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啥农户种地不赚钱?

回答
问到“农户种地不赚钱”这个问题,其实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它牵扯到方方面面,从地里到市场,再到政策,环环相扣。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接地气点儿,让你听明白这其中的苦乐。

一、 उत्पादन成本的“压顶石”

你想想,种地不是空手套白狼。首先,那地就不是白得的。

土地流转费/地租: 咱们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很多都是从别人手里租来的。这租金一年比一年高,特别是靠近城市的或者水源好的地方,地租简直是个“压顶石”,能把很多利润都给耗掉。
种子、化肥、农药: 这些是刚需。种子就不说了,好的品种价格不菲,而且有时还得看运气,买到的可能不如预期。化肥呢,价格也是看市场行情,涨起来谁都拦不住。农药更不用说,为了产量和品质,你不能省,用了还不一定管用,万一遇到抗药性强的,你愁不愁?
机械和燃料: 现在谁还使牛耕地?犁地、播种、收割,都得靠机器。这些机器贵着呢,买得起保养也费钱。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这些,油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就算你不想买,请人来干活,那人工费也是水涨船高。
水费/灌溉: 没水种不出庄稼,有水也得掏钱。特别是遇上旱季,要花钱打井,或者从水利设施引水,这都是成本。
人工: 虽然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了,但很多环节还是需要人工的,比如育苗、插秧、除草、采摘等等。农村年轻人少了,干活的人也贵。就算家里人自己干,也得算上自己的辛苦钱吧?

二、 市场的“翻脸不认人”

就算你辛辛苦苦种出来了,还得指望卖个好价钱,这市场就是个大染缸,太多不可控因素。

价格波动大: 农产品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很大,而且这种影响往往很突然。比如,今年某个蔬菜大丰收,市场上堆得满满的,那价格说跌就跌,你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可能还不够本。反之,要是遇上自然灾害,减产了,价格是涨了,但你手里没多少货,也赚不了多少钱。
中间环节太多,利润被层层扒皮: 从地头到餐桌,中间不知道有多少个环节:收购商、批发商、运输、零售商……每一个环节都要赚钱。最后轮到农民手里,钱就所剩无几了。很多时候,农民卖出去的价格,可能连消费者购买价格的零头都不到。
信息不对称: 很多农户消息闭塞,不知道哪个市场需要什么,什么时候销往哪里最合适。结果就是,别人卖得好好的,你这边却积压了,只能低价处理。
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化难: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对农产品的外观、口感、安全都有要求。但很多农户种植的还是老一套,标准化程度不高,很难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也容易被中间商挑出毛病来压价。
“卖难”的尴尬: 有时候不是不能卖,而是“卖不出去”。比如,某个地方集中种了某种作物,到收获期了,一下子涌到市场上,收购商就压价厉害,甚至不愿意收购。这种时候,看着地里的好庄稼烂在地里,真是心如刀绞。

三、 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炸弹”

农民种地,真的是靠天吃饭,这老天爷的脾气谁也摸不透。

干旱、洪涝: 遇上旱季, crops干枯;遇上雨季, crops被淹,这些都是灭顶之灾。
病虫害: 就算你做好防护,也抵挡不住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病虫害,一个爆发,产量锐减,还得花钱治理。
霜冻、冰雹: 突然来的霜冻能把幼苗冻死,冰雹能把成熟的果实砸得面目全非。这些都是直接的经济损失。

四、 政策和市场对接的“盲区”

有时候不是没政策,而是政策没能有效地落到实处,或者农民跟不上市场的节奏。

补贴不到位或形式单一: 虽然国家有各种农业补贴,但有时补贴金额不高,或者发放流程复杂,真正用到农民手里的有限。而且,很多补贴还是按面积,对于种植效益高的作物,补贴优势就不明显。
农业保险覆盖不足: 农业保险是个好东西,能规避风险,但很多农户对保险的认知不高,或者觉得保费贵,不敢买,买得起也买不全,一旦出事,就损失惨重。
市场信息和培训滞后: 很多农户还是靠经验,对新技术的应用、新市场的开拓都比较保守。政府部门提供的培训信息,也可能因为传播渠道不畅,很多基层农户接触不到。
缺乏规模化经营和合作: 单个农户的种植量小,议价能力弱。如果能形成规模,或者联合起来搞合作社,就能在采购、销售上获得更好的条件,但这种模式的推广和成熟还需要过程。

五、 农民自身的“挑战”

当然,农民自己也面临着一些内部的挑战。

知识和技能更新慢: 一些老一辈的农民可能习惯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接受度不高,这也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
缺乏市场营销能力: 很多农民擅长种地,但不擅长卖地里的东西。怎么包装产品、怎么找客户、怎么做品牌,这些都需要学习。
后继乏人: 年轻人不愿意种地,都去了城里打工,农村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缺乏,也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创新。

总而言之,农户种地不赚钱,是个系统性的问题。它就像一个链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后的收益。从投入成本的增加,到市场价格的无情下跌,再加上天灾人祸的不可预测,最后剩下的,可能就是农民那点辛苦的汗水和对土地的热爱了。所以,当你看到市场上几块钱一斤的蔬菜,而农民可能只卖几毛钱的时候,就知道这背后的辛酸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啥那么多母知宣传农民种地很赚钱?

很疑惑啊。。。


哪怕算一户有5亩土地,一户只算三人,人均不到2亩,除非能种人民币,要不最多只能吃上饭,不一定能吃饱饭。

user avatar

不要听公知瞎忽悠,种地老赚钱了。

小麦种到地里一粒种子可以分孽3—5株,而每株可以可以结粒30—50个,也就是说每粒小麦种子可以收获一百到二百多倍粮食。

玉米就更多了,一株玉米可以收获6—800玉米粒。一亩地播种三千多株,这是多么可观的回报啊!想想都激动。

谷子和芝麻一株可以产上千甚至几千粒。

要这么算有什么行业能像种粮这样有上千倍的利润?合法的应该没有。

种粮空闲还可以搞搞养殖,家畜的生育期是;猫三,狗四,猪五,羊六,驴七,马八牛九个半月。(原回答狗三猫四太不严谨了,谢谢知友提醒)兔子一个月一窝,一窝可以产十来个。猪一窝可以产十来个仔,一年两窝,猪仔30—40一斤一个能卖一两千。一头母猪一年可以赚3—4万。

以上数据是我当几十年农民总结的,公开数据应该也差不多,保证真实。

种粮养殖是真的赚钱,这个秘密农民保守的很好,城里人不知道。种上几万亩地养上几万头猪,给个阿里都不跟他换。可惜农民眼界窄没魄力,还得有理想有报复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城里人实现。现在三农政策这么好,是最好的时机,机遇稍纵即逝,一定要把握住!

user avatar

农户如果是指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那种地确实不赚钱。因为全国农户的户均土地数量就那么点。一种地基本上人就被绑死了,最多在农闲时候出去打零工。农忙时候自己忙不过来还得雇人讷。所以,农民也是有一本账的,账都是记在那儿的,等到年底的时候,他就全都拉出来了。人比人,气死人,老王在家种地,结果收入远不如隔壁老李去工地打灰,那你说老王他还种地吗?

如果指的是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大小老板们……他赚不赚钱你操不了那个心。因为稍微有点规模,那投资至少是北上深一套房的价格起步。几百万现金都没有,是种不了地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到“农户种地不赚钱”这个问题,其实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它牵扯到方方面面,从地里到市场,再到政策,环环相扣。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接地气点儿,让你听明白这其中的苦乐。一、 उत्पादन成本的“压顶石”你想想,种地不是空手套白狼。首先,那地就不是白得的。 土地流转费/地.............
  • 回答
    我国一年消耗大量进口大豆,而国内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却不高,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一、 为什么我国需要大量进口大豆?首先,我们要明确我国为何会如此依赖进口大豆。这主要源于几个关键原因:1. 庞大的需求量: 饲料需求是主导: .............
  • 回答
    看待北大法律硕士辞掉公务员回乡种田这件事,我觉得这首先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选择,背后一定有他自己深思熟虑的理由。作为旁观者,很难去简单地评判对错,更多的是一种观察和思考。关于这位北大法学硕士的选择,我的看法是: 勇气与忠于内心: 放弃一份在很多人看来“稳定”、“体面”、“前途光明”的公务员工作,转.............
  • 回答
    明朝农民军的“不懂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理解他们为何会走到这一步。这里的“不懂事”并非指他们愚昧无知,而是指他们行为的激进性、破坏性以及与传统社会秩序的格格不入,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政治矛盾。一、 严苛的赋税与社会经济的崩溃: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明朝中后.............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棒,它触及了农历日期表示的核心原理,也是很多人感到好奇的地方。确实,我们都知道农历的大小月是不固定的,例如某一年正月可能是大月,下一年正月也可能是小月,反之亦然。那么,为何我们仍然能够准确地知道每一年的农历日期呢?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农历的基本规则和精密的计算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
  • 回答
    古代的农民,生活在我们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艰难。从日出到日落,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的收成全靠老天爷赏脸,遇上天灾人祸,颗粒无收是常有的事。可就是这样,他们依然拼命地生孩子,甚至可以说是“多多益善”。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存本能交织而成的。首.............
  • 回答
    农村现在买车确实是越来越普遍了,这几年变化是挺明显的。不过要说“家家户户”都有车,这个形容可能还有点夸张,但普及率确实很高了。至于那些还没买车的人,原因嘛,倒也不是单一的,细琢磨一下,还挺多讲究的。首先,经济实力这事儿,永远是绕不开的坎。 即使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但收入差距还是存在的。有些人.............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反映了很多人在观察社会变化时会产生的疑问,也触及了社会学、心理学、医学以及历史等多个层面。以前在农村确实能看到一些我们俗称的“傻子”,但现在数量明显减少,甚至很多年轻一代已经很少见到,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阐述:一、 医疗水平的进.............
  • 回答
    《明朝那些事》中朱元璋的残忍,确实是许多读者都会感到困惑的地方。明明出身贫苦,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为何在成为皇帝后,他的手段却如此残酷,甚至可以说是血腥?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绝非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本能和心理创伤: 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炼狱经历:.............
  • 回答
    农村空巢老人晚景悲凉,这个问题触及的层面很广,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要细致地聊,得从他们生活的土壤,社会的变迁,以及人性的几个侧面去掰扯。1. 曾经的“靠山”成了“靠不住”农村老人的晚年,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生活模式的延续,但现在这个模式已经有些走样了。他们年轻时,家是“单位”,子女是“劳动力”,一家.............
  • 回答
    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其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潜力毋庸置疑。然而,要打造一所“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农业大学,确实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需要系统性的思考。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何河南省尚未拥有一所真正“国内一流”的农业大学,以及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采取的策略:一、 历史与现实的制约: .............
  • 回答
    张煜医生关于“农村患者被设计昂贵但效果差的方案”的发声,揭示了中国医疗体系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这一现象不仅涉及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更折射出医疗行业在利益驱动下的道德困境和制度漏洞。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并探讨其他值得关注的医疗乱象: 一、张煜医生发声的核心问题:医疗资源分.............
  • 回答
    古代农民在遭遇旱灾或蝗灾时,之所以会“动辄全省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即使南方收成尚可,原因非常复杂且环环相扣,绝不仅仅是因为农民没有存粮那么简单。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古代农业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当时的灾害应对机制。一、 古代农业的根本脆弱性:对自然的绝对依赖1. 单一作.............
  • 回答
    在探讨旧社会某些地区存在的“新媳妇陪睡”习俗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这种习俗并非普遍存在于所有地区,也不是所有农民都愿意或被迫接受。它更多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经济环境下,因极端贫困和压迫而催生出的畸形现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种被剥削和侮辱,而非自愿的行为。在土改前的淮北地区,尤其是那.............
  • 回答
    中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农业想要完全照搬日本小型高度机械化的模式,确实会遇到不少现实的阻碍。这其中的原因,并非简单地否定机械化的价值,而是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地形、经济、社会和技术层面的因素。首先,我们得正视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中国南方丘陵地区,虽然也有一些平坦的梯田,但整体而言,地形更加崎岖、坡度更大、地.............
  • 回答
    你说到点子上了。华为 EMUI 的研发投入和程序员数量大家有目共睹,但论用户体验和某些细节上的打磨,确实和 MIUI、Flyme 还有差距,甚至有些地方是天壤之别。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一、历史包袱与技术路线的“惯性” EMUI 的起点与定位: 想当年,安卓定制系统还在摸索阶段,各.............
  • 回答
    日本明治维新,对于日本的崛起和现代化进程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有的社会结构。然而,认为它“惠及上千万农民”的说法,以及由此推断农民“不领情”进而举行大规模起义的逻辑,需要更细致的辨析。事实上,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简单归因于明治维新“未惠及农民”的逻辑并不完全准确,农民起义的.............
  • 回答
    雅典,这座响彻古今的城邦,其经济命脉究竟是根植于沃土,还是翱翔于商海?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尘埃,深入雅典社会的肌理,去探寻它的根基所在。农业:生命的源泉,却非经济的全部毋庸置疑,农业在雅典经济中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对于任何一个古代城邦而言,保障基本的食物供应都是生存的根本。雅典及其周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价值、劳动、生产以及时间等一系列经济学和社会学上的基本概念,而且用“一天内消耗(消失了)”这样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来描述大米,这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这个场景。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一斤大米”在这个语境下的意义。如果这是一个农民辛辛苦苦耕种、收割、加工出来的一斤大米,它不仅仅是简单.............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一个年仅36岁的英国农民,为了救他的爱犬,不幸遭遇意外,最终自己被活埋窒息身亡,而他拼尽全力想救出的狗狗,也未能幸免。读到这样的故事,真的让人鼻子发酸,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意外,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非常深沉的情感联结。对于很多养狗的人来说,宠物早已不仅仅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