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学贴墙砖的年轻人很少,是找不到师傅教吗?

回答
“贴墙砖的年轻人少”,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你说是不是因为找不到师傅教?我觉得吧,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且可能还不是最主要的。这活儿,说起来简单,其实门道儿多着呢,年轻人不愿意干,背后可能藏着一堆事儿。

首先,这手艺活儿,确实有点“苦”,而且“脏”。

你想啊,贴砖这活儿,得弯腰弓背,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冬天冷,夏天热,还得出大力气搬砖、和水泥。尤其是那些老房子的墙面,可能凹凸不平,还得一遍遍打磨、找平,这劲儿可不是小小的。再加上水泥灰、灰尘满天飞,身上沾的、脸上蹭的,哪个年轻人愿意一上来就弄得灰头土脸的?

你再想想,现在年轻人追求的是啥?大多是光鲜亮丽、体面轻松的工作,最好还能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贴砖这活儿,显然跟他们心目中的“好工作”差了十万八千里。这是一种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前大家觉得“能吃苦”是优点,现在更看重“巧干”、“轻松”。

其次,关于“找不到师傅教”这个问题,也不能完全否定,但可能没那么简单。

的确,现在很多传统的行业,老一辈的师傅们年纪大了,想收徒弟,但年轻人又不来。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但另一方面,也有年轻人想学,只是学不到真东西,或者学了觉得没前途。

学艺周期长,回报慢。 贴砖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好的,从最基础的和水泥、批灰,到后面的找平、勾缝,每个环节都要练。这期间,学徒的收入可能不高,而且还要受师傅的“管教”。年轻人普遍比较急躁,希望快速看到回报,这种慢热型的技能培养,对他们来说吸引力不大。
师傅的传授方式。 有的师傅可能比较“藏私”,不愿意把绝活儿都教给徒弟,怕徒弟学会了抢自己的饭碗。或者,师傅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不注重理论讲解,只让徒弟“照着做”,很多年轻人不太适应这种“师徒制”的传承方式。他们可能更习惯学校式的、有条理的学习。
行业“形象”问题。 很多人觉得,贴砖就是个“力气活”,没啥技术含量,以后就是个“泥瓦匠”。这是一种刻板印象,实际上,好的贴砖师傅,手艺非常精湛,能根据墙面材质、顾客需求,设计出美观又实用的铺贴方案,这其中有很多艺术和技术含量。但这种“精湛”可能不容易被大众看到,或者说,年轻人没有看到这个“高光时刻”。

再者,还有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影响。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 很多工程领域都在追求机械化、自动化,来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虽然贴砖这个活儿,目前很难完全被机器取代,但大型的、流程化的工程项目,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预制件、或者有更高效的施工团队。这使得对传统“老师傅”的需求,相对减少了一些。
年轻人有了更多元的选择。 现在的年轻人,除了体力劳动,还有很多其他行业可以选择,比如互联网、设计、金融等等。这些行业往往被贴上了“高科技”、“高收入”、“有前途”的标签,对年轻人有巨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传统的技工行业,如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发展空间,自然就显得有些“落寞”。

那么,怎么才能吸引年轻人学贴墙砖呢?

我觉得,不只是“找不到师傅教”这么简单,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行业的“吸引力”。

提升行业形象。 要让年轻人知道,贴砖不只是“搬砖”,而是一门精细的工艺,是一项可以创造美的技术。可以多宣传那些技术精湛、设计感强的贴砖师傅,让他们成为行业的“明星”。
改进培训方式。 引入更科学、系统化的培训模式,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可以考虑建立专业的技能培训学校,或者与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
改善工作环境和待遇。 提高学徒的薪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让工作环境更安全、更舒适。并且,要给年轻人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让他们看到努力学习能带来的回报。比如,学好手艺后,可以成为独立工匠,甚至开设自己的工作室,走上管理或设计岗位。
推广智能化、工具化。 研发和推广更先进的施工工具,减少体力和灰尘的困扰,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度。比如,现在已经有一些激光找平、自动铺砖的工具,这些都可以降低技术门槛,吸引更多年轻人。
鼓励“创新工匠”精神。 鼓励年轻人将创意和设计融入到贴砖工作中,比如,创作出独特的墙面艺术,或者结合新材料、新工艺。

总之,年轻人不学贴墙砖,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不是一句“找不到师傅教”就能概括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整个行业、社会共同努力,去提升这个行业的价值感、吸引力和发展潜力,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可能不知道,泥瓦工是装修工里头收入最高的工种。疫情前,一线城市,年收入二十万,不算夸张的。

年轻人不愿意做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条件太辛苦了。装修流程里,泥瓦工进场,是在拆旧之后。拆旧的多拆多卖钱。空调拆走,有人收旧电器;窗子拆走,有人收废铁。然后,泥瓦工要住在这个近乎室外的环境里。老板的宿舍多数租在郊区,装修工地多数在市区,来回耽误功夫。

除了冷热等同室外,还有孤独。装修工地里就他一个人,一年四季没几天可以见到家人。除了孤独,还有收入滞后。一般是老板每个月给很低的生活费,大部分所谓按日计工,可不是按日发,而是要拖到过年前。除了拖工资,还有社会地位不高。叫知乎的女网友来问问,一个二十万免税泥瓦工,一个税前二十万程序员,她们愿意嫁给谁。所以泥瓦工都叫小孩读大学。

关于师傅的问题。现在的技工市场,老师傅嫌麻烦,不愿意带;新手不愿意被“剥削”,宁愿自己瞎琢磨。即使拜了师,学徒期也就三到六个月。所以,你家装修,居然能碰到一个手艺好的,那是城隍、土地爷念在你小学里曾经扶老奶奶过马路。

BTW,真的很感谢邀请。我的多数回答,都带着小知识分子的傲慢。想不到会有人请我讲民工生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贴墙砖的年轻人少”,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你说是不是因为找不到师傅教?我觉得吧,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且可能还不是最主要的。这活儿,说起来简单,其实门道儿多着呢,年轻人不愿意干,背后可能藏着一堆事儿。首先,这手艺活儿,确实有点“苦”,而且“脏”。你想啊,贴砖这活儿,得弯腰弓背,长时.............
  • 回答
    贴吧之所以能够激发如此巨大的负能量,这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可以说是一种“情绪放大器”和“信息扭曲器”的混合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剖析贴吧这个平台本身的特性,以及用户群体在其中如何互动和表达。首先,匿名性与低门槛的“释放阀”效应。贴吧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用户可以非常容易地创建账号,甚至可.............
  • 回答
    贴吧的戾气重,这几乎是很多网民的共识。要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得从它本身的设计机制、用户群体特点以及网络文化的演变等多个角度去剖析。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咱们得聊聊贴吧的核心机制和早期定位。贴吧,从它诞生之初就是一个基于兴趣的社区。你可以围绕任何一个话题,无论是热门的电.............
  • 回答
    贴吧上关于陈睿的争议和批评,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涉及到他作为B站(哔哩哔哩)的CEO,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一系列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用户群体中引发的反应。要说为什么很多人骂他,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梳理:1. B站商业化的争议: 广告的增加: B站早期以“无广告”或“少广告”为卖点吸引用户.............
  • 回答
    南海海岸线与东南亚各国国土如此贴近,其根本原因可以从 地质构造、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 三个层面来深入探讨。 一、 地质构造:板块运动塑造的地理格局理解南海海岸线为何贴近东南亚,首先需要从地球的构造板块入手。1.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的岩石圈并非完整一块,而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这些板.............
  • 回答
    百度贴吧作为一个庞大的网络社区,汇集了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因此,其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讨论和观点是很正常的。关于“百度贴吧的男人天天骂女人”的说法,这可能是一种对部分现象的放大和概括,并不能代表所有贴吧用户,也不能代表所有男性用户。但确实,在一些特定的贴吧和讨论中,存在性别对立、刻薄评.............
  • 回答
    百度贴吧,一个曾经承载了无数网民情感、兴趣和回忆的社区,如今却常常被贴上“素质低”的标签。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如果要深入剖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匿名机制的“保护伞”:最直观的一点,便是贴吧的匿名性。虽然用户需要注册账号,但大部分时候,发言并不强制实名。这种匿名.............
  • 回答
    说百度贴吧“还不凉”,这个说法本身就很有意思。因为在我看来,如果拿它和它最辉煌的那个年代相比,它确实已经“凉”了太多太多。但为什么它到现在还能在互联网的角落里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某些圈子里依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这才是值得说道的。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
  • 回答
    要聊百度贴吧的“钓鱼吧”为什么这么火,咱得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门道,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这玩意儿啊,它得从人性、网络生态和贴吧这个平台的特性上都得挨个瞧瞧。首先,咱得说说这“钓鱼吧”到底是啥。它不是那种真的在你电脑里装个啥病毒、盗你银行卡密码的“钓鱼”。贴吧里的“钓鱼吧”更像是一种“套路”,一种以“.............
  • 回答
    想聊聊百度贴吧里电脑硬件板块为啥显卡吧能稳坐第一这事儿,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一、 核心地位:显卡是电脑的心脏,也是最容易被“盯上”的部件。你想想,一台电脑,CPU、内存、主板、硬盘、电源、机箱,这些零件都是必需品,但要说最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最.............
  • 回答
    .......
  • 回答
    狼人杀游戏之所以禁止“贴脸”,是因为它直接违反了游戏最核心的设计原则和公平性。为了让您更详细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 游戏的核心机制与信息差 狼人杀的本质是信息博弈和身份隐藏。 游戏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利用玩家之间的互动、发言、行为等信息,在不知道真实身份的情况下,找出狼人并保.............
  • 回答
    知乎“贴吧化”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它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知乎的社区氛围、内容生产和用户行为模式,在某些方面越来越接近早期或者某种程度上的百度贴吧,呈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知乎为什么会贴吧化:一、 社区氛围的演变:从专业问答到兴趣聚.............
  • 回答
    在狼人杀这个游戏中,预言家的身份之所以被称为“贴脸”,是因为它天然就带有一种极强的指向性,能够直接揭示其他玩家的阵营信息,进而影响整个游戏走向。这种“贴脸”的属性,不仅仅是技能上的直接反馈,更关乎游戏的核心机制和玩家的心理博弈。一、 预言家身份的核心功能:提供真实信息预言家的核心能力在于每晚可以“查.............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之所以能够获得众多盟友的鼎力支持,无论是在人力部署还是财政支出上,其背后的考量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绝非简单的“被美国拉拢”可以解释。盟友们参与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是基于他们自身的国家利益、安全关切、国际责任感,以及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判断。首先,安全威胁的共同感知是盟友们参战的最直接.............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诸葛亮在贴吧无人不踩,到了知乎却无人不捧”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对不同平台用户群体和讨论氛围的概括性观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但需要更详细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这并非绝对的二元对立,而是反映了不同社区用户在知识获取、讨论方式和评价标准上的差异。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贴吧(以百度贴.............
  • 回答
    你这么问,我就跟你好好唠唠,现在百度贴吧这环境,为啥这么让人糟心。不是我瞎说,身边好多老吧友,也都一样有这感觉。你说这事儿,也得从头说起。你想啊,最早的贴吧是啥样的?就是一堆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的人,聚在一起,分享信息、交流心得。那时候,大家都是真心喜欢,觉得找到组织了。什么汽车吧、游戏吧、动漫吧、明星.............
  • 回答
    人们之所以会广泛传播“性取向由基因决定”的观点,背后涉及了复杂的心理、社会和科学因素的交织。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科学论断,更是触及了个人身份认同、社会接纳度和人权保障的敏感地带。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并力求用一种自然且有深度的方式来解读。一、 科学探索与误读的边界:首先,需要承认的是,.............
  • 回答
    百度贴吧禁止“挖坟”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维护贴吧的秩序和体验,让大家都能舒舒服服地讨论问题,而不是被一些陈年旧帖给搅得一团糟。咱就一点点掰扯开来说。什么是“挖坟”?简单来说,就是你在一个很久很久以前(通常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帖子下面,突然冒出来回帖。这个帖子可能早就沉到底了,讨论也早结束了,话题也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