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上海迪士尼被吐槽太贵?

回答
上海迪士尼被吐槽“太贵”是一个长期存在且讨论热烈的话题。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吐槽的“贵”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消费者们感到“贵”的具体指向:

1. 门票价格高昂:
绝对价格高: 上海迪士尼的门票价格在中国大陆的游乐园中属于最高梯队。虽然有平日票、高峰票等分级定价,但即使是平日票,与许多国产主题公园相比也明显偏高。
与国际接轨的定价策略: 相较于美国、日本、香港的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的门票价格虽然可能略低或持平,但考虑到中国大陆的平均收入水平,这种高定价让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非节假日“溢价”: 即使不是法定节假日,很多时间段上海迪士尼的门票价格也会根据需求调整为较高档位,这让一些原本计划在淡季前往的消费者也感到不值。

2. 园内消费品价格不菲:
餐饮价格: 园内的正餐、小吃价格普遍高于外部市场,一份普通的套餐可能需要100元以上,特色餐厅价格更是高得惊人。虽然迪士尼乐园的餐饮有其主题特色和制作成本,但与提供类似口味和品质的餐厅相比,仍然显得溢价较高。
商品价格: 迪士尼的IP商品以其精美的设计和品牌效应吸引着消费者,但同时也意味着价格不菲。一个普通的玩偶、钥匙扣、T恤,价格可能都比市面上同类商品高出不少,尤其是联名款、限定款,价格更是令人咋舌。
快速通行证( atualmente为尊享卡): 虽然是提升游玩体验的付费服务,但其价格也不便宜,对于热门项目,购买尊享卡需要额外花费数百元,加剧了整体游玩成本。

3. 附加消费和隐性消费:
交通和住宿: 对于外地游客而言,往返上海的交通费、在上海的住宿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些费用虽然不是直接支付给迪士尼,但构成了整体出游成本。
周边商品“诱惑”: 迪士尼的商品设计往往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对于有孩子的家庭,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冲动消费,这是一种潜在的“被引导”的消费。

二、 为什么上海迪士尼会定价这么高?

理解其高定价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1. 品牌价值和IP溢价:
迪士尼是全球知名的娱乐巨头,其IP(知识产权)涵盖了米老鼠、狮子王、冰雪奇缘等众多经典形象和故事。这些IP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情感连接,为迪士尼乐园带来了天然的吸引力和较高的议价能力。消费者为的是体验迪士尼带来的魔法、梦想和童年回忆。

2. 高标准的运营和维护:
世界级乐园标准: 迪士尼乐园以其高标准的游乐设施、精湛的演艺节目、细致的服务和整体沉浸式的体验而闻名。维护这些高标准需要巨大的投入,包括设备更新、特效制作、演员培训、清洁卫生等。
技术和创新: 迪士尼在游乐设施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方面投入巨大,不断推出新的体验,这也增加了其运营成本。

3. 满足特定目标客户群体:
迪士尼的定位相对偏向中高端家庭和青少年群体。其定价策略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瞄准了能够承受其价格的消费群体。当一个品牌能够吸引并服务好这个群体,其定价能力就会相对较强。

4. 成本驱动和利润目标:
与任何商业企业一样,迪士尼乐园的运营也需要盈利。高昂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营销成本等都需要通过门票和园内消费来覆盖并实现利润。

5. 市场竞争环境:
虽然中国大陆有许多主题公园,但真正能与迪士尼在品牌影响力、内容丰富度、运营标准上相提并论的竞争者相对较少。这种相对“寡头”的地位也可能使其在定价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三、 如何看待这些吐槽?

对上海迪士尼“太贵”的吐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

1. 消费者的合理诉求:
价值感知: 消费者对“贵”的感受,本质上是对“价格”与“价值”的权衡。当消费者觉得付出的价格与其获得的体验、产品不匹配时,就会产生“贵”的感觉。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迪士尼的高消费确实构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期望落差: 迪士尼品牌本身就带有“魔法”、“梦想”、“奇幻”的滤镜,消费者往往期望物超所值。如果实际体验与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或者服务细节不够完善,高昂的价格就更容易被放大。

2. 市场教育和理性消费:
明码标价: 迪士尼的定价是公开透明的,消费者在购票前可以充分了解价格和相关服务。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意愿选择是否前往。
多元化选择: 中国大陆市场本身就存在丰富的主题公园选择,从高到低,从本土到国际品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预算进行选择。并非只有迪士尼一条路可走。

3. 迪士尼的应对策略和改进空间:
分级定价和优惠活动: 迪士尼也推出过一些优惠活动,例如年卡、特定人群折扣等,试图吸引更多游客。
提升增值服务: 迪士尼可以通过不断提升园内服务质量、增加更多元的娱乐内容、优化排队体验等方式,来增强游客的价值感知,从而更好地支撑其定价。
精细化运营: 在保持高标准的同时,迪士尼也可以在一些细节上做得更贴心,例如提供更经济实惠的餐饮选择,或者优化商品陈列,减少不必要的“诱导消费”。

四、 总结

上海迪士尼被吐槽“太贵”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既反映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娱乐体验的渴望与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也体现了迪士尼作为国际顶级品牌在运营策略上的选择。

对于迪士尼而言: 高定价是其品牌价值、IP吸引力、高标准运营以及利润追求的综合体现。它能够吸引和满足目标消费群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市场壁垒。
对于消费者而言: 吐槽是他们对价格与价值的审视和反馈。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促使迪士尼不断审视自身服务,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理性选择的空间。

最终,上海迪士尼是否“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消费者个人的经济能力、对迪士尼IP的喜爱程度、对游玩体验的期望值以及可接受的消费范围。它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贵”,而是在特定市场环境下的一种“高价值定价”。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判断和选择,而迪士尼也需要在维持品牌形象和满足更广泛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海迪士尼和上海大众一样是国企啊!国企产品又贵又烂很奇怪么?

完全少见多怪。一辆帕萨特卖你比国外贵三万,也没见成热帖。我告诉你蛋糕卖你贵30,这还是少的。前不久还有人质疑

上海迪士尼是对外谈判败笔

,国企申通57%的股份拿少了,如果股份多了,定价肯定更高。蛋糕卖便宜了,国家税从哪来,你为国家想过么?你不去上海迪士尼,国内就业怎么办,你为国家稳定想过么?所以说蛋糕卖贵点,多交税,这应该鼓励的。

支持国货,从我做起!

user avatar

2019年4月11日更新

1.评论区的好多朋友,都说看了这个回答后就不想去迪士尼了,我觉得还是再考虑一下的好。我写这个回答,只是单纯发泄我个人的负面情绪,并非说迪士尼乐园一无是处,客观的讲还是挺好玩的(不计算排队的情况),想玩的朋友可以去玩,但是建议淡季出行+提升预算费用+多做攻略+提前规划好游玩项目。

2.我对迪士尼最大的不满,并不是来自价格高,而是他的定价规则和策略,因为迪士尼在我心里是一个很温馨的事物,结果商业化程度这么高,总觉得有什么东西破灭了。

3.早知道这个答案会这么多人看,就给迪士尼说几句好话了(捂脸)


刚去完上海迪士尼,清明节人果然多。

其实我对于价格贵倒是没意见,昂贵的商品多了去了,但是迪斯尼乐园对于赚钱这件事的态度,太让人反感了。

在迪士尼的时候,总觉得各种规则设定都非常的不尊重人,逼着游客花钱,一切都是为了压榨最大价值,这种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

在迪士尼,只买门票就是下等公民,氪金越多越尊贵,并且氪金用户的利益都是通过压迫普通游客(插队)得来的,这赤裸裸的阶级感,迪士尼真是毫不掩饰。

相对应的,乐园内几千块的餐厅和几千块的酒店就没有那么令人反感,因为这是可选服务,氪金用户买了这些服务,并不需要抢夺普通游客的利益空间,普通游客根本感知不到。

迪士尼的运营思路,非常像国产网游,就是征途/天龙那种高压迫的路子。

国产网游的运营理念上,给免费玩家提供很多痛苦,然后让他们花钱消除痛苦,同时免费玩家是资源,充了钱的土豪玩家可以肆意碾压。(迪士尼普通游客还是花几百买了门票的,并不是免费玩家)。

我在迪士尼内也氪金许多,氪金体验真的是非常一般。

如果是玩个垃圾国产手游页游的也就罢了,可你是迪士尼啊,迪士尼在我心里是那么的真诚、温暖和愉悦,结果奔现了就整这一套,内心的好感荡然无存。

在迪士尼的时候我一直想到故宫,我故宫就是牛逼,各种细节设定都为普通游客考虑,包括厕所和长椅的配置等,普通游客想走皇帝专用的午门,故宫就给游客开午门。不论游客身份如何,哪怕是国家元首/总统/国王,到了故宫也只能步行。(一大串奇怪的省略号表达我的心情.........................................................)

这种所有游客都一视同仁的公平,让我感受到了对每一个人的尊重。

迪士尼终归还是属于资本主义的。


具体反感的点:

迪士尼的价格是动态的,不是分淡旺季,而是按天算,比如第一天门票价格可能是300块钱,第二天是法定假日,价格就变成了600。(反感点1:节假日涨价)

但是,如果只买门票,那就好比是垃圾网游里的免费玩家,在迪士尼乐园里属于最下等公民。

迪士尼内是不允许带食物的,入园安检的时候会搜包搜身,园内的食物价格就高的离谱了,汉堡100元,冰激凌40,网上对此讨论很多。门口排队的队伍里,好多人都在把食物往身上藏,内衣口袋或者卫衣帽子。9102年了,人还能被逼成这样,这场景真的非常的...荒诞。(反感点2:禁止带食物,高价卖食物)

迪士尼的大部分项目都需要排队,动辄两三个小时,清明节的几个项目甚至要排队四个小时。再好玩的事情,排四个小时队后,什么心情都没有了。小朋友也根本受不了,不止见到一个小朋友在队伍里大哭或者睡着,有个阿姨说排了三个小时队,漂流时哧溜一下子就滑下来了,也就3分钟。

迪士尼的面积其实不大,可游玩项目也不多(5个重点项目),很多项目两三分钟就完了,如果能顺畅玩一遍,两个小时绝对足够,但很多人必须要在里面耗一整天。

也许我的态度有些无赖,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游乐园,如果所有的项目都需要漫无止境的排队,那就不是游客的问题,而是乐园设计有问题。(反感点3:排队时间过久)

为了应付排队问题,每个游客都有几次抢FP(FastPass/快速通行证)的机会,抢到指定项目的FP可以直接插队,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抢FP,所以FP这件事本身是公平的。但FP总量有限,在发放规则上不公平,他并不是把时间均匀间隔开分批次发放,大部分FP在早晨开园时一次性放出来。我6:40到时门口就已排了超长的队伍了,队首游客入园早,他们就把热门项目的FP抢光了,队尾的游客只能抢到小项目的FP,所以FP也就失去了意义。

但是如果你肯花100多块买早享卡,就不用在门口排队了,还可以比别人早入园1个小时,这1个小时的时间,足够玩几个大项,再顺利抢其它FP了。(反感点4:逼迫用户花买早享卡)

如果实在入园晚,也抢不到FP,又不想排队,可以买尊享卡,其实就是氪金的FP卡,尊享卡有指定单项目也有多项目组合包,我清明节去的时候单项目180/人,八个项目套餐包是860/人。

游客一看项目需要排队很久,没时间排队,就老老实实的买尊享卡吧。(反感点5:逼迫用户买尊享卡)

清明节下午,尊享卡都快被抢完了,更恶心的事情出现了:单项尊享卡不存在了,只有套餐了。比如你想玩某个热门项目,也准备花180/人的价格氪金了,但是抱歉,现在价格不是180/人这么简单了,你必须买套餐,最便宜的套餐是340/人,内含三个项目,一个热门大项和2个垃圾小项目,如果你觉得不划算,可以买860/人的大套餐,五个热门大项都在里面,这个强制购买套餐的行为极其恶心。我当时看着手机甚至在想,迪士尼会不会专门有个运营团队,盯着票务数据和客流数据,实时修改商品信息,以求利润最大化。(反感点6:逼迫用户买套餐)

迪士尼内有乐拍通服务,你游玩时有个系统自动抓拍照片,这些照片如果你想要,打印99/张,下载数码版59/张,你主动和超级英雄合影的照片也在这里面。(反感点7:照片价格过高)

迪士尼最终的那个灯光秀,很多人为了占位置,都是提前排队三四个小时,但是最佳位置的一块区域是封锁的。演出快开始的时候,工作人员带着一批人直接走到预留区,这才知道他们是vip,几千块/人可以享受全程插队和工作人员导览服务。(反感点8:赤裸裸的vip阶层)

总结一下迪士尼的整体规则:2个小时能玩遍的项目,把游客拖在排队上耗一整天,觉得痛苦就必须花钱消除痛苦。游玩项目必须排队,不想排队就抢FP。要想抢到热门项目FP就要提前来门口排队。如果不想提前门口排队,那就必须买早享卡。如果入园晚,又没抢到FP,那就买尊享卡,如果尊享卡没买到,那就只能买尊享卡套餐了。过程挺复杂的,第一次去玩根本理不清规则,但是逻辑很完善,各个能赚钱的环节都考虑到了,就是有些恶意。


游玩建议

1.如果只打算花基础门票,那就选淡季周一或者周二去,排队人少,并且早晨要尽可能的早到门口排队,但是具体多早我也不知道,我6:40到都太晚太晚了。

2.(比较建议)门票+早享卡,7点前到门口,早入园后先玩几个大项,再抢一些大项的FP,后面剩下的应该也就没啥了。

3.(最建议)门票+全套餐尊享卡,淡季门票300,八项套餐的尊享卡也就三四百,这样全程不需要排队,完全可以下午三四点到,挨个项目玩一遍,看个灯光秀走人。个人感觉总计消费门票的2倍金额左右会获得比例好的体验(包括门票在内)。

4.土豪请随意买导览卡vip了。

5.游玩项目介绍:①“飞跃地平线”非常无聊,就是坐在大屏幕前晃椅子,跟4D影院一样,这顶多是小县城科技馆水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火。②“晶彩奇航”一般般,可以不玩③“创极速光轮”非常爽,但不能戴眼镜,如果后果自负的话可以带着,建议自备橡皮筋把眼镜腿绑在耳朵上。④“七个小矮人过山车”属于急速光轮的弱化版,挺好玩的⑤海盗“沉落宝藏之战”效果非法炫,必玩⑥“小飞侠”效果很棒


PS:不要对迪士尼抱有太大幻想,就是个游乐园而已,里面的建筑/装修/绿化/设施,绝大部分是现代化的普通公园,童话元素的建筑和装饰占比很小。想象中是一顿饕餮盛宴,本以为满桌子都是大鱼大肉,结果端上来的都是肉末土豆丝,肉丝炒豆芽。

user avatar

上海迪士尼人满为患,说明定价还不够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