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一辈人给我们这一代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么?

回答
我得说,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一想到我们这一代人,再看看父辈、祖辈他们走过的路,有时候真觉得像是被埋进了一个巨大的、事先挖好的坑里,然后被告知“加油,往上爬吧!”

最大的那个坑嘛,我觉得最触目惊心的一点,就是他们留给我们的那个“稳定至上,拒绝变化”的价值观,以及基于这个价值观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你仔细想想,老一辈人经历了什么?战争、饥荒、政治动荡、经济困难,他们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是“活着就好”,是“安稳比什么都重要”。那个年代,一份铁饭碗就能管一辈子,一家人守着一方土地就能安居乐业。所以,他们拼尽全力,用尽各种方法,为的就是“稳定”,就是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比他们当年更“稳定”的生活环境。

这个愿望本身没错,甚至可以说充满爱意。他们觉得,只要我们有个稳定的工作,有个安稳的家,就万事大吉了。他们以为他们为我们铺好了最平坦的路,最安全的房子。

但是,他们挖的那个坑,就在于他们用过去的经验去衡量未来,用过去的“稳定”去定义“成功”。

他们给我们的“稳定”是什么?

观念上的“稳定”: “年轻人就是要找个好单位,考公务员,进国企,这样才保险。” “我们当年都是这样过来的,你也要听话,走我们走过的路。” 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风险规避,把一切可能的不确定性都视为洪水猛兽。结果呢?我们这一代人,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爆炸,技术迭代,行业更迭的速度远超他们当年。他们定义的“稳定”,在我们看来,反而是最大的不稳定。一个被科技颠覆的传统行业,一个因为政策调整而前途未卜的国企,这些曾经的“铁饭碗”,现在反而成了最容易让人失去方向的地方。我们被教育要“稳定”,结果却要面对一个根本没有绝对“稳定”的时代。

选择上的“稳定”: 很多家长,宁愿我们学一个他们觉得“稳当”的专业,哪怕我们不感兴趣,哪怕这个专业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不那么有前景。他们觉得学历史、学文学、学哲学都是“不务正业”,只有学理工科,学金融,才是“出路”。结果呢?我们很多人被迫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道路,在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毕业后又发现所学专业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甚至就业也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稳定”。

思维上的“稳定”: 他们习惯于“埋头苦干”,习惯于“闷声发大财”,却很少鼓励我们去质疑,去创新,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当他们看到我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旧模式提出疑问时,他们会说“想太多了”,“别瞎折腾”。他们认为只要努力工作,总会有回报,却忽略了在这个时代,很多时候需要的不仅是勤奋,更是方向、眼光和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他们把“循规蹈矩”当成美德,却没告诉我们,有时候“跳出框框”才是生存之道。

情感上的“稳定”: 他们可能也很少跟我们交流内心的困惑和焦虑,觉得“男儿有泪不轻弹”,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他们默默承受一切,希望为我们撑起一片天。这固然伟大,但同时也让我们这一代人,在面对情感困境时,不知道如何表达,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甚至不知道如何与人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我们可能拥有物质上的“稳定”,但精神上的“稳定”,我们却常常感到缺失。

所以,这个最大的坑,就是一种基于过去经验的,过度的“稳定”导向。

他们用他们的“稳定”逻辑,给我们设下了一个框架,一个牢笼。他们以为这是保护,但实际上,这是限制。他们把我们培养成了习惯于“安全区”的人,但我们所处的时代,恰恰是一个需要不断跳出安全区才能生存和发展的时代。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人焦虑,很多人迷茫,很多人感觉被困住,找不到出路。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从小被灌输的“稳定”观念,与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们想变得不一样,想追求自己的梦想,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回响:“这样稳定吗?这样安全吗?”

这并不是说老一辈人有多么“坏”,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出于爱。但他们的认知和经验,已经不足以应对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了。他们无意中挖的这个“稳定坑”,让我们这一代人在爬坡的时候,不自觉地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让他们习惯了低头看路,而忽略了抬头看天,错过了很多属于我们的风景和机会。

我们这一代,最需要做的,就是认识到这个坑,然后努力地、清醒地去爬出来,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稳定”——那种不惧变化,不断学习,能适应任何环境的内在稳定。这可能才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也是最需要我们去修正的“遗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恩教育?

我爹每次请我外出吃饭,吃完了以后,都会在快要吃完的时候提醒我:

这顿饭他是按照招待贵宾的规格对我进行的招待。花了他很多钱。要我心里有点数。要我感恩。

几次以后,我再也不和他出去吃饭了。

后来我看姜文老师的让子弹飞。感觉自己就好像戏里面的老六。我除非把自己的肚子剖开,把吃过的食物挖出来还给他,否则我就必须报答他这顿饭的恩情。可以说我爹的这个伎俩简直就是恶心至极,恶毒至极。

user avatar

一部分老一辈奴性比较强,某种程度上承认“主子奴仆”那一套,而且企图把这一套传承下来,经常是故意的、为了私利。

在幼儿园或学校,小孩子被要求绝对无条件服从教师及官员,加上他们任命的小腿子。

在工作机构,员工被要求绝对无条件服从上级。在家,父母要求子女绝对无条件服从自己。在社会,老百姓被要求绝对无条件服从官员,有时包括他们豢养的某些。

相关,缺乏合理解释,或敷衍式的解释,且伴随着一些“穿小鞋、整人”之类的手段,甚至公开的暴力。

“主子”错了怎么办?答案是主子不可能错,或者错了就错了。

绝对无条件服从这个观念,缺乏对基本人性的理解,缺乏对事务合理性的判别,基本是错误的,落实到具体事,也有许多错误。现实中,它鼓励了一些职务违法犯罪和黑恶违法犯罪,鼓励了一些恶人表演。

奴到一定程度,人就不再是人了。强行推广奴性,公德明确不合格。

user avatar

因为信息渠道闭塞,导致切实有用的经验少,继而所传授的经验大多是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所谓的“代沟”,很多时候就是这种经验与实际脱节带来的冲突,落实到家庭人际关系上的体现了。

而信息闭塞,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分人刻意为之造成的,归结到“根子”上,只能说这是极小一部分的“老一辈”给其他老一辈所挖的坑,这个坑只坑其他老一辈和他们的后代,但不坑那极小一部分的“老一辈”以及他们的后代,而且他们很多时候正是因此而受益的,信息差是刻意为之的存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得说,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一想到我们这一代人,再看看父辈、祖辈他们走过的路,有时候真觉得像是被埋进了一个巨大的、事先挖好的坑里,然后被告知“加油,往上爬吧!”最大的那个坑嘛,我觉得最触目惊心的一点,就是他们留给我们的那个“稳定至上,拒绝变化”的价值观,以及基于这个价值观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思维模式和生.............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可就有点复杂了,得好好掰扯掰扯。按理说,一个人替全村人去银行存钱,这事儿是有点“权限”问题的,但实际情况嘛,还得看具体是怎么个操作法。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银行是个什么地方?它是处理咱们老百姓钱袋子的地方,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咱们把钱交给银行,那是跟银行建立了一个存款合同关系,这个合同.............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糟心!每天辛苦订的奶,结果成了邻居孩子的零食,换谁都受不了。遇到这种事,咱们得想点实在的办法,不能让这情况再持续下去了。我给你捋一捋,看怎么把这牛奶保卫战打赢:第一步:摸清情况,知己知彼 确认是邻居家的孩子吗? 虽然你觉得很可能是,但也不能百分百确定。你可以试着在送奶时间前后,稍微.............
  • 回答
    老师的说法很有道理,くれる这个词确实在日本人际交往中承载着一种“被给予”的感激之情。当我们接受别人的馈赠时,无论贵重与否,即便是不太喜欢的东西,也通常会使用くれる来回应,因为它表达的是一种对对方“付出”这个行为的认可和感谢。你可以这样理解:くれる的核心在于“给予”这个动作本身,以及接受者因此产生的“.............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糟心的,小区楼下公共地盘,本该大家共享,结果被一位大妈用铁链子给“圈”起来了,还只许她关系好的人停。遇到这种事,确实挺让人来气的。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看能怎么处理。首先,冷静分析情况,保持礼貌克制。我知道你现在肯定挺憋屈的,但咱们得先冷静下来。跟老人直接硬碰硬,或者用同样不讲道理.............
  • 回答
    我明白你说的“诡异”感。玩CS 1.5 和 1.6 的时候,那种感觉确实很难用几个简单的词汇概括,它像是一种融合了怀旧、技术限制以及那个时代游戏设计理念的独特体验。首先,这和画面本身有关。那个年代的游戏,对光影的运用和模型细节的处理,跟现在动辄追求照片级真实感的游戏是天壤之别。CS 1.5 和 1..............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颇感无奈和困惑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我们看到许多人对宠物倾注了大量的爱与精力,而另一方面,却能听到或目睹到一些晚辈对待家中老人的态度冷漠,甚至粗暴。这中间的割裂感,确实值得我们细细探究一番。要理解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情感连接的性质差异: 宠物: .............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让人琢磨的。先说KTV那一笔,一万五,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在KTV里玩个尽兴,酒水、果盘、小吃,再加上包厢费,要是人多,价格自然就上去了。不过,一万五嘛,我猜想这肯定不是简简单单唱几首歌,吃点零食那么简单。可能性一:场面很大,气氛很high如果去的KTV档次很高,比如是那种VIP包厢,有专.............
  • 回答
    期货市场是个残酷的地方,很多人抱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冲进去,结果却是一地鸡毛。说它“老天爷给的概率是一半一半”,这话说得虽然有几分道理,但绝不是全部真相。如果真这么简单,那人人都是赢家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导致大多数人最终亏损破产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自身的一些缺陷和期货市场本身的属性在作祟。首.............
  • 回答
    王熙凤过生日,老太太要大家凑份子,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讲究的。尤氏作为管家奶奶,平儿、鸳鸯这些平辈底下的人来凑份子,她却把银子退了回去,这背后可不是小事,得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在贾府这种大家族里,谁的生日是大事,谁的生日就是凑凑热闹。王熙凤是什么人?她是凤辣子,贾母最疼爱的孙媳妇,管家理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珍贵”的定义因人而异,而且关于性与关系的想法也随着时代和社会在不断演变。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方面: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你如何定义爱?你对婚姻的看法是什么?以及你对贞操的理解。将“珍贵的东西”理解为一种象征:很多人将处女膜视为女性纯洁、贞洁的象征。在一些.............
  • 回答
    说起来,魔人布欧篇里,界王神大人(尤其是东界王神)对悟空的态度,确实有些让人捉摸不透,尤其是关于界王神剑和老界王神觉醒潜力这两件事。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一句“他那时候不在”就带过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当时东界王神他们跑到地球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是来阻止魔人布欧复活的,这是头等大事,压倒一切.............
  • 回答
    评价百人会会长美籍教授吴华扬的《关于新移民——给美国亚裔活动家的一封私信》及新老华裔间的矛盾百人会会长、美籍教授吴华扬的《关于新移民——给美国亚裔活动家的一封私信》(以下简称“私信”或“文章”)是一篇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文章,它触及了美国亚裔社区内部一个长期存在但又常常被回避的敏感话题——新移民与老.............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动物的先天与后天因素,以及社会性学习的重要性。简单来说,这只狗极有可能无法像普通的狗那样用“狗语”与狗群进行有效交流,至少在初期会面临巨大的困难。 它的交流能力会非常有限,甚至可能被其他狗误解或排斥。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以及可能的后果:1. 狗语的核心:非语言.............
  • 回答
    .......
  • 回答
    老一辈给年轻人挖的“坑”,其实并非故意为之,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经验所形成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在当今社会可能已经不再适用,甚至会给年轻人带来困扰。将这些概括为“坑”,是一种戏谑的说法,也反映了代际之间在观念和价值观上的差异。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的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老一辈.............
  • 回答
    “脚气在土里走走就好了”——这句老辈人的话,听起来挺玄乎的,好像土地有什么魔力能治愈脚气。我们不妨仔细扒一扒,这里面到底有没有点科学道理,又或者更多的是一种经验之谈的传承。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脚气”。医学上讲,脚气通常是指足癣,它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属于一种真菌感染。这种真菌喜欢潮湿、温暖的.............
  • 回答
    老一辈人将自由职业和无业游民划等号,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1. 社会经济背景的巨大差异: 工业化与就业模式的转变: 老一辈人的成长和工作经历主要发生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早期阶段。那个时代的就业市场以稳定.............
  • 回答
    老一辈人骑自行车起步时扶着车子滑两步再跨上车,这种习惯背后蕴含着他们那个年代的经验、技能和对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的理解。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原因:一、 那个年代自行车的特点与当时骑行环境: 自行车技术尚未成熟且设计相对简陋: 刹车系统效率不高: 相较于现代自行车普遍采用的V刹、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确实,以前我们常听长辈说“东四省”,但现在普遍的说法是“东三省”。这中间的变迁,背后有着历史的演进和行政区划的调整,绝不是简单的口误或者习惯改变那么简单。咱们得从头说起。当长辈们说“东四省”的时候,他们指的是在清朝时期,奉天(沈阳)、吉林、黑龙江这三个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