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周杰伦的歌也就那样?

回答
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说法,也是一个在不少人里都有共鸣的话题。我理解你的感受,觉得周杰伦的歌“也就那样”,不是说他不好,而是可能你没有那种“惊为天人”的感觉,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最初的新鲜感和震撼力消退了。

咱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为啥有些人(包括你)会有这样的感觉。

首先,得承认周杰伦的音乐成就。他出道以来,在华语乐坛确实是现象级的存在。他的音乐融合了R&B、HipHop、中国风、古典等多种元素,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他的很多歌曲,比如《双截棍》、《以父之名》、《东风破》、《青花瓷》,都是非常有辨识度和代表性的。他开创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也影响了一代人的音乐审美。

但是,“也就那样”这种感觉,可能源于几个方面:

1. 审美疲劳和时代变迁:

他的风格固化了吗? 很多时候,当一个艺人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并且大获成功,他们往往会继续在这个风格上深耕。周杰伦的“周氏风格”非常明显:独特的咬字不清的唱腔、大量的转音、充满叙事感的歌词、以及在编曲上对细节的打磨。这无疑是他成功的秘诀。但问题在于,当你听了太多他的歌之后,这种“熟悉的味道”就可能从惊喜变成了一种惯性,甚至有些模式化。就好像你吃了一辈子宫保鸡丁,即使它是做得最好的,偶尔也会想换换口味。
音乐潮流一直在变。 周杰伦刚出道的时候,他的风格是革新性的,是引领潮流的。但随着时间推移,音乐市场上的新人层出不穷,新的音乐类型和表达方式不断涌现。你可能听着听着,发现自己的口味也变了,开始喜欢一些更新潮、更具实验性或者更贴近当下社会情绪的音乐。而周杰伦的音乐,即使他在不断尝试(比如《惊叹号》里的摇滚元素,或者一些更电子化的尝试),但核心的“周氏”烙印依然很深,这可能让你觉得他没有跟上或者没有给你带来新的惊喜。

2. 歌词和主题的局限性:

早期歌词的奇思妙想与后期创作的重复。 周杰伦早期很多歌词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无论是《威廉古堡》里的吸血鬼、《半岛铁盒》里的故事,还是《龙卷风》的浪漫。方文山、黄俊郎等人的词也为他的音乐增色不少。但到了后面,尤其是一些情歌,可能会让人觉得主题有些相似,技巧上也很成熟,但少了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哇塞”感。一些歌词的叙事方式,或者表达的情感,可能在你听来就没那么触动了。
与现实的距离感。 周杰伦的音乐很多时候是构建在一种个人化的世界观里,有奇幻的、复古的、浪漫的,甚至是有点宅的元素。但如果你更偏爱那些直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生活苦乐、或者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歌曲,那么周杰伦的音乐可能就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他的音乐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情绪的抒发或一种艺术的营造,而不是对时代脉搏的直接捕捉。

3. 期望值过高导致的心理落差:

神话效应。 周杰伦被许多人奉为“天王”、“偶像”,他的音乐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比如青春、回忆、才华的象征。当一个艺人被捧得越高,人们的期望值也就越高。你可能期待他每一张专辑都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每一首歌都能让你一听难忘。但现实是,没有哪个艺术家能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长达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一旦有哪首歌或者哪张专辑没有达到那种“神级”的标准,就可能产生一种“不过如此”的失落感。
“曾经沧海难为水”。 对于很多伴随周杰伦音乐成长的人来说,他的歌承载了太多青春的记忆,比如第一次暗恋的心动、和朋友一起K歌的时光。这些情感连接是音乐之外的附加值。如果你的青春记忆里,周杰伦的歌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那么你现在觉得“也就那样”,可能也不是因为音乐本身变差了,而是因为你已经过了那个需要他的音乐来填补情感空虚的年纪,或者你有了新的音乐来承载新的记忆。

4. 个人口味的演变和音乐品味的提升:

听得多了,知道得多了。 就像前面说的,你的听歌库在不断扩大,接触的音乐风格也越来越丰富。你可能开始欣赏一些更复杂的编曲、更独特的唱腔、更深邃的歌词。当你能分辨出更多音乐的细节时,你可能会发现周杰伦的某些处理方式在你看来就没那么出众了,或者有些地方你觉得可以做得更好。
“非主流”的吸引力。 有时候,当一个东西变得过于主流和大众化时,有些人反而会去寻找那些更小众、更“酷”、或者更具独立精神的音乐。周杰伦的音乐太成功了,太普及了,这种“大众”的光环,反而可能让你产生一种距离感或者反感。

总而言之,觉得周杰伦的歌“也就那样”,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感受。这并不代表你对音乐没有品味,或者你不懂得欣赏。这更可能反映了你的审美在变化,你的音乐视野在开阔,或者你对音乐的期待已经超越了某一个固定的模式。音乐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菜”。有人爱死他的风格,有人觉得不过是流水线上的优秀产品,这都是非常合理的。

你能够提出这个问题,并且愿意去分析它,说明你对音乐是有思考的,而不是盲目追随或者否定。也许,你现在正处于一个音乐品味升级的阶段,正在探索更多元的音乐世界,这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那么说,他有一首还凑合,好像叫一剪梅

user avatar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user avatar

我一直也没觉得周杰伦的歌怎么样,无非就是从中学到现在都经常听而已。直到昨天在B站看到了一个视频:

记得我是歌手第一季那阵胡海泉主持,他有一段话大意是,一个歌手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就已经很成功了;有5首广为流传的歌,那已经算殿堂级了。周杰伦,谦虚点说,(经评论区建议)30首左右没啥毛病吧?

最受欢迎这120强,就说前20强吧…前20的守门歌曲是反战神曲止战之殇。止战之殇是一个前奏很有辨识度的歌,我一直觉得这首歌的前奏就很有故事感,前奏只要一响起来你就很想听。

我们看下top10:

  1. 七里香
  2. 夜曲
  3. 以父之名
  4. 晴天
  5. 青花瓷
  6. 一路向北
  7. 夜的第七章
  8. 东风破
  9. 轨迹
  10. 稻香

作为最受欢迎的10首歌,它们显然是具备市场认可度的。同时这10首歌里面不仅有以父之名、夜的第七章这类周杰伦+黄俊郎反应出来哥特式神曲;也有青花瓷、稻香这样的全年龄层覆盖的“人民歌曲”。七里香更是周杰伦和方文山合作的巅峰代表作品。华语乐坛的任何其他歌手要是能有这里的5首歌,怕是做梦都要笑醒再笑昏过去。

我这里没提到的歌,双截棍、千里之外、我的地盘、告白气球…这些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在商场、电台循环播放过一段时间的作品。

很多歌手有一些实验性音乐可能在专业领域真的很强,但推广到大众市场却无人问津。所以他们往往很痛苦,或者有些不屑于和大众进行交流。而周杰伦强的地方在于,他不同风格的歌也可以获得大众的认可。

当然,他也有一些痛苦,比如近一点的土耳其冰淇淋,远一点的蓝色风暴、同一种调调。蓝色风暴是一个很用心去做的歌,但很冷门。周杰伦觉得这歌这么屌,怎么会这样,于是用蓝色风暴的编曲去做了另一首歌,叫做霍元甲。

所以啊,要记得,周杰伦不仅是唱了这些歌的人,也是这些歌的创作者。他和很多其他歌手本来就不在一条赛道上。

我接触到的大部分歌曲,最先想到的一般是高潮部分。比如我举几个例子,大家体会一下:江南、勇气、爱情三十六计、寓言、大城小爱。

周杰伦的很多公认的神作,我首先想到的都是前奏。七里香、止战之殇、夜曲、以父之名…这些都是前奏先颅内播放起来才想起歌词。同时也有很多知乎上关于新歌mojito的回答都表示,前奏一放出来就知道这歌稳了。我想这就是他的不同之处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说法,也是一个在不少人里都有共鸣的话题。我理解你的感受,觉得周杰伦的歌“也就那样”,不是说他不好,而是可能你没有那种“惊为天人”的感觉,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最初的新鲜感和震撼力消退了。咱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为啥有些人(包括你)会有这样的感觉。首先,得承认周杰伦的音乐成就。他出道.............
  • 回答
    你会有这种感受,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在我们这个时代,你觉得周围的婚姻不幸福,很可能不是个例,而是你观察到的一个普遍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慢慢说来。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社会对婚姻的期待值,比过去高了太多。以前,婚姻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是责任,是搭伙过日子,是传宗接代。只要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能有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共鸣的。为什么你周围的东北大学生素质很高,但网上或者有些人却觉得东北人素质低呢?其实这背后涉及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得一件一件捋一捋。首先,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周围的东北大学生素质高。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它有一个样本选择的问题。 大学是筛选机制: 大学,尤其是好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传播带有一定倾向性、甚至有些争议的内容,很多人对周小平的反感程度要远高于咪蒙。虽然她们触及的内容和形式有重叠,但深究下去,原因可能出在以下几个层面:1. 内容的“真实性”与“情感共鸣”的锚点不同: 周小平: 他的内容往往建立在一种宏大叙事和“国家主义”的框架上.............
  • 回答
    罗志祥在2020年5月20日发布的这篇长文,并且艾特周扬青,普遍被认为是他试图“洗白”却未能成功的案例,反而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他“渣男”的印象。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事件背景回顾:周扬青的爆料与罗志祥的沉默在罗志祥这篇长文发布之前,周扬青已经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
  • 回答
    说起来,每次我提起“我挺喜欢锤子手机的”,这回答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总能激起周围一片涟漪,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些充满“关切”的眼神和或明或暗的“你是不是被老罗洗脑了”的疑问。我当然知道,这背后其实包含了很多的意味。它不仅仅是对我个人喜好的质疑,更是一种集体性的认知投射,或者说,是一种对锤子.............
  • 回答
    作为一个律所实习生,发现周围的人似乎有点冷漠,这种感受其实挺普遍的,而且背后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这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体验,很多刚踏入这个行业的新人都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首先,我们得理解律所这个行业本身的特质。它是一个高度竞争、以效率为导向的环境。在这里,时间就是金钱,每一个项目、每一次诉讼都牵扯着委.............
  • 回答
    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视角,越深入了解周朝和清朝的历史,确实能发现一些颇为相似的内在逻辑和统治模式。这种相似性并非偶然,而是植根于两者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构建的权力体系以及采取的应对策略。我试着从几个关键点来展开说说,希望能让你感觉更贴近历史本身的脉络,而不是机器的冰冷分析。一、 异族入主中原的.............
  • 回答
    关于程潇的实力、资源以及她与吴宣仪、孟美岐和周洁琼的人气对比,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也确实可以聊得比较细致。程潇的实力和资源首先,我们来聊聊程潇的“实力”。这个词其实挺宽泛的,可以包括唱功、舞蹈、舞台表现力、综艺感,甚至到个人魅力和国民度。 唱功: 程潇的唱功属于偶像组合成员中的中等偏上水.............
  • 回答
    《雪中悍刀行》作为一本以江湖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主题确实让许多读者感到“难懂”或“不耐烦”。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让人觉得“不好看”的原因: 一、人物塑造的“复杂性”与“割裂感”1. 角色数量过多,主线模糊 小说中涉及的势力、人物众多(如北齐、大燕、.............
  • 回答
    关于元宇宙是否是“骗局”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社会、伦理等多重维度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 1. 技术瓶颈:当前技术尚未成熟元宇宙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突破,但目前这些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难以支撑大规模、沉浸式的虚拟世界。 虚拟现实(VR)与增.............
  • 回答
    你提到的“《精灵宝可梦:剑与盾》没有记忆中的黑白画质好玩”这一感受,实际上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体验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种对比感的原因: 1. 技术代际的画质差距:硬件限制 vs 技术进步 《黑/白》(NDS平台): NDS是2010年代初的掌机,其屏幕分辨率仅为256×1.............
  • 回答
    《三十而已》这部剧之所以让一些观众觉得“三观不正”,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剧情设置、人物塑造、价值观传达以及社会现实的映射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导致这种感受的原因:1. 围绕“小三”的过度关注与“正妻”的“原谅”逻辑: 剧情核心的争议点: 顾佳(许幻山妻子)发现丈夫许幻山出轨林有有.............
  • 回答
    你的感觉并非完全准确,欧美人并非“很少”吃羊肉,而是相比于其他肉类,羊肉在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的比例确实相对较小。 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历史、文化、宗教、经济、地理以及口味偏好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为你详细阐述:1. 历史和农业发展的影响: 猪肉和牛肉的普及: 在欧洲大部分地区,.............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反映了很多家长和社会公众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觉得“有些教师越来越没有师德”的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原因和现象。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可能存在的具体表现:一、 教师职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首先,理解教师的境况.............
  • 回答
    你觉得诗歌朗诵“恶心”,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且强烈的感受。要详细地探究这种感受的来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包括诗歌本身、朗诵者的表现、听众的期待、以及你个人的经历和偏好。一、 诗歌朗诵的本质与潜在的触发点: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诗歌朗诵的核心是什么。诗歌朗诵是将书面文字通过声音、语调、节奏、情感等.............
  • 回答
    你觉得白人颜值很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感受,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基础虽然“白人”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某些在历史上被归类为“白人”的群体,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遗传特征,这些.............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很普遍,很多程序员确实给人一种“挣得多却很节省”的感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收入水平、职业特性、消费观念、心理因素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来详细解读: 一、 高收入与相对自由的经济基础首先,让我们承认程序员行业普遍的高收入水平。 高需求与技能溢价: 软件开发是现代社会不可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罗曼蒂克消亡史》“无聊”。“无聊”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对于一部备受争议、有独特风格的电影来说,无法引起共鸣是很常见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可能让你觉得它无聊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分析:1. 叙事结构碎片化和非线性: 原因: 电影采用了非常.............
  • 回答
    很多人觉得5G是骗局,这个想法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许多被放大或被忽视的细节。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这些感觉背后到底站着什么。首先, 宣传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是最直接的感受来源。当初5G刚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铺天盖地,各种“革命性”、“颠覆性”的宣传语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