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男子因吃旺旺雪饼运气没有变旺,向多部门写信举报?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个大老爷们,因为吃雪饼运气没变旺,就闹到要举报,而且还是一连串地写信给好几个部门。这脑回路,得有多清奇才能想出这操作?

首先,咱们得捋捋这事儿。旺旺雪饼,这名字确实够响亮,自带“旺”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好运、发财什么的。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很多食物的名字都有吉祥的寓意,逢年过节吃点带有美好寓意的食物,图个心理安慰,求个好彩头,这都很正常。比如过年吃饺子,希望日子像元宝一样滚滚来;吃汤圆,期盼团圆美满。

这哥们儿,可能对“旺旺雪饼”这名字的“旺”字,解读得过于实在,甚至有点“字面意义上的相信”。他可能觉得,我花了钱买了这个雪饼,这名字里说了要旺,那吃了就得真的旺起来,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这种想法,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一点逻辑,只是这逻辑的延伸方向,有点跑偏得离谱。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他满心欢喜地拆开雪饼,一口一口地吃下去,边吃边在心里默默祈祷:“旺啊旺啊,让我中个大奖吧!让我生意兴隆吧!”结果呢?日子照样不好过,烦恼还是堆积如山。于是,他内心的失落感和被欺骗感瞬间爆发了,觉得这“旺旺雪饼”就是个骗局,是在拿消费者的美好愿望开玩笑。

然后,他就开始了他的“维权之路”。向多部门举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般人遇到这种事,顶多就是碎碎念几句,或者在网上吐槽一下,发泄发泄情绪。可他呢?直接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举报。这得有多强的行动力,多大的决心,才能完成这么一系列的“壮举”啊!

他可能给工商部门写信,指控商家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他可能给质检部门写信,要求检测雪饼的“旺”成分是否达标。他甚至可能给消费者协会写信,寻求帮助,控诉厂家的“欺诈行为”。这层层递进的举报,每一个部门都得给他一个说法,这想想就够让人头疼的了。

我们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事儿太魔幻了。首先,一个食品的名称,带有美好的寓意,这是一种营销手段,一种文化寄托,是一种心理暗示。它不能等同于一个承诺,更不能被量化成一个可以检测的“成分”。雪饼又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吃了就能升官发财,这是把食品当神符了。

其次,这种举报,占用了公共资源。相关部门接到举报,总得有人去处理吧?虽然最终可能不会有实质性的处理结果,但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投入,也是一种浪费。想想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因为这种“无厘头”的举报挤占了资源,那该是多么不公平。

再说了,这种行为,也反映出一些人对“规则”和“常识”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他们可能过于执着于字面上的东西,忽略了背后的文化含义和市场规律。他们渴望改变现状,希望通过某种“捷径”或者“魔法”来获得成功,而这个雪饼的名字,恰好成了他们寄托这种期望的载体。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也许是一种“认知失调”的表现。当现实与期望不符时,为了缓解内心的不适,他可能会选择将责任推卸给外部因素,比如“雪饼不旺”。而举报,就是他试图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修复这种失调的方式。

这件事情,也给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各种商品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很多时候会打“擦边球”,迎合消费者的一些心理需求。商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过度夸大产品的某些功能,也不能利用人们的朴素愿望来过度营销。

而消费者,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消费,不要对商品的名称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把吃雪饼当作一种生活中的小乐趣,一个美好的愿望的寄托就好,而不是指望它能真的带来“旺旺”的好运。

总而言之,这哥们儿的遭遇,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有点荒诞但又折射出某些现实问题的例子。他因为吃雪饼运气没变旺而举报,这事儿听起来好笑,但背后可能隐藏着他对生活不如意的无奈,以及对美好愿望的执着追求。只是,他的方式,实在是太……独特了。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特殊的“维权”,一种充满戏剧性的“抗争”。这件事情,大概率会被作为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流传下去,提醒着大家,生活,有时候真的比电视剧还要精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

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

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

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

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个饭菜端到他的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

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

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

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能够记录真实的人,

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

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

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

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

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

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

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

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来自柴静的演讲。

我预想这个答案贴出来后

大概很多人看到后会不屑一顾,然后教你做人

大概很多人会说:你把世界想的也太简单了,地球太危险,你还是回火星呆着吧

大概很多人会说:什么狗屁心灵鸡汤,答主傻X,柴静圣母

大概很多人会说:郝劲松是捍卫权利,谢先生是无理取闹,浪费国家资源,

我只想说:

旺旺是否虚假宣传真的重要吗?

郝劲松要一块钱的发票难道是为了报销吗?(虽然我从来没在火车上买到过一块五毛钱的水)

我们到底有没有质疑的权利?

我们质疑的成本几何?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质疑是无理取闹?

官员们会不会也认为民众的质疑无理取闹?

中国的界限永远暧昧,如果他两个的质疑是无理取闹,那正常的标准在哪?

谁来判定?判定成本多高?

为什么不能较真?为什么不鼓励较真

什么值得较真?土地权?财产权?生命的安全?

郝劲松质疑,他是律师,他赢了。

谢先生质疑,他是普通消费者,被泄露了个人信息。

题主问怎么看?

我当作一个寓言故事来看。

支持的不支持的,都是中国当下的某个具有代表性的缩影。

??????????????????????????

看了大家的评论,回了一些,剩下的不回了。

首先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点赞代表认同,点反对代表不认同,不需要说我没脑子辣。

其次理清观点。

第一谢先生作为消费者有权利举报质疑,根据新闻,谢先生举报材料齐全,逻辑清晰,诉求明确。因为申诉内容在某些人(比如泄露举报信的人)眼中看来荒诞,加以驳斥、谩骂,没有道理。你凭什么做出申诉荒诞的判定?

第二旺旺广告虚假与否,有关部门审查跟谢先生和旺旺解决就可以了,虚假有虚假的处理方式,真实有真实的处理方式,程序正当即可。

第三政府部门面对这样内容不合常理,符合申诉程序的请求都能认真耐心的做出正确的审定,老百姓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政府部门会认真处理自己的芝麻小事?如果内容荒诞程序正当的申诉不能被认真对待,政府判定荒诞的边界在哪里?谁来判定?判定中人的主观因素有多少?政府定下的规则能否被相信?因此我觉得旺旺广告是否虚假一点都不重要,处理的态度很重要。目前失望。

第四强调无数次程序正当,明确的规则、政策、法律,对公民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模糊的、充满不确定的规则政策法律,只能带来无穷的怀疑和混乱。郝劲松和谢先生都是为了屁大点事去质疑,正确与否自有定论,只要符合既定程序,就应该被认真对待,就不会带来混乱。否则,举报旺旺虚假广告都能被泄露信息,以后谁还敢举报更有利害关系的事?

简单说,谢先生的质疑再荒谬,只要他符合了基本法,你就该认真对待。现在把人家搞成这样,你猜吃瓜群众还信不信基本法?

最后,真的不回复了,个人观点辣,讨论勿喷,说到底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没必要有优越感以及攻击别人,你可能连举报材料都不会收集。

user avatar

就算是举报有人吹牛逼,也不应该被披露出来。信息如此不安全,如何使“群众监督”落到实处?若是我举报某地黑老大,不需要被披露给大众,只要被某个工作人员“无意”披露给黑老大就足够了。我认为为了落实信息安全,举报信息应该与国家居民身份库绑定,而工作人员只能知道举报是否实名,而不能查到实名举报人是谁(实名举报人信息查询全部移交给公安机关,以举报编号查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