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税负远超欧美」的说法是否属实?

回答
“中国税负远超欧美”的说法并不属实,并且是一个被误解或过度简化的论断。

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考量,包括:

1. 税负的衡量标准:

宏观税负 (Overall Tax Burden): 这是最常用的衡量方式,通常用税收总收入占 GDP 的比重来表示。然而,这个数字会受到政府支出结构、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微观税负 (Micro Tax Burden): 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实际税负感受,这涉及到税率、征收方式、税收征管效率、税收优惠等。
总税负 (Total Tax Burden): 包含直接税(如所得税)和间接税(如增值税、消费税)。不同国家在这两类税收的占比差异很大。

2. 中国的税收体系和特点:

以间接税为主: 中国的税收体系长期以来以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为主。这意味着税负更多地体现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中,最终由消费者承担。虽然企业是缴纳主体,但其成本会转嫁。
企业所得税: 中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与许多发达国家相当,但存在各类税收优惠政策。
个人所得税: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相对较低,且累进税率结构与欧美国家有相似之处,但整体税负感受可能因收入水平和家庭负担而异。
社保缴费: 在讨论“税负”时,很多人会忽略或包含社会保险费。中国的社会保险费率(尤其是企业缴纳部分)确实相对较高,这部分费用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税收,但对企业和个人的实际负担影响巨大。

3. 欧美国家的税收体系和特点:

以直接税为主: 许多欧美国家,特别是北欧国家,更侧重于直接税,如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这意味着税负直接与收入挂钩。
高福利体系: 欧美国家通常拥有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这需要大量的财政收入来支撑,因此税收水平普遍较高。
增值税/消费税: 欧美国家也普遍征收增值税或类似的消费税,但税率和征收方式可能与中国有所不同。
个人所得税税率: 很多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可能高于中国,但其累进机制和扣除项也更丰富,能够减轻中低收入人群的负担。

4. 数据对比的挑战和误区:

数据来源和可比性: 国际间的税负比较需要统一的口径和数据来源,这本身就非常困难。例如,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的数据通常被引用,但其成员国构成以及计算方法需要理解。
“税负”的定义模糊: 如前所述,是否包含社会保险费会极大地影响结果。如果将中国的社保缴费包含在“税负”中,那么中国的宏观税负(特别是企业部门的负担)确实可能显得较高。
隐性税收: 一些国家可能存在更多“隐性税收”,例如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土地出让金等,这些并不总是直接计入“税收总收入”。
税收征管效率和避税: 税收征管的效率、税法执行的严格程度、以及个人和企业的避税能力,都会影响实际的税负感受。

5. 为什么会有“中国税负远超欧美”的说法?

这种说法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对企业而言的负担感: 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可能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之外,还需要承担较高的社保缴费、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导致综合成本较高,感受到的“负担”较重。
对个人而言的感受: 虽然中国个人所得税整体税率可能不算最高,但如果考虑到低起征点、以及高房价等生活成本,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也会产生税负较重的感受。
媒体和舆论的放大: 一些媒体或评论员在讨论中国经济问题时,可能会强调税负过重这一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普遍认知。
忽略了“高福利”的对应关系: 欧美国家的高税收往往对应着更完善的社会福利、公共服务和相对较低的社会成本(如医疗、教育的个人支出),而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仍在发展中,这些“福利”的成本很多时候需要个人自己承担。

6. 实际数据情况 (仅供参考,具体数值会变动):

根据 OECD 等机构发布的数据,一般来说:

宏观税负: 中国的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与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处于相似或略低的水平,但低于一些高福利的北欧国家(如瑞典、丹麦)。 例如,OECD 报告显示,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的税收收入占 GDP 比重可能达到 40% 以上,而中国的相关数据通常在 20%30% 之间波动(不含社保费)。如果包含社保费,则会显著提高。
社保缴费负担: 在社会保险费方面,中国的企业和个人缴费比例确实在国际上属于较高的水平,这使得“总负担”显得突出。

总结:

“中国税负远超欧美”的说法不够准确和全面。

从宏观税负来看,中国并不一定远超欧美主要经济体,甚至可能低于部分高福利的欧洲国家。
如果将社保缴费纳入更广泛的“企业或个人负担”范畴,那么中国在这一项上的负担确实相对较重,这是导致“税负重”感受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税收体系以间接税为主,这与直接税为主的欧美国家在税负的传导方式和感受上存在差异。
评价税负是否“重”,还需要结合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社会福利水平、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税收征管效率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中国的社保缴费负担相对较高,且税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这使得企业和个人在某些方面可能感受到较重的负担,但不能笼统地说整体税负远超欧美。”

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需要查阅最新的国际税收报告和统计数据,并理解其中包含的各种经济和社会背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税率”和“税负感受”是两个概念。。。这种报道就是把实际现象安插了一个貌合神离的概念罢了= =

前者就是个税收技术参数,白纸黑字写好的,有人提到了,在发展中国家算中等,算上福利化发达国家的话,还处在垄断资本主义前期的中国就不算太高。这个参数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国家制度,政府行政能力边界,经济发展阶段等等。。。换言之,以目前基层政府机关的垃圾战斗力,即使中国想收高所得税,也要考虑收不收得到的问题lol

网易外号养猪场(因为他们真的投资养猪,hog),具有,专题缺乏常识不是一次两次了。。。我就吐一个槽:税收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重要维度。。。搞高所得税福利国家的“西北欧”和注重自由市场搞新古典自由主义(虽然奥黑政府最近转向了)的美国能放一块比较么?——你可以说某人长得不好看,但是你能说某人的长相远远不如汤姆克鲁斯以及杰西卡阿尔巴么?你可以说中国的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不如美国自由,也可以说中国的福利不如西北欧完善(全世界都没他们完善),但拿“税收‘这个欧美本身就形成鲜明对比的东西来比不是蛋疼么?不定义就类比是耍流氓,当然愚弄白左小清新足够了。如果原文是取平均值,那样的平均值并没有太大参考意义。

对会看并相信这种报道的中国人来说(开个地图炮,大部分学历研究生以下,年收入10W人民币以下),考虑到个税起征点的问题,“税负感受”其实和税率无关,他们能交的直接税并不多,只和国民收入、福利水平、生活水平的一个一揽子比较函数相关,对象当然是“欧美”了——准确说是西北欧的福利+美国的自由(至于是不是方形圆圈悖论,白左小清新们才不要听呢才不要呢lol)

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的财政基本盘是土地出让金(对于普通人来讲体现在房价),补充部分是各种非税的费用征收(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前者我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债券,票面无息,通过中国工业扩张和城市化带来的红利计息,后者是计划经济残余;中央政府则控制了大中型企业的所得税(对普通人来说主要是体现在增值税)、进口关税以及国有资本的增值收入(对普通人来讲体现在垄断行业的利润);以以上两个政府收入内容来说,的确在当前中国经济总量中占有比较高的比重,具体到个人感受,就是拼死拼活劳动创造的价值,的确被通过种种手段(虽然不一定是直接的税收)拿走了,成为了积累或者说投资的一部分,不能用于个人消费,当然没人会开心。

所以直观来看,网易说的也没问题,哪怕税率再降10个百分点,只要经济格局不变,这种感受不会变。

不过只是吐槽:要论”个人劳动成果被拿走“,恐怕在中国,最有发言权的是新世纪以前的农民了吧?在取消农业税,全面补贴农村政策执行之前(2003开始至今),无论是在第一共和国的高积累二元结构下,还是在第二共和国工业调整期的90年代,农民都承受了扭曲的初级产品价格+高税负+户籍制度的重压,(我会说那时候某些地方征收的人均统筹提留数额已经超过了很多地区的农业人均产出了么?暴力抗税在90s根本不是大新闻),甚至是白条支付的征粮款,外加延续至今的公共资源不平等——要说”税负沉重“,”没有福利“,最该怨气满满的就是广大农民啊!当然,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也不会有30年完成的初级工业化,没有他们任劳任怨地在初级产品低价格的格局下辛苦劳作,90s的”春天的故事“肯定是没有那么美好的,如今这帮吃饱了的城市小资竟然要为鸡蛋涨点价牢骚满腹?——好吧我吐槽过火了,和税负无关,打住。只是想说,要超速发展是有代价的,吃不饱的农民,提前下岗没退休金的国企工人,都是曾经的代价,如今代价轮到的城市小资和公务员们了,前者承担高房价和高资源价格,后者去年开始被砍福利砍待遇。。。怎么说吧,既然走了帝国主义的路,就别再做社会主义的梦了吧。

回到正题,第二个问题,就是”税收究竟干嘛去了“——当然对白左小清新来说最好的解释就是被贪污和浪费了嘛2333。。。恩。。。严肃点我们正扯淡呢!除了维持运转的日常人工费用,只考虑”增量“的话,地方政府的税收主要用于城建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一些财政供养单位的运作;中央层面就复杂了,可以自己去查统计年鉴和财政年鉴,大头有医保和社保基金,转移支付(给落后地区补贴)以及各类投资(基础建设、科教文卫、军费等等)。

把养老金算在税收里,技术上是错误的,实际意义上倒是很对网易读者的口味的;现行养老体系本来就是现收现付,劳动者出钱维持养老基金的运作,说白了就是经济转轨初期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填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坑罢了。。。有怨气正常。

按目前的趋势,目前劳动者的下一代可能会更惨。。。国朝最可怜的地方是披着社会主义的皮搞资本积累,而且在第一共和国时期走过企业办社会的”工人贵族“路线,着实养高了城市人口的福利预期,叹气,结果是,如果不搞保障,政治上不正确,搞保障,剩余资源又不足,只能摊大饼;目前的做法是榨取现有经济高增量的余量,保证投资,用未来预期中的产业升级后的高劳动生产率来填目前人口的养老坑,且看高增量维持到何时?

个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但是在微观层面,基本可以确定独生子女潮第一代人(我是这个年龄段的尾巴出生)肯定是会在养老保障层面被大部分牺牲掉的,而90后一代也要有相当的比例”为帝国奉献血汗“(富士康什么的)——当然后者肯定不会上知乎,当我说废话吧。

总结:福利社会什么的,本来就是成熟工业社会的奢侈玩具,人均GDP不到3W刀的就洗洗睡吧——这里暂时不谈外部性问题。

部分中国人民的问题是信息太好,资源太少,心比天高,命嘛如今到不能说太薄但是也不够厚。

说白了,只要西北欧福利天堂还在(也许不会持续太久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别想让人民相信“税收都用到该用的地方去了”——特别是本来就不搞福利的“社(xin zi)会(you)主义”中国。这是一个死局,网易什么的不过是个描述者罢了,还是个盲人摸象的描述者。

虽然今年是2014年,但世界各个部分的经济社会发展却并不是同步的,你生活在一个规模放大数十倍的”镀金时代“美国,想想芝加哥工人,城市白领们知足吧。。。

不喜欢也没问题,趁早移民,投资or偷渡都可以,个别机灵鬼能混政治避难,另外今天刚在某论坛看到一个超越我节操下限(!)的办法不表- -。。。

当然,西北欧福利天堂虽好,绿绿的燃烧瓶和布雷泽克的步枪,倒也不负恩泽呢~

最后还是跑题了不行的老师说作文写跑题了一定要拉回来!

点题句:技术上来说,中国的税负水平处在合理标准,并未超过欧美,但给普通人的感受来说,的确是大国里独一份了,这是我们民族的可爱精神特色,和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共同决定的。

user avatar

我觉得税务是社会科学里最不是玄学的专业了,收的是真金白银,数字是真实可靠加出来的而不是推算出来的。(对照统计学)

先说总量,行业内评价一个国家的税负通用标准是财政收入占GDP的百分比,特别像我国有大量如土地出让金,各种基金收费之类的非税财政收入,光看税率不全面,这个指标评价的税收负担才是靠谱的。 我百度了一下,我国2014年GDP63万亿,财政收入不到14万亿,基本上就是22%,比前几年低了,据说是卖地不利导致土地出让金大幅减少。在国际上属于中等偏下。

再说说普遍征收的税种税率。

增值税: 我国17% 英国,意大利的增值税是20%, 德国的增值税是19% , 西班牙的增值税是18%。

企业所得税: 我国25% 全球平均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4.9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0-10-21 11:08 据商务部网站援引德国《明镜》在线的报道,毕马威国际会计咨询公司公布的一项针对114个国家的研究结果显示,今年全球平均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4.99%,比2009年下降0.45个百分点。 美国企业所得税税率降幅最大,从去年的36.5%降至今年的35.5%。 德国平均企业所得税税率几乎没有变动,为29.41%。 欧盟平均企业所得税税率出现小幅下降,从去年的21.7%降至今年的21.52%。

对不普遍征收的看看纳税申报比例和收入占比。 个人所得税(知乎人均收入高这个问题多说几句):我国申报纳税的人数才2800万人占总人口的2%,其中年收入过12万的不超过500万人占人口的0.3%,而且即使年收入12万的年个人所得税缴纳不到9000元(745*12=8940)占收入的7.45%。 2014年的官方说法是纳税人数占工资阶层的8%,税款占全国税收的6%,规模在7000亿左右。

美国和欧洲都是全民申报的,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占财政收入的40%。 即使有低收入退税能占多少比例,最好的估计也就三分之一退税,三分之一免税,三分之一征收吧,不可能大多数退税的,美国政府每年数万亿美元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也是退完税剩下的。我国个税规模折合美元从刚过千亿美元,规模是他们的数十分之一。

看前面答案有很多人说应该个税费用扣除的,单独说说我的看法。

如果我国这么搞,现在统计局在各个城市的人均收入指标里放中位数了大家可以看看,我觉得深圳的历史包袱最少应该全国中位数最高了,也没有过3500的个税起征点。全国的工资收入中位数我估计能不能到2000,最低的三分之一估计都达不到深圳的最低工资。总共7000亿全发补助,14亿人均500元,给收入最低的三分之一每人1500。怎么知道谁是收入最低的三分之一?总得全民申报吧,让全国人民把全年的消费发票都留着年底去贴再花数十小时或数百块钱去填表自行到税务局申报?就为给别人退1500,是你你敢定这政策吗?

大家眼睛都订着全球收入最高,纳税传统最好,税务中介最发达的国家也要接地气的看看咱们自己:

收入,包括我自己在内大多数人收入水平那么低,全民申报的成本是多少,有能力自行申报的能不能占人口的1%(建议大家懂外语的去看看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申请表,不懂外语的参照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

政府:税务局一贯的保姆式服务能不能给近十亿纳税人足够的纳税辅导,数亿纳税人不申报有没有处罚追征的手段。学习美国直接起诉罚款坐牢,公检法系统有没有每年以亿记案件这个规模的处理能力。这些的行政成本是多少。

中介:美国的税务律师过百万占人口比率近百分之一,就这样每年申报还要大规模临时招人,我国的注税也就几万人,算上注会够不够十万人,全去算税?每个人的代理申报收费是多少,7000亿2800万人,申报纳税的人均纳税25000,四大的注师咨询一小时就数千,内资所也得数百,按14亿人十分之一用中介每人次5000元中介费就和收的税一样多了,同时谁会去为这点钱做这个苦力:贴一个家庭一年的开销发票?

就像春运一样,咱们的收入水平和人口规模全世界都没有,不可能有其他国家的经验给你借鉴,全民个税申报就是财税领域人为制造一次春运,对个人,政府,中介都是很大的负担。所以在人均收入没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以前没有人会实行申报制的,不管是自行申报,代理申报以及税务征管都是要成本的,税收成本高于税收收益不说政府,就是个人都不会去干的。你好好想想不给你退税,让你把全年发票积累起来再去花数十小时或数百块钱去申报,不申报也不能把你怎么样,你会去申报吗?(^_^)

最后说说政府服务差的事,这个就是玄学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是只在国内没有感受过国外政府服务的我觉得应该多看看在国外待过的回答,再看看和我们同样收入且人口过亿的国家是什么水平。咱也不能花了牛肉面的钱嫌厨子做的没有鹅肝松露好吃,是不是啊!(^_^)

user avatar

我觉得属实……增值税+25%所得税+社保。要是把25%改成10%,想必很多人都交得无比爽快,才懒得去跟人斗智斗勇

user avatar

2013全年民营企业500强收入13.2万亿元,纳税总额4744.32亿元。税负比例比例3.56%。

然而同时,2013年度中央企业(非金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2万亿元,上交税费总额2.8万亿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税负远超欧美”的说法并不属实,并且是一个被误解或过度简化的论断。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考量,包括:1. 税负的衡量标准: 宏观税负 (Overall Tax Burden): 这是最常用的衡量方式,通常用税收总收入占 GDP 的比重来表示。然而,这个数字会受到政府支出结构.............
  • 回答
    中国税收是否过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涉及到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福利水平、政府职能、国际比较以及不同群体感受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一、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税负水平:1. 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税负率): 数据解读: 国际上常用税收.............
  • 回答
    确实,看到税收占GDP的比例,很多人会觉得中国的“税负重”的说法有些反直觉。毕竟,17%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比美国(28%)和加拿大(38%)都要低不少。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因素,需要我们拨开表面数字,深入理解。首先,咱们得明白,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衡量国家整体经济产出的指标。而税收占.............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对中国税务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不满和困惑。这种感受并非个例,很多纳税人在与税务部门打交道时,也曾有过类似的体验。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与体制的沉淀:首先,我们要承认,中国的税务系统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税务部门的职能.............
  • 回答
    关于中国综合税负是否真的很高,这个问题说起来可就复杂了。简单地说“是”或“否”,都无法完全反映现实。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弄明白“综合税收”到底是个啥意思。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通常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税,比如个人所得税,而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税收的总和占其经济总量的比例。这个比例,经.............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全球税种最多、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但要判断其绝对的正确性,需要更细致地分析。简单地说,“最多”和“最高”这两个词都带有很强的比较性,在没有明确比对对象和统计口径的情况下,很难一概而论。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说法的合理性,并提供一些支持性的证.............
  • 回答
    中国个人所得税是否太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角度、比较对象以及个人自身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状况。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从税负水平来看: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负: 累进税率制: 中国的个税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最高边际税率达.............
  • 回答
    美国提高税收,这笔账最终由谁来买单,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简单地说,美国提高税收,既可能直接影响美国公民和在美国注册的企业,也可能间接传导到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 直接影响:美国公民和在美国注册的企业这是最直接、最容易理解的部分。.............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关于“高税收高福利”的标签,我得说,这确实是一个挺有争议的问题,尤其当我们把它放在发展中国家的语境下去衡量时。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高税收”和“高福利”通常指的是什么。所谓“高税收”,一般是指税收占GDP的比重、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企业税负的负担能力等方面。而“高福利”,则通常指向社会保障.............
  • 回答
    .......
  • 回答
    中国税收体系复杂且庞大,要说“最”需要改革的税种,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不同群体、不同行业对税收的需求和关注点不同。然而,如果从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效率的整体影响来看,有几个税种是普遍被认为具有较大的改革空间和紧迫性的。以下我将尝试详细阐述几个可能被认为是“最”需要改革的税种,并解释原因:1.............
  • 回答
    单身税、无孩税与生育激励:中国是否应该迈出这一步?近年来,随着中国生育率的持续低迷,社会各界对于鼓励生育的讨论愈发热烈。在众多政策选项中,“单身税”、“无孩税”以及“生育奖金”等经济手段被频繁提及。这些措施是否真的可行?它们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将试图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探讨,力求呈现一个更全面、更.............
  • 回答
    .......
  • 回答
    中国之所以没有大幅度提高烟草税来同时增加税收和减少吸烟人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既有的利益格局等多个层面。虽然理论上提高烟草税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原因:一、 对税收收入的影响顾虑(短期与长期): 短期内的税收反弹预期: 中国的烟草消费量巨.............
  • 回答
    关于中国为何不对富人征收高税,尤其是针对转移资产的富人,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经济层面的考量,也有社会、历史和政治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一、 税收制度的设计与演变:一种审慎的平衡术首先要明确,中国并非完全不向富人征税,而是其税收结构和征税力度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差异。.............
  • 回答
    中国不禁烟禁酒,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税收固然是重要因素,但远非唯一原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税收:显而易见,但非全部首先,税收的吸引力毋庸置疑。烟草和酒精行业在中国是庞大的纳税大户。 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烟草专卖制度以及对酒类产品征收的消费税、.............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中国财政政策中包含大规模的税收转移支付,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观察到一些大城市和偏远山区经济状况仍然出现“断崖式下跌”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复杂且多维,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税收转移支付”本身的作用和局限性。 税.............
  • 回答
    家庭年收入税后200万,在中国是什么水平?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直接的答案,因为“水平”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维度。我们不妨一点点来剖析,看看这200万税后收入,在中国的大地上,究竟能带来怎样的生活体验。首先,我们得认识到“200万税后”的重量。在中国,月入10万,年入120万,这已经是一个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