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说美国治安差,那么美国如果全面限枪(类似澳洲做法,而不是像中国事实上完全禁枪),是否能改善治安呢?

回答
美国治安问题和枪支管制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很多人会拿澳大利亚的枪支管理经验来与美国做对比,并探讨“全面限枪是否能改善治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法律、经济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深入分析这个问题。

澳大利亚的枪支管制模式与成效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澳大利亚的做法。在1996年,澳大利亚发生了一场惨烈的塔斯马尼亚州亚瑟港枪击案,造成35人死亡。这起事件成为了澳大利亚枪支管制的转折点。联邦政府迅速通过了《国家枪支协议》,全面收紧了枪支管理。主要措施包括:

禁止销售半自动霰弹枪和半自动步枪: 这些是军用型武器,被认为对平民的杀伤力最大。
实施枪支登记制度: 所有枪支都必须登记,并且使用者必须获得许可。
加强许可和背景审查: 申请枪支许可需要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无犯罪记录、心理健康评估以及充足的理由(例如打猎、体育射击)。
实施回购计划: 政府出资回购了超过65万支被禁止的枪支。
提高枪支储存安全要求: 强制要求枪支必须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未授权人员获取。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带来了显著的效果。根据多项研究,澳大利亚的枪击死亡率在1996年后显著下降,特别是大规模枪击事件几乎消失了。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实施限枪措施后,澳大利亚的枪支相关死亡率下降了约50%,而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发生率也大幅降低。

将澳大利亚模式套用到美国的可行性分析

现在,我们来探讨如果美国也采取类似澳大利亚的做法,是否能够改善治安。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挑战和考量:

1. 宪法权利的差异:《第二修正案》

这是美国与澳大利亚最根本的区别之一。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公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虽然关于这项修正权的解释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法官那里存在争议,但它为美国拥枪文化和相关法律提供了坚实的宪法基础。

在澳大利亚,枪支管制更多的是基于公共安全和刑事司法领域的立法,而不是一项被普遍视为个人基本权利的宪法性规定。因此,在美国要实现类似澳大利亚那样的“全面限枪”,就必须绕过或者修改第二修正案的解释,这在政治上和社会上都将面临巨大的阻力。反对者会认为这是剥夺了公民自卫的权利,是对宪法的侵犯。

2. 枪支保有量和非法枪支市场

美国是世界上人均拥枪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估计,美国民间拥有的枪支数量可能超过了人口数量。这些枪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庞大的民间枪支市场。即使美国像澳大利亚那样进行回购,也很难做到全面收缴所有非法持有的枪支。

此外,美国拥有大量的非法枪支,这些枪支很多是通过偷窃、走私或者非法制造获得的。即使全面限制新枪支的销售,也难以根除已经存在于社会中的非法枪支网络。澳大利亚的枪支保有量相对较低,且社会结构与美国差异较大,其回购政策的有效性在高度拥枪的美国可能难以复制。

3. 文化和社会因素

美国的枪支文化根深蒂固,与历史、边疆精神、个人主义、以及对政府权力制衡的理念紧密相连。在很多美国人看来,拥枪是自由和自卫的象征。枪支在狩猎、体育射击等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枪支文化相对没有那么强势,拥枪更多被视为一种特权,而不是一项普遍的权利。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使得民众对限制枪支的态度也大相径庭。在“枪支文化”强大的美国推行类似澳大利亚的严格管制,很可能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弹和政治动荡。

4. 治安问题的复杂性

需要认识到,治安差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问题,枪支暴力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贫困、毒品、帮派犯罪、心理健康问题、社会不平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等,都可能导致治安恶化。

即使美国全面限枪,如果其他导致犯罪的根源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治安状况未必能得到根本性改善。例如,如果贫困和失业问题依然严重,可能仍然会出现盗窃、抢劫等犯罪;如果心理健康服务不到位,个人可能依然会采取极端行为。

那么,限枪能否“改善”治安?

尽管存在上述挑战,但从理论上和部分证据来看,更严格的枪支管制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美国的枪支暴力问题,但不太可能“全面”解决治安差的问题,也无法达到澳大利亚那样显著的改变。

减少枪支暴力: 更严格的购枪审查、禁止攻击性武器(如军用型半自动步枪)、限制弹匣容量等措施,理论上可以减少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伤亡人数,以及降低日常的枪支犯罪率。例如,限制高杀伤力武器的流通,可以减少枪击事件的致命性。
挑战在于“全面”和“改善”的定义: “改善治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目标是消除枪支暴力,那几乎不可能。但如果目标是将枪支暴力造成的死亡人数降低到一个更低的水平,那么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是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
需要配套措施: 要真正改善治安,限枪必须与其他社会治理措施相结合,包括解决贫困、加强教育、改善心理健康服务、打击毒品犯罪、以及促进社区发展等。仅仅依靠限枪,效果会大打折扣。

美国已有的尝试与争议

美国并非没有尝试过枪支管制。例如,一些州(如加州、纽约州)拥有比其他州更严格的枪支法律,例如禁止销售某些类型的枪支、实施了“红旗法”(允许暂时收缴被认为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危险的人的枪支)等。这些州的枪击死亡率通常低于控枪宽松的州。然而,这些州的限枪政策也一直饱受争议,支持者认为它们有效减少了暴力,反对者则认为它们侵犯了守法公民的权利,并且未能阻止所有枪击事件的发生。

总结

总而言之,美国如果全面限枪,类似澳大利亚的模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枪支暴力,特别是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发生率和致命性。 那些杀伤力更大的武器(如攻击性步枪)一旦被有效限制,理论上可以减少类似的惨剧。

然而,要期待它能“全面”改善美国的治安,并且达到澳大利亚那样的效果,可能性较低。 主要障碍在于:

1.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制约。
2. 美国庞大且根深蒂固的民间枪支保有量和活跃的非法枪支市场。
3. 与澳大利亚不同的枪支文化和社会结构。
4. 美国治安问题的多重根源性,枪支暴力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因此,即便在美国推行类似澳大利亚的枪支管制,其效果也需要打一个问号,并且可能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社会和法律改革过程。更现实的看法是,限枪可以作为改善枪支暴力的一部分,但绝非万能药,必须辅以其他社会治理的综合性策略才能期望看到显著的治安改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不迷我不知道,但是远在地球另一边的旁观者绝对不会太清。所以本文适合有在美国居住和生活的经历的读者阅读。生活在国内,对美国社会,美国枪械管理法一窍不通以及对枪械这件器具本身就持有偏见的吃瓜群众请自行退散~

哎呦呦~ @风海洋@几何概型 等几个说不过我了就来举报删我的回复然后留着自己的?制造一种最后你说对了的假象?


我告诉你我会怎么做,先@ 你,告诉你你们的小九九有多幼稚,然后把咱们的对话截个图,哪天心情好了就发上来你们随便删~~~或者我就拉黑你们~

想看几何概型的“老弱妇孺本就该在受到侵犯之后让警察来善后” @啸语 的“共和党和NRA以及绝大多数美国人民全都誓死捍卫恐怖分子持枪的权利”的惊人言论的,可以趁他们删除前赶紧看看,不过也没关系,我已经截图了,想要的可以私信我。

美国人自己支持的法律,你们一群吃西瓜的,在地下叽叽喳喳的不知道反对个什么?对你们没有经历过,没有了解过的东西,站在自己的幻想上去大放厥词,以为你们以为的就是你们以为的那样?不觉得自己很逗?

本来我也是不喜欢回答这种问题的,直到今天看到了

@郑子涵

的回答。

对于一个问题,大家有不同观点再正常不过,但是像这样满口脏话的去攻击别人的,在知乎里还是比较少见的。

禁枪与否的话题,即使在美国民众那里,也基本是五五开,但是到了中国媒体那里,就被包装成了一副普通的美国民众都支持禁枪,而反对禁枪的,都是枪械发烧友,军火商,以及唯利是图的政客们。而这当中,最让人恶心的就是把支持拥枪的美国普通民众定义成枪械发烧友,从而让人觉得这个群体只是一少部分为了自己的爱好而盲目拥护持枪权的人。再加上媒体报道的和美国枪支有关的新闻,基本上都是恶性犯罪的案件,从而给人一种美国人要枪除了犯罪以外一点用都没有的假象,而那些多到不胜枚举的关于民众用枪自卫从而保护了自己和家人的新闻,国内从来不报。

回到这位郑同学的回答,满满的全是 “枪的杀伤力是刀能比的吗?”“要是他们拿的是刀能杀了40多个人吗?”这样的话。这样的暴徒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不去反思导致他们反社会的原因,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这样的事情,而是说“收了他们的枪,他们拿着刀就杀不了那么多人了”。对,用刀他肯定杀不了40个人,但就算他杀了1个人,那个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再说,难道杀人就只能用刀刀枪枪的?随便在哪个自助餐厅里投个毒,照样能杀40人,随便在哪个村的井里投个毒,能杀400人,嫌买老鼠药麻烦,开车朝人行道上撞过去,几十条人命也收了,哪里用得着枪?

可怕的并不是杀人的枪,而是杀人的人。

诚然,我是一名狂热的枪械爱好者,但我更是一名生活在美国的普通人。喜欢枪械让我更能够比普通人更频繁的接触到这个体系。不同于郑同学秀的那点枪械小知识,枪械在生活中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的重要性,是百度百科里查不到的,只能从生活中一点一点的总结。我居住的地方叫 Iowa city,加上我们学校3万多名学生,总共也只有7万人,而且这样的一座小城,保有数十辆警车,巡逻密度极高。但即使这样,在我身边的,不论中国人美国人,很多人都会买枪,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在各类型的犯罪事件中,警察通常都是来善后的。


你说警察的命重要,所以禁了普通民众的枪,那么请问有一天,有人到你家持刀入室抢劫,把你捅成重伤,强奸并杀害了你老婆,然后伟大的警察来了,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抓住了犯罪嫌疑人,最后罪犯被判处死刑,破案的警察立了功,而你呢?这是你想要的吗?你是希望你当时成功的制服了犯罪分子,还是想要现在犯罪分子得到那一个死刑呢?

可能有人会说,哪里有那么多那么恶毒的犯罪分子呢,大部分人也就是要钱,你乖乖的给他就好了。好,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个案例。

这是一张youtube上的视频截图,监控记录了整个抢劫过程。在得到了收银机里所有的钱后,犯罪分子要求女店员到他身边来,很明显,他想要的不止是钱。最后,女店员掏出了一只手枪,击倒了犯罪分子。

的确,遇到抢劫,乖乖给钱,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而事实上这也是一个禁枪国家里所有居民的无奈之举。但凡有别的可能,谁愿意把自己的生死压在歹徒杀不杀他的概率上呢?

很多禁枪派经常会说,如果有人拿着刀架在我脖子上,我还敢反抗一下,但是如果有人拿枪顶在我的头上,我绝对不敢反抗。这句话是完全不现实的,因为歹徒在选择目标的时候,必然会挑他觉得自己能够降伏的住的,再加上歹徒手里有刀,你打得过他的概率几乎为零,一定要硬拼,即使最后打跑了歹徒,但是搏斗的过程中你这里被捅了那里被砍了,也实在得不偿失。更重要的,男人也许可以豁出去搏一搏,那女人怎么办?

前不久西安市发生了一起恶性抢劫杀人的案件,上个月的新闻,这里就不发链接了。歹徒携带榔头等作案工具,入室抢劫并杀害了一名女青年,一名3岁的孩子,还有该女青年的母亲和婆婆。的确,面对一名手持武器,年富力强,身高180,体重200斤的东北大汉,别说是一家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就算是一名普通的体格的成年男性,也未必招架得住。

而类似的案件在美国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一位年轻的单身妈妈,在歹徒试图破门的时候拨打了911,而直到最后歹徒破门而入,这位母亲开枪时,警察都没有到。有机会拨打911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根本没机会报警的情况呢?

面对不法侵害,生活在中国的女性,无异于待宰的羔羊,而生活在美国的女性,却可以使用枪械去平衡男女之间悬殊的体力差,从而保护自己。

正如我经常说的,枪械对于女人,老人在内的弱势群体的保护作用,要远远大于对犯罪分子的帮助作用。

评论区里很多奇葩看到这句话就会说,“美国已经乱到老弱妇孺都要用枪才能保护自己了?美国人去超市都要带枪去?看来还是禁枪好”

那么请问

探险队出去的时候都要带着信号弹,为什么?因为他们没安全感?因为他们每次出去就一定会遇险?

很多跑长途车的司机都会在座位旁边放跟棍子,为什么?因为他们没安全感?因为他们每次都会遇到抢劫的?

中国和美国所有的老弱妇孺面对暴力的时候都无力反抗,区别是美国的老弱妇孺可以自由选择给自己带上或者不带枪这道保险,而中国的老弱妇孺则别无选择。

去查查什么叫“防患于未然”,再来这里歪曲别人的意思。

至于郑同学说的奥兰多的案件也好,北好莱坞枪击事件也好,无一例外,都是发生在禁枪的地方,不是人民持枪没用,而是在那些地方的好人都没带枪。至于北好莱坞枪击事件,更是恰恰体现出了加州这样一个禁枪州警用装备的落后,那么多警察,竟然没有一个人装备步枪,最后还要从枪店里买几只ar15才能扭转局势。而在别的州,比如Iowa的Iowa city这种几年来才发生过一次谋杀案的小城,每辆警车后面都挂载着一支全自动ar。

觉得人民持枪不管用的,分分钟告诉你美国人有多喜欢路见不平一声吼

这哥们就是个超市里的顾客,本来超市的事跟他没半毛钱关系,结果人家果断掏枪击倒歹徒。注意,歹徒手上有枪。

这条新闻讲的是,一名歹徒持枪抢劫一家家庭超市,被店主的儿子击毙。期间双发发生交火,店主的儿子在第一次击中歹徒后要求他放下枪投降,但是歹徒却拔枪还击,最终被击毙。这条新闻用来打那些说“人家有枪所以你有枪也没用”的人的脸。

其实说来说去,作为一个枪民,枪给我带来的更多的还是一份安心,以前没有枪,住在费城最乱的北费,又开着比较扎眼的车,说不怕也是假的。现在住在Iowa city,每次去芝加哥都要穿过最乱的芝加哥南部,美国本地的朋友都说我开着我的车停在芝加哥南部一定会被杀的,现在看来虽然我在这些地方住了这么久,连一次险情都没发生过,但是就如同每个觉得自己吉人自有天相,结果最后倒霉了的人一样,如果真的出了事,能保护我的只有我的枪。前不久去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在切那河的度假村里听一个老美说几年前他妹妹在度假村附近被一头灰熊咬断了两条胳膊,前年自驾游横穿美国的时候,在密苏里横穿了一段全是美洲狮出没请注意标示的森林,如果没有枪,我必然只能像那些拿着旅行签的游客一样,走最安全的游客线路,那样的话真不知道会错过多少绝美的风景。

所以说,无论是防坏人还是防野生动物,枪都是最理想的武器,不能因为有些人的错误,而剥夺了所有人持枪的权利。加拿大有一位枪械频道主持人曾经说过,加拿大这样一个人烟稀少的国家,每年平均有两万多人死于医疗事故,但是却从来没有人站出来说要废除医疗体系的,因为大家知道,被医院成功救助的人比医疗事故中死去的人要多得多。而很多在中国嚷嚷着支持美国禁枪的,恰恰就是因为无法得知关于美国人用枪自卫的新闻,从而无法知道有多少人用枪保护了自己。其实,真正受惠于现有枪械法律的人,多到无法统计,因为能够被记载下来的,都是案件已经发生的,而那些因为被怀疑可能有枪而逃过不法侵害的,则无法统计。关于这个例子可以看

@刘致炜

的回答

如果美国禁枪,对降低枪击事件有多大效果? - 枪械

。其中刘同学提到的一个叫做肯尼索的小镇在1982年实行了强制要求每家每户必须拥有枪之后 “犯罪率比上年同期降低了74%。然后犯罪率在1982到1983年间又在上一年的基础上下降了45%。” 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出人意料,都知道这里住的人都有枪,贼再笨也不会去找死啊,就如同如果你知道这个宿舍楼里住的人全都是体院练散打的,你会没事去里面闹事吗?同样的,如果一个地方,比如加州,比如酒吧,比如学校,谁都知道那里的人没有枪,那么只要一有袭击事件,那这些地方毫无疑问就会成为目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控枪越严格的州治安越差。

最后,关于

@郑子涵

同学的“枪杀人,扔到地上走火会杀人”的说法,很多中国人一提到买枪,都会说你不担心走火吗。我觉得,可能在那个中国人可以玩儿到枪的年代,一是因为枪械质量太差结构太老,二就是因为普通人没有经过系统的枪械安全教育,所以才会经常听到朋友说枪走火啊什么的,所以我认为,绝大多数的所谓枪械走火,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举个例子,那个年代中国最流行的枪械应该是54式手枪和56式步枪,这两种枪现在在美国还有很多,而美国人对这两种枪的评价是极其可靠。。。所以考虑到,纯单动手枪的特点,一旦忘记打开保险,确实很容易走火。

但是现在毕竟不是1933年,而现在的枪械,以手枪为例,无论是什么枪,只要没有东西触碰他的班机,他都没有理由走火,因为结构首先就不允许,早期手枪容易掉到地上走火,一是因为有东西碰到了班机,二是因为击锤先落了地,而新型的手枪,即使是纯单动手枪,也会有firing pin block,除非能把这层钢制的block砸烂,不然枪永远打不响。如果实在不放心,那就去买striker fired的结构的枪,比如格洛克,你把他从帝国大厦上扔下来,他也不会走火。




回答这篇问题的时候只顾着反驳那位郑同学而忽略了问题本身的错误了,这里就解释顺带着在普及一下美国的枪械法律吧。


1. 首先美国治安不乱,美国连防盗门都没有,很多人出门连门都不锁,这在“治安很好”的中国是不敢想象的。造成美国很乱的假象的,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脑残媒体就喜欢报这种“国外很危险,国内很安全”的新闻,而一旦涉及到枪支的新闻,在国内都会引起极大的重视。所以就出现了只要同时出现 “美国”和“枪”字眼的,就一定是恶性犯罪事件,久而久之给人的感觉就是枪在美国人手里就只是个犯罪工具。另一方面,伊斯兰国,恐怖主义今年确实比较活跃,再加上黑白人之间的矛盾加剧,两件事情刚好凑到今年了,所以给吃瓜群众们一种美国很乱的感觉。


2. 吃瓜群众们心目中的美国枪械法律,和美国实际的法律大相径庭。评论区一大片,坏人用枪怎么怎么样,在美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带枪,即使是管理最为松懈的州,买枪也要经过严格的背景审核。我曾经因为交了两次国土安全局的费用,就被取消了买枪资格,在得梅因的ATF办公室里被两名探员审了一个多小时,结束后我才知道,隔壁的房间里还有几名探员在监听。所以基本上坏人很难买到枪,大多数情况下其实都是好人有枪,坏人有刀。至于美国人“可能有枪”这件事情对美国人的威慑有多大?举个例子,今年年初有至少3起针对中国人的入室抢劫,中国人几乎垄断了Iowa city这座小城的入室抢劫受害者名单了,为什么挑中国留学生?原因在简单不过,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外国人不能买枪,所以这个软柿子最好捏,而这些案件中只有一起式涉及到枪的。


3. 还有各种吃瓜群众的逻辑,说来说去就是死活抓着恐怖袭击中枪械杀伤力比刀大这一点,却从来不提被枪械保护了的人民比暴徒枪口下的受害者要多多少?自卫事件比恐怖袭击加起来要多多少?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弊必有利,至于怎么取舍,就看是利大还是弊大了。但是到了吃瓜群众这里,就成了一股脑的禁了。倘若这个话题是关于车的,有恐怖分子开车撞死人了,每年有很多人死于车祸了,如果有人站出来要禁车,吃瓜群众绝对不肯,因为车和他们利益相关啊,而枪对他们而言太遥远,因为不了解一个东西,而对这个东西充满恐惧,从而心生抵触,这是人的天性。另一方面,就如评论区有人说到的,太监自己从小被阉了,不知道jj的好,然后就希望别的国家的人也被阉了,说起来还特别有理“你看强奸案那么多,要是割了jj他们还能强奸吗?”


4. 某些吃瓜群众的水平真的是可以了。感觉知乎再这样下去,跟百度知道就没有一点差别了。

某些人在回复的时候,不妨想想清楚,自己有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一不懂美国社会,而不懂美国法律,三没有使用枪械的经历,却在这里大放厥词,你们这样真的不会脸红吗?

吃瓜语录1. 如果枪支能平衡武力,那为什么不人手一颗核弹。


这个,我们用枪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是和坏人同归于尽。。。


吃瓜语录2. 美国要是治安好,那为什么还要人民持枪,答主你自相矛盾。

宪法赋予人民持枪的权利是为了防止暴政,而不是因为治安差。但既然法律允许,很多人就都喜欢出门带着枪,不代表这些枪天天就能用到。即使一个国家发生抢劫强奸案只有一万分之一的概率,民众带枪不就为的是防止万一自己哪天成为那一万分之一的受害者吗?每个受害人那天出门的时候不都觉得自己吉人自有天相,不都抱着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坏人“的想法?倘若犯罪能被预测,谁还会被侵害?带枪为防的不就是这些“小概率”的天有不测风云吗?就好比你每次上高速都会系安全带,但是不代表你天天撞车才要系安全带,只是你知道一旦出了事安全带就很有可能会救你的命,所以即使一辈子不撞车你也会一直系着,美国人带枪就和你安全带的原因一样,就这么简单。

还有大家可以随便去问问身边在美国居住过的朋友美国人是不是很多人都不锁门,是不是美国没有防盗门。


吃瓜语录3. 有枪也没用


的确,有了枪不代表你就可以天下无敌百毒不侵了,理智的头脑,清楚的危机意识,适当的准备工作和其他的辅助用具和枪组合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你的安全。

比如在室外一个人晚上独自行走的时候,多像四周看看,一旦发现有人比较可疑,就换一条路,如果他没有继续跟过来,那他多半不是坏人,而如果他跟着你转弯了,这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了,提前把枪握在手里,他有进一步的动作就直接拔枪,这是适用于每个人的方法,即使在中国,也可以用相同的办法试探一个人的动机,区别就在于接下来你能怎么做了。

再说居家的环境,如果有人破门,那就再简单不过了,直接去拿枪就好。怕就怕偷偷把门撬开的,这里我推荐大家在亚马逊买个报警器,十几刀的几十刀的都很好,只要门一开报警器一响,赶紧把枪从枕头下拿出来就好了。

现实中犯罪的过程可能会有很多种,但都不至于不给我们机会,毕竟现实不是吃瓜群众描述的那种“人家拿枪顶在你头上你有枪能怎样”的情况,坏人又不能瞬移,越危险的地方越要保持警惕,而不是兜里揣着枪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5. 一说起枪就是恐怖分子,美国建国那么久,才出国几个恐怖分子?相比起遇到恐怖分子,普通人遇到普通犯罪分子的概率要大多少呢?话又说回来,美国的恐怖分子,有哪几个不是在禁枪区域行凶的?说起来,这样的情况似乎更类似于一个在禁枪国家里出现了一个有枪的恐怖分子,并不能反映美国的现状,因为绝大部分的场所时可以持枪的,而为什么恐怖分子不挑那里下手?与其禁枪,为何不废除禁枪区,这样每个地方都将成为恐怖分子无从下手的硬骨头。而且比起复杂而又艰难的禁枪,取消禁枪区这样的法令是否会简单一亿倍呢?


6.各种吃瓜群众全部都是说禁枪可以剥夺坏人和恐怖分子的枪,却没有一个人提到禁枪之后老弱妇孺该怎么办?难道都默认所有老弱妇孺就都应该接受警察那种善后式的保护吗?这种思想真的很可怕。还有,美国这种隔几十公里住一户人,深山老林里住一户人的现状,这些人不靠自己手里的枪保护自己靠什么?

user avatar

美国的枪击案多不是因为不控枪而是因为枪支泛滥,同理中国的枪击案少也不是因为禁枪,而是因为枪支不泛滥。

这个就好像国内的闯红灯问题,并不是因为在中国闯红灯不犯法,而是因为普遍的交通安全意识淡漠,你把现在闯红灯的处罚力度加强一倍该闯还照样闯。

法律并不会制订了就能变成社会规则,法律要适应社会现实,不适应社会现实的法律是落不了地的。控枪的前提是要知道谁有枪有多少枪,美国警察连维持治安都焦头烂额,哪有可能放着街头犯罪不管去挨家挨户破门搜查到底谁家有多少枪。

不改变枪支泛滥的现状控枪毫无意义,守法的人没枪,但守法的人也不会制造枪击案。不守法的人很容易搞到枪,该枪击还是枪击。

user avatar

事实上美国治安差是因为骨子里的追求自由导致的,和枪的关系不大。

要自由就必须要小政府少管制,治安就不可能好得起来,尤其是贫富差距摆那里。


===============================================================

所以我本人是不看好禁枪能解决治安问题的,治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武器关系不大,事实上真要杀人车也挺方便。


但是很多为持枪洗地的观点,其实细细想来是经不起推敲的,讲点个人的看法。

1、坏人总是能弄到枪。

事实上在中国坏人同样弄不到枪,我们只要看看在完全禁枪的亚洲地区枪杀案发生的频率和占杀人案的比例就一目了然了。

一个很关键的事实是,杀人的不一定是坏人,至少在杀人之前不一定是。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他不会比其他普通人拥有更多的渠道去获得枪支和弹药

这里不考虑美国是否能真正全面禁绝枪支的可能性,假设美国有信心有能力全面禁绝枪支,那么就不存在坏人总是能弄到枪。


2、允许持枪可以让公民自我保护。

其实这种说法暗含了一个观点,枪支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自卫工具

不可否认的是,枪支肯定是一种自卫工具,但是绝对不是所想的那样简便高效的。

枪支的使用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不像菜刀、斧头或是球棒这样的自卫工具拿上手就能作出有效的抵抗。

所以普通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要可以使用枪支自卫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培训和实践的。如果不是有机会天天打猎的话,那么必须定期去射击俱乐部去Happy才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