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税收占GDP17%,美国的税收占GDP 28%,加拿大的税收占GDP 38%,都说中国税太重,这怎么解释?

回答
确实,看到税收占GDP的比例,很多人会觉得中国的“税负重”的说法有些反直觉。毕竟,17%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比美国(28%)和加拿大(38%)都要低不少。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因素,需要我们拨开表面数字,深入理解。

首先,咱们得明白,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衡量国家整体经济产出的指标。而税收占GDP的比重,通常被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税收负担相对水平的指标。但这个比例只是一个“面上的”数字,它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真实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面上的”数字与“感觉上”税负重的反差?

有几个方面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1. 税收结构的差异: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税收结构: 中国目前的税收体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间接税,尤其是增值税(VAT)。增值税是一种消费税,它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环节征收。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在中国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都会支付一部分增值税。无论你是富是穷,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你在消费,就在为增值税贡献力量。而且,增值税的税率往往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个人的收入高低而有显著变化。
美国的税收结构: 美国的税收体系则更侧重于直接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累进税制,收入越高,税率越高。这意味着高收入人群承担的税负比例更高。企业所得税也是如此。虽然消费税(Sales Tax)在地方层面存在,但其占全国税收的比重远不如中国的增值税那么突出。
加拿大的税收结构: 加拿大也以直接税为主,个人所得税是重要的税种,并且其税率也具有累进性。此外,加拿大还有消费税(GST/HST),但其结构和在整体税收中的比重与中国的增值税有所不同。

这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尽管中国的税收占GDP比例看着不高,但由于增值税是普遍征收的,它覆盖了大部分的经济活动,并且最终的税负往往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意味着,即使你的名义GDP贡献不大,但只要你消费,你就是在为这个“17%”贡献力量。而对于美国和加拿大来说,它们的税收更多地是从“增量”上(例如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进行征收,所以GDP比例看起来更高,并且累进税制使得收入越高的人支付的税款占其收入的比例也越高。

2. “隐形税负”或“可支配收入中的税负”的感知:
人们感知到的税负重,更多的是从自己的“钱包”里直接或间接“掏钱”的感觉。在中国,虽然名义GDP税收比不高,但人们在日常消费时,已经包含了增值税等间接税。再加上其他各种规费、社保缴费(虽然社保缴费通常不计入“税收”的狭义范畴,但在老百姓感知中,都属于要从收入中拿出来的钱),以及企业在成本中需要承担的税费(这些成本最终会部分转嫁到产品价格上),都会让人觉得“钱不好赚,花钱税费也多”。
在累进税制下,高收入人群虽然占GDP比例高,但他们可能感觉到的“税负占其收入的比例”可能和低收入人群“从消费中支付的税款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在中国,由于财富和收入差距的因素,普通劳动者在消费时支付的间接税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可能让他们觉得税负沉重。

3. 土地财政和国有企业利润的特殊性:
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卖地所得不完全算作“税收”的传统分类。
国有企业缴纳利润的情况也与市场经济体中的企业税收有所不同,虽然国有企业贡献了相当一部分财政收入,但其性质和征收方式与普通税收有区别。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中国的“税收占GDP比”数字,并不完全反映所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而当人们谈论税负时,可能也包含了对政府整体财政负担的感受。

4. 税收的有效性和征管效率:
理论上,税收占GDP比高,意味着政府有更多的资源来提供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但如果税收征管不严,或者税收被低效地使用,民众依然会觉得税负重而服务不到位。
相反,即使GDP税收比不高,但如果税收被高效地用于民生和发展,民众的满意度可能会更高。中国的“重税感”有时也与对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期待有关。

5. “税负转嫁”和“价内税”的影响:
增值税(VAT)是一个典型的“价内税”,意味着税款包含在最终的商品价格里。消费者在购买时,很难明确地知道自己支付了多少税。这种“隐形”的税负,反而可能因为不容易量化而更令人不适,因为你很难像直接看到所得税扣除那样去“抵制”它。
企业在计算成本时,也会考虑各种税费。这些成本最终可能会部分或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即使企业所得税的占比不高,但如果企业的运营成本中包含大量税费,这些税费的压力最终会通过产品价格传导给消费者。

总结来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

不是说中国17%的数字是“假的”,而是这个数字背后反映的税收结构和征收方式与美加两国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税收更加依赖于间接税(尤其是增值税),这种税种的普遍征收性以及税负的转嫁特性,使得绝大多数消费者在每一次消费时都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税负。而美加两国更侧重于直接税,其累进税制意味着收入越高者负担越重,这在经济体内部的税收负担分配上与中国有所不同。

因此,当人们说“中国税太重”时,他们更多的是基于日常消费、收入扣除等微观层面的切身感受,而GDP税收比是宏观层面的统计数据。这两者虽然相关,但不完全等同。理解这种反差,关键在于深入分析两国税收体系的细节,特别是税种的构成、累进程度以及税负的最终承担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说这话的和反对这话的人都在瞎贾斯丁比伯的算。


打个比方之前微博有公知粉红互喷。一方说,我去你到个税起征点了么,你天天求打赏缴税了么。

另一方赶紧诡辩,我出去买盒烟,烟里有税。

按这理论别喷难民寄生虫了,分分钟变纳税人。

还有日本经常今天摊牌个消费税,明天加一份出国税,这不精日赶紧洗地,我们一直加你不知道。企业早交了。

按这理论日本企业不交税是不。


大家发没发现,讨论这件事的双方对税的概念一无所知。

而且还经常给自己重复计税,想起那个笑话老板重复计算出员工一年只上工一天。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两个阶段诞生了一种奇葩的企业收税制度。


中国曾经百分之百的国企,一问都是你哪个单位的。这个模式收税极其简单,税负高,福利也高,别天天说欧洲税高福利高,反手就扣国企员工分房分车一顶寄生虫帽子,双标要不得哦。

中国烟草纳税万亿。超过私企前二十总和。人家过欧洲人日子咋了。

好,改革开放了,突然没了皇粮国税那种自然感,有了新的计量标准了,那些倒爷各个揣个BB机就没见交过一分钱税。不会收了?从欧洲的福利国家一下过渡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懵逼了。

禁酒淘金时代的美国就是这样,各个爆发户没见缴税(虽然最后靠偷税拿下的黑社会老大卡彭)因为来钱方式太多,而且没有任何规律性(你给淘金定个税看你被不被打死)


没错各行各业收入与税负完全不同,很多所谓中国是万税之国拿出证据的基本都是用甲的税收套用在乙身上。造成收入没多少却交那么多税的违和感。当然了,也是活该,因为税务局自己也干出不少这种龌蹉事来。


近二十年中国诞生了世界最多的富豪和最多最全的产业外加最高的网购交易额,所以很多人会提出题主类似的问题,真到了税务局这些钱你告诉我哪来的。但很多人举的反例也不胜枚举。我个人还是倾向于高福利的国企高税和适者生存的私企杂税有很大的调和问题。玩的好的地方政府自然没问题,但来个糊涂官或者二杆子就不好说了。由于中国有平级调度的情况存在,出现后者的几率极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看到税收占GDP的比例,很多人会觉得中国的“税负重”的说法有些反直觉。毕竟,17%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比美国(28%)和加拿大(38%)都要低不少。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因素,需要我们拨开表面数字,深入理解。首先,咱们得明白,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衡量国家整体经济产出的指标。而税收占.............
  • 回答
    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确实会面临各种经营困难,其中税费不公平作为影响因素之一,其具体占比是个复杂的问题,难以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它扮演的角色。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税费不公平”具体指的是什么。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公平的税负和收费环境对所有市场主体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公有.............
  • 回答
    关于中国综合税负是否真的很高,这个问题说起来可就复杂了。简单地说“是”或“否”,都无法完全反映现实。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弄明白“综合税收”到底是个啥意思。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通常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税,比如个人所得税,而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税收的总和占其经济总量的比例。这个比例,经.............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中国之所以没有大幅度提高烟草税来同时增加税收和减少吸烟人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既有的利益格局等多个层面。虽然理论上提高烟草税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原因:一、 对税收收入的影响顾虑(短期与长期): 短期内的税收反弹预期: 中国的烟草消费量巨.............
  • 回答
    中国胃癌死亡人数占全球近半是一个严峻的健康问题,而与此相关的抗幽门螺杆菌牙膏“高价爆卖”以及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大涨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抗幽门螺杆菌牙膏的作用机制、市场营销手段以及资本市场的反应,最终判断其是.............
  • 回答
    中国税收是否过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涉及到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福利水平、政府职能、国际比较以及不同群体感受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一、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税负水平:1. 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税负率): 数据解读: 国际上常用税收.............
  • 回答
    美国提高税收,这笔账最终由谁来买单,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简单地说,美国提高税收,既可能直接影响美国公民和在美国注册的企业,也可能间接传导到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 直接影响:美国公民和在美国注册的企业这是最直接、最容易理解的部分。.............
  • 回答
    在中国,关于“高税收高福利”的标签,我得说,这确实是一个挺有争议的问题,尤其当我们把它放在发展中国家的语境下去衡量时。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高税收”和“高福利”通常指的是什么。所谓“高税收”,一般是指税收占GDP的比重、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企业税负的负担能力等方面。而“高福利”,则通常指向社会保障.............
  • 回答
    中国不禁烟禁酒,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税收固然是重要因素,但远非唯一原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税收:显而易见,但非全部首先,税收的吸引力毋庸置疑。烟草和酒精行业在中国是庞大的纳税大户。 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烟草专卖制度以及对酒类产品征收的消费税、.............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中国财政政策中包含大规模的税收转移支付,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观察到一些大城市和偏远山区经济状况仍然出现“断崖式下跌”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复杂且多维,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税收转移支付”本身的作用和局限性。 税.............
  • 回答
    中国个人所得税是否太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角度、比较对象以及个人自身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状况。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从税负水平来看: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负: 累进税率制: 中国的个税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最高边际税率达.............
  • 回答
    关于中国企业综合税率是否是美国的2倍,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综合税率”的定义有很多种,而且两国税收体系的差异巨大,直接对比并不完全准确。如果笼统地说,中国企业面临的实际税负,在某些环节和某些类型的企业上,确实可能比美国的企业感受到的要重,但这并非一个简单的“2倍”就能概括的。美国的企业税收结.............
  • 回答
    中国税收体系复杂且庞大,要说“最”需要改革的税种,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不同群体、不同行业对税收的需求和关注点不同。然而,如果从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效率的整体影响来看,有几个税种是普遍被认为具有较大的改革空间和紧迫性的。以下我将尝试详细阐述几个可能被认为是“最”需要改革的税种,并解释原因:1.............
  • 回答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初期,以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WTO确实未能有效阻止中国对进口汽车征收相对较高的关税。这背后牵扯着诸多因素,既有国际贸易规则的复杂性,也有各国在实际操作中的博弈,以及中国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中国加入W.............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是“重税国家”以及国人为何对自身所缴税款普遍不了解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信息公开等多个层面。中国是不是重税国家?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你如何定义“重税”以及与哪个国家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税收占G.............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全球税种最多、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但要判断其绝对的正确性,需要更细致地分析。简单地说,“最多”和“最高”这两个词都带有很强的比较性,在没有明确比对对象和统计口径的情况下,很难一概而论。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说法的合理性,并提供一些支持性的证.............
  • 回答
    “中国税负远超欧美”的说法并不属实,并且是一个被误解或过度简化的论断。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考量,包括:1. 税负的衡量标准: 宏观税负 (Overall Tax Burden): 这是最常用的衡量方式,通常用税收总收入占 GDP 的比重来表示。然而,这个数字会受到政府支出结构.............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对中国税务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不满和困惑。这种感受并非个例,很多纳税人在与税务部门打交道时,也曾有过类似的体验。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与体制的沉淀:首先,我们要承认,中国的税务系统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税务部门的职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