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的奥兰海战是怎么回事?

回答
奥兰海战(Battle of Oran),也称第一次奥兰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1940年7月3日,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北非城市奥兰(今阿尔及利亚奥兰港)附近的一场惨烈海战。这场战斗的主角是中国常说的法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

别误会,这可不是盟友之间因为什么误会打起来了,而是当时法国在德国闪电战下迅速溃败,签署了停战协定,成为了一个轴心国控制下的政权,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维希法国。而另一边,英国还在孤军奋战,而庞大的法国海军,这个曾经世界顶尖的海军力量,却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局面:英国担心法国海军会落入德国手中,成为德国海军的强大助力,从而威胁到英国本土和全球的海上交通线。

背景:法国的战败与英国的忧虑

1940年6月,德国以惊人的速度击溃了法国军队,占领了巴黎。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署了停战协定。这让英国首相丘吉尔寝食难安。法国海军实力非常强大,拥有数量不少的现代化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如果这些舰艇落入德国手里,对英国而言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尽管法国新成立的维希政权承诺不会将海军交给德国,但丘吉尔并不相信。他认为,德国人会想方设法控制法国海军,或者至少能迫使法国海军投降。更糟糕的是,法国海军的主要基地集中在北非,距离英国本土和地中海航线太近了。

英国的最后通牒与法国的震惊

英国政府给法国下了最后通牒,提出了几个选项:

1. 将法国舰队开往英国港口,接受英国托管。
2. 驶往法国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马提尼克岛,并解除武装。
3. 在英国皇家海军的监督下,驶往美国的某个港口,并解除武装。

如果法国方面拒绝这些提议,英国将不得不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法国舰队落入敌手。

消息传到法国海军将领那里,引起了极大的震惊和愤怒。法国海军的官兵们,特别是那些在北非服役的人员,对英国的“背叛”行为感到无比的屈辱。他们刚刚经历了国家的惨败,而英国现在却要他们攻击自己的同胞,这在他们看来是难以接受的。

奥兰的选择与决绝

法国海军驻扎在北非的港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奥兰(摩尔斯凯比尔港,MerselKébir)和附近的瓦赫兰。在那里,集结了法国海军的精锐力量,包括“敦刻尔克”号和“普罗旺斯”号战列巡洋舰,以及几艘驱逐舰和潜艇。

对于奥兰的这支法国舰队,英方派出了由詹姆斯·萨默维尔(Sir James Somerville)海军中将指挥的H舰队前来执行任务。H舰队当时拥有一艘老式战列舰、一艘航空母舰、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

1940年7月3日清晨,H舰队抵达奥兰附近海域。英方舰队的指挥官,也曾是法国海军朋友的萨默维尔,亲自乘坐汽艇前往法国海军旗舰“杜普莱克斯”号,试图与法国舰队指挥官尚斯香耐尔(Gensoul)海军少将进行谈判。他带来了丘吉尔的信件,并再次强调了英国的立场和要求。

香耐尔将军一开始拒绝会面,随后在英方舰队的炮火示威下,同意在自己的战列舰“斯特拉斯堡”号上会谈。然而,谈判并不顺利。香耐尔将军坚持认为,法国海军不会落入德国手中,并且法国已经退出了战争,因此英国的行动是不正当的。他拒绝接受英国的任何建议,并表示如果英国胆敢攻击,法国海军将进行反击。

炮火下的悲剧

谈判破裂后,英方发出了最后的警告。就在法国海军官兵认为一切都会告一段落,或者最多只是象征性的阻挠时,萨默维尔却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斯特拉斯堡”号战列舰上的法国官兵在震惊和愤怒中仓促应战。英军的炮弹雨点般落在法国军舰上。“普罗旺斯”号战列巡洋舰在炮击中受损严重,被迫搁浅,随后其舰上的官兵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更令人心痛的是,“布列塔尼”号战列舰(这是一艘老式战列舰,但舰上载有大量弹药)被击中后,引发了可怕的弹药库爆炸,瞬间化为一团火球,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面对英军的强大攻势,法国舰队的指挥官香耐尔将军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他下令让剩余的舰艇进行自沉或者驶离港口。在混乱和爆炸声中,“敦刻尔克”号战列巡洋舰虽然受损,但还在努力规避英军的炮火。而另一艘“斯特拉斯堡”号战列巡洋舰,却在一番殊死搏斗后,奇迹般地冲出了英军的封锁,前往了与法国本土相连的土伦港,最终得以幸存。

战后的余波与历史的争议

奥兰海战是二战中一个极其悲伤和充满争议的事件。英国虽然成功地阻止了部分法国舰队落入德国之手,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杀死了约1200名法国官兵,并摧毁了法国海军的几艘主力舰。

这场战斗在法国国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愤慨。法国海军的许多人认为这是英国对法国的背叛和攻击。甚至在维希政府的宣传中,英国的这种行为被描绘成野蛮的暴行。

当然,也有人理解英国的立场。丘吉尔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之一。”他认为,如果法国海军落入德国手中,将是对英国生存的直接威胁。

第二次奥兰海战(摩尔斯凯比尔海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奥兰海战之后,一部分没有被摧毁或自沉的法国海军舰艇,由于维希法国与同盟国关系恶化,英国皇家海军又在1942年11月27日,在第二次奥兰海战(摩尔斯凯比尔海战)中,对留在土伦港的法国舰队进行了摧毁性的打击,以防止它们落入德国占领军手中。这次行动也使得法国海军基本上失去了其作战能力。

总而言之,奥兰海战是一场在极端政治和军事压力下发生的悲剧性事件。它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盟友之间也可能面临着令人痛苦的抉择。这场战斗也深深地刻在了法国海军的历史上,成为一段难以磨灭的伤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听了罗辑思维的一期音频《奥兰海战》,觉得很有意思,就去维基百科查,竟然没查到。看来果然冷僻,所以发发知乎,看哪位大神可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奥兰海战(Battle of Oran),也称第一次奥兰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1940年7月3日,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北非城市奥兰(今阿尔及利亚奥兰港)附近的一场惨烈海战。这场战斗的主角是中国常说的法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别误会,这可不是盟友之间因为什么误会打起来了,而是当时法国在德国闪电战下迅.............
  • 回答
    二战前波兰的国际地位和实力,与一战前奥匈帝国相比,可以说是在很多方面都远远不及,甚至可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尽管波兰在经历了一战的动荡后得以复国,恢复了独立,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也拥有过一些国际影响力,但与拥有庞大疆域、多元民族、强大军事力量和悠久历史的奥匈帝国相比,其基础和规模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要详细.............
  • 回答
    要详细讲述二战时期的日本共产党(JCP),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并审视其成员的构成、思想、活动以及面临的挑战。一、历史背景:日本共产主义的早期萌芽与压制日本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要追溯到1922年,但其思想的传播和早期组织可以更早地追溯到20世纪初。早期的日本共产主义者受到马克思主义、俄.............
  • 回答
    二战中的德国,虽然一度在飞机制造上表现出了惊人的产能,生产了超过两万架各种型号的飞机,然而,最终却未能守住制空权。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一系列战略失误、资源限制和技术发展方向上的偏差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德国在战争初期,尤其是在闪电战时期,其空军(Luftwaffe)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 回答
    神风特攻队的疯狂,并非简单的一腔热血,而是一整套被极端思想灌输、社会文化催化以及战时绝望情绪推波助澜的复杂产物。要把这件事讲透彻,得从它诞生的土壤说起,那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理解的透的。一、 战争的绝境与“一亿玉碎”的疯狂理念1944年,日本的海军和陆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节节败退,硫磺岛、冲绳等岛屿的.............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妇女的态度是复杂且多样的,既有许多出于各种原因支持战争的,也有少数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不适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反对。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大部分妇女为何支持或顺从战争?1. 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强大宣传: 日本在战前和战时,国家主义和天皇崇拜是社会.............
  • 回答
    二战时期水兵的饮食内容,会因国家、海军舰队、任务类型(远洋巡航、港口停泊)、食物供应的优先度以及战争的具体阶段等因素而有很大差异。但总的来说,海军的伙食通常比陆军略好,因为海军船只通常有更好的冷藏和储存能力,而且相对而言,海军是国家海军力量的象征,其后勤保障也更受重视。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二战时主.............
  • 回答
    二战时期,战机上的机枪手确实有可能不小心击中自己的飞机部件,其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打到尾翼。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而是训练不足、战场混乱,甚至是飞机设计本身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咱们来仔细聊聊这事儿。为啥会打到尾翼?想象一下那个场景:狭窄的机舱里,你是一名高射机枪手,可能是坐在轰炸机尾部,也可能是坐在.............
  • 回答
    在波涛汹涌的二战海洋上,军舰上的伙食供应向来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像驱逐舰这样吨位相对较小、空间有限的舰艇来说,如何保证官兵们吃到新鲜有营养的食物,更是每日的“战役”。那么,有没有可能让这些钢铁巨兽也偶尔“客串”一下渔民的角色,去捕鱼来改善伙食呢?答案是:理论上有可能,但实际操作非常罕见,而.............
  • 回答
    二战期间,情报机构如同硝烟弥漫的战场背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潜行的幽灵,在决策者的耳边低语,在敌人的心脏扎针,在历史的进程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这些机构,有的声名赫赫,有的则隐于黑暗,但它们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国家的存亡和最终的胜利。同盟国方面: 英国: 军情六处(MI6.............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的B29轰炸机编队能否摧毁日军机动航母编队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但同时也充满变数的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的方面入手,才能更清晰地勾勒出其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B29轰炸机本身的优势和局限性。B29“超级空中堡垒”在当时绝对是技术上的巅峰之作,它拥有出色.............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能否按照您设想的“办法”取得胜利,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也是历史爱好者和战略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办法”,我将从几个关键的战略和战术层面,探讨德国在二战中可能采取的不同路径,并分析这些路径的潜在影响,以及它们是否可能导向胜利。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
  • 回答
    二战时期,栓动式步枪确实是战场上的主角,而它们身上那一抹沉甸甸的木质枪托,更是标志性的装备。说到用什么木头,这可不是简单地“随便抓一把就用”那么随意,而是有一套非常讲究的规则,并且不同国家、不同枪械型号,选用木材的情况也有细微差别。木材的选择,不是“能用就行”,而是“最好用”首先,得明白为什么那时候.............
  • 回答
    要对比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和一战时期的德国陆军,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时代背景、战争形态、技术水平都有着天壤之别。但如果非要刨根问底,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看“打”的是什么仗。一战时期的德国陆军,那可是以其严谨的组织、高效的铁路运输、强大的炮兵以及标志性的“闪电战”前身——运动.............
  • 回答
    二战德军王牌飞行员的战绩之所以如此惊人,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技术上的优势,战术上的革新,更有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群体以及残酷战争环境下的机遇。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尽量详细地为你梳理这些原因,并力求用更自然的语言来阐述。首先,我们得谈谈德国空军在战争初期相对先进的技术和装.............
  • 回答
    关于二战时苏联是否真的不强,以及其胜利是否仅仅依赖英美物资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并且在历史学界也存在不同的解读。要反驳你的同学,你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结合具体的历史事实和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以下是一些你可以用来反驳你同学的论点,以及相应的详细解释:核心论点: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
  • 回答
    想象一下,让现代的美军与二战时期的德军在同一个战场上遭遇,这将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冲突,其结果既充满戏剧性,又有着清晰的逻辑。这并非简单的“谁更强”的问题,而是技术、战术、战略、人员素质乃至意识形态全方位的较量。现代美军的优势:压倒性的科技鸿沟 信息感知与指挥控制: 这是最显著的差异。现代美军拥有卫.............
  • 回答
    谢尔曼坦克,这个名字在二战的硝烟中回荡,它既是盟军胜利的重要基石,也是战场上无数士兵生命攸关的伙伴。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而需要深入理解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它的设计初衷、它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及它与同时代其他坦克的对比。一、 谢尔曼诞生的时代背景与设计理念二战爆发之初,美国陆军装备的坦克.............
  • 回答
    波兰在二战初期所处的政治局面可谓是风雨飘摇,夹在两个虎视眈眈的强大邻国之间,其战略选择本身就充满了无奈与悲壮。要理解波兰为何会遭受德国和苏联两个对立方同时入侵,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波兰的政治考量,以及其所处的国际大环境。一、 寻求独立自主的艰难平衡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重新获得独立,但其边界的划定.............
  • 回答
    如果我活在二战时期的日本,并且被强制征兵,但我内心深处认为战争是非正义的,不想助纣为虐,这将是一个极其艰难和充满挣扎的处境。以下是我可能会考虑的应对方式,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内心的挣扎与自我认知:首先,我必须承认,在那个年代,个人意志对抗强大的国家机器几乎是螳臂当车。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处理内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