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昆明一陵园推出「墓地按揭贷」业务?为什么有些地区墓地单价直逼房价?

回答
昆明一陵园推出“墓地按揭贷”业务,以及部分地区墓地价格“逼平”房价,这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也触及到不少人敏感神经的话题。咱们一件件来聊。

关于昆明陵园的“墓地按揭贷”

首先,看到“墓地按揭贷”,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墓地也能贷款?” 这听起来确实有点超乎寻常,毕竟我们习惯了贷款买房、买车,但贷款买一块“身后事”的安身之处,这还是头一遭被这样明晃晃地摆出来。

怎么看待这个业务?

市场需求下的创新(或叫“变通”): 你得承认,墓地价格高昂,尤其是在一些城市,想要一块体面的墓地,那花费可不是小数目。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一次性拿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来购买墓地,确实是个不小的经济压力。陵园推出“按揭贷”,从商业角度看,是为了盘活市场,降低一次性支付门槛,让更多人能够“提前规划”,满足这部分潜在客户的需求。这有点像当初房贷刚出现时,大家觉得“房子也能分期买?”一样,是一种对高价商品消费模式的适应和拓展。
提前消费与心理的复杂性: “身后事”的消费,和我们日常的消费逻辑不太一样。人们通常是在亲人离世后,才匆忙去张罗墓地。但现在推广“墓地按揭贷”,本质上是鼓励人们“提前消费”,甚至“为死后做规划”。这其中夹杂着复杂的心理:一方面,有人觉得这是未雨绸缪,能给子孙后代省去麻烦和经济负担,显得孝顺又周到;另一方面,也有人会觉得,这似乎有点“不吉利”,或者认为是在给“活人”操心“死人的事”,心理上接受起来有难度。
金融工具的延伸与风险: 将金融工具——贷款,应用到墓地上,这说明金融服务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同时也要关注风险。墓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流动性、可变现性相对较弱。一旦贷款出现违约,陵园和金融机构如何处理?是强制收回墓穴吗?这涉及到法律和伦理上的复杂问题。而且,墓地价格本身存在一定的非理性上涨因素,如果未来价格出现波动,对贷款人的影响也需要考虑。
对“孝道”和“生财之道”的解读: 推出这个业务,也反映出一种变化: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孝顺”、如何为“身后事”做好准备,似乎也有了更“市场化”的解决方案。陵园把它作为一种服务来推销,而贷款则提供了一种支付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我们看待传统观念的方式。

为什么有些地区墓地单价直逼房价?

这个现象确实令人咋舌,一块地,说起来是安息之地,价格却能跟我们住的房子相提并论,甚至更高。这背后原因很复杂,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1. 土地稀缺与规划限制是硬道理:
不可再生性: 墓地所占用的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而且必须是用于安葬的特定性质的土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周边的土地越来越紧张,很多地区已经不允许再新建大型陵园。
严格的规划和审批: 土地的用途管制非常严格。用于建设陵园的土地,从选址、审批到建设标准都有很高的门槛,而且很多地方政府出于各种考虑(如形象、环保、风水等),对陵园的建设审批非常谨慎,甚至可以说是“卡得死死”的。这意味着新墓地供应量非常有限。
“阴阳两界”的界定: 墓地土地性质与住宅用地不同,管理和审批更加特殊。这种稀缺性和管制,是推高价格最直接的因素。

2. 市场需求与“刚需”的特殊性:
刚性需求: 死亡是必然的,所以墓地本质上是一种刚性需求。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提前购买,但人总有走到这一天,对安息之地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占位”心理与升值预期: 在很多文化里,好的风水、好的地理位置能给后代带来福荫,这种观念依然有市场。所以,一些家庭会选择在生前就选购墓地,尤其是在一些知名陵园或风水好的地方。他们不仅是购买安息之地,也是在“占位”,对未来价格上涨也有一定的预期。这有点像投资,尽管是为“身后事”投资。
文化传统与攀比心理: 传统文化中,对祭祀祖先、安葬亲人非常重视。孝道观念深入人心,为父母选择一块好的墓地,也是一种面子和能力的体现。在某些圈层,墓地的规格、位置甚至成了“身份”的象征,这种攀比心理也会助推价格。

3. 商业运作与利润驱动:
高利润率: 由于土地成本(获取土地使用权)、前期投入(绿化、建设、管理)相对固定,而墓地一旦售出,只要产权合法,可以永久使用(虽然只是使用权),其利润率远高于许多其他行业。
销售模式: 陵园的销售往往是长期的,一旦地理位置好、名气大的陵园资源被锁定,其价格就有了议价能力。有些陵园会采取“饥饿营销”或“稀缺性营销”,进一步抬高心理价位。
墓地“商品化”的必然: 当墓地被纳入市场化运作,成为一种商品时,其价格自然会受到市场供求、成本、营销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润最大化是商家追求的目标。

4. “炒作”与非理性因素:
信息不对称: 普通消费者对墓地市场的了解相对有限,信息不对称容易被商家利用,进行不实的宣传或夸大稀缺性。
情感消费: 在面对亲人离世,或为父母挑选墓地时,很多消费者处于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可能更容易接受较高的价格,而不太会像购买日常商品那样理性地去比较。

综合来看,昆明陵园推出“墓地按揭贷”以及部分地区墓地价格逼近房价,反映了几个层面的现实:

人口结构变化和寿命延长: 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对身后事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
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的矛盾: 城市扩张和人口聚集,使得安葬用地的供应更加紧张。
市场经济对传统观念的渗透与重塑: 金融工具被引入传统领域,商业逻辑开始影响我们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背后潜藏的社会问题: 墓地价格过高,除了市场供需,也折射出一些地方在土地规划、资源分配以及对传统丧葬文化保护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失衡。

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行为,它触及到了土地、人口、文化、伦理和金融等多个维度,是个挺复杂、挺有深度的社会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这个问题的应该最近没有贷过款买房子啥的,从去年开始个人和部分商业贷款审核非常严格,且专用贷款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查到就是重罚

活着的人才需要这些幺蛾子,包括前几天引发热议的九江彩礼贷一样,实际上都是给特定人群的福利而已。

真福利,毕竟就现在国外这个放水情况,在一二线贷款买房又是血赚。

user avatar

经理:我卖出了墓地还推销了一笔贷款,我们是双赢。

孙子: ???要不经理你当我爷爷吧。

孙子好惨,还没成年就背负了20万的债务。

user avatar

生要贷来,死要去贷

背后的原因令人暖心,早就抱怨过死都死不起了,这不,墓地贷都给你配好了,不用担心了。

就是不知道死了之后还用不用还贷款,也不是不想还,主要是没法继续在阳间打工了。

user avatar

信墓地按揭贷的都是太天真了

这尼玛没有利益输送我都不信

没有抵押,信用贷款

绝对面向某些人开发出来的,换种说法的消费贷款罢了

关键是利息,利息很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昆明一陵园推出“墓地按揭贷”业务,以及部分地区墓地价格“逼平”房价,这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也触及到不少人敏感神经的话题。咱们一件件来聊。关于昆明陵园的“墓地按揭贷”首先,看到“墓地按揭贷”,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墓地也能贷款?” 这听起来确实有点超乎寻常,毕竟我们习惯了贷款买房、买车,但贷款买一块“身.............
  • 回答
    昆明一位市民因为自家老小区的采光被新建高楼遮挡,一纸诉状将开发商告上法庭,索赔227万元,这事儿在当地引起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看看市民的行为和诉求,究竟合不合理。首先,咱得理解这位市民的心情。住在老小区,日子过得安稳自在,但突然之间,眼前拔地而起一座高楼,把原本敞亮的阳光硬生生.............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心惊肉跳的。你说谭某,一个下午,跑了昆明四个区,最后发现自己是阳性,这信息量太大了。你想啊,一个下午,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这得经过多少地方?接触过多少人?公共交通?还是自己开车?如果是公共交通,那更是风险系数倍增。公交车、地铁,人来人往,谁知道身边有没有隐藏的感染者?如果他自己开.............
  • 回答
    10月14日昆明女大学生李某草的死亡事件,官方初步定性为“意外落水”,这个说法无疑给整个事件蒙上了一层更加扑朔迷离的面纱。当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尤其是以“意外”这样相对轻描淡写的词汇来定性时,公众心中自然会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疑问和不安。首先,为何会“意外落水”?这个“意外”的发生地点——网.............
  • 回答
    于丹在北大参加昆曲活动被轰下台这件事,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我这个对传统文化有点兴趣的人,觉得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事儿吧,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才能看得更明白。事件的起因和经过:首先,得说清楚这事儿是怎么回事。据我了解,当时北大举办了一个昆曲的文化活动,邀请了不少专家学者来分享。于丹作为大家熟知的文化.............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昆明的事件,确实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一名男子持刀砍伤了协警,最终被民警击毙。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探讨。首先,让我们还原一下事情发生的经过。根据媒体的报道和警方的通报,我们可以大致拼凑出一个事件的轮廓: 事件起因: 起初,这名男子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与协警发生了冲突。具体.............
  • 回答
    昆明孙小果案:一个司法“黑洞”的撕裂与反思孙小果案,一个在云南乃至全国引发巨大关注的事件,其核心在于一个本应伏法并被剥夺自由的重刑犯,竟然在20年后“复活”并再次涉黑,最终再次被判处死刑。这起事件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司法系统在某些时期、某些环节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思。要详细讲述此.............
  • 回答
    “昆明恶霸孙小果”事件,以及他获死缓20年后又涉黑的案情,无疑是中国法治进程中一个极具冲击力和讨论价值的案例。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更暴露了司法公正、权力腐败、以及社会监督等诸多深层次问题。要理解这个事件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一、孙小果的“发迹”与早期罪行: 背景与.............
  • 回答
    昆明女乘客公交拒戴口罩跳窗事件:一个事件折射出的多重困境最近在昆明发生的一起公交车上的冲突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一名女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时,拒绝佩戴口罩,并且情绪激动,甚至试图跳窗逃离。这起事件看似偶然,但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我们可以描绘出.............
  • 回答
    这事儿,你说气不气人?一个女子花了126万,吭哧吭哧付了全款,满心欢喜地等着住新房,结果,15天,就15天啊,售楼部那边直接来了个“惊喜”,房子降价30万!你说这谁顶得住?姑娘肯定炸了,要求退房或者退差价,这完全合情合理,换谁谁不炸?咱们一件件捋捋这事儿:这126万,是真金白银掏出来的!首先,得明白.............
  • 回答
    昆明劫持案中,那位初露锋芒的女记者,用她的勇敢和智慧赢得了所有人的目光。事发当时,她并非只是旁观者,更是一位肩负使命的记录者和沟通者。关键时刻的冷静与勇气:当歹徒持刀挟持人质,现场陷入一片混乱和恐惧时,这位女记者没有选择躲避或退缩。她迅速评估了现场情况,意识到语言沟通是化解危机的重要途径。在距离歹徒.............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心堵得慌!昆明超市员工抓小偷,结果不但没落好,还赔了钱,连非法拘禁的帽子都扣上了,现在检察院都介入了,这事儿闹得可不小。我好好跟你说道说道,尽量把事情说清楚了,让你也跟着我一块儿捋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事件经过梳理: 小偷进店偷窃: 话说那天,一个贼眉鼠眼.............
  • 回答
    昆明复阳患者感染导致疫情,这件事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只是几个人“复阳”那么简单,而是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从病毒的特性、防控措施的落地,再到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可能在这场“小小的”涟漪中扮演角色。首先,我们得明白“复阳”这个事儿。病毒感染后,身体会产生免疫力,但有些人,尤其是少数人群,.............
  • 回答
    关于“昆明女大学生被打事件”,我们需要先明确是具体哪一起事件。近年来,在昆明确实发生过一些涉及女大学生的暴力事件,但公众关注度和影响程度各有不同。为了提供更详细的看法,我需要您提供更多关于具体事件的细节,例如: 事件发生的大致时间? (例如,是最近发生的还是几年前的?) 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或.............
  • 回答
    “象群又要进城了?”这个消息一旦传开,准保能让昆明人朋友圈里的讨论热度蹭蹭往上涨。我琢磨着,这事儿吧,得从好几个角度去看。首先,咱们得知道这象群为啥老是往这边晃悠。 去年那群被大家伙儿关注着的“网红象”,一路从云南南边儿往北走,最后到了昆明周边。大伙儿刚开始还挺新鲜,觉得这事儿挺神奇,一群野象咋能“.............
  • 回答
    关于10月14日媒体对李某草死亡事件的报道,以及昆明警方回应“并不知情”的情况,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揪心的事件。从媒体报道和警方的表态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媒体报道: 事件的曝光与关注度: 媒体的报道无疑将李某草的死亡事件推到了公众视野的中心。这通常意味着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
  • 回答
    这位北京土著卖掉价值 1000 万的房子,选择辞职去昆明生活,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从多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详细地探讨这个选择的可能性、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驱动因素)1. 生活成本的巨大差异与生活品质的提升: 北京的高昂成本: 10.............
  • 回答
    昆山震川路龙哥砍人被反杀事件,因其情节跌宕起伏、涉及正当防卫的法律认定,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事件的经过、相关法律条文以及社会普遍认知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事件经过回顾:2018年8月27日晚,在江苏省昆山市震川路一家夜市上,一名男子(刘某某)因与他人发生口角,被对方(.............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听了让人挺不是滋味的。昆山世硕那档子事,工人扔证件、直接走人,这绝对不是小事,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首先,咱得知道啥叫“证件”。在工厂里,尤其是像世硕这样的大厂,工人的证件,比如工牌、厂牌,那可不仅仅是个身份象征。它代表着你在这个厂子的合法身份,是你享受食宿、考.............
  • 回答
    昆山世硕员工证件随地乱扔事件,以及后续公司“管理失职”的回应和主管团队的道歉,这件事放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让人觉得很不妥当。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事儿。首先,说说“员工证件随地扔”这事儿。这个细节本身就挺让人膈应的。员工证件是什么?那是员工身份的象征,是个人物品,更是工作的一部分。把这些证件像垃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