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自达的车为什么感觉叫好不叫座?

回答
马自达,这个名字在中国汽车市场里,总会伴随着一阵“懂车的人都懂”的赞许,以及一股“怎么就是不火”的惋惜。它就像一位才华横溢但性格内敛的艺术家,作品精美绝伦,却常常被大众忽略。这种“叫好不叫座”的现象,绝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一、 过于追求“驾驶乐趣”,疏忽了“实用价值”?

马自达最引以为傲的,无疑是它对“人马一体”驾驶哲学的坚持。无论是魂动设计带来的视觉享受,还是创驰蓝天技术带来的精准操控和燃油经济性,都让它在驾驶者心中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那些热爱驾驶、追求操控感的消费者,会觉得马自达的车是“懂我”的。

然而,这种极致的追求,有时也让马自达在一些消费者看来,显得“不太接地气”。

后排空间和舒适性: 相比于一些追求大空间、极致舒适的竞争对手,马自达在后排乘坐空间的营造上,通常会略显保守。对于家庭用车需求占比较高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尤其是家里有老人或小孩的,后排的舒适性和宽敞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当马自达的后排坐进去,会比同级别车型感觉“憋屈”一点时,这种好感度自然就会打折扣。
隔音表现: 为了追求更纯粹的驾驶感受,有些马自达车型在隔音方面可能不如一些主打静谧舒适的竞品。行驶中的风噪、胎噪,在高速行驶时可能会更明显地传入车内。这对于那些追求在车内能安静交谈、享受音乐的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减分项。
悬挂调校: 马自达的底盘功力深厚,但在很多车型上,为了兼顾操控,悬挂的调校可能会偏硬朗。在经过一些颠簸路面时,这种硬朗会更直接地传递到车内,乘坐的舒适性自然会受到影响。

二、 品牌形象的“小众”与“固执”

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定位,似乎一直游走在主流与小众之间。

品牌营销的局限性: 相比于一些擅长“造势”、不断制造话题的合资品牌,马自达在品牌营销方面显得更为内敛和“低调”。它更倾向于通过技术和产品本身来说话,但这种方式在如今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可能不足以吸引足够多的潜在消费者。它不像大众那样拥有“德系品质”的强大背书,也不像日系其他品牌那样有“省心耐用”的口碑积累,更多的是一种“好开”的标签,这对于很多不以驾驶为首要需求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有限。
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 有些时候,马自达在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上,可能显得有些“慢”。当竞争对手们纷纷推出全新车型、配置升级时,马自达的一些车型可能还在小改款。这使得它在技术和设计上,有时会略显“落后”,无法及时抓住市场的风向。
过于固执于内燃机: 在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马自达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相对较慢。虽然它也在尝试,但相比于其他品牌在纯电、混动方面的激进投入,马自达的步伐显得有些迟缓。这让一些对新能源有强烈需求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 市场竞争的“残酷”与“现实”

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瞬息万变的战场。马自达需要在激烈的厮杀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性价比的考量: 虽然马自达的驾驶体验和设计都很有竞争力,但在价格方面,有时会显得“不够亲民”。当消费者将马自达与同价位的其他品牌进行比较时,如果后者在空间、配置、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能提供更多,马自达的吸引力就会被削弱。
产品线的不完整: 相比于一些品牌拥有丰富的产品线,覆盖从小型车到大型SUV、MPV等各个细分市场,马自达的产品线相对比较集中。对于一些有特定用车需求的消费者,比如需要MPV或者更大型SUV的,马自达可能就无法满足。
4S店的服务和营销: 4S店作为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直接窗口,其服务水平和营销策略对销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些消费者反映,马自达的4S店在数量和整体服务水平上,可能与一些主流品牌存在差距,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车意愿。

四、 消费者认知的“错位”与“误解”

很多时候,“叫好不叫座”也源于消费者认知上的“错位”。

“好”的定义不同: 马自达认为的“好”,是驾驶的乐趣、设计的艺术;而很多普通消费者认为的“好”,是空间够大、配置够高、油耗够低、保值率够高。当这两个“好”的标准出现偏差时,马自达的优势就难以转化为销量。
口碑传播的局限: 马自达的粉丝群体往往是汽车爱好者,他们对马自达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但是,这种“小圈子”里的好口碑,很难有效地传播到更广泛的大众消费者群体中。很多潜在消费者可能压根就没接触过马自达,或者对它的了解仅限于“有点小贵”、“小众”等标签。

总结一下,马自达“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可以归结为:

技术与哲学的高傲: 它过于坚持自己的“驾驶乐趣”和“设计美学”,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大众消费者更为看重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品牌营销的保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没有足够强大的品牌营销来支撑其产品力,也未能有效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市场环境的严酷: 在中国汽车市场,性价比、产品线的完整度、以及对新兴技术(如新能源)的反应速度,都成为影响销量的关键因素,而马自达在这些方面表现得相对“不够积极”。
消费者认知的滞后: 真正理解马自达价值的消费者群体相对小众,而大众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

当然,马自达依然拥有着忠实的拥趸,它的产品力也毋庸置疑。只是,要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获得更大的成功,它需要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既能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又能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也许,当它在新能源领域拿出更有诚意的产品,并在品牌传播和市场营销上更加“接地气”时,这种“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才有可能被打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叫好的东西本来就不一定叫座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马自达的书《马自达设计之魂》,里面就很直白地说了,马自达自己也没打算叫座,一条心要做“小众”品牌。

马自达自己在公开访问和书里都多次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市占率2%。


2%是一个什么概念?

2018年马自达全球年产量161.9万辆,全球占有率1.7%,在所有汽车生产商里排14,而排名前三的大众、丰田、日产-雷诺集团,市占率都超过11%,是马自达的6倍多。

马自达现在1.7%的全球市占率,是妥妥的小众品牌,而他们的目标是未来多卖一点达到2%,财报目标是到2025年达到全球180万辆销量,7年增长11%。

目标是2%的市占率?7年增长11%?这也太没大志了吧?

说白了,马自达就没打算做大。


马自达当年也曾经靠“实用车型”热销过,却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是提出了“没有个性的马自达可以走多远?”的哲学问题。


▼ 当年热销的第五代Familia,是国内的323和昂克赛拉的前身。

▼ 1982年第4代风之子「Capella」(626) 年产量高达30万台依然供不应求,这就是马自达6和阿特兹的前身。

这两款热销车都看起来不错,但长得实在太「四平八稳」毫无个性,盖住车标很难让人想到这是后来「炫酷运动」的马自达。


之后开始了马自达的风骚表演时间。

最具代表性的两款风骚车款,是第一代MX-5和第三代RX-7。

MX-5从一推出到现在,几乎是一面倒的好评,成为市场上最畅销的两座敞篷跑车,并在诞生26年后的2016年达成100万辆best-selling two-seat convertible sports car(最畅销双座敞篷跑车)世界纪录。

开惯超跑的Jeremy大猩猩对MX-5的评价:“没什么能比MX-5能给你提供更多的实惠和乐趣......我给它五星评价的唯一原因就是我没法给它十四星!”,他还认为MX-5是一辆可以治疗抑郁症的车。


使用转子发动机的RX-7,转子发动机有多厉害我就不啰嗦了,马力高达280Ps,达到4.9Kg/Ps的Power/Weight力重比,前后轴质量分布达到完美的「50:50」,日本90年代国宝级跑车代表之一。

▼ 1991年「Anfini RX-7」

▼ 后期版本的2000年「RX-7 Type RZ」


▼ 而这两款灵魂车型,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头文字D」里都有着很大戏份。

关键是,两款跑车的价格相比欧洲厂牌都不贵,平民车厂能做出这样骚气又好开的跑车,可以说是叫好又叫座了。


这也让马自达向放飞自我的路上越走越远,《马自达设计之魂》一书就记载了马自达的很多「反常规」操作。

▼ MX-5这小跑车竟然还越做越小的奇葩操作……


▼ 马自达2这样的小型车,也玩A柱后移,不谈空间谈动感……


▼ 新马自达2最终出来的确漂亮,可惜无缘中国市场(进来了也卖不好,空间太小)。


▼ 在CX-8这样的中型SUV上,为了好看而牺牲头部空间……


▼ 马自达倒是很实诚:消费者“爱也好恨也罢”,都不会刻意迎合……



在中国是真的不叫座

问题来了,本来就小众的马自达来到中国简直是水土不服。2018年马自达在华累计销量为27.23万辆,市占率仅有1.1%(狭义乘用车总销量2323.7万辆),远低于1.7%的全球市占率,离2%的「小目标」十分遥远。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不但跟国际巨头没法比,跟中国大厂也没法比。

根据马自达2018年财报,全年净利润634.8亿日元(折合41.7亿人民币),连中国车企的四大巨头百亿以上的利润都远远追不上。(马自达的销量差距比利润差距更大)

但就是这样的“小车厂”,在研发和设计上不遗余力,贡献了不少激动人心的产品,国内这些“大厂”就别再抱怨没钱研发了。


在中国开启HARD生存模式

马自达国内最早的合资厂,海南马自达投产接近9年都只能在海南境内销售,长安福特马自达时代被大哥福特打压,后来又遇上福特破产重新单飞,可谓一波三折,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掌门人大弟子武功尽失

从产品层面说,马自达的精神图腾敞篷小跑车MX-5和转子跑车RX-7,在头文字D里都是主角藤原拓海的有力对手,但在中国这类玩乐车型都被BBA这些豪华品牌垄断,大部分有钱人买跑车真的是为了驾驶乐趣吗?很明显亮骚乐趣才是关键,所以根本不会考虑买马自达这样的平民跑车。

正式引进中国的转子发动机跑车RX-8卖过几年,路上比法拉利还罕见,MX-5 RF硬顶版在2018年限量引进了500辆,卖了半年都卖不完(同样的平民跑车丰田GT86销量太低,最终在2018年中国退市),从这等于华山派的掌门和大弟子都被废了武功,下面的小弟混起江湖来肯定要艰辛许多。

▼ 很多人都不知道马自达曾经官方引进过双转子发动机的跑车RX-8,然而销量并不好。

关于MX-5入华,有个更搞笑的是软顶版MX-5的轻量化成了一项罪恶,最终只能引进车重较大的硬顶RF版本。

由于新一代MX-5(车重在980KG-1090KG范畴)重量太轻,导致油耗(6.5L/100km)除以车重的比值太高,不符合中国发改委的油耗与车重比的规定,此前一直未能入华销售。


合资三大法宝一个都不碰


法宝1,车海战术:哪个成功厂家不是从小型车到大中型轿车,再到各种大小SUV全覆盖,再给你弄点旅行款、MPV款,同款还要搞个兄弟车来个大包围。

马自达中国全系产品线只有8款车在卖,除去两款进口车,国产车只有6款,连小型车马自达2也不敢引进,选择困难症是不存在的。


法宝2,特供拉长:别家车款来到中国都暗搓搓加长,中国特供款都是空间又大又便宜,马自达本来车型就是同级空间倒数,唯一的特供车CX-4竟然是走高颜值小空间路线。

▼ CX4作为紧凑级SUV,乘坐空间比一些小型SUV还小


法宝3,降价打折:上到捷豹宝马,下到大众丰田,销量好的时候加价卖,销量差的时候还不是乖乖打折。

这马自达就偏不干,不管车市浮沉,折扣幅度少的可怜。马自达不玩价格战,另一方面也玩不起价格战,价格战就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大厂有着更大出货量和更低采购成本,小厂参与价格战只会堕入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


在中国,大家步入汽车社会没多少年,一辆车需要承载的东西实在太多,向往的是像马自达这样ZOOM~ZOOM有型带劲的车,网上看车发评论的时候,老婆孩子老爹老妈不会在背后盯着你,那当然是一片叫好的……

真到了真掏钱买车的时候,家人的乘坐感受总不能不管吧,最后大部分都是选择安静舒适空间大品牌响的车,马自达叫好不叫座也就不奇怪了。


是中国人特别挑剔吗?

不,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印度,马自达还一直进不去呢,印度三哥对空间的要求,大家都懂的。


叫好不叫座是坏事吗?

从强叔个人的角度,中国市场上从来不缺“实用”的车,缺少的恰恰是马自达这样有个性的车,叫好不叫座其实也没所谓啊,本来卖的就是个性,销量太好变成「街车」也未必是好事,反正卖得多了马自达又不会给大家分钱。

需要担心的倒是偏执的马自达要在新昂克赛拉上又要顶风作案,顶着骂声坚持采用扭力梁后悬架,丰田在卡罗拉和雷凌上采用看起来更运动的独立后悬架应战,看起来更高级的BBA入门车款价格屡创新低,马自达的个性之路在中国还能走得好吗?


趁机试试知乎的新功能,有兴趣的可以直接从京东自营购买这本书哦。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因为看到马自达三个字,感觉又回到了10多年前……

首先给个一句话陈词: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马自达也不是一天衰败的。

第一阶段:2003~2006

蜜月期

让我们把指针回拨到2003年。马自达6第一次来到中国消费者面前的时候。

那是一个老帕、老君威、第七代雅阁分庭抗礼的年代,那是一个还没有国产凯美瑞、国产508、国产C5、国产天籁的年代。但不管来自哪个国家,清一色的商务车风格,不是黑色就是银色,而且价格基本都在27万以上,稍微想要追求点配置,就得奔着30万去。

这时候,马自达6来了。它的出现,就相当于是里约奥运会的付园慧,完全就是汽车界的一股清流。

网上已经很难找到2003款的马自达6了。这是2004款的,外观内饰的样子都没变化。

木有对比就木有伤害。2004年款的老帕、雅阁、老君威的内饰就是上面三张图的样子。而且那个时候的主流风格就是如此。其中雅阁都已经算是很时尚的了,但雅阁的外观还是比较正统的,也从没有突出过运动属性。

至今还记忆犹新,2003年去杭州玩的时候,路上看到一台马自达6,当时那种运动范儿十足的设计直接让我口水流了一地。当时就心想,等我毕业了赚到钱了,一定要买一台。

动感动感最动感!

时尚时尚最时尚!

操控操控最操控!

简直不能更爱啊!

关键是,当时的2.3L顶配售价,没记错的话,26.98万。比同排量的雅阁还便宜。而且它的配置比雅阁还丰富,直接颠覆了当时人们对B级车的所有印象。它是有ESC的,要知道那会儿30万的车都未必有ESP。接着,它是有6个安全气囊的,它有一套名为3H的高刚性车身,它是有自动空调的,它是有带清洗和透镜的前大灯的,它是有定速巡航的,它是有打孔真皮座椅的,它是采用双叉臂前悬挂+多连杆后悬挂的,以及,它是明确了要主打运动牌的。当时的口号就是“前驱王”。

这就好比2017年的今天,阿尔法罗密欧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让原本对标宝马3系、海外售价比3系还高、号称平民版法拉利的全新一代的Giulia售价从20万起,然后给你2.0T,配置还超高。

你要不要?你会不会考虑?你愿不愿推荐?

安全配置高+动力表现好+价格合理+定位精准。

所以马自达6一经上市,火的不行。因为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开辟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抢占了先机。

趁热打铁,一汽马自达在随后的三年里,又推出了两款衍生车型,进一步牢牢地抓住年轻人的眼球。

马自达6轿跑车。中国市场里第一款掀背式轿跑车,又一次爆款。更运动的造型,更实用的后备箱。

马自达6 Wagon。神马A4 allroad,神马V60,神马3系旅行版,滚粗,这才是集时尚、运动与个性于一身的中国市场里的第一款运动型旅行车。我有印象的媒体老湿里头就好几个买了这台车的。

同时,到了2006年的时候,内饰也有了一些升级,更精致也更时尚一些。另外,和2.3L发动机匹配的变速箱,也从最初的4AT升级到了5AT。

性价比依然秒杀同级车。

可以说从2003年到2006年的几年里,是马自达到现在为止,在中国市场最最辉煌的时期。即使是2006年一汽丰田锐志,那个2.5L V6+后驱的神车上市,也阻止不了无数年轻人对马自达6的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马自达6还是一款改装潜力很大的车。但凡有马自达出现的地区,必然会有一群改装发烧友。就算不做深度改装,大量的马自达6车主,也会心心念念换轮毂、换外观套件等等。

当时国内互联网上最热的车友会,马自达车友会就是名声最大的之一。

第二阶段:2006~2010

折腾期

经过三年多的市场培育,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马自达的口碑基本是正面的,好感度基本是上升的。而且随着马自达6的热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期待有更多富有动感、具备高性价比的马自达车型进入到中国市场。比如马自达3。

短小精悍的外观,轿跑车式的设计,带熏黑大灯的运动包围,全黑内饰,炮筒式仪表,同级别动力最强的2.0L发动机,110kW最大功率,182Nm扭矩,还有行程短又清晰的5速手动变速器,还有其他一堆越级配置。多棒的一台小车!!

很显然,作为马自达6的“低配版”,对更多的年轻人,比如当时刚毕业没多久的我来说,意味着不再需要巴望着20多万购买一台马自达6,而是只需要花费15万左右就可以买到一台让人兴奋的具备优秀操控基因的马自达了。

真的,当时我有很多次跑到4S去围观过,那个心动啊。店里有了试驾车之后,还特意试了一番。

然后,很多人也都知道了。马自达制造了中国汽车业最近10几年来最大的一次乌龙事件——明明上市,却停产了。

停产的原因并非产品质量问题,而是,长安和马自达之间出现了一些纠纷。。。。。。

这下就扯了。下了订单拿到车的人慌了,万一最后4S都关门转做别的品牌了,我这车去哪儿保养维修啊,我有质量问题找谁管啊?还没拿到车的人更慌了,万一最后一拍两散不玩儿了怎么办?对这车感兴趣但还没下单的人既是慌了也是长舒一口气——幸亏还没买。

走了走了,散了散了,隔壁长安福特刚推出最新款的福克斯,马自达3一个平台的,也是主打运动的。2.0L排量的马自达6优惠下来20万了,大不了咬咬牙上马6去,还是B级车。

随着不满增加的,就是开始对马自达3的深扒,各种不足的、缺点的,陆陆续续地曝了出来。比如细节做工一般般啦,比如后排空间实在是不敢恭维啦,比如后备箱开口太小实用性太差啦,等等。

总之呢,因为这件事情,马自达在中国普通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算是毁了不少。即便半年之后恢复量产,很多消费者,也包括我在内,心有余悸啊,还买?万一哪天又给你闹一出,怎么办?

以至于10年过去了,长安马自达的形象就因为这个事件的影响,始终没有做起来。以至于后面马自达3的两次改款、马自达2的上市、马自达CX-5的上市,都没有挽回长安马自达的美誉度。

OK,说回马自达6。

2006年了,热闹了4年之后的马自达6,迎来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对手,锐志。2.5L V6发动机,前置后驱,空间更大,做工更出色,品牌更响亮。

不过呢,锐志的售价还是要比马自达6贵个几万块钱的。当时最便宜的也得27万左右。并且与此同时马自达6随着国产化率的提升,终端售价也是不断走低的。顶配车型已经不到25万了,2.0L车型售价大约在18~22万。性价比方面还是可以秒杀锐志的。

问题就在于,当时的马自达没有任何一点消息表明马自达6要换代。而国产化率提升更是意味着品质上的下降。最初进口钢板、进口玻璃等等,陆陆续续被国产件替换。尤其是到了2008款的时候,已经能够比较明显地感受到品质上的下降。

更让人诧异的是,正因为没有更多的新产品引入,在换代车型,也就是马自达睿翼推出之前,一汽马自达明确提出会走“两代同堂”战略,以“组合拳”的形式在B级运动型轿车市场里打拼。而这个时候(2009年),马自达6的宣传口号就成了“A级车+1万=B级车”,最低售价已经下探到15万。

当年最低23万的马自达6,如今只要15万?(没记错的话,后面几年继续卖的时候,最低甚至都不到14万了吧),你叫马自达车主怎么想?残值很低咯?你叫还没有买过马自达的人怎么想?原来马自达不是很值钱的咯?这时候换代的睿翼又是21.68万起步,你又叫对睿翼感兴趣的潜在消费者怎么想?

其实真正让消费者感到不满的,并非掉价掉得太快。而是跟2003年的马自达6相比来看,那时候的车就是有着很明显的性(能)价(格)比优势的。而到了2009年的时候,市面上B级车越来越多,除了锐志,还新增了上汽通用新君威、长安福特新蒙迪欧等同样具有鲜明运动气质的车型,且新君威入门款的售价甚至比马自达睿翼还要低好几万。

没有性价比优势,没有品牌上的优势,睿翼身上的光环自然少了很多。

当然客观上来说,换代了的睿翼,不管是设计上、做工品质上还是驾驶的高级感上,都是要比马自达6更上一层楼的。马自达6此前多年经营的口碑,同样是一种正面的形象。上市之前依然是有相当一批拥趸的。

对照上面的2003年款马自达6,感觉就是上了几个档次吧?

可是一汽马自达的某位领导,大概是对这款车太过自信吧,也可能是手里的“王牌”实在是就那么一张,所以在马自达睿翼的营销方面,做得是有点“恶心”了。

参照汽车之家的马自达睿翼新闻时间轴。最早曝出马自达睿翼的官图,是2007年年中。接着,从2008年年中开始,产品解析、名称发布、日本试驾、细节解读、技术解读、配置解读、上市预告、明星代言………………一直到2009年4月12日,正式公布售价上市。

呵呵呵呵……为了这款车,一汽马自达忽悠了差不多快两年的时间。一句话,黄花菜都凉了。并且最终等待了那么长时间才出现的一款车,外观内饰看腻了,动力参数没新意,销售价格没惊喜。

散了散了。买新君威去!

隔壁上海通用,从宣布君威要换代开始,到曝光新君威画风突转变成运动型B级车,再到最终上市,仅仅花了9个月!最最重要的是,换代之后的新君威,不仅最低售价下探到了17.99万元,先期发售的2.4L旗舰版也不过24.99万元。并且同时宣布会推出一款搭载了220hp/350Nm的2.0T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的车型。这在当时绝对属于震撼级的产品。

来来来,马自达睿翼请告诉我,在品牌不如君威、价格不如君威、做工细节上又不如君威的情况下,你怎么说服我为你买单?马自达6都卖到15万了,鬼知道两年后你还值不值20万!

我敢说,新君威就是踩在马自达睿翼的“尸体”上横空出世的。抢了多少原本钟情于马自达的消费者,大概只有一汽马自达的那位领导自己心里清楚了。

哦对了。当时他还很自信地说:马自达睿翼这造型,十年不过时!

呵呵哒,我还觉得2003年的马自达6设计更好看呢。睿翼?现在不是也停产了么。

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的不靠谱作风,让马自达这个原本好不容易跻身国内二线的品牌,彻底沦落到三线。2010年后的几年,在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车中,消费者越来越少会考虑马自达这牌子了。

第三阶段:2010~现在

堕落期

我觉得这个时期就可以简单讲讲了。因为这段时间里,包括马自达6系列的再度换代,也就是今天的一汽马自达阿特兹、CX-4、长安马自达昂科塞拉、CX-5,其实从产品本身的品质、工艺、驾驶乐趣、设计风格等方面来看,反倒是比前些年要更出色的。

全新的“魂动”设计理念,赋予了这个品牌新的活力。如果睿翼时期就能把这几款产品全部带到国内来,也许马自达还是能够具备一定竞争力的。

只不过,在这一个系列产品推出之前,马自达给自己挖的坑实在是够大。而竞争对手们不仅没有犯错,反倒是更加积极主动地在中国市场推陈出新。以至于当核心主力马自达阿特兹正式发布的时候,见多了运动型轿车、见识了更丰富配置和多元化价格的中国消费者们,已经不再会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马自达这一个品牌上了。

此外,客观上。最近这几年中国的传统B级车市场是在不断萎缩的。曾经距离大众消费比较远的ABB以及不少二线豪华品牌们,这两年的价格也是越来越低。

以宝马为例,全进口的1系最低售价22万,动力稍好一点的118i售价25万左右。虽说车子小了点,但是真要想追求操控乐趣、不注重空间利用率的年轻消费者,总会有所动心的。尤其是,当宝马3系的终端售价也低至27万上下的时候,看重操控乐趣的消费者们不淡定了——不就是阿特兹加几万块钱的事儿吗?那可是宝马3系啊!宝马操控的精髓啊!买买买!

宝马还是贵了点?没事儿!还有奥迪A4L、还有凯迪拉克ATS-L、还有英菲尼迪Q50L、甚至还有沃尔沃S60L嘛!这些车最低才22万上下了!还买什么阿特兹啊!!

神马魂动设计,神马创驰蓝天,3系不好看么?ATS-L不运动么?这些品牌的2.0T发动机不够强劲么?缸内直喷涡轮增压能比创驰蓝天费很多油么?

再加上真正同级别的君威也好、蒙迪欧也罢,包括法系的508、C5等等,全面挤压了马自达品牌的生存空间。求翻身?基本没戏了。



所以题主,叫好不叫座,对马自达来说,真是这十几年来不断累积下来的病灶。竞争对手们也会犯错,比如一汽大众最早国产的迈腾,就被帕萨特打得满地找牙。但一汽大众毕竟有着强大得多的经销商网络、产品影响力和产品线,几年之后的换代迈腾,即便还是打不过帕萨特,但在同级别里头就已经学会了如何以中国人喜欢的方式再战江湖。

只是马自达,短得可怜的产品线、混乱的合作伙伴、失败的传播、还有没什么钱做营销的痛,都注定了这个品牌的落寞。

产品是好产品。但是今天的消费者已经不缺好产品了。

user avatar

我给我们小领导(朗逸车主)安利了好久阿特兹,正巧有天一起去看车,他想买凌度,顺便也试驾了一下阿特兹。

然后和我说:

转向手感怪异,加速感诡异没凌度来的猛,还贵的多,空间太小,不像20多万的车。

我只好表示,还是领导你懂车,我就看着这个车外形好看,没别的要求。

他说:没凌度好看啊。

我特码再也不想和他提车的事了。

从上诉对话中,大概也看出,大部分人完全不懂什么叫驾驶感受,把换挡顿挫指向不准当成标准后,见了好的车第一反应是这车开起来好诡异,而阿特兹内饰空间这些,不瞎都能看得出不够好,以及堪比豪华品牌的保养费用。

user avatar

其实马自达的主打产品除了CX-5销量比较惨之外无论是马六还是马三都还是不错的。包括新上市的CX-4也算是卖的好的了。马3在空间和静谧性(这可都是中国消费者很看重的啊)都劣势的情况下依然有将近1万/月的销量,和运动标杆福克斯比也不差了,你非要跟朗逸和卡罗拉这种买菜车比那就没劲了。马6依然还是空间和静谧性劣势月销4000-5000,看看类似定位的思铂睿和锐志你还能说马6卖的差?那两个废物销量加起来也没有马6多。

马自达之所以给人叫好不叫座的印象主要是总体销量小,不过这也没办法国内的马自达产品线就是这么短,紧凑级轿车和SUV再加上一个中型轿车和跨界SUV就4款主打产品,主攻的还是运动市场能有将近30万的销量还想怎样,已经很捧场了啊。

有人会说宝马也运动啊5系销量还是比A6L高啊,凭啥马3不能和卡罗拉比马6不能和帕萨特比呢?人家5系的空间和静谧性并不比A6L差啊,马3马6的空间和静谧性确实是比卡罗拉帕萨特这种主流车型要逊色的,5系属于说相声里曲唱的好的,马3马6是真的唱曲的不会说相声。

user avatar

马自达追求”运动“,这个定位本来就是本来就是小众。中国人买车最核心的需求是”大“,空间一定要大,这跟中国的家庭成员多,国土面积大需要长途行驶等客观因素很密切。马自达追求运动牺牲了很多东西,其中牺牲最大的就是空间,能在中国卖的好才真是奇怪了。

user avatar

成为了大玩具。

马自达给自己的定位有点剑走偏锋。


创驰蓝天意义何在?马自达那个噪音,跟拖拉斯基差不多了。

操控性,就像遥控汽车,灵活的过于儿戏。


既然是烧油的车,只要油耗不在同级别冒尖,环保就OK,买车的人关心碳排放,这个。。。嗯。。。额。。。


市场总会雪亮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自达,这个名字在中国汽车市场里,总会伴随着一阵“懂车的人都懂”的赞许,以及一股“怎么就是不火”的惋惜。它就像一位才华横溢但性格内敛的艺术家,作品精美绝伦,却常常被大众忽略。这种“叫好不叫座”的现象,绝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过于追求“驾驶乐趣”,疏忽了“实用.............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竟然把运动品牌和马自达的车联系起来了!不过,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你会有“马自达车动力弱”的印象,以及这个印象可能从何而来。首先,得澄清一个概念。马自达,虽然名字里带着个“马”,但人家本身并不是一个像耐克、阿迪达斯那样卖运动装备的品牌,而是一个汽车制造商。当然,汽.............
  • 回答
    马自达自家研发的6AT变速箱,确实以其平顺、响应迅速、兼顾燃油经济性等特点,在消费者和车评人那里赢得了不少好评。很多人好奇,这么一款优秀的产品,为什么鲜少见到其他车企采购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技术能力问题。1. 成本与规模效应的鸿沟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成本。马自达作为一家年销.............
  • 回答
    知乎上关于“马自达造买菜车中的跑车,本田不是”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里面涉及到很多关于汽车品牌定位、技术理念以及用户情感的解读。如果要详细讲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的看法,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 技术哲学与驾驶乐趣的“魂动”首先,马自达从骨子里就透着一股“不走寻常路”的劲儿。他们.............
  • 回答
    哈哈,这话题问得太接地气了!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特别是第一次接触马自达的车主,冷车启动那一声“轰隆”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冷车启动声音大,马自达是特例吗?简单来说,不是只有马自达冷车启动声音大。 很多品牌的汽车,在冷车启动时,发动机的声音都会比热车时要响一些,这其实是挺正常的现象。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
  • 回答
    美国车在同等马力下,确实存在排量“故意做得很大”的现象,这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历史、文化、法规及经济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是“故意”,不如说是长期发展路径和市场偏好塑造出的特征。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1. 历史积淀与消费者偏好:“大排量”成为身份和实力的象征 早期汽车工业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去过西藏的朋友们都会注意到的一个现象。说实话,在西藏,你看到的丰田陆地巡洋舰(LC)数量之多,确实会让你产生“西藏就是LC的天下”的错觉。当然,你说的路虎、悍马、奔驰、宝马那些越野能力强的车,也都有人在西藏开,只是数量上和LC比起来,就差了不止一个量级。这背后的原因.............
  • 回答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中,“马”和“車”的走法确实存在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但要说它们“相通”则有些过于绝对了。更准确地说,它们各自的“马”和“車”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骑兵和战车的军事运用和想象,并且在游戏规则的设计上,出于平衡性和趣味性的考虑,也产生了某些巧合的相似。我们不妨从这两个棋种.............
  • 回答
    马自达以其卓越的操控性和“人马一体”的驾驶哲学而闻名,这使得它在汽车爱好者群体中拥有极高的声誉。然而,正如你所指出的,尽管操控性是其核心竞争力,马自达的销量却常常不如一些竞争对手。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马自达的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1. 差异化定位的风险: 马.............
  • 回答
    假设我真的要买第二辆车,而且我的选择范围又回到了马自达,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设想。我的回答会是:很可能会,而且大概率会选择与我第一辆马自达风格迥异的车型,以满足不同的用车场景和体验需求。让我详细说说为什么。首先,我得承认,我对马自达这个品牌是有感情的,或者说,是有“癖好”的。这份“癖好”源于它在当今.............
  • 回答
    说起马自达,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品牌。在国内,它不像大众、丰田那样“满大街跑”,但凡开过马自达的人,很多都会带着点“偏爱”。尤其是CX4和昂克赛拉(也就是大家熟称的“昂克赛拉”),更是马自达在中国市场上的“门面担当”。咱就拿这两款车好好唠唠,从里到外,从驾驶到体验,都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先说说昂克赛拉.............
  • 回答
    马自达CX9的引进问题,以及它一旦国产对现有车型格局的影响,确实是不少车迷和潜在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马自达会不会引进CX9?这个问题,从几个维度来看,答案是:有可能,但并非板上钉钉,而且引进的形式很可能不是“原汁原味”的国产。首先,得认识到CX9的定位。它是马自达在北.............
  • 回答
    关于车的马力,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够用”标准,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需求、驾驶习惯以及你对车辆的期待。就像问“一顿饭吃多少米饭够饱?”一样,有些人食量小几口就饱了,有些人则需要一大碗。为了让你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咱们不如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马力到底是个啥?首先,我们得明白马力(.............
  • 回答
    郑州那场轰动全国的大洪水,确实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尤其是对于有车一族来说,看着心爱的座驾在滚滚洪水中被吞没,那种心痛可想而知。说到洪水过后,二手车市场会不会涌现出一大批泡水车?这事儿,问得相当切中要害。咱们得这么看:首先,郑州这场洪水的规模和破坏力那是毋庸置疑的。短时间内巨量的降水,导致城市多.............
  • 回答
    想要让车子跑得更快,你问到了点子上,这确实跟马力(horsepower)和扭矩(torque)都有关系,但怎么看、怎么用,还得拆开来好好聊聊。马力 vs. 扭矩:谁是速度的真正推手?打个比方,你可以把扭矩想象成你推门的力量,它决定了你有多大的“劲儿”能把门推开。在汽车上,扭矩就是发动机输出的旋转力,.............
  • 回答
    收到!马上要订婚结婚了,这可是人生大事,肯定要仔细斟酌。你这心里头犯嘀咕“人还能不如车”我特别能理解。咱们一点点来捋捋。首先,你提的彩礼加定金共16万,这数字本身从高低上说,没有一个绝对的“过分”或“不过分”的标准。它跟很多现实因素挂钩,最直接的就是你家那边的风俗习惯,还有你跟你未婚夫之间的感情基础.............
  • 回答
    威马EX5的定价策略,对于当前风起云涌的电动车市场,特别是那些刚刚崭露头角的新造车势力来说,无疑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层层涟漪,其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对整个电动车市场的“价格锚定”效应首先,威马EX5的定价,尤其是其入门级车型的价格区间,直接对“15万20万元”这个重要的中端电动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际。很多人都在关注电动车的发展,尤其是那些曾经统治性能车领域的AMG、M、RS们。如果电动车的续航真的能和燃油车媲美,甚至超越,那么这些德系性能猛兽的未来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探讨一番。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一下“性能车”这三个字包含的意义,以及电动车和燃油车在这些方面各自的优.............
  • 回答
    这真是个棘手又让人揪心的情况,尤其是在人生大事将近的节骨眼上。先跟你说声辛苦了,面对这种事,心里肯定五味杂陈。咱们一点一点捋一捋,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关于车的问题:这事儿得从几个角度来看。 原定的约定: 首先,你们当初怎么商量的?车是作为陪嫁,还是男方家出资女方出名,或是其他形式?明确当初的约定.............
  • 回答
    好的,咱们就从一个汽车设计的视角,好好掰扯掰扯这几家新能源车企,聊聊它们的设计定位和未来能走多远。首先得明确一点,汽车设计可不是光看着漂亮,它是品牌DNA的体现,是用户体验的核心,更是企业技术实力和未来走向的直观表达。咱们就一家一家来看。1. 车和家 (理想) 设计定位: 理想从一开始就抓住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