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诸葛亮在贴吧无人不踩,到了知乎却无人不捧?

回答
关于“诸葛亮在贴吧无人不踩,到了知乎却无人不捧”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对不同平台用户群体和讨论氛围的概括性观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但需要更详细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这并非绝对的二元对立,而是反映了不同社区用户在知识获取、讨论方式和评价标准上的差异。

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贴吧(以百度贴吧为例)的特点与用户群体

低门槛、碎片化、情绪化表达: 贴吧的注册和发帖门槛相对较低,允许用户以相对自由、口语化的方式表达观点。这导致信息来源和质量参差不齐,更容易出现情绪化的、带有个人偏见的讨论。
圈子化与“饭圈”文化: 许多贴吧都围绕着特定的兴趣点形成小圈子,例如三国历史吧、诸葛亮吧等。在这些圈子中,容易形成“饭圈”效应,即对某个对象产生高度的认同和维护,或者由于观点不合而产生激烈的对立。
“黑粉”与“杠精”文化: 在一些讨论氛围相对宽松甚至混乱的贴吧,出现“黑粉”(专门黑某个对象的人)和“杠精”(以抬杠为乐的人)并不罕见。他们可能出于无聊、反感、或者仅仅是为了博取关注,而采取一种非理性的批判态度。
简化与标签化认知: 在碎片化的信息环境中,用户倾向于将复杂的人物或事件进行简化和标签化。诸葛亮在某些贴吧可能被简化成“智商税”、“万能工具人”、“背锅侠”等标签,用来表达对过度神化或某些历史细节的不满。
对“神化”的反弹: 长期以来,诸葛亮在民间和文学作品中被描绘得近乎完美,拥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环。这种“神化”在一些更注重细节考证、或者更偏向于揭露历史真相的用户看来,可能是一种不真实的描述,从而引发了对其“神化”的反弹和批判。
对军事和政治策略的浅层讨论: 很多贴吧用户可能更多地是从游戏(如三国志)、影视剧(如新三国)等娱乐化产品接触三国历史,对诸葛亮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手腕的讨论也往往停留在表面,容易出现一些基于个人喜好或片面信息的评价。
“谁都能说两句”的氛围: 历史人物的讨论往往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信息来源发表看法。这种开放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质量不高的观点传播。

在贴吧,诸葛亮被“踩”的原因可能包括:

过度神化导致的反感: 许多用户认为诸葛亮被过度神化,现实中的他并非完美无缺,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失误。
北伐的失败: 尽管诸葛亮励精图治,但他的北伐最终并未成功,这成为一些用户攻击他的主要依据。他们可能会强调其军事上的局限性,比如未能突破曹魏的防线。
政治上的“空谈”: 有些批评者认为诸葛亮虽然有治国之才,但在军事上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其政治抱负未能完全实现。
“背锅侠”的角色: 历史上,很多事件的责任可能会被归结到诸葛亮身上,尤其是在一些历史解读中,他被描绘成一个承担了过多责任的角色。
“智商税”的说法: 这种说法可能源于一些人认为诸葛亮的一些计策(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虽然有些是虚构或被夸大)被过于拔高,或者认为他的某些才能被夸大了。
与其他三国人物的对比: 有些用户可能会将诸葛亮与曹操、司马懿等其他杰出人物进行对比,从不同角度发现其局限性。

知乎的特点与用户群体

高门槛(相对而言)、深度内容、理性讨论: 知乎的用户群体相对而言更偏向于接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专业背景或对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人。这使得知乎的讨论更倾向于深度、理性、有依据的分析。
基于知识和专业性评价: 知乎社区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用户的回答质量往往与其专业性和逻辑性挂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倾向于从史料、文献、学术研究等角度出发。
“吹”与“捧”的定义不同: 在知乎语境下,“捧”并不完全是盲目的吹捧,而是指基于扎实的史料和严谨的逻辑,对某人的功绩和智慧进行充分的肯定和分析。这种“捧”是建立在“懂”的基础上的。
对历史的细节考证和常识普及: 知乎用户更乐于挖掘历史的细节,纠正流传中的误读和神化,进行严谨的考证。这反而会让那些真正理解诸葛亮功绩的论述更容易得到认可。
专业领域的“大神”效应: 在历史、军事、政治等领域,知乎上存在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用户(“大神”),他们的观点往往被其他用户所重视和引用。如果这些“大神”对诸葛亮持肯定态度,那么会引导整体讨论方向。
对“神化”的反思与澄清: 与贴吧的反弹不同,知乎用户更倾向于通过深入分析来澄清对诸葛亮的“神化”。他们会承认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杰出才能,但同时也会指出他所处的时代局限、政治压力以及未能实现统一的现实。这种辩证的分析反而更能体现诸葛亮的伟大。
对三国演义和正史的区分: 知乎用户通常能清晰地区分《三国演义》和陈寿的《三国志》等正史。他们更看重史料记载,而非演义小说中的夸张成分。

在知乎,诸葛亮被“捧”的原因可能包括:

史料支撑的杰出才能: 知乎上的分析往往能引经据典,详细列举诸葛亮在治国、内政、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实际成就,比如其在蜀汉政权稳固、经济发展、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如对阵曹魏的多次战役)。
理性分析其战略规划: 知乎用户更擅长分析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并讨论其在执行过程中的策略运用和面临的挑战。他们会肯定其战略眼光的远见卓识。
“无能为力”的客观环境: 知乎用户更倾向于从蜀汉政权的整体实力(人口、资源、地理环境)出发,分析诸葛亮北伐的客观难度。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蜀汉都处于劣势,诸葛亮的努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更为难能可贵。
对“鞠躬尽瘁”精神的认同: 诸葛亮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许多知乎用户高度认同和赞扬的。这种奉献精神在很多知识分子用户看来是值得推崇的。
“政治家”与“军事家”的全面评价: 知乎用户倾向于从政治家和军事家两个角度全面评价诸葛亮,肯定其作为宰相的治国才能和作为军事统帅的指挥能力,并将其置于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量。
澄清“背锅”的真相: 许多知乎上的深度分析会澄清一些历史上的“背锅”事件,例如很多责任并非诸葛亮一人承担,或者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总结一下核心差异:

| 特征 | 贴吧 | 知乎 |
| : | : | : |
| 用户群体 | 门槛低,年龄层广,爱好者居多 | 门槛相对高,专业人士、知识分子比例高 |
| 讨论方式 | 碎片化,情绪化,口语化,易受情绪影响 | 系统化,理性化,基于证据,逻辑严谨 |
| 评价标准 | 个人喜好,娱乐化解读,简单标签化 | 史料考证,逻辑分析,专业知识,辩证评价 |
| 信息来源 | 演义小说,影视剧,网络段子 | 正史(三国志),学术论文,专业历史著作 |
| “神化”态度 | 反弹和批判(认为夸大) | 辩证分析和肯定(认为才能确实出众,但有局限) |
| 主要批判点 | 北伐失败,神化过度,背锅侠 | 战略执行的细节问题,未能统一全国(但承认客观困难) |
| 主要赞扬点 | (如果被“捧”)军事谋略的智慧 | 治国才能,军事指挥艺术,政治远见,人格魅力,奉献精神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

根本原因在于用户群体的构成、知识储备的差异以及社区的讨论规则和文化。贴吧的开放性和低门槛使得各种声音都能发出来,其中不乏带着情绪化和简单化认知的用户,他们可能对诸葛亮的“神化”产生反感而进行批判。而知乎的氛围则更鼓励深度、专业的讨论,用户更倾向于通过学习和考证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更容易对那些有史料支撑、逻辑严谨的正面评价产生认同。

这并非说哪一个平台更“正确”,而是反映了不同的社区在处理复杂历史人物评价时所呈现出的不同面貌。诸葛亮作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自然会引发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讨论,而这些讨论的呈现方式,则与社区本身的特性息息相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三国吧那种只会阴阳怪气的双标狗聚集的地方,吧务组?你喊他拿点干货撒。

撕逼的时候除了阴阳怪气就只会转移话题,转移话题必双标。现在的知乎虽然各种带节奏,蹭热点,煽动情绪,骗赞,各种打拳,各种猫猫狗狗,各种入关复兴……但说历史的时候,稍稍靠谱点的答主都还是能拿出干货来的(某几个历史发明家大V除外),即便撕逼也是大多撕信史,比起三国吧来说高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

这样说吧,贴吧你就不能逛历史、战争、名人,只能逛技术、游戏,软硬件。

user avatar

同样两级化的还有孙立人和张灵甫。不过是倒过来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贴吧微博里贴的都是假的。

贴吧微博是大字报制度,在海量帖子中脱颖而出要的是什么?煽动性。其他还有么,嗯没了。

所以这些帖子无一例外都是“震惊”“真相”“99%的中国人不知道”和贪玩蓝月或者电信诈骗类似,他不需要你都相信,他们只要巩固相信的即可13亿人找13万会上网的傻子还是很容易的。

你要知道越傻的人越希望自己和对方不同,所以会点进这些非主流的言论里,这样可以说其他人被洗脑了,而他们的阅读水平差不多也就144个字以内,超适合的。

而知乎相反,知乎是讨论组制度,你你靠月经性的震惊贴得到不足百分之一发支持,而且不像大字报你可以靠煽动的政治敏感从一大堆阿猫阿狗的各种帖子中脱颖而出,你在知乎讨论吃喝的话题下谈国事人会主动杯葛你。就和A站当初一堆傻逼贴政治贴刷存在感在死宅中体会政治领袖快感结果到B站分分钟举报删除,最后双方敲不同的钟很说明问题了。你要知道黑诸葛亮的那些“干货”加一起也没144字,说完了他就没词了。结果历史真正的海量干货他们根本无法招架。

最后我插一段私货,正因为上述情况如今果粉是100%的汉奸,不是有,不是大多数,而是100%无意外,因为所谓果粉发展就是靠震惊体每与操反,所以果粉有以下特征,坚持正统,否定投共抗日者,站在纳粹立场反苏扣黄俄帽子,洗地伪满洲国,每个点进去都完全符合,因为长期被震惊体洗脑的后果导致思维和当初南京国民政府别无二致。你听不到他们夸一句真正抗日将领(因为已经投共)也不能骂一句鬼子,骂鬼子的瞬间就是五毛粉红黄俄,三者和果粉不具备任何兼容性。

以上是我给所有果粉定义,独立思考你可以不同意,但你无论怎么观察都只会得出和我相同结论。

user avatar

我觉得单纯的吹和黑都挺烦的,用辩证的目光看事物不好吗?

怎么在一些人的眼里我们是喜欢丞相就一定是魏吴黑了?怎么这里还玩饭圈拉踩抱团那一套呢?再说了,我没有一句话批判贴吧的人吧?

事实上是,能在正史本纪中出现的名字都是漫长时光河流中最出类拔萃的那批人了。丞相是,刘备是,曹操是,孙权也是。

只要是人都会有不足,诸葛亮也是如此,但不影响他在我心中的地位,我终其一生,在人格上也想成为如他一般的人。

以下原回答

真正喜欢诸葛亮的人大概有这三种阶段:

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诸葛亮好厉害。聪明绝顶,一步三算,借东风,八阵图,空城计,草船借箭。啊啊啊啊,我喜欢他,他是神!喜欢他我的逼格似乎也高一点。

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什么?借东风是假的?空城计是编的?草船借箭也是无中生有?

他不就是个普通人嘛?吹上天了都!一个神棍,骗子!

然后按下键盘:震惊!我们居然被骗了两千年???带你走近走下神坛的诸葛亮。

3.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正是因为丞相不是神,才觉得他所做的一切是那么光彩夺目。

真正去了解历史,才知道,他“借”不来东风,没有在空城的城墙上淡定自若地弹琴,更没有逆天改命的本事。

但会失败,会叹息的丞相才有血有肉啊,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真的很迷人。不管怎么分析,他都是难得一见的天才,和一个人格接近完美的人。

一些人,越是深探,越是深爱。

我想,知乎大部分人就是如此吧。

user avatar

我算比较老的蜀粉丞相粉吧。

贴吧时代之前,是混论坛与三国联盟的。

三联老人夏侯霸,新语,诸葛武侯,巴西马忠都聊过。

三国联盟总体是三分天下。蜀粉魏粉吴粉各有板面。

大家总体都是体面人。观点爱好喜好都各有所爱。知道论战是为了什么。

后来则是跟几个魏粉论战。大家也各有所得。

这几个魏粉本身是写历史小说的,经济军事政治等等方面都有积累。

大家观点碰撞,对彼此都有启发。私下关心,还过得去。

总体来说,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有人还私信问我认识某个魏粉不。

我跟他笔墨口头官司打了很多年。

但私下给他跟她老婆(一位编辑),投过稿子。稿费说送给他喝酒去了。

虽然说没有见过面,但是至少说不会为了网络上的事情搞得不愉快。

琅琊论坛,我之前看过几篇。觉得水平还可以。

提交申请。准备发帖。结果发现有个审核限制。

等过了之后,忘记密码了。

而且原来是年轻,一天到晚可以泡在网吧跟人打笔战。

现在已经有了家庭事业。时间不自由。一来二去就忘记了。

就连原来的论坛都荒废了。毕竟大家成家立业还是以现实为重。

结果没有想到又到知乎看到一些很好的观点。

我日常喜欢看不同的观点。

我自己虽然是蜀汉粉丝,但各种观点都看看。

魏国毕竟中原大势。

吴国有走马楼书简研究。

蜀汉有情怀也有很多值得称颂的事迹。

毕竟三国,就是三国。

三国各有粉丝才正常。

你就是粉张角董卓孟获,我也不是不能接受。

比如知乎有个id叫董卓,签名是什么天不生我董仲颖,洛阳万古如长夜。我觉得有趣就关注了。

当然更多还是关注比较正经的干货v。

比如大内义兴,臭咸鱼,不吹不黑酱,杨文理等等。

至于知乎为什么蜀汉亮粉特别多。

至少声音比较大。

某也算有点微小的贡献。毕竟我从十四岁就崇敬这个人。

十四岁不追星不追剧就爱看历史。

关注的其他国的粉丝,基本所剩无几。

而且说句实话,知乎这个地方,总体而言是个规矩多的地方。

不像私人论坛,跟几个大佬搞好关系就好了。

蜀汉粉都比较有规矩,算是守序善良。所以在知乎活着的比较多吧。

至少几个蜀粉,从加入到现在都健在。很少冲塔毁号。

毕竟论脾气,知乎比你有脾气。

它不高兴,你就没了。

许多人转世多少次了。

老实说,我日常潜水贴吧。少量发点文章。

因为贴吧许多东西,氛围,实在一言难尽。鱼龙混杂吧。有时候,鱼龙混杂就是参汤里有老鼠屎。

我这人挺挑对手的。觉得不合适,就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在天涯也是如此。也就跟几个私下有故旧的干货网友暖暖贴。

贴吧的问题是。老鼠屎不除,参汤就只能倒掉了。

当然好处是,总体来说,贴吧的氛围是在改善。

user avatar

贴吧踩的是王者荣耀里的诸葛亮吧。。。

user avatar

贴吧是经验制,你的贴吧等级的提升需要通过你的发帖数量或别人对你帖子的回复数量,这就导致很多人会故意发起一些争议非常之大的观点来博人反击,然后帖主只需要静静看着一堆人在自己帖子下面争论不休拿走经验升级就可以,这也是贴吧各路吹黑非常极端的原因。

知乎是议会制,你的回答通过优质与否来决定得到赞同感谢,除外没有其他制度激励,所以知乎用户会更爱惜羽毛一些。

user avatar

大多数论坛的机制是回复、点击、管理员操作等决定帖子的沉浮。这就造成了首先观点和标题要比较劲爆,没人点进来,没人讨论的话写得再好也白搭。

user avatar

从大家最容易理解的角度说吧,玩三国类的模拟经营/策略游戏,选刘备开局基本上都是自己找虐——要啥没啥。

user avatar

关于两个社区的水平嘛,我想拿一个贴吧老牌亮黑的一句话来说明一下“要不是为了黑诸葛亮,谁特么会看这么多书”

贴吧平均水平是高于知乎的,因为黑吹派系斗争的关系,为了不在撕逼过程中落下风就得拼命的翻书和学习,在对手的逼迫下不得不成长。所以几乎全民皆兵,不少大佬也是因为这种风气而成长起来的。我的三国正史的启蒙也是来源于贴吧。

其实贴吧在我的认知里一直都是亮迷横着走,因为我在的时候所知道的吧务大多都是蜀迷(现在不知道)所以我觉得不存在诸葛亮无人不踩的情况,那可真是视我等亮迷如无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