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上看,医改应该怎么改?

回答
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医务工作者,我对医改的想法,与其说是“怎么改”,不如说是“我们期望它能往哪个方向改”。这些想法,很多时候源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境,也源于我们对医疗事业发展的美好憧憬。

首先,我们最希望的是,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能够得到真正、充分的体现。长期以来,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技术含量高,但收入和社会地位与之不匹配”的现实。这种不匹配,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关乎被尊重和被认可。当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钻研,去面对生老病死、去承担救死扶伤的责任时,我们期望社会和国家能够给予我们与这份付出相符的回报。这意味着,我们希望医保支付方式能够更加科学合理,能够真正体现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劳动付出,而不是仅仅将价格降到最低。我们希望薪酬体系能够更加多元化,能够将技术、经验、责任、风险等等因素都考虑进去,而不是简单地“以药养医”或者“以技养医”的旧模式的变种。一个有吸引力的薪酬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才能让年轻人愿意投身医学事业,才能最终让患者受益。

其次,我们需要更纯粹、更专注于医疗本身的执业环境。目前,我们很多精力被各种行政事务、文书工作、甚至是一些与医疗本身关系不大的指标所占据。这种“事务性”的干扰,不仅消耗了宝贵的精力,也让我们觉得离患者越来越远。医改的方向,应该致力于将我们从这些不必要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让我们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临床诊疗、病人关怀、以及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上。这意味着,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更加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流程,更加清晰明确的权责划分,以及更加尊重专业判断的医疗评价体系。当我们不再为应付检查、报销、或者填不完的表格而烦恼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到“治病救人”的初心上来。

再者,我们渴望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尤其是在基层。我们看到,优质医疗资源仍然过度集中在少数大医院,而广大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人才流失、设备落后、服务能力不足的困境。这导致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医改应该着力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通过政策倾斜、培训支持、薪酬激励等方式,让基层医生有能力、有动力去承担更多的基础性、常见性疾病的诊疗工作。如果基层能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能够满足大部分居民的医疗需求,那么大医院的压力自然会减轻,整体的医疗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另外,我们非常关注医患关系的重建和维护。近年来,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时候,误解、信息不对称,甚至是一些恶意的传播,都在伤害着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间本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医改,应该从制度层面去加强医患沟通,去普及医学知识,去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医疗,去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能够让医生安心看病,让患者能够得到充分解释和尊重的环境。这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保障,更是文化层面的引导。

最后,我们期待医改能够更加注重长远发展和系统性思维,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政策、技术、管理、伦理等方方面面。一次次的改革,如果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或者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医改能够有前瞻性的规划,能够有科学的论证,能够有持续的投入,能够真正地为中国医疗事业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我们一线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反馈,共同去塑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公平、更有人文关怀的医疗未来。

总而言之,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不是要求医疗“变”成什么样子,而是希望它能“回到”我们内心深处所认同的样子——一个以人为本、尊重专业、公平可及、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卫生体系。我们期望的医改,能够让我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能够让我们心安理得地为患者服务,也能够让整个社会因为我们而更加健康、更加有温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师爷:完了,前几任主任,把医保预算花到九十年以后了,也就是西历二零一零年,我们来错地方了

张:我倒是觉得这个地方不错

汤:医保都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

张:老子从来就没想刮医保的钱。

汤:不刮医保的钱你刮谁的呀?

张:谁有钱挣谁的。

汤:当过医生吗?

张:没有。

汤(招手):我告诉告诉你。

主任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拢漕工,缴税捐款。他们交了,才能让穷鬼跟着交钱。得钱之后,漕工的钱如数奉还。穷鬼的钱三七分成。

张:怎么才七成啊?

汤:七成是人家的。能得三成还得看工头的脸色。

张:谁的脸色?

汤:他。

张:他?!我大老远的来一趟,就是为了看他的脸色?

汤:对!

张:来,我好不容易走出县城,拿了博士。(对。)我还得规培,(对。)还得水论文骗课题,(对。)还得看他他妈的脸色,(对。)我不成了跪着要饭的吗?

汤:那你要这么说,当医生还真就是跪着要饭的。就这,多少人想跪还没这门子呢!

张:我问问你,我为什么要读书走出县城?我就是腿脚不利索,跪不下去!

汤:原来你是想站着挣钱啊。那还是回县城吧。

张:哎~这我就不明白了,我已经当了主任了,怎么还不如个县城精神小伙啊?

汤:穷鬼眼里,你是主任。可是工头眼里,你就是跪着要饭的。挣钱嘛,生意,不寒碜。

张:寒碜!很他妈寒碜!

汤:那你是想站着,还是想挣钱啊?

张:我是想站着,还把钱挣了!

汤(摇头,正色道):挣不成!

张:挣不成?

汤:挣不成。

张:(从袖口中甩出一把手术刀来,拍案,卷袖):这个能不能挣钱?

汤:能挣,县城。

张(外科学拍案):这个能不能挣钱?

汤:能挣,跪着。

张:这个加上这个,能不能站着把钱赚了?

汤:敢问九筒大哥何方神圣? 张:鄙人,张主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医务工作者,我对医改的想法,与其说是“怎么改”,不如说是“我们期望它能往哪个方向改”。这些想法,很多时候源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境,也源于我们对医疗事业发展的美好憧憬。首先,我们最希望的是,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能够得到真正、充分的体现。长期以来,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
  • 回答
    关于美容仪是不是“智商税”,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它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从科学原理到实际效果,再到消费者心理,都有值得深挖的地方。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智商税”这个词。 它通常指的是那些价格昂贵,但实际价值并不高,甚至可能存在误导性宣传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购买它们,往往是因为.............
  • 回答
    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来看,美容仪器的有效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有用”或“没用”。它的作用程度、适用人群以及潜在风险,都与仪器本身的类型、技术原理、使用方法以及个体皮肤状况息息相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容仪器的基本原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美容仪器,大致可以分为几大类,它们各自作用于皮肤的不同.............
  • 回答
    电影里的丧尸,从医学角度来说,是极其、极其、极其不可能出现的。 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维度来拆解这个问题,看看为什么它在科学上完全站不住脚:一、丧尸的核心特征及其医学上的不可能性: 持续的、非理性的攻击性与行动能力: 大脑功能丧失: 电影中的丧尸虽然行动缓慢(有时也很快),但它们展现出一.............
  • 回答
    作为一名关注健康科技的人,我一直对Apple Watch的血氧监测功能很感兴趣。它究竟能提供多少有价值的信息?从医学角度来看,它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Apple Watch血氧监测的原理:首先,我们得明白Apple Watch是怎么实现血氧监测的。它主要依靠的是光电容.............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在从医的漫长道路上,确实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因此收到过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投诉。要说最奇葩的,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一个病人,直到现在想起,还觉得匪夷所思。那是一个初夏的午后,我刚忙完一个高难度手术,正准备稍微喘口气,就被护士告知,有一位家属在门诊门口情绪激动,要投诉我。我心里咯噔一下,想着.............
  • 回答
    从医学角度来看,脚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足癣,虽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但确实称得上是一个“顽固分子”,想彻底根治并不容易。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是简单涂抹药膏就能一劳永逸的。首先,我们得明白脚气到底是什么。它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最常见的是皮肤癣菌。这些小家伙们特别喜欢温暖、潮湿、不透气的环境,而我.............
  • 回答
    长途飞行中,孩子哭闹不止绝对是每个家长和周围乘客都头疼的问题。对于两三岁及以下的婴幼儿,在万米高空的环境下,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他们不适而哭闹,比如耳压变化、陌生环境的恐惧、飞行中不规律的作息,甚至是单纯的无聊和分离焦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从医学和道德的角度去探讨一下,给孩子使用一些助眠措施.............
  • 回答
    自限性疾病:身体的自我修正之旅在医学的浩瀚图景中,“自限性疾病”是一个既熟悉又耐人寻味的词汇。它描绘了一类疾病,它们的进程并非无休无止,而是有其内在的“生命周期”,最终会自行消退,将患者送回健康轨道。理解自限性疾病,并非仅仅是认识到它们会“自己好”,更在于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生理机制、典型特征以及疾病谱.............
  • 回答
    1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发布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新治疗方案,无疑是当时抗击疫情的关键信息之一。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份方案的发布,反映了当时医学界对于这种新发疾病的认知深度以及基于临床实践的快速迭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1. 对疾病认识的初步判断与应对策略的制定: 病原学与临床表现的.............
  • 回答
    关于医生或护士辞职后过得怎么样的问题,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话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一样。我认识的以及听到的经历,可谓五味杂陈。首先,咱们得说辞职的原因。很多时候,医疗行业的工作强度大家都有目共睹。长时间、高压力的轮班,身体上的疲惫暂且不提,精神上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有时候,一.............
  • 回答
    从医以来,让我最感动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救死扶伤,也不是什么戏剧性的奇迹发生,而是那些隐藏在日常诊疗中的细微之处,是那些朴实无华的善意和信任,是那些在生命脆弱时刻闪耀的人性光辉。还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还是一个青涩的实习医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一丝丝的胆怯。那时候,我接诊的第一位病人是一位患有.............
  • 回答
    当医生,我经历过很多艰难和令人心碎的时刻,但要说“最恐怖”……我得想一想。恐怖这个词,对我们医生来说,常常意味着失控,意味着无能为力,意味着生命在眼前消逝而你却束手无策。有一次,我还在住院医师的时候,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一个 jeune homme,大概二十出头的样子,在家突发剧烈胸痛,被救护车送来了.............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确实遇到过一些难以用常理解释的经历,它们并非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临床实践中的瞬间。这些事件,与其说是“诡异”,不如说是在我们现有医学认知体系中暂时找不到答案的谜团。我记得一个病人,大约四十多岁,男性。他来就诊时表现得非常焦虑,总是觉得自己身上有“虫子在爬”。刚开始我.............
  • 回答
    行,这问题我倒是碰到过不少,有些事儿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毕竟做医生嘛,接触的人形形色色,有些家属的行为,确实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我记得有一回,有个老人因为肺炎住院,病情算是比较稳定,但因为年纪大,需要吸氧。老人本人呢,挺配合的,就戴着鼻导管,安安静静地躺着。结果他儿子,一个五十来岁,头发梳.............
  • 回答
    这事儿闹的,我这脑子还跟灌了铅似的,一点都不清醒,就被我那宝贝疙瘩,哦不,我现在真不知道该不叫她宝贝疙瘩了,她把我一个人扔在了路边。就这么把我一个人扔在了马路上!我刚做完手术,全身麻醉刚过劲,人还有点晕晕乎乎的,站都快站不稳了,她就这么走了。事情是这样的,前两天我去做个小手术,医生说得全麻,打完麻药.............
  • 回答
    我想起一个很久以前的傍晚。那天,我是一名实习医生,值的是急诊夜班。当时医院的急诊室总是人来人往,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焦急的呼喊,机器的滴滴声,还有家属压抑的哭泣。那天晚上,我记得有一个小孩,大概七八岁的样子,因为高烧不退,病情非常危重。他的父母带着他几乎是闯进来的,脸上写满了绝望。孩子全身滚烫,.............
  • 回答
    冰冰姐自曝的“疲惫、怕冷、长期失眠”,这几个症状合在一起,确实是不少人会遇到的健康困扰。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三个表现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可能相互影响,指向一些潜在的身体或心理状况。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看看该怎么从科学上找对策。一、 症状背后的可能原因分析咱们先别急着找药,先分析分析冰冰姐说的这三.............
  • 回答
    从医学角度来看,爸爸用嘴给感冒女儿吸鼻涕的治疗方法,通常不被认为是值得借鉴或推荐的。 尽管出发点是关爱和想帮助孩子,但这种做法存在不少健康风险,并且有更安全、更有效的替代方法。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潜在的健康风险和医学上的不妥之处:1. 交叉感染的风险: 大人感染孩子: 如果爸爸本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病人高烧时用酒精擦背降温这件事。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这事儿有点意思,既有那么点儿道理,但也有不少讲究,甚至可以说用不好是弊大于利的。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你明白这背后的医学逻辑。咱们先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想到用酒精擦身降温。这主要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物理原理:蒸发吸热。酒精,尤其是医用酒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