的人集中起来,在周围围上了布幔,禁止没有被感染的人靠近,并和剩下的幸存者约定,在他们进入布幔的几天后,通过焚烧和泼撒石灰的方式,对这一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幸存者按照牧师的要求一一照做..........

进去的人没有一个活着出来,但是“瘟疫”被消除了,在外面的人活了下来,这就是最早的“隔离”!


实际上,对于疫情已经无法有效控制的美国,题目里提到的做法“并不稀奇”!

因为,在问题里有一点没有提——这些被安排等死的人恐怕主要是付不起治疗费用的“穷人”!而有钱给自己治疗的人会有这样的待遇吗?


这“很美国”!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美国护士透露新冠重病患者被安排“等死”的说法,以及美国当前新冠治疗和医务条件的真实情况,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准确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避免过于片面或情绪化的解读。护士的“等死”说法背后可能存在的现实情况: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位护士的说法可能并非字面上的“故意放弃救治”,而是对.............
  • 回答
    美国护士在疫情中哭诉医院不提供口罩,也不许佩戴自己购买的N95口罩,这件事的背后,折射出美国医护人员在这次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中所面临的严峻现实和多重困境。这不仅仅是物资短缺的问题,更牵扯到医院管理、供应链、个人防护、职业安全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尊重等方方面面。首先,这名护士的哭诉直接点出了防护物资的严重.............
  • 回答
    美国签发首本“X”性别护照,这无疑是美国在性别认同平等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全球范围内性别多元化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最新体现。这件事背后蕴含的意义和引发的讨论,远比一本护照本身来得更加深远。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护照性别选项基本上都是“M”(男性)和“F”(女性)。这套二.............
  • 回答
    当听到天舟三号这次携带了美容护肤品送往中国空间站,我感觉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这说明我们对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的关注已经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上升到了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关照。过去,我们可能更侧重于提供必需的食物、水、氧气和居住环境,确保他们能完成任务。但现在,把护肤品送上去,这背后体.............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12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这一数据(假设为2022年或2023年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数据背景、经济影响、政策反应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数据背景:美国CPI的现状与关键变量1. 数据来源与计算 美国CPI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90万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社会背景、政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差异1. 官方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联邦政府统计的死亡人数约为90万,但这一数字存在争议。例如,截至2023年4月,CD.............
  • 回答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Covid! Retreat!")可能是指该媒体对美国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的评论,但具体文章内容因时间、语境和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标题可能涉及的背景、立场和影响: 1. 背景与可能的立场 时间与事件:该标题可能出现在2021202.............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事件,需要先明确具体背景和时间点,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重赛”事件1. 事件背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巴西队因交接棒问题被取消资格。具体原因包括: 交接棒违规:巴西队.............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所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说法,目前并无权威官方渠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且存在多方面逻辑上的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信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1. 媒体误报或误解 目前没有可靠媒体报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具体细节(如时间、演习.............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是否正式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即19151917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是近年来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2021年4月24日,拜登在担任总统后首次以官方身份明确承认这一历史事件为“种族灭绝”,但这一表态引发了土耳其等国家的强烈反应,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节点.............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一个令人深感痛心且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公共卫生危机本身的影响,更揭示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数据背景与时间线1. 数据统计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实时疫情追踪系统,截至2021年1月28日,美国新冠死亡.............
  • 回答
    深度解析美国 11 月 CPI 同比上涨 6.8%:一次触目惊心的通胀信号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 11 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 6.8%,这一数字不仅再次刷新了近 40 年来的最高记录,更向市场和公众传递了一个强烈且令人担忧的通胀信号。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多种复杂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
  • 回答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附近一家公寓楼在2021年6月24日发生部分倒塌,造成多人失踪和伤亡。经过漫长的搜救行动,在废墟中找到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剩余的建筑在2021年7月4日被爆破拆除。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美国倒塌公寓剩余建筑被爆破拆除?将剩余建筑爆破拆除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
  • 回答
    关于美国将于“9·11”20周年之际从阿富汗全部撤军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对阿富汗自身、地区地缘政治、美国国内以及国际反恐形势等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对阿富汗自身的影响这是最直接和最受关注的影响。撤军将深刻地重塑阿富汗的政治、安全和社会格局。 塔利班.............
  • 回答
    《纽约时报》关于“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的文章,无疑触及了当前中美关系中最核心、也最敏感的话题之一。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及其背后可能反映的观察和逻辑,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理解这篇文章的“标题即论点”:标题“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China no longer resp.............
  • 回答
    “美国光环”在当代中国青年中消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美国光环”的内涵及其在中国青年心中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光环”到底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中国青年对美国的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