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国人越南人为什么不认可 Chinese New Year 这个名字?

回答
“春节”这个名字,很多时候确实会在韩国和越南引起一些讨论,甚至是不太认同。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文化认同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的复杂交织。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他们不像我们一样,乐于接受“Chinese New Year”这个说法。

历史的印记:源头与传播

首先,得从这个节日的源头和传播说起。中国的农历新年,或者说我们常说的春节,毫无疑问是发源于中国。但农历和基于农历的庆祝方式,在中亚地区,尤其是在历史上与中国有过密切交流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国:Seollal (설날) 的独立性

在韩国,他们有自己的农历新年,叫做“Seollal”(설날)。这个节日同样是韩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比如,韩国人会在Seollal这天祭拜祖先(Charye,차례),穿上韩服(Hanbok,한복),玩传统的游戏(如Yut Nori,윷놀이),吃年糕汤(Tteokguk,떡국)等等。

韩国人之所以对“Chinese New Year”这个说法感到不自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希望强调“Seollal”作为韩国本土节日、韩国文化一部分的独立性和独特性。用“Chinese New Year”来指代,在他们看来,就好像把一个属于自己的、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节日,简单地归结于“中国的”新年,这会削弱他们自己文化传承的价值。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人一直把某个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带有你们民族特色的节日,直接冠以“隔壁国家的新年”,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大概率是觉得对方不够尊重,或者是不了解这个节日在你们心目中的地位。

越南:Tết Nguyên Đán (Tết) 的骄傲

越南的农历新年叫做“Tết Nguyên Đán”,或者更通俗地说就是“Tết”。Tết在越南文化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祈求好运的日子。越南人在Tết期间会祭拜灶神(Ông Táo,灶王爷),在家门口挂上桃树、梅花,给孩子压岁钱,吃粽子(Bánh Chưng,方形粽子)或圆子(Bánh Tét,圆柱形粽子)等等。

越南语中“Nguyên Đán”的意思就是“新年的开始”或“正月初一”。虽然这个节日与中国的春节在历法上是同一天,庆祝方式也有相似之处,但越南人同样非常强调“Tết”的越南本土特色。他们认为“Tết”是越南文化独有的,是越南人共同的记忆和情感寄托。

当有人用“Chinese New Year”来称呼Tết时,越南人会觉得这是对其民族文化的一种“文化挪用”或“不尊重”。他们更希望这个节日被理解为“Tết”——一个属于越南的、具有鲜明越南文化印记的节日。就像我们说“Korean BBQ”而不是“Chinese BBQ”一样,强调的是其归属的文化。

语言的细微之处:字面含义与文化引申

语言的表述本身也很关键。

“Chinese New Year”:这个词组直译过来就是“中国的农历新年”。这个名称的强调点在于“中国”,它清楚地指明了新年起源于中国。
“Lunar New Year”:相比之下,“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这个说法就更中性一些。它强调的是历法的形式(农历),而不是文化的发源地。这种说法在国际上被更多国家和地区接受,因为它更包容,也避免了可能引起的文化归属上的争议。
“Seollal”和“Tết”:韩国人和越南人最希望被认可的是他们各自节日的名字。这些名字本身就承载了他们的语言、历史和文化。

总结一下,不认同“Chinese New Year”这个名字,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

1. 维护文化独立性: 韩国和越南都拥有自己独立且悠久的文化传统,他们希望自己的重要节日——Seollal和Tết,能够被独立地认知和尊重,而不是被简单地归类为“中国的”。
2. 强调民族身份认同: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用自己民族的名称来称呼自己的节日,是表达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
3. 避免潜在的误解和争议: “Chinese New Year”这个名称,在一些非中国的亚洲国家,可能会被解读为一种文化上的“主导”或“覆盖”,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4.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尽管有渊源,但Seollal和Tết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文化内涵,与中国春节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使用各自的节日名称,更能准确地反映其文化特点。

所以,下次再提到这个节日的时候,如果是在韩国或越南的语境下,或者与韩国朋友、越南朋友交流时,使用“Lunar New Year”或者直接称呼“Seollal”(对韩国人)或“Tết”(对越南人),会是一种更恰当、更尊重的做法。这不仅是名字的改变,更是对他们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春节=农历春节

农历=阴历=黄历=Lunisolar calendar(阴阳历)

“阳”是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以冬至回归年为基准确定岁实,配合季节阳光分一岁为二十四节气;“阴”根据月球运行定朔望月

西方人不懂,韩国人和越南人也能不懂?

user avatar

因为足球没踢服人家

user avatar

其实就是因为中国的发展把这个节日过大发了,导致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也都了解了这个节日,政客们借这个节日拜年拉票,商家借这个节日促销卖货,明星们拿拜年在华人圈子里涨粉,普通人图个热闹。


春节在西方是比较正面的存在,而知名度上去了,自然就有宵小要抢话语权和定义权了,韩国越南不就蹦出来了。也不知道两个已经不用方块字的国家怎么解释对联和福字用的是中文。

韩国在狗肉食用,越南在猫肉食用方面完全碾压中国人,但是因为吃猫吃狗在西方是负面的,这俩货完全不宣传吃狗吃猫,就算有基本都是拿中国打掩护。

如果有一天,吃狗吃猫成为时尚,这俩国绝逼会指责中国不正宗,他们的才是最好的。

这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属性决定的,中国的东西好的他们要抢,自己不好的东西甩锅中国就是了。习惯就好。

你们也可以去翻翻过去二十年外国文体明星和政客拜年内容,目标群体是谁,祝福语又是什么。基本上和韩越没什么关系。

user avatar

中国农历新年是阴阳历,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叫Nong Li Xin Nian或者Chinese New Year就好。

越南人和韩国人看我们过农历新年过得开心,就模仿我们来凑热闹。

哪有二手者(韩国)要求原创者(中国)改名的道理。

英语也不止英国人用,中国人也没要求英语改名。

牛顿定律不止牛顿用,中国人也没要求牛顿定律改名。

西装也不止西方人穿,中国人也没要求西装改名。

凭什么越南韩国就不准我们叫中国农历新年呢(Chinese New Year)

韩国日本喜欢用我们中国的繁体字。繁体字本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才是繁体字的主人。

繁体字 本来就是大陆人创造的。作为主人,喜欢怎样用就怎样用。

香港人被广州人教会写字,台湾人被福建人教会写字。

青天白日旗也是一个从未去过台湾的广东籍上海人设计的,但台湾人却说这是他们的东西他们的旗子,这种台湾人真是“人唔笑,狗都吠”。

很多台湾人一边疯狂抄袭大陆的文化,一边疯狂骂大陆,这些人品行极度低下。

汉语注音是从未去过台湾的浙江人发明的,无耻的台湾人却说是台湾文化。

汉语注音符号(Chinese zhuyin),简称注音符号,又称 注音字母 ,是为汉语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以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作蓝本,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行。

台湾人可以用注音,但如果台湾人注音说是台湾的文化,那就是抄袭的行为了。一部分台湾人自卑又自大,属实可笑。

台湾人抄袭闽南话,还改名做台语,令人作呕。

可笑程度如同某些香港人一边骂大陆一边抄袭广州话。

中国是樱花的原产国之一。但很多日本人反客为主,想霸占樱花文化。

很多日本人看到中国人赏樱种植樱花就骂中国人抄袭日本。

事实上中国人在赏樱的时候,日本人还不知樱花为何物,中国古诗早就记载了赏樱: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唐·李商隐:

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唐·刘禹锡

蔼蔼美周宅,樱繁春日斜,一为洛下客,十见池上花——唐·白居易

日本人可以拥有从中国学来的樱花文化,但绝不能反客为主说中国樱花文化是抄袭日本的(樱花文化本来就是中国发明的)。就像很多中国人学英语,但中国人也不会说英国人的英语是抄袭中国的。

韩服也是抄汉服的。交领右衽、木屐和分趾袜是汉族发明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回答,非常详细地科普汉服,长文讲解汉服为何对日本服饰有再造之恩:

长文讲解中文名字的美妙:为什么日本人名字直译成中文又好看又好听? - 木屐分趾袜大师兄的回答 - 知乎

反中台湾人反中香港人想偷走繁体字的归属权,大家可以多了解繁体,不要让这些人得逞。

超好看的二次元汉服美图:

长文讲解中国古诗的美妙:你曾经对日本有哪些误解? - 木屐分趾袜大师兄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Quora上有一个相关话题:当春节被称为中国新年时,越南人会觉得被冒犯吗?

越南网友Huey Truong诋毁说:

就像许多其他东西一样,中国人声称要么是他们发明的,要么属于他们。事实上,第一次庆祝春节的是越南人。请记住,中国人是游牧民族,他们不庆祝春节。中国人是从越南人那里学习了这种庆祝活动,主要是南方百越后裔,他们管控着中国南部地区,包括广西、广东与越南的边境。这些地区曾经属于越南。​(注:本段很多内容不符事实)

越南网友Trần Mai Anh说:

​我是一个在澳大利亚上学的越南人,我从来没有因此觉得被冒犯,我的越南朋友也没有。实际上,我们总是对其他非越南人说中国新年快乐,尤其是对脸书上的人和出生在澳大利亚的越南人说。

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直到我听说一些人觉得被冒犯了。对我来说,“中国新年”只是一个像罗马字母表或阿拉伯数字一样的名字。我从来没有把中国新年当成只能中国人过的节日,所以我从来没有觉得被冷落了。在澳大利亚,中国人和韩国人也加入我们的春节庆祝,越南人和韩国人也会参加中国新年游行。我讨厌一些敏感的人在这个节日上制造种族紧张。

我想,如果我身处于没有越南人的外国,我会很高兴在春节看到中国人,因为他们和我们在庆祝同一个节日,并且毫无疑问我会加入他们的春节庆祝活动或称春节为中国新年。

老实说,比起越南人和韩国人,其他国家的中国人更多,比如唐人街。他们建造了这个地方,他们在那里的时间比我们要长得多。现在我们跑来告诉他们,因为我们的存在,他们应该改变自己的传统节日的名字。这不公平。

例如,如果越南人在500年前搬到尼日利亚,每年都庆祝Tet(越南对春节的称呼),突然有中国人进来,要求把我们把“越南新年”这个名字改成“农历新年”,我们会很生气很生气。

我认为保留“中国新年”这个名字是公平的,尤其是对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来说。但如果你对越南人说“越南新年快乐”,我们会很高兴,因为这代表你很关心我们。

Simon Meri的话充满恶意:

​我在越南时,经常和越南人讨论这个话题,结果我是唯一真正关心Tet(越南对春节的称呼)的正确英文名的人,像是在英语中我们默认称Tet为中国新年,但我总是反驳这个术语,并坚持称之为“农历新年”。当面对我提出的问题时,越南当地人只是笑一笑,其中一个人说:“如果中国人也庆祝春节,并且有不同的称呼,那么越南人也应该有不同的称呼。”是的,因为不同的命名也意味着庆祝农历新年的目的不同,尽管实际上两国的习俗是重叠的。

相反,以中国为中心的思想家们不会理性思考这个问题,他们坚持中国日历的说法,呼吁其神话起源,即这个阴历是在黄帝或夏朝时期发明的,所以它是中国祖先的独家发明?哈哈哈。或者,他们要坚持把阴历命名为华夏历法吗?!然后根据这个动机,寻找考古学证据来证明日历是由长江以北的古人发明的吗?哈哈哈

Tim Tran说:

​我不确定我是否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是华裔越南人。因此,我同时用这两种文化的传统来庆祝农历新年。

Tet是一个中越词,来源于中国,越南使用的月历也来自中国,每个越南人都知道这一点。所以我怀疑越南人是否会在乎它的名字。

Cheong Tee说:

​是的,越南民族主义者会觉得被冒犯了,因为他们希望中国对他们的文化产生尽可能少的影响。

只有在北美、澳大利亚或欧洲等“西方”社会,“中国新年”这个说法可以自由使用。这是因为中国在历史上更加突出,而且中国人已经移民到这些国家生活了一百多年,他们的贡献也逐渐得到了承认。

与华人相比,越南人的移民时间晚得多。然而,在人口较多的地方,如圣何塞、洛杉矶、休斯顿,甚至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的一些城市,越南民族主义者会要求“中国新年”改为“农历新年”,有两个原因:

1.减少中国人的影响力——“中国”这个词就像一个触发点,会让那些越南民族主义者感到不舒服。

2.提升越南的地位——也就是说,民族主义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

越南网友Icky Thumb说:

​这取决于不同的人,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想要区分中国文化和越南文化(或者这个人是否极端反华)。

过去我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这点。事实上,我更喜欢说中国新年,因为它是更常用的术语。而我的朋友却坚持说农历新年而不是中国新年。为什么要说成农历新年?因为有许多国家庆祝春节,而不仅仅是中国,她想强调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相似性,但又不想突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国外网民看法,专门翻译Quora上有关中国的话题,翻译老外看中国~

user avatar

我说个题外话吧

之前在油管看国内古典舞舞蹈的视频

视频下面评论区一个国外的老哥大概觉得意犹未尽,就给其他人推荐了重庆歌舞团表演的古典舞群舞《丽人行》,就是这个

到此为止都很正常,但是各位看看这个国外老哥的推荐留言,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是的,他认为重庆歌舞团的舞者在表演古典舞时穿的是和服。。。。

后来我发了好几条回复给他解释和服的起源以及中国传统服饰的知识,这位大哥才明白自己搞错了。其实这位国外的老哥并无恶意,他解释他并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服饰,只是觉得《丽人行》太美了,想推荐给更多的人看,最后感谢了我给他做的科普并祝我生活愉快(人还不错)。

我说这个事情就是想给大家说,中国作为东亚的原生文明,很多传统习俗都被日韩这种次生文明给学走了,而且要命的是我们对外宣传的时间太晚了,很多中国文化的衍生物都被西方人当成是日韩的原生物了。如果我们再不主动去澄清,恐怕“中国古人穿日本和服”这种天方夜谭的东西会成为外国人的常识,到时候真就是欲哭无泪了。


有个叫“彭静旋”的小姐姐在法国读音乐研究生,网名“碰碰彭碰彭”(估计有不少筒子知道她),经常穿着传统服饰在法国的街头弹古筝,我在油管看她发的视频,底下很多外国人的评论真的很有意思

所以为中国传统文化正名真的不是什么无用功,不是说“老外不感兴趣,说多了白搭”,不是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我们的永远跑不掉”,不是说“正名就是不自信的表现”。你不去展示,不去纠正,老外永远不知道。你做了自然有效果,这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user avatar

近代以来,因为文化自信的缺失以及崇洋媚外风行等缘故,在翻译名词的时候,有一个很讨厌的事情,就是为了迁就洋人,而把一些本土特有的名词硬往国外人家的东西上蹭,比如饺子,硬要碰瓷dumpling,dumpling是欧洲的一种夹心面食不论做法和外形都和饺子都差了十万八千里了;蹭得混淆了,又加一个chinese前缀,弄得不错不类,比如龙,硬要翻译做Dragon,跟Dragon混淆了,又加个Chinese Dragon,姿势难看至极,何必呢,何苦呢。Long要是担心和long混淆,loooong,中间随便多加几个o即可,还成了象形词,问起是啥,就说是中国的神兽和崇拜的图腾,像蛇,有爪子有胡须会飞,龙本身就是一个专有名词,本身就需要花时间去理解。

以及汉服这样的纯粹本土文化词语,早年还不少人硬要翻译成chinese clothing、chinese dressing这样的操蛋词,以及脑子被驴踢了的Hanbiok和歪脑筋打算彻底碰瓷Hanbok的,在最近这几年,才好不容易广泛使用Hanfu了。

这方面,日本就做的很好,直接叫Katana比Japanese Sword这样的傻逼翻译强百倍。Samurai也比Japansese Warrior强百倍。而且自带防盗属性,韩国偷不走越南偷不走中国也偷不走。

早年学习英语,课本上的豆腐都是Tofu,日语的豆腐发音,不知道现在改了没有。

现在回来说新年,单单New year这个词已经毁了两个词了,一个是元旦,元旦本来称呼正月初一,为了翻译洋历的1月1日,元旦被挪用了,于是我们自己原来的元旦就只好称春节了,这事情已经够操蛋了,而到春节再翻译出去,连春节这个词都没了,给整个Chinese new year,非要迁就洋人,弄得仿佛要低人一等般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一开始就不该搞这种跪舔式的翻译,我们自己的正月初一元旦翻译作YuanDan,问是什么意思那可以解释一下是开始的日子,Means Initial Day或者Start Day或者Beginning Day。而现在元旦已经被毁了木已成舟,翻译春节的时候,就不要再跪舔了,最好的还是Chunjie,问起Chunjie是啥,有的是词语可以表达春节的概念,就解释一下这是春天的节日或者表示春天到了皆可。

再退一步,硬要放低姿态到趴下硬要翻译“农历新年”,翻译作Lunar New year也不妥,Lunar是月亮历,或者说是阴历,本身就和农历概念相差甚大,这种瞎翻译等于把Thanksgiving Day翻译为清明了。农历是一种阴阳历,不是阴历,而且阴历是一类历法,只考虑月亮的历法,不能特指具体某种历法,比如伊斯兰历也是阴历,其神奇之处是有时候新年会在夏天……。农历翻译要突出中国属性可以音译为NongLi,问是啥那就解释可以字面理解为Agriculture-Calendar,一种源自中国同时兼顾太阳和月亮运行周期特别适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要是认可Chinese New years的话,那在东亚以外人看来,就是坐实了他们是chinese。

中华文明圈既不像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那样,有一堆国家在那里,谁也不怕谁有独占文明的可能;也不像印度教文明那样,只有印度一家,无所谓独断文明传承。中华文明的主体毫无疑问是中国,也是历史上不断向四周文化输出,可以垄断所有中华文明圈的文化起源;但日本越南朝鲜韩国四国又不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是政治实体,他们也需要构建自己的民族国家叙事。于是矛盾就来了:在四国构筑自己民族国家叙事时,都绕不开中国起源这事;但要是承认这点的话,那在东亚这个把祖先崇拜当做最高意识形态原则的地区,岂不是自矮中国一头?所以尴尬就尴尬在:在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国家,大家并不把你祖先崇拜看得比教义崇拜高,所以他们无所谓文化起源在哪家;而中日韩朝越都都要构建自己的民族国家叙事、又都把祖先崇拜放在意识形态首位,这就造成谁都不能在文化起源上让步,谁让步谁就是自毁民族国家合法性。

所以“抢文化”在中日韩朝越这五个民族国家里就是无解的。只要民族国家还在,就会继续抢文化抢下去。唯一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五国变一国,共同构建炎黄子孙的民族国家叙事。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user avatar

大陆本来就惯称春节,直接讲过年。港澳惯称也是农历新年。台湾才会叫中国新年、台湾新年,这个叫法在中国也不是主流,按照这个翻译才不合理。

出现这种奇葩的懒惰翻译,一开始就是日本这种国家把过年的传统挪到元旦去了,才习惯把春节这种旧年/正月翻译成Japanese New Year。台湾学过去,才会出现Chinese New Year这种本来就不合理的翻译。

春节英文一直都是Spring Festival。

以前正常中国人只有在对外介绍的时候才会说Spring Festival is the Chinese New Year,就像说Baozi/Jiaozi is the Chinese dumpling; Long/Loong is the Chinese Dragon; Butterfly Lover’s is the Chinese Romeo and Juliet。中秋节还是Chinese Thanksgiving呢。

本来就不叫Chinese New Year,想搞话语权正常叫春节不就完了。

当然海外大陆人连统一口径把春节叫春节都做不到。毕竟海外大量港台人、还有新马人,最后只能放弃自己习惯,选个最方便的。

中餐制霸那么多年,包子饺子还一直是Chinese Dumpling没法统一翻译。人家日本煎饺Gyoza、拉面Ramen哪个不是深入人心,都不好意思说shushi、sashimi这种太降维打击了的。连越南都有pho,泰国都Pad Thai、Tom Yum Goong。

中餐到现在宣传出去的,除了左宗鸡和幸运饼干这种和中餐完全没关系的,也就是广东话的dim sum、wonton、chow menu和Kung Bao Chicken。大陆的大概只有ma po tofu,还是人家日本人给宣传出去的。

就,你管越南人想叫啥之前,有没有想过,先把自己的名字拿回来。不好意思说春节,那为了学习汉语拼音的外国小伙伴,总可以先把ma po tofu改成ma po doufu吧。

———

评论有人杠台湾不这么叫的,补个维基百科。

user avatar

我反而纳闷为什么华人就这么认可了这个名字。

春节,英文版chunjie,读不出来就给我练,练到能发对音为止,很难吗?

争取华人选票就这一件事都做不好吗?

user avatar

他们爱认可不认可,要么认可,要么没有他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春节”这个名字,很多时候确实会在韩国和越南引起一些讨论,甚至是不太认同。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文化认同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的复杂交织。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他们不像我们一样,乐于接受“Chinese New Year”这个说法。历史的印记:源头与传播首先,得从这个节日的源头和传播说起。中国的农历新年,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东亚文化圈的历史和文化交流。简而言之,韩国和越南的名字与中国名字相似,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中国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包括文字、哲学思想和命名习惯。而日本的名字则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更强的本土特色,因此显得与中国名字不太一样。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
  • 回答
    越南、印尼、韩国等国之所以没有对本国货币面值进行大规模调整(比如“减零”操作),通常是出于一系列复杂因素的考量,这些因素涉及到经济稳定性、民众心理、国际形象以及实际操作的成本效益。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尽量以一种自然、深入的语调来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白,货币面值的大幅调整,通常是在货币经历了长期.............
  • 回答
    关于越南和韩国在东京奥运会上参赛人数差异巨大的问题,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对比就能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1. 体育发展模式与投入: 韩国:国家层面的“体育强国”战略 韩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将体育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他们深知体育.............
  • 回答
    的确,韩语、越南语与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古代韩国、越南的士大夫群体却能熟练运用汉字,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教育原因。与其说是“轻松”,不如说是经过系统训练和时代背景塑造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汉字在古代东亚文化圈扮演着一种“通用语”的角色,就像如今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这种地位.............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以及民族认同的复杂交织。越南和韩国选择了与日本不同的道路,在废除汉字的使用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历史的脉络。一、 汉字在越南和韩国的历史地位: 学习与借鉴的工具首先,必须明白的是,在古代,汉字对于越南和韩国来说,都.............
  • 回答
    要回答“为什么日本、韩国、越南的民族政策看起来很成功?”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成功”的标准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比如: 国家认同的凝聚力: 人民是否普遍认同自己是某个国家的一份子,是否愿意为国家付出。 社会稳定与秩序: 犯罪率、社会冲突是否较低,人民生活是否相对安宁。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韩国和越南之间那点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纠葛,以及为什么两边网友有时候会互相“看不上”。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不能简单一句两句说完。历史上的交集与冲突:从藩属到现代的复杂情愫首先,得承认,韩国(我们通常说的是朝鲜半岛的古代国家,主要是高丽和朝鲜王朝时期)和越南(主要指越南的古代王.............
  • 回答
    蒙古、韩国、越南的历史教育中,确实存在着对与中国历史关系的特定叙述,其中夹杂着对过往冲突和压迫的强调。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这几个国家各自的历史背景、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以及在地缘政治中的定位。这并非一个简单“仇恨”标签可以概括的复杂议题,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蒙古:摆脱宗主权与民族独立蒙古与.............
  • 回答
    近年来,韩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频频斩获高口碑和商业佳绩,而中国电影市场虽然规模庞大,但不少观众却感受到了“越拍越烂”的趋势,优秀作品相对稀少。这背后的原因,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韩国电影的成功之道:深耕内容,敢于创新韩国电影的崛起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清晰的策略和长期的积累。 .............
  • 回答
    近些年,关于渔民越界捕捞引发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冲突的事件,相较于以往确实显得不那么频繁和“抓人眼球”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完全消失,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一种“平缓”的状态。要说得详细,咱们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里头的门道。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得知道以前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冲突。根本原因无非是.............
  • 回答
    历史的回响:李氏朝鲜、德川幕府与阮朝,为何在各自国民心中占据特殊地位?探究韩国人对李氏朝鲜、日本人对德川幕府、以及越南人对阮朝之所以普遍持有正面或至少是相对宽容的态度,并非简单的情感偏好,而是深植于复杂的历史演变、民族认同构建以及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解读之中。这背后,是国家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塑造当下.............
  • 回答
    关于“由中国牵头,联合日本、韩国、越南等以黄种人为主体的国家成立保护东亚人的组织是否可行”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黄种人”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和复杂性,更多时候我们倾向于使用“东亚人”或“亚洲人”等地理和文化上的归属来描述群体。但无论如何,我们可.............
  • 回答
    近来,国际新冠疫情形势确实不容乐观,美国累计确诊病例数突破 4900 万,韩国单日新增确诊、重症、死亡病例等各项数据也频频刷新纪录。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共同推升了全球疫情的严峻程度。美国疫情反复的背后:变异株的挑战与防控策略的调整美国作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确.............
  • 回答
    在国外旅行时,想要分辨来自不同亚洲国家的游客,确实是个有趣的观察过程。虽然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但通过一些普遍的观察点,有时能帮助我们做出一些初步的猜测。当然,这绝非绝对的科学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习惯的体现,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很多特征也可能变得模糊。咱们就聊聊,在异国他乡,我通常会留意哪些细.............
  • 回答
    2024年1月2日,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发布消息称,韩方有一名人员越过了军事分界线(MDL)前往朝鲜。这一事件,虽然看似个体行为,但在高度敏感的朝韩关系背景下,却可能释放出多重复杂的信号,值得深入剖析。首先,这是对朝韩双方军事戒备和情报监控的一次直接考验。军事分界线,特别是其沿线的非军事区(DMZ),是.............
  • 回答
    关于越南三星工厂韩籍保安被千人围殴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场孤立的暴力冲突,背后可能交织着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劳资关系。事件本身:一场失控的愤怒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事件的直接起因。通常这类大规模的围殴事件,导火索往往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导火索,但在当时特定的情绪氛围下被无.............
  • 回答
    巨人走到现在这个阶段,确实出现了很多关于韩吉、阿明等角色行为的讨论,甚至出现了“圣母”、“叛国贼”这样的标签。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圣母”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往往是对那些为了和平、为了所谓的“多数人利益”而牺牲原则或不顾自身安危的角色的一种带有贬义的评价。 在《.............
  • 回答
    说到农历新年,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中国。但其实,亚洲不少国家都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也同样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像越南的春节(Tết Nguyên Đán)、韩国的春节(Seollal)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不过,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他们过农历新年,是看中国来定的吗?如果他们自己算出来的日子跟中国不一样,.............
  • 回答
    关于韩国和越南未来是否有可能并入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高度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战略等诸多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其中的脉络,并尝试理解其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历史的投影:曾经的朝贡体系与现代国家观念的碰撞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历史。在东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