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期,自行火炮为什么叫“突击炮”?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汇——“突击炮”。这个名字听起来颇具侵略性,也形象地概括了这类武器的战场角色。但为什么它们会叫做“突击炮”?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具体的历史和战术原因。

首先,我们得明白“自行火炮”这个概念在二战初期的发展和定位。当时,传统的火炮虽然威力巨大,但它们通常需要由牵引车拖曳,并且在射击前需要展开阵地,这使得它们在机动性上大打折扣,也容易在战场上暴露。在现代战争中,尤其是闪电战的背景下,步兵和装甲部队的协同作战变得至关重要,而传统的牵引炮难以跟上装甲部队快速推进的步伐。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武器概念应运而生:将火炮安装在能自行移动的履带式或轮式底盘上。这不仅解决了火炮的机动性问题,也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与步兵和坦克协同作战。

那么,为什么它们最终被冠以“突击炮”之名呢?这主要与它们的设计初衷和实际的战场应用有关。

1. 直接支援步兵的“突击”需求:

在许多战场情境下,步兵在进攻时常常会遭遇坚固的防御工事、机枪火力点或者敌方坦克。这时候,他们急需一种能够提供直接、高强度火力支援的武器。传统的榴弹炮虽然威力大,但射程远,通常在后方支援,无法像“突击炮”那样近距离、直接地为步兵“开路”。

“突击炮”的设计,特别是那些装备大口径短管火炮(通常是榴弹炮或近程加农炮)的型号,就瞄准了这一需求。它们可以与步兵一同推进,利用其强大的火力直接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压制敌人的火力点,甚至与敌方坦克进行近距离对抗。这种“冲在前面”、“突破敌人防线”的角色,自然而然地被冠以“突击”之名。想象一下,在激烈的步兵冲锋中,一门能够伴随左右,随时提供毁灭性打击的火炮,它扮演的就是一个真正的“突击者”。

2. 兼顾反坦克能力的“近战”角色:

虽然许多“突击炮”装备的是用于支援步兵的榴弹炮,但随着战争的进行,特别是反坦克作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些“突击炮”也开始装备高初速的长管加农炮,用于反坦克作战。这些武器虽然不完全是专职的坦克歼击车,但它们在近距离遭遇敌方坦克时,也具备一定的反击能力。

在战场上,它们常常在步兵突破某个区域后,需要清除残余的敌方反击力量时出现。这种近距离、直接面对威胁的作战方式,也契合了“突击”的含义。它们不是像重型坦克那样与敌方坦克进行远距离的炮战,而是更倾向于在战术层面,在步兵的进攻纵深内,解决遇到的威胁。

3. 与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的定位区分:

二战时期,自行火炮的家族非常庞大,包括了专门的坦克歼击车(如苏联的SU系列、德国的Marder系列和Hetzer)和重型自行榴弹炮(如德国的Hummel、Wespe)。

“突击炮”这个名称,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与这些更专业的坦克歼击车区分开来。坦克歼击车通常装备高初速的加农炮,设计目标就是猎杀坦克。而“突击炮”,尤其是在德语中被称为“Sturmgeschütz”(字面意思是“突击武器”或“突击炮”),虽然有些型号也具备反坦克能力,但其更核心的定位是支援步兵的近距离火力支援。德军的StuG III,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它最初就是基于坦克底盘改装的,装备一门短管的10.5厘米榴弹炮,其设计初衷就是作为一种伴随步兵作战的火力支援武器,用来摧毁防御工事和压制火力。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StuG III也陆续换装了7.5厘米长管炮,使其反坦克能力大大增强,但其“突击炮”的名称仍然保留了下来,这反映了它在步兵协同作战中的核心作用。

总结来说,“突击炮”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其战场定位和战术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使命核心: 它们是为了直接、近距离地支援步兵的进攻和突破而设计的。
战场行动: 它们参与的是“突击”行动,直接面对敌人火力,为步兵开路。
能力特点: 虽然具备一定的火力支援和近距离反坦克能力,但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伴随步兵,提供即时、强大的火力支援。

“突击炮”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代号,它更是对这些武器在二战战场上所扮演角色的一个生动写照——它们是步兵最忠实的伙伴,是战场上最锐利的“突击先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又到了我最喜欢的“先问是不是,再说为什么”环节:

二战时期的自行火炮叫“突击炮”(×)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广泛装备的各类自行火炮中,一部分叫“Sturmgeschütz”(“突击炮”)

毕竟在自行火炮这个大类下面,可以囊括自行榴弹炮、自行防空炮、自行反坦克炮,以及无法明确区分其具体用途的“自行火炮”和“突击火炮”等等等等。说得简单粗暴点,只要一门火炮可以依靠自身动力进行移动,那都是自行火炮……(也无怪乎早年大陆经常将自行火炮翻译为“自走炮”和“自行炮架”)

而德国的Sturmgeschütz也几近变化,例如纳粹德军最初设想的“突击炮”是仅仅是编制在步兵师(而非装甲兵),在步兵进攻中以近距离直瞄射击摧毁敌方阵地、机枪阵地、野战工事等“非装甲软目标”的火炮装甲车辆。

而在具体性能要求上则不苛求在安装“大型火炮”的同时保留旋转炮塔(反倒苏、美在这个问题上严重延误了各自自行火炮的发展),而以一个固定战斗室和仅能有限调整射界的火炮代替之。

至于国防军最开始是否要求“突击炮”需要有“低矮外形”、“增强正面防护”、“低廉的生产成本”那我就不得而知了……但至少德国的第一款突击炮(三号突击炮)都实现了这些(例如最初版本3突的正面装甲厚度达到50毫米,而同时期四号正面只有30。)

后来由于“T-34危机”促使德军给使3号突击炮安装一门长身管75炮,从而让支援步兵的“突击炮”在实战中经常被当做自行反坦克炮用。以至于到了战争后期突击炮又被当成“坦克代用品”大量生产并被用于填补德国坦克不足的缺额还被古德里安疯狂Diss,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话又说回来,其他国家的军语都没有“Sturmgeschütz”这个词儿,又哪来的“突击炮”呢?包括苏军战时提及击毁和缴获留用的三号突击炮时也是用“自行火炮”、“中型自行火炮”指代的。

不过要说起国外类似于“突击炮”的概念,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倒是有一个“火炮坦克”(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ий танк)的军事术语,简单来说就是“在‘普通坦克’上安装更大的火炮用以火力支援。”

“火炮坦克”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一开始AT-1(1935)和СУ-1(1931)的思路比较好,搞得有模有样很像后来的德国突击炮。但后来苏联的“火炮坦克”僵化了,最后被德国武德输入,才明白过来,后来居上。——蒋梦珊(大 嘘)

但最后苏方反倒认为固定战斗室是一项重大缺陷,于是转头搞了安装76.2炮的T-26A和BT-7A。以及后来的KV-2……

但最终我们知道,在苏联笑到最后的还是固定战斗室的SG-122、СУ-122和СУ-152……不过他们的名头都是“自行火炮”的СУ(самоходные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ие установки)就是了。

user avatar

因为你问题是错的,所以随便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user avatar

@蒋梦珊 补充一点吧。

@蒋梦珊 君在自己的回答里半开玩笑的说苏联在自行火炮上“走了一段(有炮塔自行火炮的)弯路”,现在看来,以KV-2、T-26为代表的部分有炮塔“自行火炮”,炮塔过于高大导致目标明显,且装填缓慢,似乎确实不是自行火炮的最佳选择。然而,苏联在KV-2到无炮塔自行火炮的这一段历史时间内,曾经策划过一些相当有意思的有炮塔自行火炮,这些设计在德国和英美都能找到亲戚,假以时日,他们未必不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让我们先把历史的时针拨回1940年,此时苏军根据海量砖家114154次计算,得出结论“基于52-k高射炮发展而来的火炮具有优秀的反甲能力”。藉此,几乎是最早的有炮塔自行火炮——A-46出场了。该自行反坦克炮与他的后辈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并没有直接采用T-34的底盘,而是将火炮装在由T-34底盘改造而来的AT-42火炮牵引车上。

苏联工程师计划将火炮设备直接安装在AT-42的运输部分。这种设计也能在德国找到它的亲戚——由Sd.Kfz.8衍生而来的Sd.Kfz.8/1自行反坦克炮。

倘若这款车造出来,那是真的有意思了:敞开战斗室、多成员、快速装填,这款自动火炮历史上不清楚怎么样,但在安东星绝逼成为和德系88卡一样的苏系毒瘤车(迫真)

然而这款“苏维埃85卡”的结局却颇为悲催和豹孝:由于AT-42火炮牵引车最终连个样车都没造出来就凉凉了,“85卡”A-46先森也跟着没了下文。

随着苏联卫国战争的爆发和进行,1942年初,苏联设计师重新提出要搞一个装备有360度炮塔、使用T-34底盘的突击炮。最终他们整活出了两个方案,呈送至GAU KA后分别被命名为U-20和U-20-II。

U-20方案采用大幅度修改的M-30 122mm榴弹炮或U-10 85mm野战炮,后者是前者的炮架与52-k火炮本体的结合。炮塔装甲不算厚,正面45mm,侧面20mm,为了容纳下火炮的后坐行程,炮塔顶部和后部都是敞开的。该车车高2.79m。

与之相比,U-20-II方案就比较有意思了:该方案要求最大限度的利用已经大规模生产武器系统,对现有设备做最小幅度的修改,于是乎苏联设计师的操作就比较简单粗暴了——他们直接把52-k高射炮去掉炮口制退器就给塞进车里了!

强行把52-k火炮不带修改直接塞进车里,还特喵切掉炮口制退器,这么一通操作的结果就是U-20-II的火炮后座距离长的离谱!这直接导致了该车的外形异常怪异——拥有一个两米长的炮塔尾舱!

低情商:这尾舱都特喵快长到车屁股了!攻城狮怎么都不优化一下设计?!

高情商:这就是西方理念的二战版主战坦克?

当然这两个设计最后都莫名其妙的凉了,具体原因我还没有查到资料。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苏联对敞开战斗室的评价非常负面,这可能是这两个项目凉凉的重要因素。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1941年,苏联将10门原本用于KV系列坦克的U-11 122mm 坦克炮装到了T-34的底盘上,造就了U-22炮兵坦克。

这个项目的下场很明显和前文一样都是凉凉的命(不然我们现在看到的SU-122就不是历史上这个样子了),但这次苏联官方倒是明确的表了态:这玩意儿太特喵敷衍了!你们把这货整出来是在糊弄劳资?!

“在战斗室内,仅仅只有两人负责火炮的操作和装填工作,这对于普通的榴弹炮操作而言是明显不足的,因此这一方案缺乏必要的可行性。类似的方案在空间更大的KV坦克炮塔上,其射击速度和稳定性尚不能得到保障,在T-34底盘上的方案则更不能满足要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浪费,GAU KA希望设计局的自发设计能提前提交给GAU KA进行必要的评估,获得批准后再进行相关工作。”

以及二战后,出于“研发出一款坦克的底盘,就一定要在该底盘上整一辆自行反坦克炮”的传统,苏联又一次将有炮塔自行反坦克炮的思路发挥了出来,只不过这一次,底盘从T-34中型坦克换成了T-10重型坦克。

低情商:这特喵到底是自行反坦克炮还是重型坦克啊啊啊啊啊!

高情商:这是苏联版T28原型车?

(完,有问题欢迎指正)

参考资料:

user avatar

之前回答过这类问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种问题总有人问……

简单说,突击炮是自行火炮的一种,但是自行火炮并不都是“突击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汇——“突击炮”。这个名字听起来颇具侵略性,也形象地概括了这类武器的战场角色。但为什么它们会叫做“突击炮”?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具体的历史和战术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自行火炮”这个概念在二战初期的发展和定位。当时,传统的火炮虽然威力巨大,但它们通常需要由.............
  • 回答
    二战时期自行榴弹炮,这个概念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硬朗和实用主义。不像那些需要牵引、阵地部署慢吞吞的牵引式火炮,自行榴弹炮就像战场上的移动炮台,它最真实、最核心的作用,就是提供更灵活、更快捷、更具压制力的火力支援,让步兵和装甲部队能够更有效地执行作战任务。咱们得从它的“诞生地”——二战的战场环境说起。当.............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政委同志”(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ссар, Politichesky Komissar)是一个至关重要且具有独特性的存在。他们并非传统的军事指挥官,而是一种集政治思想教育、军队忠诚度保障、部队士气凝聚、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参与军事决策于一身的特殊角色。理解政委.............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空军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涌现出了无数英勇无畏、战绩辉煌的空军士兵,他们的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以下列举几位二战时期著名的空军士兵,并尽量详细地讲述他们的故事:1. 道格拉斯·“迪克”·希尔 (Douglas "Dick" Hill) 美国陆军航空兵 (U.............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和日本的血统论和优生计划,是其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它们的问题极其严重且多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 一、德国纳粹的血统论与优生计划德国纳粹的血统论和优生计划,是以其种族主义理论为基础,目标是建立一个纯粹的“雅利安人”种族统治下的国家,并.............
  • 回答
    二战时期苏联为何入侵波兰?深入剖析其历史背景与动机1939年9月17日,苏联军队越过波兰东部边境,标志着对波兰的入侵。这一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对东欧的未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入侵波兰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错综复杂历史、政治和战略考量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苏联为何入侵波兰,.............
  • 回答
    二战时期的午餐肉,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食物,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复杂的象征意义,是那个时代特定社会、经济和军事背景下的一个缩影。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午餐肉在二战时期的代表意义:一、 军事上的必需品与士气的象征: 易于储存与运输的解决方案: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战争之一。军队需.............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唯一伪军数量超过入侵者的就是中国”这个说法,从统计数据和历史事实来看,是不准确的,或者说是一种夸大的说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伪军(Puppet Troops/Collaborationist Forces): 指的是在被侵略国家或地区,由侵略者扶植起来的、为侵略者服务的.............
  • 回答
    二战时期美国参战是不是“摘桃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问题,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都会显得片面。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现场,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声出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摘桃子”这个比喻在语境中的含义。它通常指某一方坐享其成,在别人付.............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抢滩登陆的进攻方,他们的轻步兵是否真能用敌方布设的反登陆三角锥来挡住机枪子弹,这个问题,咱们得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明确一点,三角锥这类反登陆障碍物,它的主要设计目的可不是为了给士兵挡子弹。它的核心作用是: 迟滞和破坏敌方登陆艇的靠近: 那些尖锐的突出部分,一旦被登陆艇的船.............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军和日军作为轴心国的核心力量,其战斗力一直是历史研究和军事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比较两者,不能简单地以某一个方面定论,而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总体来看,如果以“体系化作战能力”和“技术先进性”作为评价标准,德军的战斗力要略胜一筹。然而,在特定领域和战术层面,日军也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如果没有其他国家介入,德国是否能够独自击败苏联,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从未成为现实的历史假说,但我们可以基于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战略部署以及战争的内在逻辑来探讨其可能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关键层面:1. 德国在战争初期的军事优势与计划: 闪电战的成功范例: 德国在.............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的实力,绝非是人们常常通过电影或某些刻板印象来简单理解的“穷兵黩武”或“武士道精神至上”。它是一个复杂且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惊人潜力的国家,但同时也存在着深刻的结构性问题和根本性的局限性。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军事上的“亮剑”与短板在战争初期,日本的军事力量确实令人侧目,尤.............
  • 回答
    二战时期苏联战场确实异常惨烈,斯大林格勒战役尤其残酷,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然而,战后苏联依然能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其强大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巨大的牺牲换来的战略胜利与地缘优势 斯大林格勒的转折点意义: 你提到的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在许多科技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凭借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大的工业基础以及政府的大力投入,在航空、火箭、核能、化学、光学等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航空领域:德国的飞机设计和制造在当时堪称一流。他们不仅在高性能战斗机方面走在前列,更在一些革命性的.............
  • 回答
    二战的炮火硝烟之下,涌现了无数令人拍案叫绝的战术奇思妙想和惊险操作,它们或以一当十,或扭转乾坤,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这些绝非出自冷冰冰的计算,而是源于人类在极端压力下迸发的智慧、勇气与绝境逢生的本能。1. 闪电战的真正精髓:突破“无法突破”的马奇诺防线法国人耗费巨资修建的马奇诺防线,是他们引以为傲的.............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的实权毫无疑问地掌握在贝尼托·墨索里尼手中,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虽然是国家元首,但他的权力早已被架空,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存在。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墨索里尼是如何一步步巩固权力的,以及国王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墨索里尼的崛起,离不开意大利在一战后的社会动荡和政治.............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学界曾出现过一股“元清非中国论”思潮,这股思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日本当时的国家战略、历史认知以及对外政策紧密相连,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深层含义。简单来说,它试图通过对中国历史的重新解读,来为日本侵略和统治中国寻找“合法性”与“理论依据”。一、历史叙事的重塑:为侵略寻找合理性“元清非中国.............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确实发生了一些因体检不合格而选择自杀的令人心痛的案例,但这并非一个普遍现象,更不是主流。然而,这类事件的出现,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和个人心理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社会心理。1. 极强的爱国主义和参军意愿: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关.............
  • 回答
    二战时期,如果德国率先成功研发并部署了核武器,那么这场全球冲突的走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几乎可以重塑整个20世纪的历史格局。首先,战争的结束方式和速度将截然不同。可以预见,德国会将其作为一种终极威慑和决定性打击武器来使用。 对苏联的打击: 德国最有可能优先将核武器瞄准苏联。经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