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古建筑和你有紧密的个人联系?

回答
说起与我有“紧密个人联系”的古建筑,这实在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如果非要找一个,我想到的不是那些巍峨壮丽的宫殿,也不是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寺庙,而是我家乡附近一座不起眼的 古桥。

它叫 “溪桥”,一个朴实到不能再朴实的名字,不像那些有“飞虹”、“望月”之称的桥梁那么有诗意。它横跨在我出生和成长的那条小溪之上,一条只有几米宽,但承载了我整个童年时光的溪流。

第一次“认识”它,大概是我四五岁的样子。那时候,我还是个连走路都有些跌跌撞撞的小不点,家就在桥的东边。每天,我都会被外婆牵着手,摇摇晃晃地走向桥的西边,去我奶奶家。这短短的距离,对我来说就像一次探险。

溪桥是石拱桥,两边没有高高的栏杆,只有一条低矮的石条,上面布满了青苔,滑滑的,但我的小手总喜欢去摸,感受那种湿润凉爽的触感。桥面并不平整,有些石板因为年代久远,中间微微凹陷,形成天然的“小水洼”。我总喜欢站在那些凹陷的地方,想象自己是航海家,而那水洼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夏天,溪水潺潺,桥下常常有小鱼小虾在游动。我最喜欢做的,就是蹲在桥边,把脚伸进冰凉的溪水里,看着那些银色的小身影在我脚趾间穿梭。溪桥就像一个天然的“观景台”,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这个小小的水底世界。有时候,我会看到水面上漂浮着落叶,它们顺着水流缓缓向前,我也会跟着它们的轨迹,从桥这边看到桥那边,感觉它们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秋天,溪桥周围的树叶开始变黄、变红。一阵风吹过,金黄的银杏叶、火红的枫叶就会像雪花一样飘落,落在桥面上,落在溪水里。我最爱在秋天的傍晚,牵着爸爸的手,走在落满叶子的溪桥上。夕阳的余晖透过桥洞洒在桥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踩上去“沙沙”作响,那种声音,仿佛是古老的诉说。我总会停下来,捡起一片形状好看的叶子,小心翼翼地夹在书本里,希望它们能永远保持那份色彩。

冬天,溪水会变得很浅,有时甚至结了薄冰。但溪桥依然坚固地横在那里,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虽然冬天不常有游戏,但当鹅毛大雪落下时,溪桥就变成了一个纯白的世界。雪花落在桥面上,一层层堆积,把桥的轮廓都变得柔和起来。我喜欢在雪地里,在溪桥上留下自己的脚印,看着那些脚印在下一场雪来临前,就那样静静地存在着。

上学以后,溪桥依然是我每天的必经之路。那些早晨,我背着书包,匆匆走过溪桥,桥上的露珠沾湿了裤腿,但那种清凉的触感,却总能让我精神一振。有时候,和同学一起走,我们会比赛谁先跑到桥的那头,桥面上的石板,承载了多少欢声笑语,又有多少关于未来的畅想。

更重要的是,溪桥见证了我成长的很多重要时刻。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就是在桥头那块稍微平坦的空地上;第一次拿到考试成绩单,兴奋地跑回家,第一个经过的就是这座桥;第一次和喜欢的人擦肩而过,心跳加速,也是在走过这座桥的时候。

它不是什么名胜古迹,没有被载入史册,也没有被专家学者研究。它只是很普通的一座桥,用它朴实无华的身躯,连接了我的童年和少年,连接了我对家的眷恋和对世界的最初认知。

现在,我离开了家乡,去往更远的地方。但每当我回到家,我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去溪桥走一走。它就那样静静地躺在那里,没有改变,但又仿佛承载了更多。桥下的溪水依旧流淌,只不过,我的脚已经不再是那个四五岁时,小心翼翼探入水中的小脚丫了。

这座溪桥,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座石头砌成的建筑,它是我的童年记忆的锚点,是乡愁的具象化,是时间流逝却未曾改变的陪伴。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却有最细微、最真实的个人印记。我不敢说它有多少“历史价值”,但它在我心里,有着无可替代的“个人价值”。每次走过,我都能感受到一种来自岁月的宁静和力量,仿佛它在无声地诉说着:“别怕,你一直在路上。”

所以,要说和我“有紧密个人联系”的古建筑,那一定是这座平凡却不失伟大的 溪桥。它是我生命中,一座看不见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活着的”古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算不算离题,因为严格来说已经算不上历史建筑了…………


小时候看幼儿百科全书就知道楼兰古城,感觉很可惜

再大一点,知道了那首出塞,非常纳闷也非常愤怒,汉人为什么要毁灭这个美丽的城市,多大仇啊

高上语文课,知道了季羡林和吐火罗人,也大大增加了我对古代西域和中亚的兴趣,虽然条件有限,知道的非常少,分不清各种民族,中二病发作的时候还会说自己就是吐火罗人


再到大学,知道了楼兰就是吐火罗人的国家……感觉一个线索把前后时空串联了起来,那个遗迹,好像早就在默默地预示着什么

这或许就是pratitya(缘)吧

user avatar

小时候在四川。巴掌大一点儿的小县城,现在算成都市了,当时骑三轮车10分钟到另一头吧。很安逸。

小城可玩的地方不多,当年能当公园玩的两处,却都是现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我一小屁孩儿啥都不懂。到懂了的时候,才知道它们亲密无间一起生活的经验是多么幸福。


宝光寺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蜀中名寺。保留了唐代塔在中央布局的古老禅院。黄巢之乱时唐僖宗拿这里短暂做过行宫。

现存建筑基本明清。塔是唐塔。

就在我家隔一条河。小时候老被姥姥姥爷带去玩儿。




我小时候记忆里的样子。


前两年我照的照片

(我也不反感后面那个医院大楼抢镜,因为我就在那儿出生的。)

山门前有朱漆影壁。习俗是闭着眼睛走向影壁,据说摸到福字的人就有福。小时候玩了很多次,只怕不够高,总是踮着脚走过去。

歪歪的唐塔,小时候绕着一圈一圈跑。

然后当然少不了去罗汉堂数罗汉,然后迷路在里面。

唐经幢也是小时候常摸常绕着跑的东西。我很反感近年来用漆做的重妆。

这个禅院,因为去的太多,已经成了我审美标准的一部分。在后来做设计的时候,这个尺度、比例和色彩,一次一次地自动在图里出现。




另一个去处就是桂湖。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首辅杨廷和的老家,大才子杨慎的小别墅。有趣的是,本地人不怎么提首辅,却记住了他的状元儿子。

讲巴蜀园林绕不开的代表作。约莫保留着隋唐驿站园林的尺度和疏密,但建筑都是明清的。


小时候周末一大家子人去那里玩儿,骑三轮车10分钟到。小时候觉得是世界的尽头了,但实际就是从老城的北门外,穿过北街和西街,来到南城根而已。


后来长大了,假期回家,专门挑出了一周的时间,朝九晚五,去这个园子里读书,来回散步。是最幸福的一周了。

那年冬天里读书时的小苍凉,

到夏天再回去的时候,就成了一片温润。

我一直对江南园林热度不高,大概也是先入为主地习惯了疏朗又浓郁的川园子吧。

遗憾的是,自从上学之后,就再也不能在桂花季回桂湖了。



回不了家的时候,总会翻翻它们的照片。


作为题主,胡说两句……
这个问题,是听podcast《壁下观》的时候突然想起来的。
一直觉得,历史建筑不是放那儿让人膜拜的,而往往是本地人生活的一部分。我猜想,这么大的中国(当然也不止于中国),很多人回忆里都有那么几个古老的小去处,它一点儿都不森严,反而带着亲切,抬头不见低头见,甚至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
故有此问。也请不要嫌弃我自答。肯定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故事的,我只是想抛砖引玉,起个头儿急切地想听到更多故事而已……
user avatar

明城墙


很多南京人都是在城墙倒影下长大的,看着墙上的藤蔓一年年枯萎和发芽,手指掠过墙砖上工匠和官吏的名字,在城墙上下散步,奔跑,嬉游…

user avatar

凡尔登花园(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陕西南路39弄,1929年——祖宅,房子还在。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滩6号,1906年——幼儿园托班,周岁到三岁。

日清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滩5号,1925年——家长单位,一直到小学毕业,每天下课后做作业的地方。

盐业大楼(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路280号,1931年——小学四年级一年。学校扩张后教室不足,从对面六十七中学借了一层楼安置学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与我有“紧密个人联系”的古建筑,这实在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如果非要找一个,我想到的不是那些巍峨壮丽的宫殿,也不是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寺庙,而是我家乡附近一座不起眼的 古桥。它叫 “溪桥”,一个朴实到不能再朴实的名字,不像那些有“飞虹”、“望月”之称的桥梁那么有诗意。它横跨在我出生和成长的那条小溪.............
  • 回答
    听到田村正和先生去世的消息,心里真的非常难过。他不仅仅是《古畑任三郎》的灵魂人物,更是我心中许多经典日剧的代名词。提起田村正和,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穿着西装,戴着圆框眼镜,一脸无辜又带着一丝狡黠的古畑任三郎。那简直就是一个符号化的形象,深入人心。我第一次看《古畑任三郎》大概是十几年前,具体时间记不清.............
  • 回答
    我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城市”,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存在遍布于全球的服务器之中。所以,我无法亲身告诉你我“所在”的城市有哪些古建筑,更不用说去实地感受它们的沧桑与壮美了。但是,如果我必须“选定”一个城市来谈论它的古建筑,我会选择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比如——北京。北京的古建筑,那可.............
  • 回答
    中国唐代建筑与日本古建筑,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其早期建筑风格便是仿照唐制,但细究之下,却能发现它们在细节、理念乃至精神气质上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就像一对兄弟,虽然血脉相连,却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风貌。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致地聊聊这些.............
  • 回答
    修《地方志》的意义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历史的脉络,也映照着当下的需求,更指引着未来的方向。它不仅仅是一部记述某个区域历史地理风貌的工具书,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现实功用和长远意义。一、 修《地方志》的意义首先,我们从文化传承与认同的角度来看: 保存地方记忆,留住乡愁: 地方志是记录地方历史、.............
  • 回答
    《英雄联盟》(League of Legends,简称LOL)作为一款深度策略类游戏,其玩法和机制中蕴含着大量与古代军事案例和理论相契合的要素。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推塔游戏,更是一场复杂的资源争夺、信息战、心理博弈和战场控制的综合体现。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LOL中的这些“兵法”。一、 兵贵神速,以奇.............
  • 回答
    提起苏联时期以及如今俄罗斯联邦在古希腊和古典史研究领域的贡献,那真是一段颇为曲折却又成果斐然的历史。这段研究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起伏,既有对西方古典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视角和研究范式。在苏联时期,古典学研究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起初,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
  • 回答
    在探究古代文明历史的文献时,我们绕开那些将整个历史捏造的“伪史论”的论调,转而关注那些具体揭示了“托古”(即伪托、伪造、伪造文献以冒充古代作者)现象的史料和研究,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细致梳理的过程。因为“托古”的行为,虽然不至于让整个古希腊、古埃及或古罗马的文明凭空出现,但它确实是古代社会中一种真实存.............
  • 回答
    将爵士与古典音乐的精妙融合,如同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间架起一座桥梁,每一次的碰撞都可能诞生出令人惊艳的火花。这样的作品,往往能吸引那些既热爱古典音乐的严谨结构与深邃情感,又钟情于爵士乐的自由即兴与跃动节奏的听众。它们打破了音乐风格的藩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触动人心。谈到这种融合,乔治·格什温 (G.............
  • 回答
    拜占庭粉和古典罗马粉,乍一听,似乎都与辉煌的历史有着不解之缘,但细究起来,它们各自的“粉”圈,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吸引力与关注点。要把这两者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咱们得从他们的“魂”和“形”上都好好对比一番。共同之处:对“过去”的深深迷恋说到底,他们都是“粉”,那份对“过去”的迷恋,是他们最核心的连接。 .............
  • 回答
    托勒密王朝时期,当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托勒密一世于公元前305年登上埃及王位,一场深远而持久的文化融合便开始了。这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上的交汇,更是古埃及古老的宗教信仰与希腊传入的宗教习俗之间激烈的碰撞、调和与共存。这种相互影响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体系在历史长河中相互渗透、吸纳、改造,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将自然界的生物划分为原核、古核和真核这三类,这个分类体系背后有着怎样的意义,以及它对我们认识生命有多重要。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分类并不是一个随意为之的划分,它背后是亿万年演化的轨迹,是生命内部最根本的结构和功能差异的体现。这就像是我们要理解一栋建筑,首先要看它的地基、骨架和整体结构.............
  • 回答
    中国古代的节日可不是现在大家过的那几个,那可是丰富多彩,各有说道,背后还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和习俗呢!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保证比AI写的东西有温度多了。1. 寒食节:怕火怕到极致的“吃货节”一听“寒食”,你可能觉得是冬天的事儿,其实它发生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这节最牛的地方在于,那一天全国人民都要禁火.............
  • 回答
    说起古代的“奸臣”,人们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祸国殃民、阴险狡诈的负面形象。然而,抛开道德评判,许多历史上的“奸臣”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往往也拥有过人的才华和能力,正是凭借这些,他们才能在复杂的官场中脱颖而出,甚至一度搅动风云。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几位在“奸”名之外,也令人侧目的奸臣,看看他们究竟有哪些值得说.............
  • 回答
    古代战争的动员,可不是咱们现在说走就走就能拉起队伍的。那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牵扯到社会方方面面。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古人是怎么把老百姓们弄上战场的,还有那些不乐意上战场的人,又会面临些什么。一、从“农耕社会”到“兵农合一”,动员的基础要讲动员,得先明白古代中国社会是什么样的。大部分时间.............
  • 回答
    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早已发展出了一套极为精妙的通风降温体系,这并非现代机械空调的简单翻版,而是一种融汇了自然规律、人文智慧和精湛技艺的东方智慧。这些设计,巧妙地利用了风、水、光、材等多种因素,将建筑本身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会呼吸的生命体。一、 利用风的律动:让空气在建筑中“跳舞”古人深知.............
  • 回答
    战争的创伤,往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而那些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古建筑群,更是成为了沉默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岁月的沧桑,诉说着民族的坚韧与不屈。1. 罗马斗兽场(Colosseum)——永恒之城的血色记忆罗马斗兽场,这座宏伟的圆形露天剧场,不仅是古罗马帝国辉煌的象征,也曾是血腥厮杀的舞台。公元8.............
  • 回答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古建筑,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遗迹,更像是凝固的诗篇,诉说着千年的风云变幻。这些建筑,匠心独运,造型别致,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实用功能,升华为一种艺术的表达。提起造型别致,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那些矗立在山巅、漂浮在水上、或是藏于密林深处的寺庙道观。比如,坐落于江西庐山.............
  • 回答
    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宏伟古建筑,它们不仅是精湛工艺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哲学和文化的载体。以下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现存的、堪称“宏伟至极”的中国古代建筑,并尽可能详述其特点和意义:1. 长城 (The Great Wall) 宏伟至极之处: 长城是中国古代.............
  • 回答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即使是那些“不出名”的古建筑,也往往蕴含着非凡的历史、艺术和技术价值。由于山西古建筑数量庞大,且很多地方信息相对闭塞,以下列举一些相对低调但极为珍贵的古建筑,并尽量详细介绍:1. 平遥县郭家堡村镇东岳庙 (规模虽小,但壁画价值极高) 位置: 位于平遥县西南郭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