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多年,普通人活七十岁来算,最多也就四五位皇帝——你这是按转世灵童那么来的。
首先,老皇上死了,之后的太子或者太弟亦或者其他什么人即位成为新皇帝,但大概率不会出现一岁婴儿继承皇位(汉殇大帝除外),太子、太孙、太弟、太叔怎么也得有个十几二十几或者大几十岁的年纪。也就是说,皇位继承这个问题上,基本不会出现生卒年份鱼咬尾的情况,比如老皇上926年死的,新皇上926出生的,那不叫皇上即位,那叫转世了。
其次,唐朝这个“二百多年”的说法,怎么说呢,不能说这么论是错了,但起码不是完全对,唐朝建立于公元618年,亡于公元907年,满打满算应该是二百九十年,就算刨除去武周的十五年,也还二百七十五年呢。而唐朝的皇上也不是十几个,而是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武后、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帝这二十一个,就算刨出去武后,还有二十个呢,而不是“十几个”。算上武周,唐朝平均皇帝任期是13.81年,不算武周,唐朝平均皇帝任期是13.75年。
最后,唐朝皇帝这个平均任期在中国历史上不算太短,只不过在统一政权里就有点不够看了。
清朝从1616年到1911年拢共12个皇上,平均任期24.67年,如果仅从入关开始算则是26.7年。
明朝从1368年到1644年拢共16个皇上,平均任期17.31年,如果算上南明则是16.58年。
元朝从1271年到1368年拢共11个皇上,平均任期8.91年,如果从大蒙古国开始算,到捕鱼儿海为止,则是10.76年。
金朝从1115年到1234年拢共9个皇上,平均任期13.33年,如果算上完颜承麟则是12年。
辽朝从907年到1125年拢共9个皇上,平均任期24.33年,西辽从1132年到1218年拢共6个君主,平均任期14.33年。
宋朝从960年到1279年拢共18个皇上,平均任期17.78年,其中北宋平均任期18.67年,南宋平均任期17年。
隋朝581年到618年拢共3个皇上,平均任期10.33年。
晋朝从265年到420年拢共15个皇上,平均任期10.4年,其中西晋平均13年,东晋9.45年。
汉朝从公元前202年到221年,刨除去王莽那几年,不算前、后少帝、北乡侯、弘农王,再算上吕后,拢共25个皇帝,平均任期16.2年,其中西汉平均16.15年,东汉平均16.25年(汉殇大帝严重拖后腿)。
秦朝从公元前221年算到公元前207年,俩皇上,平均任期7年。
周朝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拢共41个周天子,还有一次共和执政,平均任期18.83年。其中西周平均21.23年,东周平均17.76年。
其他杂七杂八的王朝,三国平均任期,魏9.2年,蜀21.5年,吴14.75年。
南朝平均任期,宋6.67年,齐3.43年,梁11.2年,陈6.67年。
北朝平均任期,北魏9.93年,东魏17年(仅一帝,不具参考价值),西魏7.33年,北齐4.67年,北周4.8年。
五代平均任期,后梁5.6年,后唐3.5年,后晋6年,后汉2年,后周3.33年。
西夏18.9年。
统一王朝里,唐朝平均任期高于之前的隋、秦、西晋,之后的元,而落后于清、明、西汉、东汉,正好处于中间位置,也挺有意思。
本文核心观点:
1.纠正史实问题:①唐朝皇帝数目并非是十几位,而是至少21位;②唐朝并非只有二百年,而是274或289年,近300年。
2.问题答案:在唐代皇帝中出现较多非正常死亡或退位的情况,较多皇帝盛年得病而死,这与皇室争权、宦官干政、皇帝生活方式等有关。
第一部分:纠正两点史实问题
1.唐朝皇帝的数目问题
唐朝历史上并非是“十几个皇帝”,而是21位皇帝/23任皇帝(李显李旦兄弟分别二度上任),如果将武曌计入,则有22位/23任皇帝。
分别为: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武曌)、(中宗复位)、殇帝李重茂、(睿宗复位)、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哀帝李柷。
除此之外,唐朝历史上至少有12位追尊皇帝,包括:皋陶、李敬、李耳、李暠、李熙、李天赐、李虎、李昞等唐代皇室先祖(或是追认先祖)和李弘、李宪等四位皇室成员,由其父或其弟追认为皇帝。(“至少”是因为武周时期武曌同样追封其先祖乃至周文王和所谓姬武为帝,共7人,此处暂未将之计入)
以唐高宗为例:唐高宗在位期间不但追封自己的祖先为帝,还将老子李耳视为祖先、追封为帝,甚至还相当具有“创新性”地追封儿子为帝。
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懿王为光皇帝。
幸老君庙,追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创造祠堂。
五月己亥,追谥太子弘为孝敬皇帝。
因此,唐朝皇帝至少在21位以上(计入武曌则有22位,考虑到武曌在唐朝的尊号为则天顺圣皇帝,笔者倾向计入),如计入追封皇帝则至少有33位(如计入武周追封皇帝则有40位以上,过于离谱,笔者倾向不计入)。不管怎么说唐朝皇帝数量已超过十几位之数。
2.唐朝存续年代问题
唐朝建立于618年,亡于907年,共289年,即使去除武周15年(690-705),亦有274年(不计入北周、隋的唐公国及隋末的唐王国,亦不计入唐后自称为唐朝继承人的后唐、南唐等)。
以“只有二百年”指称289年或274年显然不够准确。
第二部分:
回答问题:唐代皇帝为何数量较多?
唐代21帝中,除太宗、高宗、代宗、德宗几位以外,其余皇帝均为非正常死亡或退位,或是在位几年即得病而死。
高祖李渊:在位8年(享年70岁)
原因:玄武门之变后不久被迫退位
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诏立秦王为皇太子,继统万机,大赦天下。八月癸亥,诏传位于皇太子。尊帝为太上皇,徙居弘 义宫,改名太安宫。
中宗李显:在位5年半(享年55岁)
原因:第一任时被武曌废黜;第二任时非正常死亡,被韦后毒杀。
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
殇帝李重茂:在位不到1月(享年20岁)
原因:唐隆政变被推翻,让位于睿宗。
于是少帝逊于别宫。是日即皇帝位,御承天门楼,大赦天下,常赦所 不免并原之。内外官四品已上加一阶,相王府官吏加两阶。流人长流、长任未还者 并放还。立功人王承晔已下千余人,赐爵秩有差。封少帝为温王。
睿宗李旦:在位8年(享年55岁)
原因:第一任时被武曌废黜;第二任时,禅位于玄宗李隆基。
八月庚子,帝传位于皇太子,自称太上皇帝。
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享年78岁)
原因:安史乱军攻破潼关后,玄宗逃出长安,肃宗在灵武称帝,玄宗被迫退位为太上皇。
癸巳,灵武使至,始知皇太子即位。丁酉,上用灵武册称上皇,诏称诰。
肃宗李亨:在位6年(享年52岁)
原因:病死(史载玄宗去世加剧其病情)
甲寅,太上至道圣皇天帝 崩于西内神龙殿。上自仲春不豫,闻上皇登遐,不胜哀悸,因兹大渐。
顺宗李诵:在位不足1年(享年45岁)
原因:“永贞革新”触犯宦官利益,宦官改立宪宗为帝。
“是用法皇王至公之道,遵父子传归之制,付之重器,以抚兆人。必能宣祖宗之重光,荷天地之休命, 奉若成宪,永绥四方。宜令皇太子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居兴庆宫,制称诰。”
宪宗李纯:在位15年(享年43岁)
原因:为宦官陈弘志等害死。
是夕,上崩于大明宫之中和殿,享年四十三。时以暴崩,皆言内官陈弘志弑逆, 史氏讳而不书。
穆宗李恒:在位5年(享年29岁)
原因:病死,推测原因与服食丹药、游宴过度等有关。
上饵金石之药,处士张皋上疏切谏,上悦,召之,求皋不获。泽、潞判官贾直言新授谏议大夫,刘悟上表乞留,从之。礼部尚书致仕孔戣卒。辛未,上大渐,诏皇太子监国。壬申,上崩于寝殿,时年三十。
敬宗李湛:在位2年(享年17岁)
原因:为宦官刘克明等害死。
辛丑,帝夜猎还宫,与中官刘克明、田务成、许文端打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等二十八人饮酒。帝方酣, 入室埂衣,殿上烛忽灭,刘克明等同谋害帝,即时殂于室内,时年十八。
文宗李昂:在位14年(享年31岁)
原因:甘露之变失败后遭宦官软禁,抑郁而终。
而帝以累世变起禁闱,尤侧目于中官,欲尽除之。然训、注狂狡之流,制御无术,矢谋既误,几致颠危。
武宗李炎:在位6年(享年33岁)
原因:服用丹药。
三月壬寅,上不豫,制改御名炎。帝重方士,颇服食修摄,亲受法箓。至是药躁,喜怒失常,疾既笃,旬日不能言。宰相李德裕等请见,不许。中外莫知安否, 人情危惧。是月二十三日,宣遗诏,以皇太叔光王柩前即们。是日崩,时年三十三。
宣宗李忱:在位13年(享年50岁)
原因:服用丹药。
五月,上不豫,月余不能视朝。
八月七日,宣遗诏立郓王为皇太子,勾当军国事。是日,崩于大明宫,圣寿五十。
懿宗李漼:在位14年(享年41岁)
原因:病死,推测原因与骄奢淫逸、游宴无度等有关。
然器本中庸,流于近习,所亲者巷伯,所 昵者桑门。以蛊惑之侈言,乱骄淫之方寸,欲无怠忽,其可得乎!
僖宗李儇:在位15年(享年27岁)
原因:病逝,推测原因与几度逃离长安、多次奔波惊魂有关。
庚子,上暴疾。壬寅,大渐。癸卯,宣制立弟寿王杰为皇太弟,勾当军国事。是夕,崩于武德殿,圣寿二十七,群臣上谥曰惠圣恭定孝 皇帝,庙号僖宗。
昭宗李晔:在位6年(享年38岁)
原因:为朱温(即朱全忠)所害。
自帝迁洛,李克用、李茂贞、西川王建、襄阳赵匡凝知全忠篡夺之谋,连盟举义,以兴复为辞。而帝英杰不群,全忠方事西讨,虑变起于中, 故害帝以绝人望。
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
哀帝李柷:在位3年(享年16岁)
原因:被迫禅位于朱温,后被毒杀。
全忠建国,奉帝为济阴王,迁于曹州,处前刺史氏叔琮之第……天祐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帝为全忠所害,时年十七,仍谥曰哀皇帝,以王礼葬于济阴县之定陶乡。
纵观以上,可得出唐代皇帝数量多的三点原因:
第一,皇室争权,政局混乱。有唐一朝,特别是玄宗及以前,皇室争权时有发生。高祖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禅位,中宗、睿宗被武曌废黜,武曌在神龙政变后被迫退位,中宗被韦皇后毒杀,殇帝在唐隆政变后被废黜,睿宗在先天政变中丧失权力(当时已为太上皇),玄宗在安史之乱中被迫退位让位肃宗。
第二,盛年病亡较多,或与生活方式有关。穆宗、武宗、宣宗、懿宗在位时间均不长,皆与服食丹药或骄奢淫逸等有关。而肃宗、僖宗在位时间不长,或与其四处奔波的生活有关。
第三,宦官干政,弑杀皇帝。唐代宦官干政与明代不同,宦官能够掌握军队,由此掌握拥立皇帝和废黜皇帝的权柄。顺宗为宦官迫使让位,宦官改立宪宗。宪宗为宦官陈弘志等害死。敬宗为宦官刘克明等害死。文宗政变未遂,被宦官软禁抑郁而终。
之前的统计,中国几百个皇帝,平均寿命35岁,平均在位5年。
大一统朝代,皇帝非正常死亡率30%左右(正史说是正常死亡就算正常死亡,有不同说法的按正常死亡算),分裂割据时期非正常死亡率在50%以上。
再说唐朝,皇帝平均寿命47岁,平均在位时间15年左右,非常死亡的皇帝有宪敬武昭哀这五个,中宗代宗顺宗加上李重茂都算正常死亡,其实已经远高于平均水平了。
有兴趣看看元朝,从1307年铁木耳去世,到1333年元顺帝继位,中间这26年换了多少个皇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