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提高税收,是中国企业还是美国公民承担?

回答
美国提高税收,这笔账最终由谁来买单,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简单地说,美国提高税收,既可能直接影响美国公民和在美国注册的企业,也可能间接传导到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一、 直接影响:美国公民和在美国注册的企业

这是最直接、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当美国政府决定提高税收时,最先感知到变化的是身在美国的个人和企业。

对美国公民而言: 如果提高的是个人所得税、房产税、消费税(例如销售税)等,那么美国公民的税负会直接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或者购买力下降。这意味着,他们手上用于消费、储蓄或投资的钱少了。
对在美国注册的企业而言: 如果提高的是企业所得税、资本利得税、或者特定行业的税收,那么这些在美国运营的企业利润会受到直接影响。
利润减少: 企业税前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税后利润直接减少。这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再投资能力、以及向股东分红的能力。
运营成本增加: 除了所得税,有些税收的提高可能体现在运营成本上,比如与特定行业相关的附加税或环境税。
影响投资和就业: 当企业税负加重,可能导致企业减少在美国的投资,或者放缓扩张计划,甚至裁员。

二、 间接传导:中国企业如何被影响?

中国企业受美国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间接传导”的方式,这种影响的程度和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取决于企业的业务模式、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以及它们的产品和服务。

1. 在美国有业务的中国企业:
直接税负增加: 如果中国企业在美国设有分公司、子公司,或者在美国有重要的销售和生产基地,那么它们在美国产生的利润就需要按照新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就像任何在美国注册的企业一样,它们的税负会直接增加。
成本增加: 如果美国提高的是某些特定税种,例如与进口商品相关的关税,即使中国企业没有直接在美国运营,其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格也可能因为关税的增加而上涨。为了保持竞争力,它们可能需要承担一部分关税成本,或者选择将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投资决策调整: 如果美国的税收环境变得不那么有利,原本计划在美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可能会重新评估其投资计划,将投资转向其他税收环境更友好的国家或地区。

2. 与美国市场有紧密联系的中国企业:
需求减少: 美国公民的税负增加通常意味着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消费能力。如果中国企业的产品是美国消费者需求的主要来源,那么美国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下降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市场需求会随之下降。例如,如果美国消费者减少购买非必需品,那么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中国服装、电子产品等就会销量下滑。
竞争压力加剧: 美国企业为了应对自身税负的增加,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成本,包括压缩供应链上的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如果中国企业是美国企业的供应商,它们可能会面临来自美国客户的降价压力。

3. 通过全球经济链条传导:
整体经济放缓: 如果美国提高税收导致其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或者引发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这会对全球贸易和投资产生连锁反应。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也会受到间接影响,例如全球需求下降,导致中国出口减少。
汇率和资本流动: 税收政策的调整也可能影响到美元的价值以及国际资本的流向,这些变化会对中国的企业和投资产生间接影响。

三、 税收转嫁(Incidence of Taxation)的复杂性

需要强调的是,税收的“负担”最终由谁承担(即税收转嫁,tax incidence),不仅仅取决于税法是如何规定的(谁是法定纳税人),更取决于市场力量,特别是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供给弹性: 如果某个行业或商品供给的生产能力调整起来比较困难(弹性小),那么税收的负担可能更多地落在生产者身上(即中国企业)。
需求弹性: 如果某个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弹性大),那么税收的负担可能更多地落在消费者身上(即美国公民或在美国消费的群体),因为生产者难以将价格大幅推高而不会导致销量大幅下降。

总结来说:

美国提高税收,最直接的承担者是美国公民和在美国注册的企业。

然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影响是间接且多维度的。

在美国有实体运营的中国企业,会直接承担增加的企业所得税。
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可能会面临产品需求下降、利润空间被压缩的风险,因为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可能因税收增加而下降,或者美国企业为了应对税负而向供应商施压。
通过全球经济的联动效应,即使中国企业与美国市场的直接联系不那么紧密,美国经济的整体表现变化也可能对中国企业产生影响。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中国企业”或“美国公民”是唯一的承担者。这是一个复杂的经济传导过程,具体影响的程度需要根据税收政策的具体内容、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来综合判断。这就像一滴水滴入池塘,涟漪会扩散到整个池塘,影响是多方位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最典型的研究就是Fajgelbaum等人2019年NBER上的一篇论文,结论是几乎全部都是美国人承担。

昨天晚上做ppt的时候去搜了一下这个研究的引用情况,发现居然还有克鲁格曼,打开一看,是一个两页的ppt,他谈到了Fajgelbaum et al. (2019)的这篇文章,以及Amiti et al. (2019)一篇文章,并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不过他着重提到了后者,因为前者他自己都没看懂。。。。

既然克鲁格曼都没有看懂,那么我们就来看看Amiti et al. (2019)是怎么用一个最简单的经济学模型来论述关税的承担和美国的福利损失的。


一提到关税承担的问题,经济学的人和法学、商科的人可能说的并不是一回事。我个人凭借粗浅的中学法律知识,感觉这可能类似一个“纳税人”和“实际负税人”的区别,我记得中学有一个非经典的说法,就是我们学生虽然不一定是纳税人,但是我们都是实际负税人,因为税已经包含在我们买的东西的价格里了。

从这个角度看,具体是谁去交这个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税收使得供给的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出现偏离,只要这个税存在,无论是消费者去交,还是厂商去交,这个现象都可以用同一个公式描述——消费者面临的价格=生产者面临的价格+税。

那么我们再怎么衡量谁来承担税收呢?实际上经济学考虑了一个更深的问题。

假设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原来定价100元,现在特朗普加征了25%的关税,那么他最终卖给美国消费者的价格就一定是125美元吗?

显然不是的。因为厂商的定价需要考虑到是否吓跑了消费者。假设我定价125美元,消费者没有被吓跑,那我为啥不一开始就定价125美元?为啥非要等特朗普加税,然后我把这25美元白白送给政府?是因为一开始我定价125美元,会吓跑很多消费者,平均来说不划算。

既然加税之前我没有定125美元是怕吓跑消费者,那么加税之后我也没有道理一定定125美元。例如一个厂商可能定价120美元,这样相比于原来的100美元,消费者多花了20美元,但是且慢,你是要交25美元税的,所以厂商自己也要出5美元,这么我们就说,这25美元的关税,消费者承担了20美元,厂商承担了5美元。

这就是所谓的关税承担问题。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弱的厂商,一加价消费者马上跑光,那么你会咬咬牙维持原来的100美元不变,这样你自己承担了全部25美元的关税;而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强的厂商,即使加到125美元消费者也不会跑,那么你就直接加到125美元,这样消费者承担了全部25美元的关税。

因此,关税承担的问题其实取决于厂商和消费者各自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我们把供求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多弹性,这样,如果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较大,那么厂商就会承担更多关税,而如果厂商的供给弹性较大,那么消费者会承担更多关税。

把这个问题带入美国提高关税的语境,就是,如果美国对进口品的需求弹性较大,那么中国就会承担更多关税,如果出口到美国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大,那么美国就会承担更多关税。

如果用一个简单的供求模型来考虑这个问题,那么就如下图所示

这个是比较正常的情形,D是需求曲线,S是供给曲线,加税使得S向上移动,此时消费者面临的价格是 ,厂商得到的价格是 ,而原来的价格是 ,因此厂商多支付了 ,消费者多支付了 ,税收就这样分担了。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福利分析。根据上图,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面积是A+B,政府的关税收入是A+C,虽然生产者也受到影响,但是我们是一个贸易的市场,生产者是外国人,对于美国而言,他们只关心美国的福利变化,可以知道这个变化取决于C-B,虽然B是无谓损失,但是只要C相对于B足够大,这个损失对美国来说并不是很大。

但是如果税收完全转移到了美国身上,情况就不一样了。下图是一个国外出口到美国厂商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的情形,此时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按照同样的分析,此时厂商得到的价格是 ,而原来的价格是 ,二者相等,也就是厂商一分钱的税都没有承担,税收完全由消费者承担,因此加税没有改变出口厂商的价格。

这个时候,我们的C也就消失了,美国福利的变化就只有一个无谓损失B,这样美国福利的减少就很大了。


在搞明白了什么叫税收承担,以及什么影响了税收的承担,我们可以通过这一个简单的模型来估计一下美国的福利损失。

首先这是2018年美国贸易战历次waves的加税情况:

可以看到从洗衣机到钢铝,再到制裁中国,美国加权平均税率在不断上升,尤其是提高中国关税之后。

那么这些加税的实际影响如何,它首先肯定是直接传导到了价格上

这一图的黑线是未受贸易战影响的产品价格变化,其他线是历次的加税waves波及到产品的价格变化,时期0以后是加税政策实施之后,时期0以前(负号的)是加税政策实施之前。由上图可知,未受加税影响的进口品价格变化较为平缓,而受到加税政策影响的进出口在政策实施之后价格均有明显的提升。

这一对价格的影响随后显然会降低进口需求。

这张图表明加税政策实施之后,受加税影响的产品进口值明显下降,而未受影响的进出口产值甚至在上升。

那么这一进口品价格的上升究竟由美国人承担了还是由中国人承担了呢?

作者首先对关税的变动和价格的变动进行回归分析。正如同我们上文的简单模型所述,如果供给弹性较大,那么出口厂商的价格不会受加税影响,税收完全由美国消费者承担。上表第(1)列的被解释变量就是向美国出口的外国厂商的价格变化,此时的影响仅有-0.003,且并不显著,从而证明了加税没有影响出口厂商的价格,税收确实完全由美国人承担了。

第(2)(3)的被解释变量则换成了进口量,区别是,第(2)列没有考虑那些进口量直接变为0情形,而(3)考虑了。此时估计的系数就是贸易弹性,(3)意味着贸易弹性为6。

(第(4)(5)列的被解释变量则被替换为进口的金额)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估计美国的福利损失,我们知道,如果税收完全由美国承担,那么我们面临的供求模型就是这样的:

美国的净福利损失就是B的面积,如果需求曲线D没有弧度,这就是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该三角形的高就是税价 ,底就是进出量的变化 。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它等于: ,同时乘以和除以一个 就变成:

其中 是进口金额我们知道, 是关税税率我们也知道,唯一不知道的就是

(进口的金额较为容易统计和加总,都是钱,但数量较为难统计和加总)。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办法估计它。

因为上述回归分析中,如果被解释变量是进口量的变化 ,那么我们有:

因此只要我们估计到了系数 ,就可以计算出,并最终得到三角形B的面积,这就是美国的福利损失。

经过他们的测算,这个损失有多大?这个损失每个月有14亿美元。

如何看待这个损失呢?作者给出了两个尺度,就是看相对于贸易战的成果,这个损失值得不值得。

如果说贸易战是为了挽回中国窃取的知识产权,那么2017年,中国支付给美国的知识产权费用占到了16%,我们假设贸易战使得中国支付的知识产权提升到25%,这需要中国以这么高的花费持续买美国的知识产权3年,才能弥补2018年贸易战对美国的损失。

如果说贸易战是为了挽回中国抢走的美国工作岗位,作者发现,过去十年钢铝部分丢失的工作,如果因为贸易战全部创造回来,那么这个成本平均到每个工作岗位上是195,000美元,而一个工人的平均工资为52,500,前者是后者的4倍。

因此,相对于贸易战目标达成所带来的收益,贸易战对美国的成本太大了——况且你这目标还没达成。

当然,这一福利的损失其实还漏掉了很多。

首先漏掉了产品种类的减少。上述模型假设完全竞争市场,同质产品,但是产品种类的多样性本身就可以带来福利的提高,贸易战使得产品种类缩小了,这一福利损失没有计算。

其次漏掉了国内厂商的markup,贸易的一大影响是提高了竞争程度,因此厂商的markup减少,带来消费者福利的提高,而上述模型没有考虑到由于加税带来国内厂商的提价行为。

即使如此,他所估计的贸易成本依然很大。



参考文献:

Amiti M, Redding S J, Weinstein D. The Impact of the 2018 Trade War on US Prices and Welfar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9.

Fajgelbaum P D, Goldberg P K, Kennedy P J, et al. The Return to Protectionism[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9.

Krugman P. TARIFFS, PRICES, AND THE TERMS OF TRADE: A MINOR CAVEAT[J]. 201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提高税收,这笔账最终由谁来买单,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简单地说,美国提高税收,既可能直接影响美国公民和在美国注册的企业,也可能间接传导到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 直接影响:美国公民和在美国注册的企业这是最直接、最容易理解的部分。.............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近期抛出的一个重磅提议——对最富裕家庭征收最低20%的税,并且这个税收将首次触及股票、债券等资产的“未实现收益”。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刻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和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个提议,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背后的逻辑、潜在的影响以及各方可能持有的观点。提议的核心内容:简单来说,这.............
  • 回答
    当美国财长珍妮特·耶伦女士在公开场合提出“全球最低税率”这一概念时,其潜在影响之深远,足以搅动全球经济的每一根神经。这不仅仅是各国税收政策的一次微小调整,而是一场可能重塑跨国企业运营模式、国家财政收入分配乃至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变革。设想一下,如果这项提议真的落地生根,它的涟漪效应将是多方面的,并且非.............
  • 回答
    美国白宫提出的“对身价超过1亿美元的美国人征收20%的最低税率”的提议,无疑是一项影响深远且极具争议的政策动议,它触及了财富分配、税收公平、经济激励以及政治博弈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项提议,需要从其背景、目的、潜在影响以及各方可能的回应等多个角度进行审视。首先,这项提议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当.............
  • 回答
    川普总统的税改,也就是《减税与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of 2017),确实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支持者认为它带来了不少积极影响。然而,将其与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情况进行对比,需要深入理解两届政府的经济哲学、政策目标以及当时的经济环境。要说川普税改为何被认为是“对美.............
  • 回答
    关于美国总统拜登拟提议对富人征收最高 43.4% 的资本利得税,这是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提议的背景与动机拜登政府提出这一提议,其主要动机和背景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解决财政赤字与投资社会项目: 美国政府长期面临财政赤字的问题。为了弥补赤字、为基础设施建设、气候.............
  • 回答
    美国税改(即《减税与就业法案》)于2017年底通过,对美国企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税改的核心内容是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大幅降低至21%。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税改通过后,许多大型公司纷纷宣布发放一次性奖金、提高最低工资、增加员工福利以及追加投资等行为。要理解这些行为,我们需要从税改.............
  • 回答
    美国提高对华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绝非简单的“好”与“坏”就能概括。这股贸易摩擦的风暴,像涟漪一样在中国经济的各个角落激荡开来,有些影响是直接且剧烈的,有些则是长期且潜移默化的。首先,最直接的冲击无疑是中国出口产业的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当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时,这些商品.............
  • 回答
    在中国是否应该针对美国提高关税,采取报复性措施的问题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牵涉到多方面利益的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完全概括。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其潜在的影响和考量。首先,我们来谈谈支持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的理由。最直接的理由就是“以牙还牙”,维持公平贸易的原则。当一个国家.............
  •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怎么让自家孩子在申请美国学校的时候,脱颖而出,拿到心仪的Offer。这事儿说起来,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搞定的,得从根儿上打好基础,然后一步步往上加码。一、学术,那是硬道理,也是基石1. 成绩单,得漂亮! GPA,不是数字游戏: 别以为只要及格就行。美国大.............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美国政治体制中一个非常关键且复杂的环节,而且时间点已经过去。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当时的情况以及唐纳德·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内,他如何处理过类似的债务上限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提高债务上限本身是一个由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投票通过,然后由总统签署成为法律的立法过程。美国总统虽然有权.............
  • 回答
    在美国留学,想让自己的交流能力像开了挂一样提升?别急,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绝对有门道。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从几个方面入手,让你在异国他乡也能自信畅谈。一、 告别“翻译腔”,拥抱地道美式表达 多“听”是基础: 听力材料的选择是关键。 别光听那些语速慢、发音清晰的教材。尝试一些原汁原味.............
  • 回答
    当耶伦女士,也就是美国财政部长,发出“美国债务上限必须迅速提高,否则或面临金融危机”这样的警告时,她描绘的是一个极为严峻,甚至可以说是危急的经济图景。这可不是一句普通的政治口号,而是对一种可能发生的、具有毁灭性后果的经济事件的预警。首先,我们得明白“债务上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美国联.............
  • 回答
    关于阿里巴巴在美国的校招流程,一些求职者反映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半夜发邮件通知第二天白天面试,职位还不写明”的情况。这种情况确实会给求职者带来不少困扰,也让整个招聘过程显得不够专业和人性化。让我来详细说说这个问题,并尽量用更具人情味的方式来表达:想象一下,你忙碌了一天,好不容.............
  • 回答
    在美国,信用分数是衡量你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对于申请贷款、信用卡、租房甚至某些工作都至关重要。了解信用分数的计算方式以及如何提升它,是建立良好财务未来的关键。美国的信用分数是如何计算的?在美国,最常用的信用评分模型是 FICO Score 和 VantageScore。虽然两者在具体权重和.............
  • 回答
    美国近期发现的新冠变异株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其高达82%的致死率提升幅度,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警惕的信号。相较于我们之前面对过的毒株,这一新变种的出现,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也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加强现有的防控策略。我们该如何看待这“82%”?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82%”是一个相对.............
  • 回答
    2016 年美国大选的民调准确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总的来说,2016 年美国大选的民调在预测全国普选票方面表现得相对准确,但却在预测关键摇摆州的选举结果方面出现了显著的偏差,导致了出人意料的唐纳德·特朗普获胜。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2016 年美国大选民调的准确率分析:1. 全国普选票方.............
  • 回答
    关于中国医生收入偏低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要深入探讨,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根源,并思考可行的解决路径。为什么中国医生总体收入偏低?1. 医疗体制的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的挑战: “以药养医”模式的影响: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医院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药品销售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到国家安全、战略平衡、技术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如果中国面临这样一个提议,决策过程将极为审慎,需要进行多方位的深入评估。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双方交换的筹码代表着什么。美国提供的“全套最先进核潜艇技术”:这不仅仅是图纸和专利,更可能包括:.............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它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是与否,而是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历史、政治、军事和战略考量。如果美国在解放战争前就拥有对中国未来发展轨迹的“先知”,那么其决策过程无疑会截然不同,但“出兵中国战场”这个选项,即便在这样的前提下,也依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美国对中国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