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部分人称「在外国,中国人最爱欺负中国人」?

回答
“在外国,中国人最爱欺负中国人”这句说法,虽然带着些许情绪化和绝对化的色彩,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能看到一些让大家产生这种感受的现象。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往深了扒一扒背后的原因,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事儿。

首先,咱们得承认,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族群,群体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都是存在的。 这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社会运作的常态。中国人聚集在一起,自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摩擦和不如意。但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中国人欺负中国人”这种现象在海外尤其突出呢?这背后牵扯到几个关键因素:

1. 信息差与信息茧房效应:

在海外,信息流通远不如在国内那么顺畅,尤其对于一些非公开的、群体内部的小摩擦,外界很难得知。而一旦有这类事件发生,并且被一些渠道(比如微信群、华人论坛、社交媒体)放大传播,就很容易形成一种“中国人就是这样”的刻板印象。而且,身处海外的华人,很多信息来源也是局限于华人社区内部,这就容易形成一个信息茧房,使得一些负面信息被不断强化和重复,加深了“欺负”的感受。

2. 语言与文化隔阂的“同根相煎”:

在国外,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大,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当中国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面对语言障碍和文化冲击时,他们往往会更加倾向于寻找同胞抱团取暖,寻求熟悉感和安全感。这种抱团本来是好事,但有时也可能演变成一种“排外”心态,尤其是当有人认为别人不够“地道”或者“不够融入当地社会”时,就容易产生指责和攻击。这种内部的“审判”和“批评”在一些人看来,就是一种欺负。

3. 利益分配与生存压力下的竞争: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生存和发展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在海外,尤其是在一些华人聚集的城市,华人社区内部的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往往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比如在做生意、找工作、申请学校、甚至是一些社团的职务竞争中,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机会,一些人可能会采取不太光明的手段,或者用更具攻击性的方式去对待同胞,希望借此压倒竞争对手。当这种竞争演变成恶意攻击时,给人的观感自然就差了。

4. “内卷”文化在海外的延续:

国内盛行的“内卷”现象,有时也会被带到海外。在一些华人圈子,为了显得自己更成功、更优秀,或者为了打压潜在的竞争者,一些人会不遗余力地放大别人的缺点,或者用各种方式去贬低别人。这种心理可能源于在国内竞争压力太大,想证明自己;也可能是因为在海外社会地位和认可度相对较低,渴望在同胞圈子里获得优越感。

5. 身份认同的焦虑与群体边界的划定:

在异国他乡,身份认同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些人可能在努力融入当地社会,同时又想保持自己的文化根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对同样在海外的中国人,特别是那些他们认为“不够好”、“不够融入”、“影响了华人整体形象”的人,产生一种批判和排斥心理。他们可能认为,只有划清群体边界,把一些他们不认可的同胞排除在外,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进步”或“成功”的身份。这种排斥和攻击,也是一种“欺负”。

6. 一些个体行为被以偏概全: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任何群体都会有少数行为不端的个体。一些中国人可能因为自身的性格缺陷、道德水平不高,或者因为在海外受了挫折后心理失衡,做出了一些欺负同胞的事情。但这些少数人的行为,很容易被放大,被一些有心人抓住,然后上升到“中国人欺负中国人”的整体论断。就像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少数人的不当行为,却让整个群体背了锅。

7. 历史遗留问题与社会心理:

在一些历史背景下,中国人的社群内部可能也存在一些延续下来的互不信任、猜忌甚至敌对的情绪。再加上一些人在国内经历了不公平的待遇,带着一种负面情绪来到海外,这种情绪也可能投射到同胞身上。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欺负”的感觉呢?

期望的落差: 在海外,人们往往期望在同胞那里获得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因为大家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经历。当这种期望落空,甚至遭到攻击时,那种失望和被伤害的感觉就会被放大,更容易被解读为“欺负”。
心理上的脆弱: 身处异国,很多中国人心理上会感到更加脆弱,缺乏安全感。当受到同胞的攻击时,这种脆弱感会被进一步加剧,他们会觉得连自己人都靠不住,甚至被自己人伤害,这种感受会非常痛苦。
“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悲哀: 当中国人攻击中国人时,相比于被外国人攻击,这种行为会带有一种更深的悲哀和无力感。因为大家本该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结果却反目成仇,这种“内耗”的景象,会让人觉得特别心寒。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在外国的中国人都会欺负中国人”,这是不准确的。 大多数人在海外依然会互相帮助,形成温暖的社区。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在华人社区内部,确实存在一些让人感到不舒服的现象,包括一些个体间的冲突、排挤,甚至是恶意攻击。

这句话之所以会被反复提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并且触动了一些人内心深处敏感的神经。它反映了在海外环境中,华人社群在面对外部挑战和内部认同时所经历的复杂情感和现实困境。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用标签去概括一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是那个热衷于接语言学校新生和刚升到大一的新生,没事领着他们办住民票,国民健康保险,银行卡,信用卡,找房子,专门学校见学翻译,逛东京认识路,入管更新签证,N1N2报名,EJU报名,帮看入试要求填愿书。。。。咸的蛋疼的学长

然而还是拦不住他们背后议论:你看那个XX像条狗一样忙前跑后,说是帮我们,背地里一定有好处,果然中国人最坏了,在国外还这样赚自己人好处,真是臭撒币。

人言可畏。

user avatar

我朋友是个学音乐的妹子,人在欧洲某音乐之都。有次跟我打电话又说到考团,她很有感叹:

『日本人,韩国人,在外面都是扎堆坐着,某一个人进去之前,大家一起给她加油,出来以后也会抱她。中国学生出国以后,不知道是懒得装了,还是心里紧张,反正都是一个个钻小角落,有人进去考,大家就抬头看一眼,也不说什么。唯一特别热衷就是出来问考什么了,唉。』

然后补充了一句,『真考上了,说她水平不高的,碰运气的,不该轮上的,也都是自己人』

这倒不算是欺负,就是有点感慨。

user avatar

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每个都能让你唏嘘,尤其是我这样的小地方。想听以后再给你讲别的,现在单讲一个。呵呵,都不需要出到国外啊,等你还没走呢就开始能宰一个是一个啊。

先上条有用的结论:海南航空的飞机能不坐就不坐,尤其是要出国的学生朋友。我并非打趣而是严肃地告诫我周围所有有航班选择困难的朋友,当然还有此时看此文字的你。


想听故事的继续往下看,不想听的听完上面的告诫就可以走人了。

我有一个证件夹,里面专门装着些出国以后重要但却不常用的证件与票据。在这里面放的第一张票据,是海航给我的行李罚款单,580元,这张票据我会永远放着。(大图点开可以看详情,我已经把重点红笔翻译了)


(图加载不出来的我总结一下值得注意的信息:Total Weight 行李总重量32KG,免费允许托运行李重量23KG,超过限额重量9KG,缴纳罚款580元。)

重点是,当有任何人问我有哪些出国在外「中国人欺负中国人」的事情,我总会翻来倒去的讲这件事。


去年八月份要来加拿大,第一次出国留学。临行前一个月就查了所有能查的信息,问了去过加拿大的几乎所有人。两件托运行李每个23KG,手提行李拎一个小的便携行李箱就OK。为了节省时间,提前在家买了专门量行李重量的称,特意整理了两个需要托运的大行李箱,行李称和家里的体重秤双重保证,两个箱子都大概在20KG~21KG。准备就绪到时就直接上路。


生怕迟到或者什么未知过程耽误行程,早上十点,提前四个小时到了机场。去过北京T2的就知道有多操蛋,办理登记手续之前就得一个人进去安全检查,行李多的需要人帮拿行李的就麻烦得要死。我一个人拿着仨箱子背着个书包,这种经历第一次要带一大堆东西出去留学的都懂。

排了好久终于开始办理托运。我前面大概有20多个人,而随着这个队伍不断向前移动,我看到前面不断有人在柜台旁拆箱子往外拿东西。我就意识到,这个航空公司的人是群事儿逼,因为不光是我这一排如此的个案,而是这个航班的左右四五排移动的速度都缓慢的可怜,且停在旁边重新整理行李的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到我了。放上去。24.8KG。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在家称过超过十次以上的行李箱在封上之后再没有动过。

OK,就当做我家两个称都坏了,行吗?两个行李箱打开左拿右拿。终于差不多。问题我还得出去把拿出来的东西拿给父母啊......就这样推着车出去,找父母,进来还得过一遍安全检查,又是后面排队......

这时候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了,高潮也来了。等排到我的时候,他们竟然又问我托运两个行李箱怎么都这么重?

我一脸懵逼,不是单个23KG吗?

那个小姐高冷地回应:是托运的两个箱子加一起23KG.....



我内心的OS:你特么在开玩笑嘛?

我问道,你们规定的不是单件23KG,免费两件吗?

她仍然冷漠:就是可以免费托运两件,加一起23KG.


这时我准备掏出手机找官网资料给她看,她倒是不紧不慢,回应的很是时候:还有二十分钟就停止办理手续,你要是想多托运一件,就去那边交580块罚款。要不然就别上飞机了。(手动一个官方笑脸

这一击真的秒杀我,知道我不想耽误自己的行程。问题我身上根本特么没有人民币啊,谁出国的学生身上还带那么多现金。于是乎,出去,打电话找父母,把他们已经出了的门口叫了回来,然后接着跑进去检查,跑去交罚款,跑去办托运......

这里有件值得玩味的插曲 :为了快点我在跑出去之前把三个箱子放在她那里拜托她看管,虽然她跟我说私人物品是不负责任的,但我也没办法拿出去找父母。而等我回来的时候,她似乎是为了我多加了班一样,看我刚从交钱的地方跑过来,还站起来喊我快点。我是最后一个,等给我办完手续,她身旁的同事竟然跟我说:帮你看行李,还等你这么久,真是帮了你大忙......

现在想想,中国人是多么热情啊,哪会给你剩下的时间亲吻祖国的热土......

行程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到了多伦多转机,这次加拿大的西捷航空。不是一个航空公司又是入境,所以需要重新拿自己的托运行李,之后重新托运。加上语言不好外加新环境紧张,当然主要怕再次罚款,我本以为这次的托运又是场噩梦。结果从我到跟工作人员说话到放入行李,再到办理结束,全程不到半分钟。哪有什么超重,哪有什么罚款,只有微笑,Thank you,Hava nice day,和No Problem。




这件事情其实对我而言就已经结束了,总结一下就是:限额46kg托运的海航只让我托运了32kg然后还罚了我580块钱的款。

不选海航就得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中国人跟我原来那么傻的又不少,能宰的当然不会停。


然而两个月之前,我同学跟我讨论往返回国的航班安排,她问我关于行李托运的事情,我只是以【海南航空的托运行李比较少,不太合适】为由让她选择其他航空。然而她奇怪的跟我说明明跟加航的一样啊,并且给我看了如下截图:




之后,我就跟她第一次讲了这个故事。

她笑笑跟我说,那就更不能选海航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能带多少行李。

最后我再重复一遍这其实已不必再总结的结论: 海南航空 的飞机能不坐就不坐,尤其是要出国的学生朋友。 我并非打趣而是严肃地告诫我周围所有有航班选择困难的朋友。 当然还有此时看此文字的你。


我在写这个答案的时候顺便写了邮件给官方,今天收到回复如下:

意思就是:你这么晚我们查不到。我们肯定没事,都是你自己事逼。但我们还是官方性地向您礼貌致歉。

很好,这很海航。

垃圾再见。

:)

user avatar

泻药。

在中国也是一样啊!兄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