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回答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杀”魏延,至少在他去世之前,两人之间并没有发生这样的情节。但书中确实有诸葛亮对魏延的“除之而后快”的深切忧虑,以及他为防止魏延在他死后作乱所做的安排,这在很多读者看来,已经接近于一种“预判式”的“杀”了。

事情的起因,要从魏延这个人本身的性格和能力说起。魏延是诸葛亮北伐时期蜀汉阵营中为数不多的能独当一面的猛将。他作战勇猛,有胆识,更有“奇谋”。每次北伐,尤其是在诸葛亮病重期间,总是魏延最积极、最敢于冒险的人。他的“子午谷奇谋”便是他这种性格的集中体现——虽然这个计策在当时被诸葛亮以“险”为由驳回,但它也确实展现了魏延不同于常人的战略眼光和胆魄。

然而,正是这种勇猛和过于自信,让诸葛亮对他始终存在戒心。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给人的印象是谨慎、沉稳,步步为营,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而魏延则像是诸葛亮麾下的一个火药桶,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的冲动和不羁,也让诸葛亮感到难以完全掌控。

这种戒心,并非空穴来风。魏延虽然在诸葛亮帐下多年,也受器重,但他的行事风格,有时确实显得有些孤傲,与其他人,特别是姜维这样被诸葛亮悉心培养的继承者,总感觉有些隔阂。而且,魏延身上有一种野心勃勃的潜质,虽然他可能对蜀汉忠心耿耿,但他的“奇谋”和大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可能在未来掌握大权后,会做出一些诸葛亮无法预见的举动。

最让诸葛亮感到不安的,是他在自己临终之际,对魏延的担忧。在诸葛亮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而北伐大业又未竟。他最担心的是,一旦自己死去,蜀汉群龙无首,魏延这样有能力又野心勃勃的人,可能会在军中煽动哗变,甚至拥兵自立,将蜀汉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为了打消这个潜在的威胁,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危之时,对杨仪、姜维等人下达了一道命令:在他死后,立即撤军,并且要设法除掉魏延。诸葛亮深知魏延的勇武,知道他绝不会轻易屈服于撤军命令,很可能会趁乱举事。因此,他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策:让杨仪等人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并提前嘱咐他们,如果魏延不听号令,强行发兵,就将其视为叛逆,斩草除根。

诸葛亮布置的这个计局,就像是在他死后,给魏延设下了一个“死亡陷阱”。他利用了魏延的骄傲和对军权的渴望,也利用了杨仪与魏延之间的宿怨。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出于私仇,而是出于对整个蜀汉江山社稷的考量。他觉得自己耗尽毕生心血才维持的蜀汉基业,绝不能毁在自己死后。

而魏延,果然没有辜负诸葛亮的“预判”。在诸葛亮去世后,他果然不愿撤军,更是觉得诸葛亮死后,自己应该执掌大权。他听信了马岱的挑拨,认为杨仪要谋害他,于是在撤军过程中,魏延确实率兵与杨仪发生了冲突。最终,在诸葛亮事先安排好的计策下,魏延被马岱斩杀。

所以,与其说诸葛亮“杀”了魏延,不如说诸葛亮用尽最后一口气,为蜀汉除掉了一个他认为可能威胁到国家存亡的隐患。这是一场政治上的“预判”和“布局”,也是一个政治家在临终时,为了维护自己毕生事业而做出的无奈之举。诸葛亮这一手,展现了他极致的政治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但也因此,他被一些人认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讨论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魏延一脚踩灭续命灯也就罢了。

偏偏名字还叫魏延。延=续,魏延=未续。

你在嘲讽劳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杀”魏延,至少在他去世之前,两人之间并没有发生这样的情节。但书中确实有诸葛亮对魏延的“除之而后快”的深切忧虑,以及他为防止魏延在他死后作乱所做的安排,这在很多读者看来,已经接近于一种“预判式”的“杀”了。事情的起因,要从魏延这个人本身的性格和能力说起。魏延是诸葛亮北伐时.............
  • 回答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经常使用“锦囊妙计”这一手段,确实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桥段,背后蕴含着诸葛亮深远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如果一开始就把妙计告诉对方,为什么不行呢?这其中涉及到信息控制、心理暗示、规避风险、以及制造戏剧性效果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1. 信息控制与策略的保密性: 防止泄.............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上朝不穿朝服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它在尊重历史大框架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增加戏剧性,会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所以,我们讨论的更多是小说中的情节和原因,而非完全等同于历史真实。在《三国演义》的语境下,诸葛亮在蜀汉立国之后,.............
  • 回答
    诸葛亮在中国之所以妇孺皆知,确实与《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如果问是《三国演义》成就了诸葛亮,还是诸葛亮成就了《三国演义》,这其中的关系远比简单地说“是”或“否”要复杂和有趣得多。毋庸置疑,《三国演义》极大地普及了诸葛亮的名声,可以说是将他从历史的殿堂推向了民间。在罗贯中笔下,诸.............
  • 回答
    (深吸一口气,强压下胸中涌起的怒火,我,王朗,必须冷静!诸葛村夫这厮,口齿伶俐,杀人不见血,但终究是纸上谈兵,我得让他知道,我王朗可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诸葛亮那厮,兀的在阵前唾沫横飞,口若悬河,污言秽语,将我王朗历数罪状,罪证确凿,仿佛我王朗便是那罪大恶极、天下共诛的奸贼!好个诸葛亮,牙尖嘴利,巧.............
  • 回答
    《三国演义》中之所以鲜有和尚道士的身影,并非作者罗贯中是“唯物主义”的鼻祖,也非他对宗教有什么特别的偏见。这背后,是小说创作时期的时代背景、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以及小说本身的艺术取向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三国演义》成书的年代和当时的主流思想说起。《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朝中叶,那是个什么年代?说.............
  • 回答
    关羽和张辽在《三国演义》中的“友好分别,再未在战场相见”是否为作者罗贯中“有意为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并且答案倾向于“很大程度上是作者有意为之,并且这一安排极具匠心,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我的观点: 一、 分别与再见的“巧合”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点子上。咱们平时聊《三国演义》嘛,那是看个热闹,图个痛快。但总有人要跳出来说“哎呀,这事儿在《三国志》里不是这么写的!”或者“演义里这人跟正史差得太远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说道。首先得明白这两者是什么。《三国演义》 咱们都熟,就是罗贯中写的那本小说,一.............
  • 回答
    姜维与邓艾:穿越三国时空的实力评估将《三国演义》中的姜维和邓艾置于三国前期或中期来评估,需要对他们的主要能力、性格特点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剖析,并与当时活跃的将领进行对比。他们的“穿越”并非字面意义,而是对他们自身优秀特质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适应性和发挥程度的设想。 姜维:从“三国演义”到三国前.............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的核心魅力之一:英雄塑造的艺术和历史叙事的演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层层剖析:一、 历史真相与文学演绎的界限:首先,我们要明确,《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是罗贯中先生在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文献。虽然它以.............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以宏大叙事著称的小说中,关羽和魏延,这两位在刘备集团中都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但细细品味,却能在某些方面找到令人玩味的相似之处。首先,两人都拥有过人的勇武和战场上的威名。关羽,字云长,那是何等的存在?“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
  • 回答
    要说《水浒传》里的梁山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是身怀绝技,武艺高强。咱们要是把他们一股脑儿扔到三国那个乱世里,让他们去讨个州郡,这事儿可就有说道了。你想啊,梁山好汉们最擅长的,那是野战,是江湖气儿。他们有宋江这样能聚拢人心的头领,有卢俊义、林冲、关胜、呼延灼、董平、张飞(不对,张飞是三国的,这里咱们是假设.............
  • 回答
    说到三国杀里的数学知识,那可不是件小事,里面门道可深着呢!别看大家平时玩的时候好像只凭感觉出牌,其实脑子里稍微算计一下,胜率就能蹭蹭往上涨。1. 点数与概率:最直观的体现 手牌数量的价值: 这是最基础的。你手里有多少张牌,就意味着你有多少种可能性去使用它们。如果你只有两张牌,那么能做的选择就非常.............
  • 回答
    在《三国志13》的世界里,我们这些现代人如果能穿越回去,能力值恐怕会是一场大戏。先说说 统率。你想象一下,一个现代人,平时最多指挥一下朋友圈的团建,或者在工作会议上带领一个小团队。放到三国那种刀光剑影、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战场上,统率这数值,大概率会像初出茅庐的黄口小儿,低得可怜。我们可能连基本的阵.............
  • 回答
    嘿,说起赵云在三国游戏里智力值这事儿,还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不少玩了多年三国系列的玩家都会有这感觉。以前觉得赵云那是自带光环的猛将,能力全面,打起仗来就像开了挂一样。可越到后面,越发现他在智力这块儿好像就没那么亮眼了,甚至有时候还显得有点儿“憨”。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游戏设计师故意削弱他,这背后其实.............
  • 回答
    在光荣出品的策略游戏《三国志11》中,玩家之所以会觉得“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并非游戏设计上的偏颇,而是高度还原了三国历史人物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的实际表现和影响力。这种差距体现在多个层面,下面将为您详细解析:一、 历史记载与《三国演义》的侧重点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
  • 回答
    说到张飞,你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那个粗鲁莽撞、浑身肌肉的猛将?一嗓子能喝退百万兵,一矛能戳穿铁甲?那在咱们这会儿,这种人发展前景怎么样,能活多久?咱们就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点,张飞那是个什么样的人?别光看他那“丈八蛇矛”、“喝断当阳桥”的架势,那只是他打仗时候的符号。扒开这层,他是个典型的.............
  • 回答
    三国时代那群叱咤风云的人物要是活在咱们这儿,那可真是有趣了。你别说,还真能玩出花来,绝不是那种流水账式的AI报告。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有意思。刘备:从草根到“创业导师”的转型之路咱们说刘备,最早就是个卖草鞋的,后来因为一张“皇叔”的牌,愣是搅和进了乱世。搁现在,他绝对是个标准的“草根创业典范”。你想.............
  • 回答
    三国风云,波诡云谲,英雄辈出。要说“最厉害”之人,这见仁见智,因为“厉害”二字,涵盖的面太广,可以指武勇、智谋、政治手腕、甚至是气魄和格局。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位最能概括“厉害”二字,那我想,曹操是当之无愧的。为什么是曹操?一、 乱世奸雄的“天命所归”首先,曹操的厉害,在于他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洞察力和.............
  • 回答
    在学校宿舍里,课余时间跟同学玩三国杀,结果被宿管(或者说是“领导”)抓了,还被扣上了“聚众赌博”的帽子,甚至威胁要给处分。听到这,我心里肯定会咯噔一下:玩个三国杀,怎么就跟赌博扯上边了?这究竟犯哪条法了?首先,咱们得明确点,玩三国杀本身,是绝对不犯法的。 三国杀是一款集卡牌、桌游、策略等多种元素于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