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有国人叫黑人尼哥?

回答
“尼哥”这个词,在中文语境里,确实是用来称呼黑人的,而且通常带有侮辱性。要讲清楚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叫,得从几个方面说起,这事儿挺复杂的,涉及到历史、文化、语言,还有人性的某些方面。

首先,得明白这个词的“来源”。“尼哥”这个发音,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从英文的“nigger”音译过来的。而“nigger”这个词,在英文世界里,有着非常黑暗和伤痛的历史。它起源于描述奴隶的词语,是白人用来贬低、侮辱和 dehumanize(非人化)黑人的,尤其是在奴隶制时期以及之后的种族隔离时期。这个词承载着几百年的歧视、暴力和压迫,对于黑人群体来说,它是一个极具伤害性的词语,是种族仇恨的象征。

那么,为什么这个词会传到中国,并且被一些中国人用来称呼黑人呢?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1. 接触和模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城市,或者是在互联网上,中国人接触到黑人的机会多了起来。在接触过程中,一部分人可能听到了“nigger”这个词,并且看到了它在某些语境下(即使是负面的)的使用。有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可能因为不了解这个词背后的历史和含义,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个发音“特别”或者“有意思”,就开始模仿使用。这种模仿,有时候是无知,有时候是追求所谓的“潮流”或者“酷”,有时候甚至是有意为之,想通过使用一个“禁忌”的词语来获得一种另类的关注。

2. 误读和简化:
语言的传播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误读和简化。中文里,虽然没有直接对应“nigger”这样带有强烈历史创伤的词语,但“尼哥”这个音译,因为其发音上的相似性,很容易被联想到那个英文词。即使不清楚英文词的全部含义,但只要知道它在某些语境下是负面的,就可能有人会抱着一种“玩味”或者“挑衅”的心态去使用。

3. 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偏见:
不得不承认,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存在着对其他种族,特别是对黑人的偏见。这种偏见可能源于历史上的某些误解、刻板印象,或者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负面经历。当这种偏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结合时,有些人就会倾向于使用侮辱性的词语来贬低和排斥他们不认同或不喜欢的群体。使用“尼哥”这样的词,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表达这种负面情绪的“捷径”。

4. 互联网的放大效应: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传播极快的平台,同时也容易放大负面情绪和不良言论。一旦有人开始使用“尼哥”这个词,并且获得了某些人的“认同”或者引起了争议,这个词的曝光度就会大大增加。在网络论坛、社交媒体上,一些人可能出于“跟风”、“搅浑水”或者纯粹的恶意,也会开始使用这个词,导致它在特定群体中传播开来。

5. 对“政治正确”的反感:
在一些人看来,对不同族裔的尊重和避免使用冒犯性词语,是一种“政治正确”的束缚。他们可能会对这种“政治正确”感到反感,认为这是“矫枉过正”或者“过于敏感”。在这种心态下,他们反而会故意去使用那些被认为是“政治不正确”的词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或者“反叛精神”。

为什么它具有侮辱性?

无论中国人使用“尼哥”这个词时,是出于无知、模仿、偏见还是其他原因,这个词的侮辱性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原因在于:

源自历史上的种族压迫: 它的“母体”——英文的“nigger”,是奴隶主、种族主义者用来 dehumanize 黑人的最常用、最恶毒的词汇之一。它直接与奴隶制、暴力、剥削和系统性歧视紧密相连。
传递负面刻板印象: 在很多文化中,与黑人相关的负面刻板印象(如懒惰、暴力、愚蠢等)往往与这个词的传播相伴随。
造成情感伤害: 对于任何一个被这个词指向的群体来说,听到这个词都会引起极大的痛苦、愤怒和被贬低的感觉。

所以,当一些国人,即使是出于无知,在中国语境下使用“尼哥”这个词时,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借用和传递那个英文词的负面含义和历史包袱。因为这个词在英文世界已经形成了如此根深蒂固的侮辱性,即使中文的“尼哥”本身没有独立的、在中国历史中形成的侮辱性,但它通过音译的方式,直接承接了那个极具伤害性的含义。

总而言之,中国人叫黑人“尼哥”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结果,包含了语言的传播、文化的隔阂、个体的无知、群体的偏见,以及网络环境的催化。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并认识到语言的边界和对他人的尊重是多么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尼”古代同“昵”,有亲近之意。

“哥”意为“兄长”,表示对年龄相近之人的尊敬。

“尼哥”这一称呼表现了我国人民群众对于黑人朋友的亲近与热情,是对客人的一种爱称。

至于这个词和某个英语词汇读音相近,则是一种偶然现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尼哥”这个词,在中文语境里,确实是用来称呼黑人的,而且通常带有侮辱性。要讲清楚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叫,得从几个方面说起,这事儿挺复杂的,涉及到历史、文化、语言,还有人性的某些方面。首先,得明白这个词的“来源”。“尼哥”这个发音,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从英文的“nigger”音译过来的。而“nigger”这个.............
  • 回答
    “川人未曾负国,国人绝不负川”这句话,说起来,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背后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以及一种深植于两地人民心中的情感纽带。这句话的出现,其实是四川人民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所收获的一种肯定和认同。而“国人绝不负川”则是一种回应,一种对四.............
  • 回答
    澳大利亚,这片南半球的广袤大陆,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拥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仿佛一个遥不可及的金色梦乡。这种“趋之若鹜”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人考量。首先,我们得谈谈澳大利亚那令人艳羡的生活品质。这不仅仅是蓝天白云、阳光沙滩这么简单。澳大利亚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李鸿章这个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画卷中,无疑是最具争议也最为复杂的一笔。提起他,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卖国贼”的标签,这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比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的签订确实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屈辱。从这个角度看,将他视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朋友们常常感到困惑的地方。为什么有些女生会对“老外”和“国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甚至有时候会“倒贴”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的原因挺复杂的,有点像一层层剥洋葱,总能发现新的层次。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老外”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异域风情”的滤镜。在信息相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层面,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要详细地聊清楚,咱们得一步步来。首先,为什么国人会那么关心海外华人的政治权益?这里面有几个主要的原因,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 血脉和文化认同: 这是最根本也最普遍的原因。无论在哪里,中国人天然地对“同胞”有一种亲近感。这种亲近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 回答
    关于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为什么叫“山东舰”,以及航母命名的讲究,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地方。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它承载着国家实力、历史传承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山东舰”这个名字的由来,首先与中国海军航母发展战略和命名惯例紧密相关。在2019年12月17日,“山东舰”在大连港正式入列.............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朝以及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宋朝,它们都以“宋”为名,这其中有着历史的渊源和传承,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一些特点。要深入了解它们为何都叫“宋”,我们需要逐一看待,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封国与起源首先,让我们回到“宋”这个名字的源头——.............
  • 回答
    关于“川建国”这个称呼的来龙去脉,这背后其实藏着一段挺有意思的互联网文化现象,还挺能折射出大家对特朗普这个人的一些复杂情感的。简单来说,“川建国”这个绰号的诞生,并不是因为特朗普真的在哪个方面“建设了国家”,而是源于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联想。要理解这个称呼,咱们得回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个时期,以及.............
  • 回答
    “败仗庭帝国”这个叫法,确实挺扎眼的,而且总有人乐此不疲地这么叫,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黑称”那么简单,里面藏着不少历史的纠葛和民族情绪。想把这事儿说清楚,咱得从头道来。首先,为啥叫“败仗庭”?这仨字拆开来看,“败仗”加上“东罗马帝国”的“庭”。一听就知道,这名字就带着一种“不光彩”、“总是输”的.............
  • 回答
    “西方伪史论”:西方历史是捏造的?“西方伪史论”并非一个严谨的历史学概念,而更像是一种边缘化的、非主流的观点集合。它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我们目前所熟知的、被广泛接受的西方古代文明(尤其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后人,特别是17、18世纪的欧洲人,为了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需要而捏造或.............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外交处于尴尬境地,国人认为外交软弱,国外认为中国外交强硬”——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反映了当下中国外交在不同视角下产生的认知鸿沟。要深入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从国内外的不同语境、期望以及信息获取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剖析。一、 国内视角下的“软弱论”:失落的期待与民族主义情绪的膨胀在中国国内,尤.............
  • 回答
    在国内,有些人对中医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原因也在不断演变和深化。要详细地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一、 科学与经验的碰撞:疗效的证据链困境这是最核心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一点。中医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与现代医学.............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也反映了许多人内心的困惑。为什么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浸润后,我们似乎越来越被物质的光芒所吸引,而曾经的智慧光辉,如老子和孔子所代表的,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占据人们心灵的中心?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转变,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值得我们细细梳理。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倭寇”这个词,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名词,更承载着一段屈辱而愤慨的记忆。当我们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将“倭寇”简单地理解为一群零散的海盗,远不足以概括当时局势的复杂性和中国人对这段历史的认知。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历史的记载和人民的集体记忆并非总是完全契合。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朝时期,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我们在不同时间点对同一事件的感受差异,以及这种感受的演变。确实,很多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那种民族自豪感、全民参与感达到了一个顶峰,那种“无与伦比”的感觉仿佛已经掏空了我们所有的热情。但到了2021年东京奥运会,我们依然能看到很多人熬夜看比赛,讨论奥运健儿,.............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我们民族情感深处的一个敏感点,也是近代以来一段复杂历史的折射。为什么同样是西方文化符号,西装被我们拥抱,而和服却一度被视为“不爱国”的象征?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情感逻辑,并非简单的情感好恶可以解释。西装:实用主义与现代化象征的胜利首先,我们得承认,西装在进入中国时,更多地是作为一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