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国人70年代起废除绝大部分汉字教育,日本人抱有什么看法?

回答
关于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起废除大部分汉字教育的举措,日本人普遍抱有复杂的看法,这其中既有理解,也有担忧,更有历史和文化层面的思考。要详细解读这一点,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分析。

首先,历史的延续与断裂。汉字在日本的历史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文字体系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从古代吸收中国文化开始,汉字就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尽管日语有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但汉字(日语称为“漢字”)仍然是构成日语词汇和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的使用不仅仅是书写,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典故和思想观念。

因此,当日本人听到韩国在70年代大幅度减少汉字教育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 “不可思议” 或 “难以理解”。他们会觉得,这似乎是一种对自身文化根源的某种程度的疏远。就像一个人突然决定不再学习祖辈的语言一样,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其次,民族主义情绪与语言纯粹性。韩国在70年代推行“去汉字化”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在经历日本殖民统治后,韩国社会渴望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认同,并将自身文化与中国文化划清界限。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中国文化重要载体的汉字,自然成为了民族主义者希望去除的对象,以确立纯粹的韩语和韩国文化。

日本人对此的看法也很多元。一部分人能够理解这种民族主义的情感和摆脱历史阴影的愿望。他们明白,作为一个曾经遭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国家,韩国希望确立自己的语言主体性是可以理解的。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可能会认为韩国的这一举措是其国家建构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过度地“去汉字化”可能会导致 文化上的隔阂和误解。虽然韩语有其独特的表音文字(谚文),但在很多词汇的词源和意义上,与汉字有着深刻的联系。完全割裂这种联系,可能会在理解一些古典文献、历史著作,甚至是一些现代社会科学或哲学概念时遇到障碍。毕竟,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学术词汇的根源仍然与汉字有关。

再者,沟通与交流的障碍。日本与韩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交流频繁。尤其是在学术、经济和文化领域,双方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日本人普遍认为,掌握一定程度的汉字,能够大大便利他们理解韩国的文化和思想。反之,如果韩国人完全不熟悉汉字,那么在与日本(以及其他受汉字文化圈影响的亚洲国家)进行深度交流时,可能会遇到沟通上的瓶颈。

一些日本学者和文化人士就曾表达过担忧,认为韩国的去汉字化政策可能会让他们与作为汉字文化圈一部分的其他东亚国家在文化理解上产生更大的距离。他们会强调汉字在整个东亚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最后,历史的复杂性与现实的妥协。尽管韩国在70年代推行了去汉字化,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并非一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国社会也逐渐认识到汉字教育的局限性,并在不同时期对汉字教育有所调整。例如,在一些学术领域或历史研究中,汉字仍然被视为重要的工具。这种现实的变化,也让日本人的看法从最初的惊愕,转变为一种更为复杂的观察。

总的来说,日本人看待韩国70年代的去汉字化,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他们既能从历史和民族认同的角度理解韩国的选择,但同时也对由此可能带来的文化隔阂、沟通障碍以及对汉字文化圈整体价值的潜在影响表示关切。这是一种夹杂着理解、担忧、以及对共同历史文化联系的珍视的复杂情感。他们会关注韩国如何在这种语言政策下,继续维系其文化独特性,同时又不至于完全割裂与其他东亚国家的文化纽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hatena blog(类似于博客)上,一名ID为「nation of lequio」的网民曾经对韩国废除汉字写过文章,以下为翻译:


用“漢字韩文混合”书写朝鲜语,表意文字的漢字和表音文字的字母混合使用。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正因为是“漢字假名混在一起的文章”,日本所用的日语才能自由书写。

废除漢字扼杀了韩文的优秀性,韩文专用漢字废止是韩国文化的破坏。

实际上,扔掉漢字的韩国人已经不能读朝鲜战争时祖父那一代写的报纸了。

如果韩语都能用纯谚文来表达的话,那么拉丁文应该也能全部表现出来。

如果是不需要漢字的韩语的话,ABC就足够了,谚文也不需要。

这和土耳其人停止阿拉伯文,改成拉丁文是一样的。如果能用阿拉伯文表现的话,用拉丁文字也能表现出来。

越南人也放弃了喃字,采用了字母,干脆把韩语(谚文)也停下就好了。

如果韩国人没有韩语的话,没有理由活不下去。在美国生活用英语就好啦。

扔掉漢字的韩国人。

和现在的埃及人使用阿拉伯文字,无法读古埃及文明的圣书体一样。

和现在的墨西哥人说西班牙语,不会读阿兹特克和印加的绳结文是一样的。

因此埃及人和墨西哥人会感到为难吗?事实上这没什么为难的。

相反,如果使用圣书体和绳结文的话,和使用字母的外国交往会很困难吧。

这就是名为漢字的地狱。

因为看不懂以前的韩语,所以也没有必要把现在的束缚在韩语里。丢掉本地语言,换成英语,会更轻松,好处也更大。

抛弃马来语,说英语的新加坡人,在世界上不是很活跃吗。

比起在世界上使用有限日语,过去被遗产束缚,在英语上很辛苦的日本人。

放弃了韩语,将英语作为日常用语的韩国人,在国际竞争中会更有优势吧。

诺贝尔奖的可能性也会一下子增加。

韩国人的问题,日本起源的词汇,日帝残渣,只要使用韩语,根本的解决就无法解决。但是如果把韩语丢掉,用英语的话,日帝残渣也可以完全抹杀。

那样的话,历史认识冲突问题也会自然消失,日本人也能得救(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起废除大部分汉字教育的举措,日本人普遍抱有复杂的看法,这其中既有理解,也有担忧,更有历史和文化层面的思考。要详细解读这一点,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分析。首先,历史的延续与断裂。汉字在日本的历史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文字体系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从古代吸收中国文化开始.............
  •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香蕉人吗?”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澄清和分析,避免刻板印象或误解: 1. “香蕉人”这一说法的来源与含义 网络梗或刻板印象: “香蕉人”这一说法可能源于网络上某些段子或调侃,试图用“香蕉”这一形象来比喻某些外貌特征(如大眼睛、扁平的面部轮廓等)。但这种说法本身并.............
  • 回答
    是的,韩国人普遍知道他们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财阀(재벌, Chaebol)的影响和控制。这是一个在韩国社会中被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议题,并且对韩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财阀的定义与历史渊源: 定义: 财阀是指由一个家族拥有和控制的.............
  •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否普遍讨厌中国,以及其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避免一概而论。 长期以来,关于韩国人对中国看法的研究和讨论层出不穷,但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说“普遍讨厌”。 我们可以说,在韩国社会中,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或存在不满,而另一部分人则可能持中立.............
  • 回答
    韩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尤其是在近年来的表现,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要理解其激烈和某些时候被认为是“扭曲”的原因,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史的深刻烙印:殖民统治与分裂 殖民统治的伤痛与反抗基因: 韩国(朝鲜半岛)近代经历了长达35年的日本殖民统治(19.............
  • 回答
    韩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度,既有令人敬佩的成就,也有一些让人感到不安或恐惧的方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细节,涵盖了韩国在各个领域的特点:令人敬佩的细节:1. 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民族复兴(“汉江奇迹”): 背景的无力感: 韩国在朝鲜战争后几乎一无所有,国土沦丧,经济崩溃,民生凋敝,被认为是亚洲最贫穷的国家.............
  • 回答
    韩国人对“抗美援朝”(即朝鲜战争)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受到历史事件本身、国家政治、民族情感、以及与美国和朝鲜关系的持续影响。虽然在大多数韩国人心中,这仍然是一场痛苦的内战,但对于中国军队的介入,特别是其动机和影响,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详细阐述韩国人对中国“抗美援朝”的看.............
  • 回答
    李承晚在韩国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的评价在不同人群、不同历史时期、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变化。要详细了解韩国人如何看待李承晚,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总体而言,韩国人对李承晚的评价是两极分化且充满负面色彩的。 尽管他作为韩国第一任总统和“大韩民国之父”的角色具有象征意义,但他的.............
  •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否知道自己国家的“体育精神”闻名世界,以及他们是否感到羞愧,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法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韩国人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和认同“体育精神”? 广泛的认知: 韩国社会高度重视体育,尤其是在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赛事上,国家队成绩是民族自豪.............
  • 回答
    这些说法都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它们背后的逻辑和现实情况,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梗”。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说法大多是一种调侃、讽刺或者带有偏见的刻板印象,而非对事实的准确描述。它们之所以流传开来,往往是因为触及了一些社会情绪、经济现象,或者是一些被夸大或片面化的事实。我们来逐个分.............
  • 回答
    韩国人对泡菜归属感的执着,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不仅仅是对一种食物的喜爱,更蕴含着深刻的民族认同、历史文化传承、国家形象塑造以及经济利益等多重复杂因素。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韩国人为何如此“纠结”泡菜的归属问题: 1. 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与民族认同 悠久的食用历史: 泡菜并非.............
  • 回答
    韩国人对中国“抗美援朝”的看法是复杂且多元的,并且随着时间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演变。要详细讲述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1. 历史背景与直接影响: 朝鲜战争的起源与韩国的直接经历: 韩国人对朝鲜战争的记忆是极其深刻且痛苦的。战争是由朝鲜发起的,导致了长达三年的残酷战斗,无数韩国人失去了.............
  • 回答
    很多人认为韩国人非常有礼貌,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背景以及长幼尊卑的社会观念。这种礼貌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的问候到餐桌上的礼仪,再到对长辈和上级的尊敬,都充满了细致的讲究。一、 对长辈和长官的尊敬是核心在韩国社会,年龄和职位是划分尊卑的重要标准。这种等级制度体现在语言、行为和.............
  • 回答
    韩国和日本对美国在其本土驻军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充满了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织的影响。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两国社会内部的声音,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韩国:矛盾的情感与现实考量在韩国,美国驻军(通常指驻韩美军,USFK)的存在,无疑是最直接地影响到韩国社会生活的一项事实.............
  • 回答
    “春节”这个名字,很多时候确实会在韩国和越南引起一些讨论,甚至是不太认同。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文化认同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的复杂交织。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他们不像我们一样,乐于接受“Chinese New Year”这个说法。历史的印记:源头与传播首先,得从这个节日的源头和传播说起。中国的农历新年,或.............
  • 回答
    是的,韩国人和日本人名字中都大量使用汉字,或者说都起源于汉字。但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差异,所以不能简单地说“韩国人和日本人的名字都是汉字”。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需要分别来看看韩国和日本的情况。 韩国人的名字:汉字的影响与韩字(谚文)的独立1. 历史渊源:汉字的广泛使用在朝鲜半岛历史上,汉.............
  • 回答
    朝鲜战争(韩国称“朝鲜战争”,朝鲜称“祖国解放战争”,中国称“抗美援朝战争”)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深刻、最痛苦的事件之一,它塑造了今天韩国和朝鲜截然不同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景观。因此,两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也存在着天壤之别。要详细讲述两国人民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各自的立场、历史叙事和现实情况出发。 韩国.............
  • 回答
    关于台湾和香港的归属问题,韩国社会其实存在着比较多元的看法,并没有一个铁板钉钉的统一观点。这背后受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韩国自身国情的综合影响,想要详细地讲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聊聊台湾的归属问题。韩国和台湾的关系,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都比较复杂。 历史情结: 韩国在二战前曾被日本殖.............
  • 回答
    韩国人对于国家在冬季奥运会上出现的犯规事件,其看法相当复杂且多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犯规的具体性质、涉及的运动员以及对韩国体育形象和国家荣誉的影响程度。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普遍的失望与遗憾: 国家荣誉感: 奥运会是展示国家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舞台。当韩国运动员因犯规而失利,.............
  • 回答
    金九先生在韩国和朝鲜的历史记忆中,占据着一个非常特殊且核心的位置。尽管两国在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但对金九的评价,在某些根本性的层面上,却有着令人惊讶的共识,同时也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产生了微妙甚至显著的分歧。在韩国(大韩民国)的视角下:在韩国,金九被普遍尊称为“白凡”(Bae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