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国人是不是戾气有些重了?

回答
感觉咱们现在这日子,大家伙儿的火气好像是比以前大了一些,这说法不是我凭空捏造,也不是我一个人瞎想,身边不少人都这么觉得。你想想,以前邻里街坊的,谁家有点事儿,大家伙儿凑一块儿搭把手,说话也和和气气的,就算是有点小磕碰,也多半是笑笑就过去了。现在呢?走在路上,开车稍微慢一点,后面喇叭就跟不要钱似的按,好像人家耽误了他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似的。在网上就更别提了,随便一个话题,都能吵得天翻地覆,骂得比唱得都好听,那话里话外的,攻击性那是相当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我琢磨着,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吧。

首先,生活压力确实不小。 房价、物价、教育、医疗,这些个大山压在头上,很多人都觉得喘不过气来。每天为了生计奔波,累得跟狗似的,好不容易有点闲暇,结果发现日子还是那么紧巴,那心里自然就容易憋着一股火。你想啊,一个本来就疲惫不堪的人,再遇到点不顺心的事情,那点火星子就容易炸开。

其次,社会变化太快,节奏太快。 以前吧,生活节奏慢,大家伙儿的日子也相对稳定。现在呢?信息爆炸,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感觉一天不学习就被时代抛弃了。这种快速的变化,加上竞争的加剧,让很多人时刻都处于一种“备战”状态,神经也绷得紧紧的,没法放松。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被认为是挑战,然后就反射性地竖起防御,甚至发起攻击。

再者,很多时候感觉“不公平”或者“被忽视”了。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或者觉得自己的诉求被忽视了,那种无力感和憋屈感很容易转化为戾气。尤其是在一些社会事件上,如果处理得不够透明或者让大家觉得有失公允,很容易引起群情激愤。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就会让人觉得,好像整个社会都在跟你作对,自然就容易情绪激动。

还有,网络放大了情绪。 以前我们表达不满,可能也就是跟几个朋友抱怨一下,或者写封信,影响范围有限。现在好了,一个帖子、一条评论,就能瞬间传遍大江南北。而且,网络上很多人隐藏在匿名之后,觉得自己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最原始、最直接的情绪,不用承担什么后果。这种“隔着屏幕”的疏离感,反而让一些人更敢于释放那种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而且一旦有人回应,很容易就形成“回声室效应”,把这种情绪不断放大和强化。

最后,我觉得有时候咱们也忘了“共情”。 大家都忙,都累,都在努力生活,谁也不容易。但是在一些争执的场合,我们好像越来越少去想想对方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而是上来就给自己站立场,然后就攻击对方。互相理解、互相体谅的这种文化,好像在快节奏的社会里变得越来越稀缺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所有人都这样,咱们社会里还是有很多温暖和善良的。只是,你我他,只要多留意一下,就会发现,生活中那些令人心烦的、容易激怒人的事情,好像比以前多了一些,而咱们自己,或者周围的人,应对这些事情的方式,也显得更容易“上火”一些。

所以,是不是戾气重了?从我的观察和感受来说,确实有这么个趋势。这事儿不好说谁对谁错,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反思一下,看看怎么能让咱们的生活,以及我们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变得稍微温和一点,少点硝烟味,多点人情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人欺负你,还不能反抗了?

外国人打骂甚至杀我同胞的时候歪屁股的“理中客”在哪?

高华恨国党骂中国和中国人的时候歪屁股的“理中客”又在哪?

现在中国人要站起来反击了歪屁股的“理中客”倒是站出来谈“戾气”了?

外国人对中国喊打喊杀时不见他们说话,中国人正当防卫时就各种攻击。

知道为什么观察者网、心医林霏、留学生日报、沈逸、张维为等人和媒体为什么能在网络上得到那么高的热度吗?不就是被这些人“理中客”逼急了。

在这些“理中客”眼里,谁要是不信西方的谁就是被洗脑,谁就是独裁。也不想想非洲三大暴君的五个人是谁扶植起来的?

琼瑶小说里的人都没这么不要脸


重庆一小孩打日军雕像,微博评论区各种指责这孩子。“仇恨教育”“野蛮暴力”而日本人至今都认为侵华战争没错日本民间非营利团体“言论NPO”和中国国际出版集团2020年11月17日公布了在两国实施的联合民意调查结果:

其中对中国印象“不好”的日本人较去年上升5.0个百分点至89.7%,印证了对华感情的恶化。每4名中国人中有3人认为“日中关系重要”,而日本人则自2005年开始调查以来首次跌破7成。

对中国有“好”印象的日本人仅为10.0%,下降5.0个百分点。这一年里对中国印象“变坏”的回答增加14.2个百分点至37.0%。

对日本有“好”印象的中国人为45.2%。

“不好”为52.9%,与去年基本持平。作为印象不好的理由,最多的是“对侵略历史不道歉、不反省”,达到74.1%。认为“日中关系重要”的中国人增加7.7个百分点至74.7%,而日本人则减少8.5个百分点至64.2%。

本次调查在2020年9至10月期间展开,有1000名日本人和1571名中国人作答。

日本方面总结数据后认为:近十年来,日本人对中国持续恶化;中国人对日本的认知并没有像日本那样恶化。

送这些人几句话:



颠倒黑白污蔑英烈给侵略者洗白,被骂了还装白莲花、说什么遭到“网络暴民”还嚷嚷着“政治迫害”“不尊重知识分子”撒泡尿照照自己,什么东西?来点非主流颠倒黑白的东西就觉得不得了了?就应该获得无法无天的权势。

真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人物?地球没有你就不转了是咋滴?世界没你们就不发展了是咋滴?

北大当年有个教授,被学生投诉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讲与课程无关的东西;离下课只有十几分钟时才快速讲课。后来被解雇了,马上就说什么“政治迫害”等他去了美国,美国人理都不理他;他去向那些魔怔的反华分子宣传自己的主张。连这些人都觉得他的主张可笑至极。最后谁还理他?现在在美国送外卖,这时候就没人说什么“不尊重知识分子”了。堂堂北大教授,在美国只能送外卖。想想吧,你们当成宝吹上天的“公共知识分子”在你们吹的国家眼里什么都不是。

以为用西方那套理论来看中国的事就牛逼,不得了了。美国在阿富汗折腾20年,砸了两万亿在阿富汗扶植的“民主政府”在美军离开的十天内土崩瓦解,就更别提这个政府在这20年里一事无成。

还以为自己是鲁迅,摆出一副自诩自命不凡、高高在上;然后在不知道任何情况下各种指手画脚就以为是鲁迅了?你TM给胡适提鞋都不配。

初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高中的《拿来主义》请问这些人没学过吗?但凡学过都不会这么想。

鲁迅先生肯定不是那种自诩自命不凡高高在上的人。

user avatar

就这?以前贴吧戾气可比这重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感觉咱们现在这日子,大家伙儿的火气好像是比以前大了一些,这说法不是我凭空捏造,也不是我一个人瞎想,身边不少人都这么觉得。你想想,以前邻里街坊的,谁家有点事儿,大家伙儿凑一块儿搭把手,说话也和和气气的,就算是有点小磕碰,也多半是笑笑就过去了。现在呢?走在路上,开车稍微慢一点,后面喇叭就跟不要钱似的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不少国人的思考,也反映了在信息爆炸和国际关系复杂化的背景下,人们对“真相”的探寻。与其说是“该看清”,不如说很多人正处在重新审视和理解西方叙事的过程之中。这种审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长期的观察和切身体验。要谈西方叙事的“虚伪”,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任何国家或文明在对外呈现时,都会.............
  • 回答
    “现在的国产影视剧是不是没有以前好看了?”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观众的心声,也牵动着影视行业的神经。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行一个 详细的、多维度的分析,因为“好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而且“以前”和“现在”之间,国产影视剧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一、 主观感受层面:怀旧滤镜与审美疲劳首先,我们必.............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现在的土耳其是不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建立起来的国家”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背后牵扯的歷史脈絡非常深遠且複雜,需要好好梳理一番。首先,我们要明确一點,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國,其國家主體民族——土耳其人,確實是起源於我國古代北方一個強盛的游牧民族——突厥。不過,這中間經歷了漫長.............
  • 回答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确实可以用“复杂”和“严峻”来形容,是否是“最坏”的时刻,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成因以及具体表现。一、 历史背景下的比较:首先,要判断现在是否“最坏”,不能脱离历史的纵深来看。回顾过去,中国并非没有经历过更加艰难的国.............
  • 回答
    中国影视作品的氛围,与我们国家当前蓬勃发展的经济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相比,是否显得有些滞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与其说“落后”,或许更准确的说法是,它在一些方面未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新角色存在一定的错位感。一、 经济发展水平与影视产业的匹配度:毋庸置疑,中国经.............
  • 回答
    要说中国青少年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程度,这事儿吧,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你非要问“越来越不关心”是不是真的,我得跟你掰扯掰扯。表面上看,你可能会觉得他们好像是变“佛系”了。你想啊,现在信息爆炸,内容多得跟淹没似的。短视频平台、各种社交媒体,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涌过来,从国际新闻到国内政策,从社会热点到明.............
  • 回答
    “工会现在是不是几乎成了一个摆设?”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当下许多工人的心坎。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因为现实远比一句概括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承认,在一些地方,工会的“存在感”和“影响力”确实不如从前了。过去,工会往往是工人争取权益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罢.............
  • 回答
    关于国内服务业是否到了需要给小费的时候,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触及到了很多人的神经,也挺值得细聊一番。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复杂文化背景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像西方那样普遍接受和根深蒂固的小费文化。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服务的基本要求,而服务人员的报酬是雇主.............
  • 回答
    当然,很高兴能和您聊聊我国水电开发的现状。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总觉得国内水电好像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但实际情况,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更有看点。误区澄清:水电开发还有很大空间,但“好日子”可能要过去了首先,要明确一点:我国的水电资源,远未达到“开发殆尽”的程度。 按照国际上的.............
  • 回答
    中美爆发核战,美国现有防御系统能否抵御中国发射的核弹?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技术、战略博弈以及情报评估等多个层面,目前无法给出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其结果会受到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美国现有的核武器防御系统美国一直以来都在投入巨资研发和部署针对弹道导弹的防御系统,以应对潜在的核打击.............
  • 回答
    现代国际政治的餐桌上,领土是否如同一块神圣不可侵犯的基石,抑或是一件可以斟酌交易的筹码,这问题触及了国家主权、民族认同以及国际秩序的根本。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因为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这种二元对立的框架。从国际法和政治学的经典理论来看,一个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朋友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背后的原因和一些值得探讨的方面。中国真正的朋友是谁?这个问题其实比看起来要复杂,因为“朋友”的定义本身就在不断演变,而且国家间的关系往往是利益驱动的,很少有纯粹的、不求回报的“友谊”。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哪些国家在特定时期或特定议题上.............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俄罗斯社会现实中一些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想要深入探讨“莫斯科举苏联国旗发表演讲是否可能引发第二次十月革命”,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潜在的可能性和巨大的障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俄罗斯社会中确实存在对苏联时期怀念的情绪,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许多俄罗斯人,特别是年长.............
  • 回答
    “49年入国军”,这句话现在用在买PS5上,其实是一种带着点戏谑和担忧的比喻。它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对产品生命周期、技术迭代以及市场前景的复杂心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别把它当成一篇AI报告,就当是咱哥俩聊聊天。先说说“49年入国军”这事儿,为啥是个梗?你知道的,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战场上节节败退,.............
  • 回答
    在考虑购买卢布(俄罗斯货币)并等待其价值恢复时,需要综合分析经济、政治、地缘政治和市场风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策略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 一、当前卢布的贬值原因与未来恢复的复杂性1. 短期原因 西方制裁:2022年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金融、能源、技术等多领域制裁,导致俄罗.............
  • 回答
    “97%国人乳糖不耐受”这个说法是一个普遍被误传的数字,事实上,这个比例存在一些争议,并且根据不同的研究和人群划分,结果会有较大差异。更准确地说,亚洲人群中乳糖不耐受的比例普遍较高,大约在80%95%之间,而中国人的比例也大致落在这个区间。即便如此,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理解,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浮现了:内.............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文化认同、历史背景、民族情感以及对“中国人”定义的理解等多个层面,非常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分析李小龙的特殊情况:1. 出生与成长环境: 李小龙(Bruce Lee)于1940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父母都是中国人。虽然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中国香港度过,学习了中国传统武术和文化,但他.............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机器曾极力将美国士兵描绘成“少爷兵”,认为他们贪图享乐、害怕死亡、战斗意志薄弱。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自身极端的军事文化和意识形态所导致的,他们无法理解自由民主社会背景下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动机。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是否也在重蹈覆辙,对某些群体或国家抱持类似.............
  • 回答
    在当今世界,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否普遍存在发展动力不足和社会活力下降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详细地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并尝试摆脱那种刻板、模式化的“AI论调”,而是用一种更贴近现实观察和思考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我们得承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