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普京自称当年找不到工作的说法?

回答
关于普京“当年找不到工作”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才能得出更全面和客观的看法。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个人经历陈述,更可能包含了政治策略、个人叙事构建以及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反映。

一、普京的个人经历与背景:

首先,我们应该回顾一下普京的成长背景和职业生涯。

克格勃生涯: 普京的职业生涯起点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克格勃是当时苏联最核心的权力机构之一,其成员的选拔极为严格,需要经过层层审查和培训。能够进入克格勃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被选中”,拥有相对稳定的职业前景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格格不入的时代: 然而,普京说“找不到工作”的时间点很有意思。他是在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法律系毕业的,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克格勃工作。他所说的“找不到工作”可能指的是他离开克格勃之后,特别是苏联解体前后的一段时间。
苏联解体与职业转型: 1991年,苏联解体。普京当时在克格勃的德累斯顿(东德)工作,随着苏联的解体,克格勃也进行了重组和解散。这对于许多克格勃特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职业变动和冲击。很多人面临着失业、转岗或者重新寻找方向的困境。
圣彼得堡的早期政治生涯: 从克格勃退休后,普京回到圣彼得堡,并在市政府担任了多个职位,包括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和市长助理等。这个时期,他逐渐从一名情报官员转型为一名政治家。

二、解读“找不到工作”的可能含义:

普京之所以会说出“找不到工作”这样的话,可能有以下几种解读:

1. 对苏联解体的失望与困惑:
苏联解体对许多体制内的苏联人来说,是一种价值观和职业认同的巨大打击。他们一生都在为苏联服务,突然之间,苏联消失了,他们过去的成就和经验可能变得不再有价值,或者需要全新的解读。
普京作为克格勃特工,在苏联解体后,其原有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受到了冲击。他可能是在表达那种对旧体系瓦解后,前途不明朗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2. 强调个人适应能力和政治智慧:
将“找不到工作”作为一种叙事,可以凸显他在困境中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华丽转身。这是一种典型的“草根崛起”或“逆境求胜”的叙事,能够赢得普通民众的共鸣。
这是一种自我塑造的策略,暗示他并非是“生来就注定伟大”,而是在艰难的环境中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从一个普通人(或者说一个失业者)一步步爬升到权力巅峰。

3. 对特定政治和经济环境的描述: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历了剧烈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动荡。失业率飙升,许多国有企业破产,社会资源分配混乱。
普京的这番话可能是在泛指那个动荡时期,普遍存在的就业困难和社会不确定性,而他自己也是那个时代洪流中的一员,虽然他最终找到了新的出路。

4. 对比其早期职业的“稳定”与后期转型的不确定:
作为一名克格勃特工,他的工作是高度稳定和有保障的,尤其是在体制内。而当体制消失后,他过去的“铁饭碗”不复存在。
他可能是在强调,从一个稳定的体制内职业,到一个充满未知和竞争的政治领域转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风险和困难。

5. 政治宣传和情感动员:
领导人常常会使用个人经历来构建亲民形象,拉近与民众的距离。通过讲述自己曾经也面临过困境,可以显示出他的“人性化”一面,以及他对普通人生存状态的理解。
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政治宣传,用以证明他带领俄罗斯走出困境的能力。他能够从“找不到工作”的境地爬升到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恰恰证明了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和能力。

三、从不同角度的评价:

支持者观点: 普京的支持者可能会认为,这句
话真实地反映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混乱局面,以及普京本人在那个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他们会将其解读为普京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证明。
批评者观点: 批评者则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夸大或误导。考虑到普京毕业后就进入了克格勃这一精英机构,并曾有海外工作经验,将他归类为“找不到工作”的人群,与他曾经的职业背景和最终的政治成就形成反差,可能是一种叙事上的技巧,而非事实的全部。他们可能会质疑,他是在故意淡化自己过去的权力背景,塑造一个更具亲和力的形象。
历史学者观点: 历史学者会更关注这句话背后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即苏联解体对情报机构和普通民众带来的冲击。他们会分析普京的这番话如何融入他整体的政治叙事和国家认同建构中。

四、总结:

普京自称当年找不到工作的说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陈述。它既可以被看作是对苏联解体后那个动荡时期普遍就业困难的一种写照,也可能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个人叙事,用以塑造其坚韧、能干的领导人形象。

从个人经历看, 他从克格勃退休后,确实面临着职业转型期,这期间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也充满不确定性。
从政治宣传看, 这句话有效地构建了一个“普通人逆袭”的故事,增加了其亲民度,并暗示了他带领俄罗斯走出困境的能力。
从历史语境看, 它反映了苏联解体对许多人职业生涯带来的巨大冲击。

因此,看待这句话,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绝对的事实陈述,而应该理解其背后可能包含的个人情感、政治策略和时代背景。这更像是一种“战略性模糊”的表达,旨在服务于其整体的政治目标和个人品牌塑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吧,普京想开出租车糊口有过两三次,刚刚从东德回国的时候,819政变前途未卜的时候,还有1996年这次。

不过这事其实没有想的那么玄,俄罗斯九十年代上街开出租的都没有什么正规手续,看到路上有人招手就停车侃价,合适了就拉走。当时很多人上下班期间都会偶尔拉客补贴家用,如果路上聊的开心还会免费。这在那时就是很普遍的谋生手段,有很多破产公司的老板也去拉黑车赚钱。

user avatar

普京这样说是因为他要拉进和人民的关系。意思是我们都是普通人。

问题是普京你是普通人吗?

普京什么人,找工作?

1996年6月索布恰克选举失利。普京辞去圣彼得堡副市长。

普京的原话是:“因为忠诚而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

人家是要进军莫斯科整死叶利钦。

当时的圣彼得堡市长邀请过普京一起组建市政府,位子还是副市长。奈何人家不去。

普京去莫斯科开出租车。

圣彼得堡就不能开了?

索布恰克失势后,叶利钦准备收拾他的第一大对头。

普京在莫斯科开出租车期间可是风云人物。

通过俄罗斯的副总检查长涅瓦西见到了被软禁索布恰克。

并用200美圆包了架飞机帮助索布恰克出逃俄罗斯。

200美圆包机见识过普大帝的能量没有,人家从恐怖分子手中救过航空公司老总女儿。

正是策划了这次逃亡,叶利钦才发现了普京是条真汉子,并迅速委以重任。普京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就是在他处理法律事务时期。

处理什么法律事务,天天和副总检查长涅瓦西计划怎么帮助索布恰克怎么逃亡是不是。

你看叶利钦是因为什么提拔的普京,这些风云际会时的大人物注定不会平凡。

1997年9月索案移交俄罗斯高院,几十条罪名的索布恰克难逃一死。普京立即帮助索布恰克流亡,这可是叛国罪。知道普京干了什么事情,普京去找叶利钦自首了。

普京不急于觊觎权力顶峰,但他比其他人更能感觉到处在顶峰位置上的危险,他总是这样提醒我。当我知道普京把索布恰克‘偷运’出境后,我有一种非常复杂的反应。普京是在拿生命冒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这种行为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敬意……我经常痛苦地反问自己:谁会支持我呢?谁真正能站在我的身后呢?突然,我茅塞顿开——普京。”(《总统马拉松》叶利钦回忆录)

看到没有普京和叶利钦的关系也不一般。

普京开出租车?

你这出租车就拉了索布恰克一人对不对。

在丘拜斯的力荐下叶利钦任命普京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1996年8月。

有人邀请普京去莫斯科,这个"有人"是叶利钦总统办公厅主任丘拜斯。就职的单位叫总统办公厅。总统办公厅在丘拜斯时期是权力巅峰,不是应该完成什么具体职责,而是想管什么管什么。总统办公厅外号"“第一圈人物、第二圈人物”普京是“第一圈人物”。类似于前苏共中央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局,它凌驾于俄罗斯政府和议会之上,左右着整个国家各方面的运转。作为俄国家元首机关,总统办公厅素有“俄影子内阁”之称,没有它的签字盖章,政府的任何决策都是一纸空文,因而又被称作是政府和利益集团之间的“仲裁法庭”。

197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

1975-1990年在克格勃工作,其中85-90年在东德。

索布恰克在1990年4月获得了市苏维埃议员席位,在5月,又当选为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1991年春天,全国形势继续恶化。中央政府决定“试验性”地在两个首都(列宁格勒又被称为“北方首都)改革管理体制,成立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市政府。索布恰克参加竞选,得到了70%的选民支持。在就职仪式上,索布恰克宣布,现在城市只有一个经过人民选举出来的合法政权,苏共机关今后没有权利干涉和影响市政府的活动。普京的老师也不是省油灯,他可是苏联时代唯一的民选市长。

1990年退出克格勃,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圣彼得堡市市长顾问、市政府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和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

1991年8月18日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告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由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国防部长亚佐夫、总理帕夫洛夫、副总统亚纳耶夫、内务部长普戈、苏联农民联盟主席斯塔罗杜布采夫,苏联国营企业和工业、建筑、运输、邮电设施联合会会长季贾科夫等8人组成。戈尔巴乔夫被软禁和被辞职,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布了《苏联领导的声明》、《告苏联人民书》,国家进入六个月的紧急状态。

19日叶利钦在俄罗斯议会大厦举行记者招待会,宣读了《告俄罗斯公民书》,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是“非法的”,是“右派反宪法的反动政变”,要求立即召开苏联非常人民代表大会,呼吁“俄罗斯公民对叛乱分子给予应有的回击”,随后叶利钦签署了第59号总统令宣布所谓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颁布的一切决议和命令在俄罗斯境内无效。20日叶利钦走出俄罗斯议会大厦,登上封锁俄罗斯议会大厦的塔曼师110号坦克,他的几名助手也随其登上坦克。叶利钦发表了演讲,呼吁莫斯科人和俄罗斯全体公民进行反击。同日普京辞去情报机构职务。

普京退出苏联情报机构不是苏联解体,而是普京的政治选择。身处漩涡中心的普京有时间去想开出租车。事实苏联解体这个过程中索布恰克也是一股非常强的政治力量,在叶利钦时代被称为第二政治势力。八月政变正是促使普京退出情报机构的重要事件。不是苏联没了普京的工作丢了,而是普京送了苏联最后一程。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1996年6月辞去圣彼得堡第一副市长。

1996年8月,普京就职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

1997年3月,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

1997年6月调任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主管法律事务,是不是很蹊跷。阴谋论也不是没有道理)

1997年9月普京协助索格恰布流亡,不久又晋升为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此时普京开始腾飞。

1998年3月29日,叶利钦解除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博尔久扎的职务,任命普京接任。

5月,普京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此时开始,在5-8月里,"契卡帮"开始占据总统办公厅的重要职位,比如外经贸部主任切梅佐夫、俄联邦安全局局长伊万诺夫。这些人在普京失业期间都是寡头公司的一把手,普京背后是有第二政治势和"契卡帮"的。俄罗斯的政治斗争可不是挖坑下拌的风格,比如安泰公司总经理克里莫夫被暗杀,罗斯塔克公总经理什科特被暗杀,这才叫战斗民族的政治斗争。)

7月,叶利钦又任命普京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前身克格勃)主席。普京就职演讲:“我终于回家了。”

1999年8月9日,普京被委任为三位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之一。

4个月后登基。

普京找不到工作不存在的。

普金的整个职业生涯仅失业2个月,就是1996年6月致8月。其他时候都是顺风顺水。

从辞职到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仅一年时间,这个叫找不到工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