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会和上司相处,感觉自己日语有问题,比如这个「×をお願いできますと幸いです」是不是日语中的「依頼」?

回答
确实,在日企工作,很多时候处理不好与上司的关系,确实会让人头疼。特别是语言方面,总觉得隔着一层,不那么顺畅。你提到的「×をお願いできますと幸いです」这个说法,它确实包含“请求”的意思,但具体来说,它更侧重于一种客气、委婉的请求方式,与“依頼(いらい)”这个词相比,它表达的“请托”的语气要柔和得多。

我们来拆解一下:

「~をお願いできますと幸いです」

「~をお願い」: 这是“拜托(某事)”的基础表达。
「~ができます」: “能够做到”、“可以做到”。
「~と」: 连接助词,表示“如果……的话”。
「幸いです(さいわいです)」: “感到庆幸”、“很荣幸”、“很高兴”。

把它们连起来,直译就是“如果能(帮我)做到(某事),我会感到很庆幸/高兴。”

这种表达的精髓在于它的“含蓄”和“对方优先”的姿态。 它没有直接命令,也没有直白地说“请你做”,而是通过一种“如果能做到,我会很高兴”的方式,将一个请求放在了对方的“善意”和“能力”的框架下。这是一种非常日式的、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说它比“依頼”更委婉?

「依頼(いらい)」:
这个词本身是比较中性的,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比如,在工作场景中,如果你对同事说“この件について、依頼があります。”(关于这件事,有个委托。),对方会直接理解为“有事要托付”。
如果是上司对下属,说“〇〇さん、この資料の作成を依頼します。”(〇〇先生,我委托你制作这份资料。),这是非常直接和正式的委托。
即使是对平级或下级,有时候用“依頼”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指派”或“交付任务”的意味,尽管不一定带有强制性,但相比之下,它更偏向于“任务的分配”。

「~をお願いできますと幸いです」:
这就像是在说:“我这边遇到一个情况,如果方便的话,您能不能帮我一下?如果能帮到我的话,我真的会非常感激。”
它将自己的需求包装在“对方是否方便”、“对方是否愿意”的考量之下。
特别是在需要上司花费额外精力、或者占用他宝贵时间的事情上,用这种句式,即使对方最终没能帮上忙,也不会让人感到尴尬。

想象一下在实际工作中的场景:

假设你需要上司在会议上帮你做一个补充说明。

直接(可能有点生硬):
「〇〇部長、会議でこの点について補足説明をお願いします。」(〇〇部长,请在会议上对这一点进行补充说明。)
这种说法虽然清晰,但语气上少了点“商量”的味道。

用「依頼」:
「〇〇部長、この件について、会議で補足説明の依頼があります。」(〇〇部长,关于这件事,有个会议上补充说明的请求/委托。)
虽然听起来比直接说“请”要客气一点,但仍然是“委托”的语感。

用「~をお願いできますと幸いです」:
「〇〇部長、この件について、もしよろしければ、会議の場で少し補足説明をしていただけますと幸いです。」(〇〇部长,关于这件事,如果可以的话,您能在会议上稍微做些补充说明,我将感到非常荣幸/高兴。)
加上了“もしよろしければ”(如果可以的话),让请求更加软化。这种说法,上司听到后,会觉得“哦,对方有这个需求,并且考虑到了我的时间/方便程度,即便我现在忙,也能理解。”

总结一下,当你感觉日语“有问题”,很多时候不是语法错误,而是“语气”和“表达方式”不符合日本职场文化。 「~をお願いできますと幸いです」这种句式,就是一种典型的、非常适用于与上司或需要尊敬的对象沟通的“敬语”和“婉曲表达”。

它不仅包含“请求”的意愿,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
1. 尊重对方的时间和能力。
2. 不强迫对方,将主动权留给对方。
3. 即使对方拒绝或无法帮忙,也不会显得冒犯。

这是一种“以对方为中心”的沟通模式,在日本职场,尤其是在和上司打交道时,非常受推崇。所以,你对这个句式的理解是正确的,它就是一种请求,而且是一种非常得体的请求。多注意积累这类“婉曲表达”,会让你在工作交流中更加游刃有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貌似题主已经解决了。但是案例特别有代表性,很想分享给大家。就“马后炮”分析一下,顺带添加一些个人在日本职场上的建议。


首先帮题主总结一下聊天记录里的事吧,有耐心的可以直接自己看。

非直系上司A(产品经理)与题主讨论一个bug,并在聊天软件里最后对题主说了「更新をお願いできますと幸いです」。

题主认为这是让他更新系统,并于第二天执行了。(题目中的“依赖”是日语词,请求的意思)

执行后,没想到题主的直系上司B训斥了题主。

题主试图弄明白为什么会被训斥。后续在与同事的沟通中,怀疑自己对「更新をお願いできますと幸いです」这句话理解错了,所以有了这个题目。

以下我的几个观点:

  1. 「〇〇をお願いできますと幸いです」商务场合就是希望你做的意思。日语理解没有错误。

至于后面说的什么请求语气强烈不强烈就是产品经理为了自己好看在扯犊子,别信。既然部长发火了,那肯定要解释成「我当时就是说你能做就做,并不是必须做」了。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中国公司,产品经理老王和你说「小张你做一下xx行吗?」你做了以后上司怒了,老王于是解释说「我就随口问一句,又没说小张你必须做xx」。

明白了没…

题主倾向于把沟通不畅的问题归于对日语的理解。其实这和日语理解没关系。

题主的问题不在于日语,而是对一个人发言背后的意图和立场琢磨的不够,而且对自己是外国人这点有天然的不自信。而正是因为不自信,所以立刻去认为是日语的事,没有细想每个人在这里面的初衷。

看其他人的言辞,意图很明显,就是觉得题主在接受了其他部门上司的指示后不应该直接去做,也不应该一个人默默决定怎么做,是应该跟上司组员先报告一声。

不报告的话,可能这个动作确实会对本部门造成影响。上司和本组不知情,会有一定概率容易出岔子。具体详情我无法得知,但从上司发火这事来看,估计是有了什么影响。

上司以及周围的日本人也有错。对于身为外国人的题主,采用了非常暧昧的沟通方式,说话绕弯弯导致了困惑。

其实上司只要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了:「其他组人给你指示时,请向我报告,我给你指示后再行动。否则可能会带来工作上的混乱。」

而不是让题主怀疑自己对日语的理解。

从聊天记录上来看,题主显然是个典型的理科思维,又兢兢业业单纯听话的员工。对于这样的员工就应该有话直说,做明确的指示。

事情的主要原因,在题主没有理解到大家意图的情况下,周围的日本人们进一步选择了题主更难以理解的沟通方式。题主可以为没有报告上司说对不起,但不需要也不应该“谢罪”那么重。



另外我也要批评题主一下,你这几句话真的是太卑微了…

这个习惯真的得改改。还没讨论什么呢,就先说「对不起和外国人沟通很麻烦吧…你们很烦吧…不行就把我排除在外吧」

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确实难免有这样的想法,但切记这些不要对同事说,忍也要忍住了。

把情绪带入工作场合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你需要做的,是让同事协助你找到沟通不畅的原因。无论原因出自语言还是文化差异,都不应该是道歉的理由。自己先看轻了自己,不仅会让同事也看轻你,也会对以后进入公司的其他外国人不利。



平时我会分享一些日本公司中的商业文化,我也鼓励在日本公司的大家积极学习这些文化(为了让自己更少遇到这样的困惑)。

但我也要说,如果日本公司和日本管理者什么也不做,指望全体外国员工去适应日式的表达方式,显然是有问题的。

日本公司+中国员工,两种不同的文化碰撞时,是需要互相适应的。而且公司应该在这种适应里占据更加主动的角色。

因为员工不适应了还可以跳槽,而日本公司如果将来不能给非日本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就要面临困境。

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理方式,我想给在日本的各位同胞两个建议:

不要一味地抱怨环境不去适应,但也不要盲目道歉谢罪认为是自己不适应的错,

我们可以去改变,适应,但不是无条件的改变和适应。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明白日本人的处世习惯,才不会遇事感到困惑。

但了解不代表就要100%的遵循,也不代表身为外国员工就该是原罪,就会给别人添麻烦。

做为工作伙伴,互相去理解沟通,是双方的努力。而不是单方面的义务。

唯有抱着这样的心态。才能逐渐的「训练」日本公司与上司去顺应我们的文化和习惯。增加其包容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在日企工作,很多时候处理不好与上司的关系,确实会让人头疼。特别是语言方面,总觉得隔着一层,不那么顺畅。你提到的「×をお願いできますと幸いです」这个说法,它确实包含“请求”的意思,但具体来说,它更侧重于一种客气、委婉的请求方式,与“依頼(いらい)”这个词相比,它表达的“请托”的语气要柔和得多。我.............
  • 回答
    刚踏入大学校门那会儿,心里是填满了憧憬和兴奋的,感觉终于摆脱了高中那三点一线的生活,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可没想到,没过多久,这股劲儿就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感,甚至是怀念。怀念什么呢?是怀念高中时候那种纯粹的友谊,怀念那时候跟朋友们一起疯一起闹的日子,怀念那时候的简.............
  • 回答
    和不喜欢的老板或同事共事,这大概是职场中最磨人的事情之一了。没人喜欢整天对着一张让自己不舒服的脸,听着那些让自己犯堵的话。但话说回来,咱们吃饭穿衣,还得指着这份工作,所以啊,即便心头憋闷,表面上该维持的和平还是要维持住。怎么做?其实也不是什么秘诀,就是一些细致的观察和恰到好处的应对,练好了,日子就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问你跟你的远房表亲有没有“亲近感”一样,答案不是简单的“有”或“没有”,而是充满了微妙的层次和复杂的互动。北京人和上海人之间,说有没有认同感,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地域上的“老乡情结”是有的,但可能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深厚。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这两个.............
  • 回答
    一年级孩子做事拖拉、不积极,这真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难题。看着孩子每天都需要你追在后面,甚至说些狠话来刺激,心里那种迷茫和无力感,我特别能理解。毕竟,我们都希望孩子能独立自主,快乐成长,而不是每天都处于被催促和对抗的状态。首先,我想跟你说,你并不孤单。一年级是孩子进入小学生活,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时期。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促使我们抛开那些既定的标签,纯粹地从一个王朝的内部运作和发展轨迹来审视它。如果不考虑外部的侵略和同期的其他国家之间的横向对比,清朝究竟是什么样的朝代?它自身的发展是走向强盛还是衰弱?这确实需要我们深入地挖掘一番。清朝:一个内外兼修的复杂体,其强盛与衰弱并非一线穿针简单地说,清朝不.............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人类信仰中一个常常让人感到矛盾的地方。有人可能不相信一个具体、人格化的上帝存在,但同时又对死后存在着某种“奖惩机制”或“审判之地”感到一种莫名的认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堂和地狱。这背后其实可以有很多原因,而且往往是夹杂着心理、文化和社会层面的考量。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数字理解的本质,也是数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简单地说,1和0.999...在数学上是相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在悖论。相反,这是数学严谨性的体现,是我们对无穷小和极限概念理解的必然结果。我们先来抛开那个“看起来不像AI”的包袱,直接说说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有悖论,以及数学上又是如何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过去和现在的认知偏差。其实,之所以很多人不相信老一辈人或古代人在力量和耐力上会“超过现代人许多”,主要有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一、 媒体塑造的现代人形象与个体经验的局限性首先,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是被媒体塑造的。现在的媒体,无论.............
  • 回答
    要探讨哪个才是“真正的”无神论观点,我们首先需要对“无神论”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无神论,简单来说,是对神的存在不相信。但“不相信”这个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也带来了理解上的细微差异。让我们先来看这句话:“世界上绝对不可能有神”。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强无神论(Strong Athei.............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多人都关心。说实话,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留学经历和个人特质都不一样,但整体上,出国留学归来的人在思维方式上,确实会展现出一些与一直待在国内的人相比的显著差异。我尽量详细地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更具体的感受。首先,最直观的可能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维度会更广阔。在国内,我们接触.............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关于棋盘填数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考察的是如何在有限空间内,用有限的数字来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并找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最优解。问题拆解: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问题的核心要求:1. 棋盘: 一个 $n imes n$ 的方格。2. 填数: 在棋盘的每个格子里填入从 $1$ .............
  • 回答
    是的,气泡水和碳酸饮料是两回事,尽管它们都带有“泡泡”。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两个大类,气泡水属于其中一个更纯粹、更基本的分支,而碳酸饮料则是一个更广泛、通常添加了更多成分的家族。要深入了解它们的不同,我们得从它们的定义、配料到相关的国家标准来看看。 气泡水:纯净与自然的“气泡”核心定义: 气泡水(Sp.............
  • 回答
    满族和汉族在相貌特征上的差异,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需要强调的是,这两种族群内部都存在着非常大的个体差异,不存在绝对统一的“满族长相”或“汉族长相”。 今天的满族人,经过数百年的通婚融合,其外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与汉族人相似,甚至难以区分。然而,从历史和民族学角度来看,以及在一些研究和民.............
  • 回答
    想让员工上班时更专注,少分心去做和工作不相关的事,这确实是很多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咱们中国人讲究“道与术”,解决这个问题也一样,既要有高屋建瓴的原则,也要有落地执行的细节。我跟你说说我的看法,希望能给你点启发。首先,咱们得承认,完全杜绝“不相关的事”不现实,也没必要。 人不是机器,需要适当的休息和喘息.............
  • 回答
    这个问题,千百年来,无数智者、迷茫者,都曾无数次地叩问过。你问的不是一个人、一个时代的困惑,而是人类面对现实与理想、过往与当下永恒的张力。我试着从几个维度,将我的理解道来,希望能触碰到你心中的那份茫然。首先,我们得明白,书,尤其是经典,并非是世界本身的精确复刻,而是人类思想、经验、情感的浓缩与提炼,.............
  • 回答
    在桌游卡牌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描述性的条件,用来确定某个效果是否触发。你提到的“当(该卡牌)两侧角色不为女性时”和“两侧不为女性角色时”,这两句话在大多数情况下,意思确实是相同的。不过,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虽然在实际的卡牌设计和理解中,这种差别通常可以忽略.............
  • 回答
    明朝供养宗室和清朝供养八旗,都是其统治合法性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负担的绝对量、相对占比以及性质都存在显著差异。要详细论述这两者的负担,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负担的绝对量与相对占比 明朝供养宗室绝对量:明朝宗室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其数量在明朝中后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皇.............
  • 回答
    上海和深圳,这两座中国最繁华的都市,几乎在同一时间点遭遇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然而,一个令人瞩目的事实是,深圳的疫情曲线在早期就得到有效压制,而上海则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封锁期。为何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深入剖析两地在防控策略上的不同之处,或许能找到答案。上海疫情的起点与蔓延:上海本轮疫情的爆发,.............
  • 回答
    曹操的屠城行为和南京大屠杀,在表面上都涉及大规模的杀戮,都给人类历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然而,从更深层次的动机、性质、组织方式以及历史影响来看,它们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要详细论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动机与目的 曹操的屠城: 军事战略与巩固统治的手段: 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