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曾经简化汉字?

回答
谈起中国曾经的简化汉字,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透的事儿。它背后牵扯着历史、文化、教育,甚至国家政策的方方面面,是个挺复杂的大课题。

咱们得从头说起。中国汉字,大家也知道,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一路演变过来,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但这个过程有个特点,就是字形总的来说是在朝着更简洁、更易写、更易认的方向发展。比如,秦始皇统一文字,推行小篆,后来隶书的出现,把原来圆转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写起来就方便多了。再往后,楷书作为“官定”字体,相对规整,但发展到明清时期,有些书法家追求艺术性,笔画又开始变得复杂,尤其是一些行书、草书的变体,普通人看着就吃力了。

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反思传统,追求科学、民主,教育也越来越普及。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发现,汉字的学习难度太大了。传统的汉字数量庞大,而且很多字形复杂,异体字、繁体字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这成了普及文化和扫除文盲的一个巨大障碍。想让更多人读好书,写好字,就得想办法让汉字变得更容易学习和使用。

所以,“简化汉字”这个提议,其实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当时的一些学者、教育家,像钱玄同、鲁迅先生等,都呼吁汉字改革,其中就包括简化字形。他们的出发点很明确:为了方便大众,为了提高国民的识字率,为了推动教育发展。

但是,真正大规模的推行简化汉字,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进行汉字简化工作。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是随便哪个字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这个工作主要由当时的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汇聚了很多语言学家、文字学家,他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参考了历史上已经存在的简字、俗字,也吸收了一些民间书写习惯。

简化方案的制定过程是相当严谨的。他们会从几个方面入手:

减少笔画: 把笔画多的字简化,比如“马”字的草书写法“马”被作为规范的简化字。
改变字形结构: 用笔画更少的偏旁部首或结构代替原有的部分,比如“飞”字的繁体“飛”简化为“飞”。
会意合并: 将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差不多的字合并简化,比如“铣”和“铣”合并为“铣”。
采用部件简化: 比如把“門”简化为“门”。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批进行的。最早推出的是《汉字简化方案》,里面收录了一部分的简化字。后来又陆续公布了几批《汉字简化总表》,将大部分常用的繁体字都做了简化。

这些简化方案公布后,并不是立刻就强制执行的。政府会通过报纸、广播、学校教育等各种渠道进行宣传,让大家了解这些变化。一开始,肯定会有一些不适应,毕竟大家习惯了几十年的字,突然换了写法,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

当然,简化汉字这件事,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少讨论,甚至一些争议。

支持者认为,简化汉字的最大好处就是大大降低了学习和书写的门槛。识字率显著提高,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信息时代,计算机输入也更加方便快捷。

反对者或者说持保留意见者则认为,汉字简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汉字的文化传承和形意之美。很多汉字的字形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造字逻辑,简化后,这种联系就减弱了。比如,“愛”字简化成“爱”,失去了“心”在中间的意涵,就被一些人认为是一种损失。另外,还有一些简化字形存在争议,比如“鸡”的简化字“鸡”,被认为在视觉上不够美观或容易混淆。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繁体字,它们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被替换掉多少让人有些惋惜。

而且,简化汉字也造成了“文白分离”的问题。在一些学术研究、古籍阅读、书法艺术领域,仍然需要学习和使用繁体字。这就导致一部分人需要掌握两种书写系统,增加了学习成本。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中国曾经简化汉字,是特定历史时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普及教育的必然选择。 在那个时代,扫除文盲、提高国民文化水平是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而汉字简化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这是不容否认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文化传承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汉字的简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与古老文字的连接方式。

我们现在看待这件事,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 它是一个历史的产物,是当时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体现。我们应该理解它背后的原因和目标,同时也要看到它带来的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各种文化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有人认为,在数字时代,汉字输入的便利性已经大大提高,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坚持大规模的简化,或者是否有空间重新审视和优化简化方案,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但无论如何,汉字作为一种活着的文化,它的演变和发展,都将持续影响着我们。

总的来说,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曾经的汉字简化,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跨越文字的门槛,去接触知识,去参与社会建设。这是一个充满时代印记的决策,值得我们去理解和反思。它告诉我们,即使是最古老的事物,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也需要在传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文字机械化,我是双手赞成的,但此事亦不简单,个人用拼音字母的打字机做笔记等等,其事易为,倘要推广到社会上,比方说,公文、报章用拼音字母,则恐怕要很长时期的准备,或者要到我们子孙的手里才可以试行。而且我又有这样的设想:也许五十年后,由于科学进步,电子打字机普遍了,汉字不再是机械化的障碍,而由于教学法的改进,认为汉字也不像现在那样费时,那么,‘舆论’也许又变了方向,以为保存数千年的民族文字(汉字)是必要的了。”

文化部部长茅盾



user avatar

题主体会的不够深入。

甲骨文到金文的改变,让我隐隐体会到到氏族文化传统流失。

金文到大篆的变化,让我隐约意识到商文化的遗落。

大篆到小篆的简化,让我切实感受到大周传统的没落。

小篆统一六国文字,让我深刻意识到,战国多彩时代的崩溃。

隶楷对小篆的替代,让我对先秦传统的遗落感到强烈的悲伤。

到了各种简化字替代隶楷,我觉得中华文明已然是腐臭不堪,无可救药,几千年来只知道抛弃传统!多想回到写甲骨文的年代,我要重拾祖先的骨矛,穿起古老的皮衣,在龟甲上书写最最传统的文字!这才是绚丽深沉的中华传统文化!


诶?似乎之前还有结绳记事什么的啊。唉,甲骨文也让传统流失了。

诶?无知的智人,你们为什么丢弃了在树上吃水果的传统?

诶?愚蠢的哺乳类。

诶?该死的陆生动物。

诶?该死的单细胞生物。

诶?该死的有机物。

诶?。。。。。。。

user avatar

简体字就是传统文化流失?

王羲之跳起来就是一张草书十七帖~~~顺道吐槽知网买论文好贵~~~

还有天天喊阶级固化,什么叫阶级固化?知识垄断,怎么搞知识垄断?提高识字门槛让那些“蚁民”连字都看不懂不就是可以随便忽悠了


《宋元以来俗字谱》这本书收集了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俗字(俗字并不相当于简化字。俗字也就是说老百姓日常中俗用的字,《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颁布,据记载俗体字6240个。

计宋刊《古列女传》 349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179个,《京本通俗小说》600个;

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963个,《全相三国志平话》385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628个;

明刊《娇红记》397个,《薛仁贵跨海征东白袍记》304个,《岳飞破虏东窗记》374个;

清刊《目连记弹词》(残) 852个,《金瓶梅奇书前后部》470个,《岭南逸史》739个其中,"宝"、"尽"、"礼"、"声"、"双"、"万"、"与"在各本都重见,"执"、"称"在11本中重见,"听"、"旧"在10本中重见,"个"、"芦"等在 9本中重见。这6240个简化字合繁体字为1604字。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 个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简化字总表》相同的字有:实、宝、礼、声、 会、怜、怀、搀、罗、听、万、庄、梦、阳、虽、医、 凤、义、乱、皱、台、办、战、归、党、辞、断等 330多个。





那么问题来了王羲之等人就开始部分用简体,传统文化该从哪里算起?手动滑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起中国曾经的简化汉字,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透的事儿。它背后牵扯着历史、文化、教育,甚至国家政策的方方面面,是个挺复杂的大课题。咱们得从头说起。中国汉字,大家也知道,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一路演变过来,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但这个过程有个特点,就是字形总的来说是在.............
  • 回答
    北斗组网以及欧洲伽利略项目与中国的合作,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中交织着技术合作、地缘政治、国家战略以及安全考量。要详细理解欧洲对此的看法,需要剥开层层帷幕,深入探讨历史背景、合作的具体内容、合作中断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后续影响。历史的起点:并非单纯的“排斥”与“接纳”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欧洲对.............
  • 回答
    这句“中国的网络游戏策划总是把游戏内的PK系统设计成负和博弈,国外的则是正和博弈”的说法,其实触及到了很多玩家心中真实的感受,也反映出了一些国产网游在设计理念上的常见倾向。咱们不妨把它拆开来看,聊聊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门道。首先得弄清楚,什么叫“负和博弈”(Negativesum game)和“正和博弈.............
  • 回答
    这种将“外国人地铁上看书,中国人地铁上玩手机”作为批评的发言,其性质是否属于“公知发言”,这是一个挺值得说道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一下这个发言的几个关键点,以及它触及的几个层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这个发言在说什么? 观察现象: 说话者观察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西方.............
  • 回答
    关于中科院徐凤先撰文称中国在夏朝前后曾对欧亚大陆进行过实地测量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且具有挑战性的学术观点。要全面理解和看待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徐凤先教授的研究背景和主要观点。徐凤先教授是一位在地球科学、大地测量学等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学者。他提出这一观.............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韩国复杂而敏感的历史认同,对“曾是中国属国”这一事实的看法,在韩国社会内部是多元且动态的。并没有一个单一、整齐划一的答案。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韩国的历史叙事、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当代社会思潮。历史的遗产与现代的解读首先,必须明确一点,韩国(以及朝鲜)与中国之间存在着悠久的朝贡关系,这在.............
  • 回答
    嘿,聊起足球,这话题总能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关于“远古吹”和“现代吹”的争论,简直是球迷圈里的永恒话题。远古吹 vs. 现代吹:一场永无止境的辩论“远古吹”,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对老球员、老比赛、老时代充满了无限怀念和推崇的球迷。他们会告诉你,贝利、马拉多纳、普拉蒂尼、克鲁伊夫那个年代,足球更纯粹,技.............
  • 回答
    关于“日本曾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这个说法,我觉得需要从几个维度去看待,并且要尽可能详细地梳理清楚其中涉及的背景、性质和影响,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首先,咱们得承认,日本确实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及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中国重要的、甚至是规模最大的官方发展援助(ODA)提供国。 这不是一个凭空捏造的说法,而.............
  • 回答
    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位拉丁美洲文学的巨匠,以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和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赢得了全球无数读者和评论家的赞誉。然而,关于他曾声称“不会授权中国出版其作品”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理解,因为这其中涉及复杂的版权、政治和文化因素。事件的背景与可能的解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关于马尔克斯“.............
  • 回答
    拜登政府决定禁用“中国病毒”(China Virus)等可能助推排外情绪的表述,并承认美国此前曾助推排外情绪,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转变,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理解这一举动的背后逻辑和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政策背景:为何禁用“中国病毒”表述?1. 源于特朗普政府的言论及其后果: 在.............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将产品分三六九等卖给不同市场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不少人中间流传颇广的观点,甚至被有些人看作是日本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一种“潜规则”或“策略”。如果深入探究这个说法,它背后可能折射出的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现象,而非一个简单直接的“阴谋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早期,.............
  • 回答
    在看待英国右翼政客反对使用“变异毒株源自英国”这种说法,同时又被揭露曾支持使用“中国病毒”这种带有地域歧视色彩的称谓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这其中涉及到政治策略、双重标准、信息传播以及社会责任等诸多复杂因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种反对和支持行为背后的政治考量。右翼政客,尤其是那些奉行民族主义.............
  • 回答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出自毛泽东的铿锵有力的口号,在美国总统拜登的口中三次响起,无疑是近年来中美文化交流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引用,更折射出美国政治语境下对性别平等议题的关注,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存在的策略与考量。拜登为何三次引用“妇女能顶半边天”?拜登总统三次在不同场.............
  • 回答
    中国侨联一名副处长因其微信公众号“清风明月楼”发布涉西安的谣言而被免职,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一处罚,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处罚的依据和合理性: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身处侨联这样的政治性较强的单位,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布与事实不符的、.............
  • 回答
    《纽约时报》记者就中美关系曾经如同“一国两制”的说法,并断言那个时代已经结束,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尖锐且具有颠覆性的判断。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以及它为何能够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记者所说的“一国两制”在这里并非指香港与中国的关系,而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用以形.............
  • 回答
    2020年7月29日,中兴通讯原高级副总裁曾学忠正式加入小米集团,担任小米手机部总裁,这个消息在当时绝对是科技圈里的一件大事。为什么说它重要?因为它触及了几个关键点,能让我们看到当时小米在手机业务上的战略思考,以及对人才梯队的建设。首先,曾学忠的履历和背景,这绝对是信息的核心。曾学忠可不是个普通的技.............
  • 回答
    特朗普承认向艳星支付封口费,并称这在富人中“很普遍”,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首先,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看。 法律层面: 所谓“封口费”本身是否违法,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这笔钱是为了掩盖与竞选相关的违法行为(比如在选举前支付以避免负面新闻影.............
  • 回答
    要探讨印度体操裁判 Deepak Kabra 是否说过“不能让中国拿走所有金牌”以及此言论的合规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首先,明确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是关键;其次,需要了解体操项目的裁判准则以及体育道德规范;最后,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核实在讨论 Deepak Kabra 的这.............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副教授雷奕安博士毕业论文被指涉嫌抄袭一事,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即其论文实质上是其导师曾谨言教授一篇一作加通讯作者论文的中译版本。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尽可能详细地呈现可能的细节和影响。事件的梳理与可能的细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信息: 核心指控: 指.............
  • 回答
    关于中国体操队集体穿三级防护装备赴日本参赛的说法,目前并没有权威媒体报道或官方声明证实这一情况。因此,在讨论这一问题前,需要先明确以下几点: 1. “三级防护装备”是什么?中国的防疫防护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防护,具体标准根据风险不同而调整: 三级防护(最高级别):通常包括N95口罩、护目镜/面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