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在阿富汗惨败收场?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的撤军,标志着一场近20年军事存在以一种难以令人接受的方式画上了句号。回溯这段漫长的历史,美国在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未能实现其宣称的目标,最终的结局无疑是一场“惨败”。要深入理解这场“惨败”,需要剖析其背后多重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原因。

一、初始目标的模糊与不断演变,导致战略迷失

最初,在“9·11”事件后,美国的军事介入阿富汗,其核心目标是“打击基地组织,消灭本·拉登,并移除塔利班政权”。这个目标在初期是清晰且具有压倒性民意支持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的爆发,阿富汗的战略重心开始变得模糊。

“反恐”的无限延伸: 随着时间推移,“反恐”的定义不断被扩大,从最初针对基地组织,逐渐延伸到打击一切被美国视为“恐怖组织”的武装力量,以及所谓的“促进民主”和“国家建设”。这种目标的扩张,使得战争的边界变得模糊,也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而缺乏一个明确的“结束点”。
“反恐”与“国家建设”的矛盾: 美国试图在阿富汗建立一个民主、世俗化的政府,这与当地根深蒂固的部落文化、宗教保守主义以及历史经验产生了深刻的冲突。强行推行一套西方化的治理模式,而未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当地社会结构,最终导致这种模式难以根基。

二、缺乏对阿富汗复杂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美国未能真正深入理解阿富汗独特的地理、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这是导致其战略失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王国与部落”的现实: 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部落和地方势力为基础的社会,中央政府的权威往往难以触及边远地区。美国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忽视了这种地方自治的传统,导致其在地方层面失去了广泛的支持。
“长者”与“地方领主”的权力: 在阿富汗,部落长老、地方军事首领(军阀)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美国早期的一些策略,未能有效整合这些地方势力,反而将其推向了对立面。一些被美国视为“盟友”的军阀,其本身也存在腐败和滥用权力的行为,这进一步削弱了新政府的合法性。
宗教与民族的交织: 伊斯兰教在阿富汗社会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而民族成分的复杂性(普什图族、塔吉克族、哈扎拉族、乌兹别克族等)也带来了历史遗留的矛盾。美国对这些因素的忽视,使得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未能获得广泛的认同。

三、塔利班的韧性与适应能力

塔利班并非一个简单的“外国代理人”或“落后武装”,他们拥有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这在美国的战略中常常被低估。

“圣战”叙事与民心基础: 塔利班能够利用当地对外国干涉的普遍反感,将自己塑造为捍卫伊斯兰和民族尊严的“圣战者”。尤其是在美国扶植的政府腐败、低效,以及在战争中造成平民伤亡的情况下,塔利班在部分地区赢得了同情和支持。
游击战与“消耗战”: 塔利班采用了有效的游击战术,利用复杂的地形和当地的庇护网络,对美军和联军造成持续的消耗。他们不寻求正面决战,而是通过伏击、IED(简易爆炸装置)等方式,不断削弱敌人的士气和实力。
外部支持(即使有限): 尽管美国试图切断塔利班的外部联系,但仍有证据表明,塔利班在某些时期获得了来自周边国家(如巴基斯坦)的有限支持,这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四、美国国内政治的掣肘与战略的摇摆

美国国内政治的演变,同样对阿富汗战争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厌战情绪”的累积: 随着战争时间拉长,伤亡人数增加,耗费巨大,美国国内的“厌战情绪”逐渐累积。尤其是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虽然加大了兵力,但同时也在寻求“撤军”的路径。
政策的反复与不确定性: 不同总统的不同策略,导致了阿富汗政策的摇摆。有时强调军事打击,有时侧重国家建设,有时又倾向于“和平谈判”。这种不确定性使得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都难以形成明确的长期合作或对抗策略。
“政治正确”的困境: 在追求“国家建设”的过程中,美国试图建立一个相对公平、包容的政府。然而,这在阿富汗的现实政治中,往往会触动既有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反而引发新的矛盾。

五、腐败与低效的阿富汗政府

美国扶植的阿富汗政府,从卡尔扎伊时期到加尼时期,都普遍存在严重的腐败和低效问题。

“窃国”的指控: 大量的援助资金流入政府官员和军阀手中,而非真正用于改善民生和国家发展。这使得政府在民众中的支持率持续下降,也为塔利班提供了攻击的口实。
军队的重建困境: 尽管投入巨资重建阿富汗国家军队,但由于腐败、士气不高、装备缺乏维护,以及将领们对塔利班的恐惧,军队在面对塔利班的攻势时,往往不堪一击。大量士兵逃离、投降,甚至在塔利班发动攻击前就放弃阵地。

六、错误的战略决策与“附带损害”

在战争过程中,美国也犯下了一些战略性错误,对局势造成了负面影响。

“大兵团”模式的局限: 美国及其盟友习惯于采用大兵团作战模式,但这在复杂的反恐战争中,其机动性和灵活性受到限制。同时,大量的军事存在本身也可能成为当地居民的反感因素。
无人机打击的争议: 无人机虽然精确,但在造成平民伤亡时,极易引发当地民众的愤怒,并成为塔利班宣传的工具。
缺乏有效的“走出去”战略: 当局未能建立一套有效的战略,以应对塔利班的长期存在和发展,也没有充分准备好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与一个非主流政权进行有效的互动。

结局的形成:

最终,当美国决定撤离时,塔利班凭借其对地方的渗透、强大的战争意志以及阿富汗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迅速瓦解了阿富汗的抵抗力量。美国未能建立起一个足够强大、能够自我维持的阿富汗政府和军队,使得其20年的投资和牺牲,在短短几个月内化为乌有。

总而言之,美国在阿富汗的“惨败”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深层问题相互叠加、恶性循环的结果。它是一场关于理解、耐心、战略和政治的复杂教训,也提醒着任何试图输出治理模式或进行大规模军事干预的国家,必须对目标、对象及其复杂的背景有极其深刻的认识,否则,任何宏伟的蓝图都可能在现实的泥沼中破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吹西方的民主制度,我曾在知乎上遇到过一个人;吹西方制度相当厉害。我用海地和利比里亚来反驳(这两个国家正好就是走美国制度,什么样子大家都知道)此人不仅不认为这是制度不适合人家,反而认为是人种不行。

你要是不愿意花时间查资料了解的话去看看小约翰可汗的视频也好啊。但凡看过小约翰视频的人都知道非洲和中东以及阿富汗有一个共同点:只是部落联盟,根本没有国家概念;殖民者来了强行合成国家。

我认为这次失败证明了欧美的“普世价值”和西方民主制度根本不是全世界通用。你看那个阿富汗政府,说句难听的还不如非洲的蒙博托、阿明、博萨卡……

[cp]我奉劝一些人,不要动不动就以救世主的样子来看任何一个事件、个人、组织、团体、国家。


1.你了解过这个国家吗?你对这个国家有多了解?

2.有那么多国家和老百姓需要你拯救吗?

3.你凭什么认为他们就需要被拯救?

4.你的拯救结束后,人家日子怎么办?美国人到处拯救,结果搞得人家国家民不聊生

(别搞得跟V字仇杀队似的)

伊拉克战争后,美英成立了“联军管理当局”整个当局只有一个懂伊拉克语言的翻译。然后没有任何一个中东问题专家、没有政治专家。

你现在说他们是来给人家送民主的

上坟烧报纸骗鬼也不是怎么骗的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的撤军,标志着一场近20年军事存在以一种难以令人接受的方式画上了句号。回溯这段漫长的历史,美国在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未能实现其宣称的目标,最终的结局无疑是一场“惨败”。要深入理解这场“惨败”,需要剖析其背后多重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原因。一、初始目标的模糊与不断演变,导致战略迷失最初,在“9.............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地缘政治、历史脉络以及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将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立足与阿富汗政府的迅速垮台放在一起比较,能非常清晰地揭示出其中的关键差异。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站住”,这绝非偶然,而是多年战略经营和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日本,美国驻军始于二战后,当时日本刚刚经历战败,国家.............
  • 回答
    理解美国在这些战争中的“失败”,需要我们跳出单纯的军事胜利与否的框架,深入分析其战略目标、战争的性质、国内外的复杂因素以及最终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这几场战争,虽然军事上美国军队的火力、技术和训练都占据优势,但为何未能达成其最初设定的目标,甚至导致了令人沮丧的结局,其原因错综复杂。朝鲜战争(195019.............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困惑的局面,就像一个人在同一个问题上前后矛盾,让人难以理解其真实意图。一方面,当美国决定从阿富汗撤军时,一些人批评其“不负责任”。 这种说法通常源于这样的担忧:美国在阿富汗驻扎了二十年,投入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资源,旨在建立一个稳定、民主的阿富汗。然而,在美军撤离后,阿富汗政府迅速.............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经营近二十年,最终撤军并导致塔利班迅速重掌政权,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朝一夕所能道明。要说为什么没能建立起一个能够独立有效对抗塔利班的政治组织,这背后牵扯着阿富汗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美国战略的局限性、以及塔利班自身的韧性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理解阿富汗这个国家的底子。阿富汗从来不.............
  • 回答
    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在2001年被美国为首的国际联军推翻后,部分残余力量确实选择向巴基斯坦渗透,而非伊朗。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宗教、民族以及经济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塔利班与巴基斯坦之间更为紧密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联系。首先,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是关键。塔利班的崛起.............
  • 回答
    关于美军在喀布尔机场向阿富汗平民开火的事件,目前的情况和背景需要结合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期间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梳理: 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2021年8月25日至26日,美军在阿富汗喀布尔机场进行撤离行动时,与阿富汗政府军和塔利班武装发生激烈冲突。机场是美军撤离的关.............
  • 回答
    谈论美国在阿富汗的“最大失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这次长达二十年的军事干预中充满了令人沮丧的决策和未能实现的承诺。然而,如果非要找出最核心、最根本的失败,我认为可以归结为:未能建立一个能够独立自主、并被阿富汗民众广泛接受的、能够持续存在的政治和安全体制,最终导致美国撤兵后塔利班迅速卷土重来。这并不.............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对华突然释放合作信号,其背后的考量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非单一的“葫芦里卖的药”。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一、 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困境与现实考量首先,理解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困境是理解其对华合作信号的关键。美国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军事存在,耗费巨大,但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定.............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任务于2021年8月31日正式宣告结束,这标志着一场持续近20年的复杂而代价高昂的战争画上了句号。这一决定的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国内政治的压力,更有对战争成效的深刻反思。首先,持续的战争成本和停滞不前的战果是促使美国撤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自200.............
  • 回答
    拜登总统在阿富汗局势急剧变化后首次接受专访,再次为美军撤离行动进行了辩护,并坚称“我不认为这是失败”。这一表态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人们对这场持续了二十年的战争及其结局有了更深的审视。首先,我们得理解拜登总统“不认为这是失败”这句话背后的逻辑。从他多次公开表态来看,他强调的是完成“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触及了很复杂的社会情绪和网络文化现象。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在b站,京阿尼的作品下是悼念,而在美国枪击案视频下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首先,得明确一点:b站的用户群体构成和内容生态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 b站起初是二次元爱好者聚集的社区,很多用户从小看着日漫长大,京阿尼作为业界标杆.............
  • 回答
    美官员透露“美国不大可能在8月31日前完成撤离行动”的消息,这无疑给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阿富汗带来了新的变数,也让全球的目光更加聚焦于这个动荡的国家。首先,这个信息直接触及的是撤离行动本身。美国及其盟友原计划在8月底前完成对在阿富汗本国公民、以及协助其行动的阿富汗当地人员的撤离。如果这一期限无法达成.............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这场长达二十年的战争中投入了巨量的资源,号称是其史上最漫长的战争,最终却以撤兵和塔利班的卷土重来告终。为什么实力如此雄厚的美国,在阿富汗这样一个内陆小国遭遇了如此困境?又或者说,这场战争的结局,与中国又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往前推。9·11事件是导火索,美国.............
  • 回答
    美国从阿富汗撤兵,却没有大规模销毁留下的武器装备,这背后确实有不少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忘了”或者“不在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战略考量:留下一点“后手”的微妙平衡 对地区稳定性的考量(尽管事后来看可能适得其反): 撤兵初期,美国及其盟友在一定程度上希望阿富汗政府能.............
  • 回答
    这事儿,美国在阿富汗这摊烂泥里摔了二十年,最后还是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一堆烂摊子。为啥搞不定?这问题要是能简单几句话说清楚,那美国当年也不至于投入那么多兵力和钱。我跟你掰扯掰扯,这背后是啥玩意儿在作祟。首先,你得明白阿富汗是个啥地方。 这可不是啥好伺候的主。它夹在中亚和南亚的十字路口上,地形复杂得要命.............
  • 回答
    普京总统关于美国在阿富汗经营成果为零的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地缘政治议题。外交部紧随其后,称“普京总统所谈的观点值得美方深思”,这是一种相当直接且带有策略性的表态。从普京的角度来看,他提出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回顾过去二十年,美国及其盟友在阿富汗投入了巨额的财政和人力资源,目标是清除塔利班.............
  • 回答
    美军在阿富汗的20年战争,耗资高达2万亿美元。这笔钱的数字庞大到难以想象,足以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理解它的分量。2万亿美元到底是多少钱?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感受一下: 跟GDP比: 2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2021年美国年度GDP的8%左右。这意味着,美国在阿富汗花的这笔钱,几乎是当年全国一年生产出来的.............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为何俄罗斯显得如此吃力?与美军阿富汗撤兵的对比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无疑是近年来地缘政治领域最牵动人心的一场冲突。然而,这场战争至今仍未尘埃落定,俄罗斯在其中表现出的举步维艰,以及与美国在阿富汗撤兵时所展现出的军事能力之间的差异,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析。为何俄罗斯这支号称世界.............
  • 回答
    美国在21世纪初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没有使用核武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政治、道德、国际法以及对阿富汗当地情况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战略目标和军事效用: 目标并非摧毁国家实体: 美国在阿富汗的主要目标是打击基地组织及其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