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承认夏朝与承认特洛伊是双重标准吗?

回答
“不承认夏朝与承认特洛伊的例子之间存在双重标准吗?”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我们如何判断和接纳古代文明的存在,特别是当我们面对证据并非十全十美时。简单地说,这确实可能构成一种双重标准,但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承认”或“不承认”那么简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审视夏朝和特洛伊这两个例子,以及历史学界在处理它们时的不同考量。

理解“不承认夏朝”与“承认特洛伊”背后的逻辑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不承认夏朝”和“承认特洛伊”在学术语境下的确切含义。

关于夏朝: 长期以来,关于夏朝的存在,学术界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争议。虽然中国传统史书,尤其是司马迁的《史记》,详细记载了夏朝的存在及其君主世系,但考古学证据却未能提供直接且无可争议的物证来“坐实”这个王朝。例如,没有发现能够清晰指向“夏”这个国号的铭文,也没有发现能完全对应《史记》记载的统治时期和地理范围的考古遗址。因此,一些学者倾向于将夏朝视为一个传说或早期部落联盟,其历史真实性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来证实。这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基于“没有证据不等于不存在,但没有确凿证据,就不能等同于已被证实”。

关于特洛伊: 特洛伊城在古代文献中,尤其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被描绘成一个辉煌的城市,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紧密相连。然而,长期以来,它的存在也仅仅是文学作品中的描述,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在今天的土耳其西北部发现了古代遗址,并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特洛伊城。后来的考古发掘进一步证实了这个地点是一个重要的古代城市遗址,并且其历史跨度涵盖了多个时期,其中一些时期(如特洛伊VI和VII层)的文化面貌和破坏痕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时期相吻合。因此,“承认特洛伊”更多的是承认一个地理位置上真实存在的古代城市,而其是否就是《伊利亚特》中那个特定时期的、具体记载的特洛伊,学者们仍在谨慎地考证,但城市的物质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为何可能存在“双重标准”的观感?

从表面上看,似乎确实存在一种“双重标准”。

证据性质的不同: 夏朝的证据主要来自后世的文字记载(例如《史记》),而这些记载成书年代较晚,与传说中的夏朝时代存在巨大时间鸿沟,考古发现也未能完全打通这个时期的断层。特洛伊则不同,虽然最初也是文学传说,但后来通过考古发现了确凿的物质遗存,证明了一个名为“特洛伊”的城市的存在。考古学界对物质证据的依赖性更强,因为它们提供了直接的物理信息,可以被重复验证。

文化背景和研究动力: 夏朝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被视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关系到中华文明起源的叙事。因此,对夏朝的考证,背后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和历史叙事构建的需求。而特洛伊的发现,更多的是对西方古典文学和历史的印证,以及对考古学技术和方法的一次重要展示。

定义上的差异: 我们承认的“特洛伊”是作为一个地理上存在、在不同时期有过辉煌的古代城市遗址,尽管它与荷马史诗中的具体细节和故事的对应关系仍然是讨论的焦点。而“夏朝”的争议,更多的是对一个具体的王朝、一个特定的政治实体及其统治的真实性和确切时间节点的考证。没有找到能明确标示“夏朝”文字的文物,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障碍。

更细致的分析:学术界是如何处理的?

历史学是一门基于证据的学科,其严谨性在于对证据的分析和解读。

1. 证据的类型和可靠性:
夏朝: 传统文献(如《史记》)是重要的线索,但历史学家会对其进行史料批判,考察其成书年代、作者背景、是否存在转录错误或后人增添等。考古发现(如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朝晚期或与夏朝同时期的重要考古学文化,但将其直接等同于“夏朝”仍需要更直接的证据链来连接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例如,尚未发现能够明确证明二里头文化时期存在一个叫做“夏”的政权,并能与《史记》记载的君主世系相对应的铭文或其他物证。
特洛伊: 荷马史诗提供了线索,但首先被视为文学作品。考古发现则提供了物质证据。通过对特洛伊遗址不同层位的发掘,学者们可以确定其存在年代、城市规模、文化特征以及在历史上是否经历过大规模的破坏或战争。例如,特洛伊VIIa层被认为在时间上与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时期相符,并且有被毁灭的迹象,这增加了史诗故事的某些可信度,尽管具体细节仍然是解读的一部分。

2. “承认”的定义:
承认特洛伊,更多的是承认一个在历史记录和考古发现中都真实存在过的城市及其遗址,即使它与史诗细节的契合度仍在探讨中。它是一个物质上的实体。
对于夏朝,讨论的焦点更在于它是否是一个有明确统治疆域、有连续君主世系、以“夏”为国号的成熟王朝,并且其存在得到考古学上的直接印证。

3. 学术界的分歧: 并非所有学者都采取“不承认夏朝”的立场。许多中国学者基于对现有考古材料(如二里头文化)的解读以及对传统文献的信任,倾向于认为夏朝是真实存在的,或者至少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问题在于,他们提供的证据是否达到了国际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确凿”标准。

结论:不是简单的双重标准,而是证据标准和研究范式的差异

因此,将“不承认夏朝”和“承认特洛伊”简单地视为双重标准,或许有些过于简化了问题。更准确的说法是,这反映了历史学研究中对证据类型的不同侧重、对证据解读的严谨性要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历史叙事构建的需求差异。

证据的直接性与间接性: 考古学界普遍更倾向于直接的物质证据。特洛伊的物质遗存相对更直接地支持了一个城市的真实存在,而夏朝的研究则需要更多地依赖文献解读和间接的考古推断来连接文献记载和物质证据。

“王朝”的定义: 对一个成熟王朝的定义,通常包含更严格的要求,例如有统一的文字系统(铭文)、明确的都城遗址、广泛的考古分布等。

文化语境的影响: 对夏朝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宏大叙事紧密相连,这可能使得在接受证据时,一些人会展现出更强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传承感。而特洛伊的研究,更多的是对西方古代文明的探索,其证据标准相对独立于特定民族的文化认同。

总而言之,历史研究的魅力和难度就在于此——如何在有限、不完整的证据中,尽可能客观地还原过去。夏朝的争议并非否定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而是对其中特定历史阶段的真实性进行审慎的考证。而特洛伊的“承认”,是对一个物质存在的城市及其历史遗迹的肯定,这同样是在严谨的考古学分析基础上的结论。这两者在证据要求和研究路径上的差异,使得人们在看待时,可能会产生“双重标准”的观感,但背后更多的是学术界在追求真相过程中所遵循的不同原则和面临的不同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木木老师在开头新加的声明:

1.“夏朝”首先是一个后世文献上的概念,而非一个考古概念。根据后世文献的说法,在公元前多少多少年,在某个区域存在着一个这样的王朝,叫“夏朝”。

2.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个区域内我们所发现的那个年代的考古遗迹就是“夏朝”的遗迹。

3.这是因为: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最早提到“夏”的文献是周朝出现的,换句话说,在周人的心中那叫“夏朝”。

4.那么,我们并不知道在商人眼中,是不是也有一个“夏朝”,就算有,那个“夏朝”和周人眼中的“夏朝”是同一个所指吗?

5.我们也不知道,二里头的第一期、第二期或者其他什么遗迹的人,心中有没有“夏朝”的概念(除非出现了自证性文献);我们更不知道,在华北之外的同时代其他文明,会不会把二里头或者其他遗迹叫做“夏朝”(除非出现了他证性文献)。

6.但是,现在有一种倾向,即不加考辨地直接认定,二里头(无论哪一期)就算“夏朝”。而一旦我们对这个问题存有疑问,就往往会被认为是洋奴,或者双标。

7.而在“特洛伊”问题上,情况就更为复杂——“特洛伊”首先是一个后世文献中的概念,但是它不是“王朝”,而是一个“城邦”、一个“地名”:它既是前代传说中的城邦、地名,又是后代真实存在的城邦、地名。

8.我们发现了后代的一系列的考古遗迹,可以跟后代的文献相互吻合(真特洛伊的遗迹);同时,我们又在同一地点发现了传说时代的考古遗迹,但是这不能简单地和后世文献相互对应。

9.这是因为我们不能确定,后世的特洛伊(真实存在)与传说的“特洛伊”是同一个事物。

10.但是在传说的“特洛伊”的年代,我们又发现的那个时代的他证性文献——赫梯的文献表明,在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有一个政权叫Wilusa。这个现实文献中的Wilusa的命运跟传说中的“特洛伊”的命运是相似的。

11.那么从文献上来看,真实的Wilusa是不是传说中的“特洛伊”呢?而从考古上来看,Wilusa的遗迹是不是就是后代真实的特洛伊那个地点上所发现的更早之前的那个遗迹呢?

12.因此我们就必须区分几个概念:

a.同时代文献上真实存在的Wilusa;

b.后世文献中提到的传说中的“特洛伊”;

c.后世文献中提到的后世真实存在的特洛伊;

d.考古上可能会发现的真实的Wilusa的遗迹;

e.考古上发现在后世真实存在的特洛伊遗迹之前的遗迹;

f.考古上发现的后世真实存在的特洛伊遗迹;

其中文献a对应考古d(a-d),文献c对应考古f(c-f)

现在就有两个问题:

1⃣️.a=b吗?(这是文献的问题)

2⃣️.d=e吗?(这是考古的问题)

如果1⃣️、2⃣️成立,又有a-d(文献和考古对应),则一定可以推出b-e(文献和考古对应)

而b-e就是我们要证明的结论(即传说“特洛伊”与考古特洛伊的对应)

换句话说,上述证明就转为了a=b和d=e的问题

目前的结论是,a极有可能等于b,d极有可能等于e,由此推出b极有可能等于e。

13.但是就夏朝而言,我们只有前代的考古和后代的文献两个条件,很难进行推断。

--------------------------------

我们来看看当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殷墟”为世界遗产的时候,中国方面对商、殷墟、二里头的相关描述:

“The Shang Dynasty is the second of China’s Bronze Age dynasties. It was founded in the 17th century BC.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sources, the Shang kings moved their capitals several times before Pan Geng moved his capital to Yin, which then remained as the capital until the end of the Shang period. The Chinese historical sources mention several earlier Shang capitals by name. Scholars have tried to tie these names to the various Shang urban sites thus far located, such as the Erlitou site, the Zhengzhou Shang City, and the Yanshi Shang City, but thus far there is no consensus of opinion. In contras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of opinion when it comes to the name and status of the site of Yin Xu. The name Yin Xu is mentioned in several later Chinese historical sources where also its location is accurately described. In addition,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and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at the site have verified its identity as the last Shang capital. ”

相关链接:whc.unesco.org/uploads/

注意里面的所透露的信息:1.商朝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2.中国历史文献提到了早商的数个都城的名字;3.一些学者试图将这些名字与目前确定位置的各种商朝的城市遗址相互比定,比如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但是目前没有得到共识。

换句话说,当年中国在提名殷墟的时候,便认为二里头是商朝的城市遗址。同时,一些学者试图将早商都城的名字与二里头等遗址相互比定,直到目前没有达成共识。这份材料的落款日期是2006年7月16号,材料撰写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该文件后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编号1114)。同年,“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难道大家要在2017年突然跳出来说,二里头就是夏朝,联合国偏心,西方人双标?这是要打谁的脸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承认夏朝与承认特洛伊的例子之间存在双重标准吗?”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我们如何判断和接纳古代文明的存在,特别是当我们面对证据并非十全十美时。简单地说,这确实可能构成一种双重标准,但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承认”或“不承认”那么简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
  • 回答
    考古学术界对夏朝的存在与否持谨慎和怀疑态度,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直接、确凿的考古证据能够明确地与文献记载的夏朝建立起明确的对应关系。 尽管中国存在大量的古代文献,如《史记》、《尚书》等都记载了夏朝的存在,但考古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需要通过物质遗存来证实历史的真实性。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考古.............
  • 回答
    国际史学界普遍不承认夏朝的存在,这并非出于偏见,而是基于一套严谨的学术方法和对证据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目前缺乏能够跨越考古学和文献学之间鸿沟的确凿证据。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缘由,并力求用一种更自然的叙述方式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史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历史不是故事,它需要证据来支撑。尤其.............
  • 回答
    “连甲骨文都是夏人创制的,还有什么理由不承认夏朝的存在?”这句话,在讨论夏朝的存在与否时,经常被提及。它背后蕴含着一种强烈的逻辑指向:既然甲骨文作为成熟的汉字体系,其历史悠久,并且与后世文字一脉相承,而历史学界普遍认为甲骨文主要为商朝晚期所创造,那么,如果甲骨文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夏朝,这是否就为夏朝的.............
  • 回答
    夏朝的争议:东西方史学视角下的历史鸿沟提及夏朝,在不少中国人心中,它承载着中华文明起源的千年记忆,是夏商周三代之首,华夏民族的开端。然而,在西方主流史学界,夏朝的“历史地位”却长期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它不被广泛地承认为一个确凿的历史时期,其存在依据更多地被归类于传说或早期信史,而非被西方学术界普遍接.............
  • 回答
    周人没有直接宣称自己是轩辕黄帝的直系后裔,而是承认继承夏商,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政治、文化和历史考量,远不止是简单的历史事实认定那么简单。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周人崛起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如何在新生的政权中为自己定位。一、 政治合法性的构建:为何要“继往开来”,而非“另起炉灶”?周人推翻商朝建.............
  • 回答
    哈萨克斯坦不承认塔利班政权,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过节”,而是牵扯到地缘政治、国家安全、意识形态以及区域稳定等多重复杂因素的交织。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哈萨克斯坦的视角、塔利班的现状以及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一同考量。哈萨克斯坦为何不承认塔利班政权?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哈萨克斯坦对塔利班政权合法.............
  • 回答
    日本关于侵华历史的态度,确实是影响其争取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在国际政治的复杂棋局中牵涉甚广。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日本在二战期间的行为,特别是其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犯下的战争罪行和侵略行径,是这段历史的核心。关于这段历史的认知和承认程度,各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
  • 回答
    西医对中医的“穴位”并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被普遍承认的解剖学或生理学名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西医完全否定了穴位现象的存在,而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它。理解西医视角下的“穴位”:并非一个独立的解剖结构首先要明确,在西医的解剖图谱上,你找不到任何一个标记为“穴位”的独立器官或组织。穴位不是一个肉.............
  • 回答
    关于明末八旗军队的军事实力与历史评价,确实存在一些争议。明粉(明朝支持者)不承认八旗“真的很强”这一观点,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认知、文化心理和政治立场的交织: 一、历史认知的偏差:将八旗视为清朝的“逆贼”1. 八旗是清朝的军事力量 明粉往往将八旗视为清朝政权的军事支柱,认为其存在本身就.............
  • 回答
    欧盟不承认白俄罗斯选举结果并对相关个人实施制裁,这背后反映出西方政治价值观中一系列核心原则,这些原则塑造了其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基石。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反映出的价值观:1. 民主与法治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这是最核心的价值观。西方国家普遍将民主制度视为合法政府的唯一.............
  • 回答
    历史学家之所以普遍不承认刘备的蜀汉具有完全的正统地位,并且不将其视为汉朝的直接延续,原因复杂且多方面,涉及政治合法性、历史叙事、以及史学界的普遍认知。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正统性概念的演变与历史学界的认知在古代,“正统性”是一个与政治权力、合法性以及继承顺序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合法”.............
  • 回答
    关于部分日本民众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文化、教育以及民族情感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历史的“真相”与“解释”之争: 质疑史料和证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部分右翼和保守派观点: 他们认为当时的中国官方记录、国民党军队的报.............
  • 回答
    近来,欧美日等一些国家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争议再次升温,这并非新鲜事,但每次提及,其背后潜在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贸易政策调整,而是牵扯到全球经济规则的重塑,以及中国自身发展路径的考量。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市场经济地位”这个概念本身。简而言之,一个国家被认定为市场经济体,意味着.............
  • 回答
    不承认元朝和清朝是中国政权的观点,主要来自于一些历史学派和民族主义叙事,特别是集中在以下几个群体和思想背景下:1. 强调“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历史叙事者: 核心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历史的主流和正统应当以汉民族的统治和文化发展为核心。由于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清朝是由满族建立,这两个王朝的.............
  • 回答
    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方面的原因,咱们就一件件捋一捋。首先,这是一个关于“教育公平”和“学校教学主导权”的问题。 学校的责任与面子: 学校作为教育的法定承担者,其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如果老师公开承认学生的优秀是“靠外面的补课机构”,那无形中就等于是在说: “.............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多少是有些复杂的。瑞典不把电竞当体育,然后把 DOTA2 TI10 给搅黄了,这事儿吧,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瑞典官方的“老派”观念是核心原因。你们想想,体育这两个字,在很多人脑子里是什么?是汗水、是肌肉、是场地、是身体对抗。足球、篮球、田径,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体能消耗型”运动。.............
  • 回答
    留学 abroad,如果遇到老师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确实是一个令人不适,甚至有点尴尬的局面。这种情况在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甚至不同老师那里,都可能出现,而且处理方式也会因个人情况和当地环境而异。下面我来试着详细地聊聊,看看有哪些可能的解释和应对思路,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一篇刻板的.............
  • 回答
    詹姆斯不承认自己在“超级球队”里待过,这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微妙且充满策略性的说辞,目的是维护他个人形象、减轻外界的争议,并巩固他在篮球历史上的地位。这并非简单的“不承认”,而是一种“有策略的规避”和“选择性叙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超级球队”定义的模糊性与争议性:首先,“.............
  • 回答
    当一个女生明明在生气,却又不说也不承认时,确实让人头疼。这种情况往往不是因为她真的不生气,而是出于各种原因选择隐藏自己的情绪。这时候的哄,关键在于“察言观色”和“耐心引导”,而不是直接去戳破她的“不承认”。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她会这样。 怕麻烦或不想引起争执: 有些女生不喜欢把事情闹大,觉得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