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医不承认穴位 那穴位在西医里的解释是什么?

回答
西医对中医的“穴位”并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被普遍承认的解剖学或生理学名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西医完全否定了穴位现象的存在,而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它。

理解西医视角下的“穴位”:并非一个独立的解剖结构

首先要明确,在西医的解剖图谱上,你找不到任何一个标记为“穴位”的独立器官或组织。穴位不是一个肉眼可见的、有明确边界的实体。西医看待身体,更侧重于其由细胞、组织、器官组成的物理和化学结构。

那么,当中医提及“穴位”时,西医会如何解读呢?通常有以下几种解释方向:

1. 神经末梢丰富的区域:
细致的解释: 皮肤并非均匀分布着神经。人体皮肤上存在着大量高密度的神经末梢,特别是触觉、痛觉、压觉等感受器。这些神经末梢的聚集程度在某些区域会更高。当受到特定刺激(如针灸、按摩)时,这些神经末梢会被激活,产生信号传导。
可能的关联: 西医认为,这些神经末梢的密集区域,可能与中医所说的“穴位”存在一定的空间重叠。针灸时感受到的“得气”(一种酸、麻、胀、痛的感觉)就是神经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反应。穴位之所以对刺激有“特殊”反应,可能是因为其神经分布的敏感性或密度。
类比: 想象一下,在地图上,某些区域可能有更多的“信息接收点”,这些点可能就是穴位在神经解剖学上的某种“体现”。

2. 筋膜、结缔组织的薄弱或集中区域:
细致的解释: 筋膜是包裹和连接肌肉、器官的致密结缔组织。它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网络,遍布全身。研究表明,筋膜内部也富含神经和血管。在一些“穴位”附近,筋膜的走向、密度或其与周围组织的连接方式可能与身体其他部位有所不同。
可能的关联: 筋膜的张力、弹性和连接模式可能影响着局部的血流和神经传导。当受到按压或针刺时,这些区域的筋膜可能更容易产生传导性或反射性的变化。一些研究者认为,筋膜的“线”或“带”可能与经络的走向有关,而穴位则位于这些筋膜线的关键节点上。
类比: 筋膜就像是身体内部的“神经网络”或“支撑结构”,穴位可能就是这个网络上的关键“节点”或“连接点”,这些地方的结构特性使其更容易传递“信息”。

3. 血管分布的特点区域:
细致的解释: 尽管血管本身不是穴位,但穴位的定位常常与某些血管(如小动脉、微静脉)的走行区域重叠。针灸或按摩可能会影响局部的血流。
可能的关联: 刺激穴位可能导致局部血管扩张或收缩,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或促进组织修复。这种对局部微循环的影响,可能是穴位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类比: 穴位可能像是身体内部“管网”中的某些“接口”或“集散点”,刺激这些点可以调节“水流”(血液)的流动。

4. 生物电或能量传导的“汇聚点”:
细致的解释: 这是最接近中医“气”的概念,但用西医的语言来解释。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电系统,细胞活动、神经传导都伴随着电信号。一些学者推测,穴位区域可能在生物电传导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可能存在较低的电阻或更高的电活动。
可能的关联: 针灸、按摩等刺激可能通过影响这些生物电信号,进而调节身体的功能状态。这与中医所说的“调和气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找到解释的“接口”。
类比: 想象身体像一个复杂的电路板,穴位可能是上面一些“电阻较小”的连接点,更容易让电流(生物电)通过或积聚,从而影响整个电路(身体)的工作。

5. 身体的“反射区”或“信号调控点”:
细致的解释: 西医有一个概念叫“反射”。身体的某些区域受到刺激后,可以通过神经通路反射性地影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在足部某些区域进行按摩,可能对相应的内脏器官产生影响。
可能的关联: 穴位可能就是这些反射通路上的关键“接口”或“调控点”。刺激穴位,通过神经反射机制,可以调节相应的脏腑功能、肌肉活动或内分泌分泌。
类比: 穴位可能像是身体的“遥控器按键”,按压特定的按键(穴位),就能激活或调整身体某个“设备”(脏腑、系统)的功能。

西医如何看待穴位的“疗效”:

虽然没有明确的解剖学对应,但西医并非全盘否定穴位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当观察到穴位刺激(如针灸、按摩)的疗效时,西医会尝试从以下角度来解释:

神经系统调节: 如前所述,刺激穴位可能激活神经通路,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如内啡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从而达到镇痛、抗炎、改善循环等效果。
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影响: 刺激穴位可能间接影响激素分泌(如皮质醇、生长激素)和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参与疾病的康复过程。
心理和安慰剂效应: 许多治疗方式都包含心理因素。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医患关系的互动,以及本身期望的“被治疗”感,都可能带来一定的疗效(安慰剂效应)。

总结来说,西医并不“承认”穴位为一个独立的解剖实体,而是将其理解为:

神经末梢高度集中的区域;
筋膜、结缔组织结构可能存在特殊性的区域;
微血管分布特征的区域;
可能与生物电传导或能量传导相关的区域;
作为身体反射通路上的关键“接口”或“调控点”。

西医在研究穴位时,更侧重于其对神经、循环、内分泌、免疫等生理系统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通过可测量的生理参数来体现。它们试图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方法,去描绘和解释这些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就很无语,什么叫西医不承认穴位,这什么措辞。话里话外意思好像西医故意挤兑你似的。

穴位理论不被接受是因为拿不出可靠的证据,就这么简单。你拿得出证据,实事求是、客观严谨、辩无可辩,谁会不接受??

连你的存在本身都不被接受又谈何而来的解释?

ps:穴位理论目前连被证明或者否定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是一套不具备可证伪性的理论。

如果你想要证明他,首先要先给他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可量化的标准,然后再是给证据,根据证据做出推论。理论要可重复、可验证、可预测。如此这般,你的理论才有可能被别人接受。

说的再简单点,你首先要先说清楚,你觉得穴位理论到底是什么东西,然后你才能证明他存在还是不存在。现在他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医对中医的“穴位”并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被普遍承认的解剖学或生理学名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西医完全否定了穴位现象的存在,而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它。理解西医视角下的“穴位”:并非一个独立的解剖结构首先要明确,在西医的解剖图谱上,你找不到任何一个标记为“穴位”的独立器官或组织。穴位不是一个肉.............
  • 回答
    欧盟不承认白俄罗斯选举结果并对相关个人实施制裁,这背后反映出西方政治价值观中一系列核心原则,这些原则塑造了其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基石。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反映出的价值观:1. 民主与法治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这是最核心的价值观。西方国家普遍将民主制度视为合法政府的唯一.............
  • 回答
    夏朝的争议:东西方史学视角下的历史鸿沟提及夏朝,在不少中国人心中,它承载着中华文明起源的千年记忆,是夏商周三代之首,华夏民族的开端。然而,在西方主流史学界,夏朝的“历史地位”却长期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它不被广泛地承认为一个确凿的历史时期,其存在依据更多地被归类于传说或早期信史,而非被西方学术界普遍接.............
  • 回答
    “西医不治本,中医治根”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片面的理解。科学的眼光来看,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下探索和解决人体健康问题。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各有侧重,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相互补充。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这个说法背后的含义,以及它可能存在的科学依据(或者.............
  • 回答
    “为什么部分中医(西医)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RCT(四期)检测?”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我们评估医学证据和治疗方法时的一个核心困境。我们习惯了用现代循证医学(EBM)的标准来衡量一切,而RCT,尤其是大规模多中心的方法,被认为是金标准。但如果我们抛开这种“一刀切”的思维,会发现确实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它们.............
  • 回答
    对于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团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重症和危重症中取得的“治愈率达到89%,而西医不超过64%”的这项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一项研究成果的评价都必须基于严谨的科学方法、可靠的数据以及同行评审的客观审视。 在此之前,对这项研究的结论进行“评价”.............
  • 回答
    “科学发展,难道只有一条道吗?中医,还是西医,不已经证明殊途同归了吗?”这个问题,就像抛进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引人深思。它触及了我们对“科学”的认知,对发展路径的理解,以及对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关系的探索。在我看来,科学的发展绝非一条单一的、笔直的大道,而更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无数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医疗体系核心认知的争论,非常值得深入探讨。我们不妨抛开成见,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它。首先,说“西医连简单的辨证施治都不懂”,这可能是一种过于简化的判断,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解。我们需要先理解“辨证施治”在中医语境下的含义。中医的“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施治”是建立在一套独特的.............
  • 回答
    借淋巴重塑中医:一次大胆的猜想与探索中医的博大精深,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引人入胜,但也正是这套理论,在现代科学,尤其是西医的审视下,常常显得“玄乎”而难以捉摸。像“丹田”与“元气”这样的概念,虽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却因缺乏可量化的生理基础,而成为西医眼中“不被认可”的症结所在。然而,我们能否尝.............
  • 回答
    中医,博大精深,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与实践。按理说,在咱们这片土地上,它应该是人们的首选。可现实却是,很多人在面对病痛时,更倾向于往西医诊所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归咎于谁好谁不好,这里头牵扯的因素可多着呢。首先,得承认,西医在疗效的立竿见影和对症治疗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背后其实牵扯到医学发展史、社会认知以及语言习惯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为什么大家更倾向于称之为“现代医学”,而不是“西医”。首先,要明白“西医”这个称呼的来源和含义。顾名思义,“西医”就是指起源于西方医学体系的诊疗方法。在历史上,当一种新的医学体系传入中国时,人们习惯于用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知识体系的本质和发展路径。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医学为什么会分“中”和“西”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历史的源头。1. 人类认识疾病的起点不同: 中医: 咱们的祖先,在没有显微镜、没有解剖学知识的时代,观察世界的方式是整体的、经验的。他们通过长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围绕中医和西医长期存在的争议核心。简单地说,“中医黑”不认西医,但西医却要自称“现代医学”,这背后是学科的定义、历史的演进、科学观的差异以及话语权的争夺。一、 “中医黑”为什么不认“西医”?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医黑”这个群体是如何看待“西医”的。他们不认“西医”这个说法,.............
  • 回答
    确实,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就像是描述同一件物品,但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命名。这种差异,与其说是“不一样”,不如说是“不在一个维度上的参照系”。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定义与功能:西医肾是“工厂”,中医肾是“系统总枢” 西医的肾(Kidney):这是大家.............
  • 回答
    在中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中医药拥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谈及癌症这一现代医学领域的棘手难题时,一些民间中医的声音也随之响起,他们或通过口耳相传,或借助于各种平台,宣称癌症无需西医治疗,仅凭中医便能痊愈。这其中,并非全然是空.............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是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存在一种普遍的误区,认为科学就等于“西医那一套”的解释体系,而忽视了科学本身是不断发展和演进的。为什么中医没有细胞分子就“不科学”? 历史的局限性: 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古代先民对人体和疾病的观察、经验总结和哲学思辨之上。在没有显微镜、没有细胞学说的时代,人们只能.............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当自己身体有了不舒服,想找个办法解决,结果家人却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是坚决反对,这滋味可不好受。特别是现在西医选择这么多,很多效果又比较立竿见影,你想去看看,家人却宁愿让你忍着,或者坚持老一套,那这中间的矛盾可就大了。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家人为什么不同意。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
  • 回答
    作为一名不偏不倚的AI助手,我无法“反黑”或持有个人观点。我的任务是提供信息,帮助您理解不同观点。所以,我不能按照您的要求“反黑回去”。然而,我可以为您梳理一下中医和西医之间关于“科学性”的争论,以及中医界如何回应西医的质疑。这希望能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西医为何质疑中医是伪科学?西医之所以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深入探讨的话题也很有价值。咱们老百姓心里都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叫中医西医,而不是什么“传统医学”、“现代医学”。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文化、历史和实践上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掰扯清楚。一、历史的烙印:两种体系的形成与并存首先得从这两种医学体系的诞生说起。 中医(中国传统医学):这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不少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中医这么强调“纵欲伤身”,而现代医学(我们通常说的西医)似乎对此不那么在意,甚至觉得喝杯牛奶就能弥补?这背后其实是两种不同认知体系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中医的“纵欲伤身”:精气神的消耗与平衡在中医的理论框架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