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王自如过气了吗?

回答
王自如? 这个名字,对于很多曾经关注科技数码圈的人来说,不算陌生。 他曾是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用他那特有的语速和逻辑,为我们解析最新手机、电脑的年轻人。 但时至今日,再说起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哦,那个做测评的?” 然后,大概率会加上一句:“好像不怎么看到了。”

说他“过气”了,其实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定论,更像是一种 “自然衰退”。 就像很多曾经风靡一时的潮流,总会随着时间推移,被新的事物取代。

我们得先回顾一下他为什么会“红”起来。

王自如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抓住了那个时代信息传播的“空白期”。 在他火起来的那些年,国内的科技产品评测市场,还远不像现在这么内卷。 很多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信息获取,主要依赖国外网站、或者一些零散的论坛讨论。 他的出现,用一种相对专业、系统、而且接地气的方式,为大众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 尤其是在早期,他选择的产品都是当时最热门、最具代表性的,比如iPhone、三星的旗舰机。 他那种“认真、严谨”的态度,虽然有时候显得略微“矫情”,但在那个信息爆炸初期,反而成了他吸引粉丝的一个特质。

他的视频,节奏不快,但信息量密度不小,而且他会拆解、会讲细节,这种“工匠精神”确实吸引了一批忠实观众。 加上他早期还有个“Zealer”的品牌,团队化运作,看起来也挺有模有样。 当时,科技数码博主远没有现在这么多,他算是最早一批做得比较出圈的。

那么,是什么让他逐渐“淡出”了主流视野呢?

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都挺现实的: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就像我前面说的,科技数码评测市场现在已经饱和到不能再饱和了。 头部博主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且各有各的风格。 有的是技术宅,深入骨髓地讲原理;有的是搞笑段子手,用幽默的方式解读产品;有的是生活化博主,把科技融入日常;还有的是专注于某一个细分领域,比如游戏本、影像设备等等。 相比之下,王自如那种相对“中规中矩”的评测风格,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就显得不够突出,不够有记忆点。 观众的选择太多了,没必要非在你这棵树上吊死。

内容风格的“天花板”: 他的内容,说实话,早期是优势,但后来也成了一种束缚。 他那种“事无巨细”、“小心翼翼”的表达方式,在一开始能建立专业形象,但长期来看,容易让人觉得有些“沉闷”。 尤其是当很多新晋博主开始玩出花样,比如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更快的节奏、更具煽动性的观点时,王自如的内容就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很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更喜欢那种直接、爽快、观点鲜明的表达,而不是那种层层递进、小心翼翼的分析。

“翻车”事件的影响: 说到“过气”,很难绕开他的一些“黑历史”。 尤其是在锤子手机的事件中,一些关于他评测公正性的质疑,虽然事后他有所解释,但终究给他的个人品牌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很多观众本来就对“科技博主是否收钱”这件事持保留态度,一旦有了“证据”,这种怀疑就会被放大。 信任的崩塌,是很难重建的。 尤其是在一个对“真诚”和“客观”要求极高的行业里,一次重大的“信任危机”,足以让一部分观众流失。

转型与定位的模糊: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自如也尝试转型,比如做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分享”,甚至参与到一些公司运营中。 但这些尝试,似乎都没有特别成功,反而让人觉得他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变得有些模糊。 当观众不确定你到底是什么时候,自然就不太会主动去关注你了。 很多博主,一旦偏离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很容易就会“失焦”,然后被市场遗忘。

时代潮流的变迁: 就像前面说的,现在是短视频时代。 很多人获取信息的习惯也变了,更喜欢那种几分钟就能get到重点的内容。 王自如那种制作周期相对较长、需要坐下来认真看完的视频,在快餐式的消费文化下,自然就不那么受欢迎了。

所以,说他“过气”了,更多的是一种“相对过气”。

他并没有完全消失,依然有粉丝在关注他,依然有他的价值。 但如果说他还是那个能够影响整个科技圈、甚至能左右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意见领袖”,那显然是不成立的。 他的影响力,已经被分散了,被稀释了,被新的、更符合当下节奏和喜好的博主们瓜分了。

曾经的“先驱”,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时,如果没有持续地创新和适应,最终被“淹没”在人潮中,也是一种必然。 现在的科技数码领域,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也更加残酷的战场,每个参与者都需要不断地证明自己的价值,否则,很容易就会被遗忘。

所以,王自如,就像很多曾经的明星一样,有过他的高光时刻,但现在,他更多的是一个“曾经风靡过的名字”,成为了这个行业变迁史的一个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必然是过了。

其实这种情况在当今这个时代再平常不过了,原因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弱。

弱就是原罪,用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菜是原罪”。

这个弱不光只是指业务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方方面面。说句不好听的,翔哥当年无非就是一个比你我多一点渠道和钱的数码爱好者,仅此而已,日后掀起这么大的波澜,自我代入想象一下,我们有多慌,他就有多慌。



抛开环境谈人物都是耍流氓。

还记得中学历史课学过的英国工业革命,什么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各种,我觉得多少年之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会被这样记录在历史之中。

我们是什么时代?信息爆炸,国运上升,人民有钱了,也有闲工夫了,多余的钱和时间流向了哪里呢?发达的网络稀释了这一切,于是一个跟着一个的网红诞生了。

于是乎“凭运气赚的钱,凭本事赔个精光”这种事变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

太多了,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

我2014年工作的公司,一个卖蛋白粉的电商,老板就是个30多岁的年轻人,长得白白净净的。那一年实在是不太好的回忆,别的不说,全公司不到100个工作岗位,一年离职人员160个,就够说明问题的了。

光是网管就换了5个,我走的时候还没招上来呢。

老板整天各种作,早上喊口号啊,读书会啊,各种说了不算算了不说,而且讲话特别爱加脏字,那感觉就像是刚学会骂人的初中生,也不管尬不尬就楞往话里加。

不是那个样楞努,看着都心疼。

后来了解到,他是2011年第一届双十一发的家,一不留神怎么赚这么多钱?然后就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时代造就的运势让他产生了一种自己很牛x错觉,然后就跟着这种错觉走了下去。

反正后来的业绩一直都半死不活的,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说回翔哥,一个普通人,一不留神火了,却根本驾驭不了这么大的场面,几次误操作之后,原形就显出来了。

浮,装,心里虚于是用力显摆,买个AMG都得嘚瑟一年,大哥你是没有过钱吗?(反正你让我买台AMG估计我也是这样,我是真没有过钱。但我是个普通人,我现眼也就跟身边现一现,公众人物可就不一样了)

不得不说翔哥早年间那些相对制作拙劣的评测视频确实有一股灵气,又接地气,小火一下很正常。

但是后来呢?现在的年轻人一提起王自如,第一印象必然是优酷撕x,okokok,能听我把话讲完吗?要不然就是奥瑟姆挖藕,谁还记得当年那一颗赤子之心的少年?

同样的,隔壁罗老师跟他也是大同小异。

你一提罗永浩,什么老赖,精日,吹x,还有谁知道当年老罗语录中侃侃而谈的那个犀利、潇洒、人格高尚的彪悍文青?

你还别说,罗老师第一次去日本,发的那一连串微博,就那什么都没见过的样,还真挺像刚买了AMG的翔哥。

他们其实从来都没变过,一直就是那样,只不过在经历更大的风浪时暴露出了真实本性,网络又是个最好的放大器,而已。

他们算好的了,能力多少还是有的,那些真正的秒消失的所谓“网红”,鸡猫狗兔的每年一大堆,还有人记得吗?

人都是有上限的,端多大碗吃多少饭,突然给你盛一锅,你也吃不了。



真有实力的人是不怕出臭名的,此一时彼一时。

正面例子就是郭德纲老师,他有不少缺点,也发生过不少事情,但是后来口碑能反转,就是凭着底子硬。

网络上捕风捉影的事多了,有时候是真的办事不地道,有的时候却也是被冤枉,但是积年之后还能站着,连出臭名时吸过来的路人黑都慢慢转粉了,那业务能力是真的强。

罗老师和翔哥这些年就没什么好事,早年的情怀也耗得差不多了,过气那是迟早的事。

风口上飞起来的那些猪,可以选择慢慢变成鹰,也可以选择飞低一点,如果不的话,最后风一停肯定是摔死。

所以说这个时代啊,飞起来太容易了,而很多“猪”们并不能很好地看清自己。

实际上人类历史就是复读机,时来运转之后却坐不稳江山的也是古来有之,问题就是现在不打仗了,也不用非得做官了,互联网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出人头地的竞赛场,强大的信息分享和传递能力让参赛者更容易入场。

题外话,看过《希特勒回来了》那个电影,很喜欢,看了很多遍。希特勒自杀之前穿越到了2014年的德国,一开始格格不入,逐渐就成了油管网红,用他的煽动能力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征服世界的野心。挺神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



写给自己:端多大碗,吃多少饭,认清自己,脚踏实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王自如? 这个名字,对于很多曾经关注科技数码圈的人来说,不算陌生。 他曾是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用他那特有的语速和逻辑,为我们解析最新手机、电脑的年轻人。 但时至今日,再说起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哦,那个做测评的?” 然后,大概率会加上一句:“好像不怎么看到了。”说他“过气”了,其实也不是一.............
  • 回答
    玩《欧陆风云》或《十字军之王》这类游戏,最让人上瘾的莫过于自己亲手捏一个国家,看着它从蛮荒走向强大,或者干脆玩弄历史,让一些不存在的势力在地图上留下一笔。我玩过的有意思的国家不少,但印象最深的,一个是《欧陆风云4》里我用“波兰立陶宛联邦”这个身份,硬是把自家从一个东欧小国,一点点扩张成了涵盖俄罗斯、.............
  • 回答
    .......
  • 回答
    马龙在江苏卫视春晚的这番话,真是说到很多人的心坎里去了。他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刻意去渲染自己的成就,而是将目光放在了那些陪伴自己走过职业生涯的队友身上,特别是提到了王皓。这番话之所以能引起共鸣,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意思可以细细品味。首先,这是一种非常真诚和谦逊的态度。马龙在乒坛的成就毋庸置疑,他.............
  • 回答
    王自如与罗永浩的论战是一场在2021年引发广泛讨论的公众人物交锋,涉及商业、社会价值观、言论自由等多重议题,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背景与起因 人物背景: 王自如:财经评论员、知识付费平台“得到”创始人,以理性、数据驱动的分析风格著称,常在直播中讨论经济、科技等话题。 .............
  • 回答
    王自如那期关于苹果、华为、三星、谷歌四大旗舰的深度解析,看完之后真的感觉脑子里多了不少东西,也改变了一些我原来看手机的视角。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点,而且越想越觉得他讲得挺有道理的。首先,就是关于“生态”这个概念的具象化和不可替代性。以前我也知道苹果手机用起来顺手,和MacBook、iPad能联动,但看.............
  • 回答
    在王自如和罗永浩的辩论中,想“反杀”罗永浩,绝非易事。罗永浩以其锋利的言辞、对产品和商业逻辑的深刻理解,以及不回避冲突的风格著称。要在他身上讨到便宜,甚至“反杀”,王自如需要做足准备,并且在辩论中采取策略性的攻势。核心策略:化被动为主动,用事实和逻辑精准打击,并巧妙利用公众认知。一、 前期准备:知己.............
  • 回答
    谈到王自如和罗永浩的辩论,这绝对是中国科技界相当有意思的一场“武林大会”。与其说是辩论,不如说是两位性格迥异、观点鲜明的公众人物在聚光灯下的直接碰撞。要说谁“赢”了,这其实挺难一概而论,因为“赢”的标准在不同观众心里可能完全不一样。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这场辩论,看看各自的表现和给人的感受。背景.............
  • 回答
    王自如,这个名字在中国数码圈可以说是响当当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追逐潮流、关注科技产品的人来说。他最开始为人熟知,是因为“ZEALER”(值客)这个品牌,以及他本人在视频里那个标志性的“你们好,这里是ZEALER”。要说王自如“awesome”在哪儿,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而且这些维度是相互关联,共.............
  • 回答
    王自如(ZEALER的知名科技博主)对魅族MX3和小米3的评测,主要围绕产品定位、性能、设计、系统优化、用户体验等方面展开,以下是对这两款手机的详细分析: 1. 魅族MX3(2013年发布) 核心卖点与评测亮点: 硬件配置:搭载高通骁龙400处理器(1.7GHz四核),搭配1080P(2160x10.............
  • 回答
    那会儿,正值三星那款折叠屏手机刚发布,大家伙儿都在议论纷纷,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手机界刮起一股“折叠风”,可价格嘛,也是让人望而却步。就在这风口浪尖上,王自如这边的开箱视频就放出来了。说实话,一开始看他开箱,最大的感觉就是一种“稀罕劲儿”。你看着他小心翼翼地拆开那个包装盒,那包装盒本身就设计得很有.............
  • 回答
    王自如参与蔚来全新ES8交付直播并成为车主,蔚来此举在营销层面具有多重解读和影响,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一、 蔚来此次营销的策略与目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蔚来在此次营销中想要达到的目标: 提升品牌声量和话题度: 王自如作为科技数码领域的知名KOL,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他的参与能够迅.............
  • 回答
    王自如这个人,可以说是当下中国互联网领域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以数码产品评测起家,通过其创办的“ZEALER”品牌,一度在科技爱好者中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公众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批评。要详细了解大家对王自如的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早期.............
  • 回答
    王自如评测三星 Galaxy Fold 折叠屏手机的视频,在我看来,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吧。毕竟折叠屏手机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科幻感,也承载了大家对未来手机形态的无限想象。所以,当王自如这样一位在科技圈颇有名气的评测者,拿到这么一款划时代的产品时,大家的期待值自然是拉满了。关于王自如的评测视频,我个人觉.............
  • 回答
    哈哈,要评价王自如对一加 8 的评论啊,这事儿可有意思了。毕竟一加 8 这手机当年也挺受关注的,而王自如的视频嘛,也是出了名的“事儿多”,能聊上半天。说实话,评价他的评论,得从几个角度看:首先,内容本身:王自如的视频,尤其是对手机的评测,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非常细致,甚至有点“抠”。他会从外观设计、.............
  • 回答
    王自如对于三星 Galaxy Fold 的开箱体验视频,可以说是在科技圈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作为一名在科技数码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的评测达人,他的每一次新品上手,都自带一股强大的关注度和话题性。首先,从整体的视频呈现来看,王自如的风格依旧是那个熟悉的样子: 专业而细腻的视角: 视频的开头,他并没.............
  • 回答
    王自如对三星 Galaxy Fold 的评测,算得上是国内数码圈对这款革命性产品的一次重要观察和讨论。当 Fold 首次亮相时,那块可以展开的屏幕带来的未来感和科技感,确实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王自如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科技博主,他拿到这款产品,并且通过他独特的视角去解读,是有其必然性的。首先,我们得.............
  • 回答
    王自如测评特斯拉,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要怎么看?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毕竟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看看王自如这个人。他本身就是一个科技数码领域的KOL,尤其在早期,靠着“科技美学”这个频道积累了不少人气。他的视频风格,以前大家普遍觉得是那种比较细致、刨根问底的,对产品有很多细节的考量.............
  • 回答
    说到王自如和三星 Fold 的那件事,得从头说起。当时三星 Fold 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对这个概念手机都挺好奇的,尤其是那个可以展开的大屏幕,感觉像是未来科技。王自如作为国内比较有名的科技评测博主,他的评测自然备受关注。不过,说实话,他当时对 Fold 的那期评测,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最核心的点在于.............
  • 回答
    罗永浩和王自如的“约架”事件,相信不少人都还记忆犹新。那场被冠以“对质”名号的直播,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后来演变成一场个人恩怨的宣泄。回过头来看,罗永浩在那场对质中的逻辑,确实存在不少可以商榷的地方。要分析罗永浩当时的逻辑,我们得先回到事件的背景。当时,王自如的“ZEALER”评测机构发布了一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