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生产方式决定了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
比如说在大机械化生产的条件下,就必须实现个人自由,只有让人从各种小共同体里解脱出来,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消费者才有可能让社会的消费能力赶上新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的生产能力。
同样的在这种生产方式之下必须推动消费主义,让每个人尽可能的把收入消费出去、甚至提前消费、借贷消费,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的消费能力跟生产水平同步增长。如果每个人都是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来三年,那纺织业和成衣产业等着饿死么?
再以消费为例,固然需要让每个人从君主、教会、宗族、家庭、父权、夫权的管制下解脱出来成为消费者,但如果他们真的去寻找自我了也一样不符合生产方式的需求。机械化大生产希望每个人在掏不掏钱的问题上有自我,在把钱掏给谁的问题上能够跟风、羊群效应。
否则每个人都追求自我了,寻求独一无二了,那些年产量上亿的手机卖给谁去?千利休买了iPhone13pro之后直接砸一个缝么?
所以生产方式不但要解放人要鼓励人独立自主,还要进一步规训人,让人在自以为独立自主的情况下“跟风”“听话”。这种解放和规训的双重努力就是现代生活方式,而政治制度则不过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外在体现。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近代以来的所谓民主政治、法西斯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都是机械化大生产这个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虽然它们看起来彼此水火不容但事实上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方面为机械化大生产提供老实、耐用、廉价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让这些劳动力能够作为消费者支撑起足以满足机械化大生产惊人的生产能力的消费市场。
当本国劳动力太穷没钱可以消费的时候,福利、保障就是提振消费的解决方式。当本国福利无法保障消费的时候,对外扩张、夺取殖民地、建立关税壁垒在殖民地倾销自己的工业品也是解决方式。自由贸易也好、关税壁垒也好都是政府在竭尽所能的去满足经济基础的需求。
同样的无论是用消费主义来解放+规训也好,还是用国家管制、强制的帝国劳动联盟、还是全x总gh也好,也都是为了提供合格的劳动力。
工业革命、机械化大生产彻底改变了经济基础,让近代的社会、国家、政府面对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基础。每个国家都试图在这个大变局里站稳脚跟,而这些国家又根据自己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如此而已。法西斯、布尔什维克、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民主主义,都是上层建筑的不同形式,它们都是机械化大生产和在机械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广义的“资本主义”的一种不同形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