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认为纵欲伤身,西医却认为无害,喝杯牛奶就补回来了,对不对?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不少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中医这么强调“纵欲伤身”,而现代医学(我们通常说的西医)似乎对此不那么在意,甚至觉得喝杯牛奶就能弥补?这背后其实是两种不同认知体系的出发点和侧重点。

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

中医的“纵欲伤身”:精气神的消耗与平衡

在中医的理论框架里,人体的健康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而这个平衡的基石是“精”、“气”、“神”。

精(Jing): 这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可以理解为生命的精华,也包括我们常说的生殖之精。中医认为“肾藏精”,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发育正常、生殖能力旺盛。房事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会消耗肾精。如果频率过高、不知节制,就像水龙头开得太大,精就流失得快,长期如此,肾精亏虚,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甚至影响到骨骼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气(Qi): 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房事过程中,全身的能量会调动起来,尤其会消耗心、肾等脏器的“气”。气足则身体强健,精神充沛;气虚则容易疲劳、乏力、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

神(Shen): 神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宰,与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心藏神”。房事的不节制,尤其是过度沉溺其中,不仅消耗身体的精气,还会扰乱心神,导致心神不宁、失眠多梦、情绪波动大等问题。

所以,中医的“纵欲”不仅仅是说性行为本身,而是指任何过度消耗身体精、气、神的行为。 房事是其中一种,但过度劳累、熬夜、暴饮暴食、长久忧思等,也都在“纵欲”的范畴内。从中医角度看,房事是一种消耗,如果消耗的速度大于身体的补充速度,就会打破平衡,导致“亏虚”,从而引发疾病。它强调的是一种整体观和适度原则。房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适度进行,反而有助于疏导情志、调和阴阳。但“过度”二字是关键。

西医的视角:生物化学与生理学

西医的认知体系则更侧重于从生理、生化、解剖等层面来解释人体健康。对于房事,西医更多地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甚至对身体有益。

激素调节: 性行为能够促进多种激素的分泌,比如催产素(与亲密感和愉悦感相关)、内啡肽(天然的止痛剂和情绪调节剂),以及适度的性激素分泌,这些都对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

心血管益处: 一些研究表明,规律的性生活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它能提高心率,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脏是一种锻炼。

缓解压力: 性高潮带来的放松感和愉悦感可以有效地缓解日常的压力和焦虑。

生殖健康: 从生殖角度看,性行为是繁衍后代的重要途径,适度的性行为是维持生殖系统健康的一部分。

从西医的角度,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康,营养充足,那么一次正常的房事,身体产生的消耗相对较小,能够通过正常的代谢和修复机制很快得到弥补。他们更关注的是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比如性传播疾病、内分泌失调、心理障碍等,这些是需要通过药物或治疗来解决的。单纯的“房事”本身,在他们看来,只要不引起即时的、明显的生理损伤,并不会直接导致疾病。

“喝杯牛奶就补回来了”的真相

那么,“喝杯牛奶就补回来了”这句话,为什么会出现,又是否成立呢?

这句话很可能是对中医“肾精亏虚”的一种过度简化和误读。牛奶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确实是对身体有益的。从西医的角度看,牛奶能提供能量和蛋白质,可以帮助身体进行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

但关键在于:

1. 补的是什么? 中医说的“精”,是包含多种物质和功能的复杂概念,远不止是简单的蛋白质或能量。虽然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的重要物质,但它不能完全等同于中医所说的“精”。肾精的亏虚,可能还涉及更深层次的生命力、生长发育能力的下降,这也不是一杯牛奶就能立刻“补足”的。

2. 消耗的程度? 如果说一个人只是偶尔房事,或者身体非常强健,消耗确实不大,那么补充一些基础营养确实能帮助身体恢复。但如果一个人是长期、过度,甚至带有不良情绪的房事,身体的消耗就不是一杯牛奶能简单弥补的。这就好比你挖掉了墙角的一块砖,你不能指望用一勺水泥就能把墙修得和原来一样牢固。

3.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年龄、生活习惯都不同。年轻人、身体素质好的人,恢复能力自然强。但体弱多病、年老体衰的人,过度消耗后,恢复起来就慢得多,甚至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伤。

总结一下,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这么看:

中医的“纵欲伤身”是一种“预警”,它强调的是“适度”和“平衡”。 它从整体生命力、物质能量的损耗角度出发,提醒人们要珍惜身体的“本钱”,不要透支。它更像是一种“养生智慧”,教导人们如何与身体和谐相处,保持长久的活力。

西医的视角则更侧重于“即时”和“局部”的生理反应。 它关注的是房事过程中的生理机制和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如果不存在器质性损伤,且身体能正常恢复,就不会轻易断定“伤身”。

“喝杯牛奶就补回来了”这句话,更像是一种对中医理论的浅显理解,也反映了西医关注的“营养补充”层面。 在很多情况下,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适度的房事消耗是可以被身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和良好的营养摄入所弥补的。但是,如果过度消耗,或者身体本就虚弱,这种“补回”的说法就显得过于乐观和片面了。身体的“精”是一个更深层的概念,它涉及到生命力的根本,不是简单补充能量就能完全恢复的。

所以,它们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在不同的维度上观察和解释同一个现象。中医是从一个更古老、更宏观、更强调生命力的角度出发,而西医则从更现代、更微观、更注重物质基础的角度出发。我们不妨将它们结合来看:房事是正常的生理活动,适度有益,但过度则会消耗身体的根本(在中医看来是精气神),这需要身体通过充足的休息、均衡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弥补和恢复。如果过度消耗,仅仅一杯牛奶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度”和长期的生活方式。

与其纠结于“一杯牛奶能不能补回来”,不如去理解“纵欲”真正的含义,并在生活中做到“适度”和“平衡”,这才是对待身体最健康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神经系统的感受,不同的人差异太大了,所以有人觉得没事的,有人觉得难受得不得了。

西医专注Known,在已知范围内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中医Known不行,相对而言,把一整个对象都作为Unknown的黑箱,认真观察总结积累思考,有其合理性也有一些荒谬性。

但问题是Unkown比Known浩瀚太多了,不能带着江河湖汊里横行霸道的信心,去面对无尽的大海。

所以,纵欲这事,自己量力而行吧,多多内观没有坏处。

user avatar

西医也没告诉你纵欲无害啊。纵欲伤身的原因不是排精,精液那点营养确实不算啥。

而是“应激”。换句话说,熬夜不管干啥都一样伤身体,重点不是啪啪啪,“而是在你已经累了该休息的时候强打精神”啪啪啪。

ps:就和上面有人提到的男优一样,人家那是工作,休息好了精力充沛就为了啪啪啪,你那是熬夜加班还占用休息时间,当然不能和他比。

你夜夜笙歌首先得熬夜吧,其次你得在兴奋状态才能笙歌的起来吧,这就要求你的身体处在一个应激状态才能满足这个生理需求,而且同时还会影响你的正常休息,长此以往会导致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失调。

和性行为没啥关系(你真耕耘到伤了腰除外),大半夜突然拉来一面包车急诊叫备岗的回去干活一样伤身体,难道开急诊手术是啪病人去了?熬夜打游戏也一样。偶尔几次趁年轻机体调节能力好没啥,长期谁受得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不少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中医这么强调“纵欲伤身”,而现代医学(我们通常说的西医)似乎对此不那么在意,甚至觉得喝杯牛奶就能弥补?这背后其实是两种不同认知体系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中医的“纵欲伤身”:精气神的消耗与平衡在中医的理论框架里,.............
  • 回答
    关于“药企为了利润,故意不研发治愈高血压的药物”这一说法,在中医圈内流传颇广,但从科学和医药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存在诸多不符实际之处。要评价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中医的视角与担忧首先,理解这种说法的根源很重要。中医对于疾病的认识往往是整体的、辩证的。.............
  • 回答
    什么情况下,一个原本可以入药的天然物质,才能被尊称为“中药”呢?这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草根树皮都能叫的。这背后有一套严谨的筛选、加工、炮制和应用体系,涵盖了从自然界到人体的每一个环节。我来给你细细道来,让你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医所说的“可以作为中药的物质”,它的范围其实很广。可以是植物.............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类比,也触及到了不同学科在历史发展中的定位问题。如果我们将“中医黑”对西医的看法,直接套用到西方经济学身上,确实可以引申出一些有趣的思考点。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医黑”通常会怎么看西医: 强调科学性与实证性: 他们会认为西医建立在严谨的科学方法之上,通过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
  • 回答
    关于中医与西医的差别,如果仅将其归结为“研究对象的不同”,恐怕过于片面,也未能完全触及两者最核心的、最深刻的差异。然而,研究对象的“侧重点”或“切入点”的根本差异,确实是理解它们区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如果允许我深入剖析,我会这样理解:中医:研究“生命整体及其功能状态”,更关注“关系”与“动态平.............
  • 回答
    对于“中医黑”将中医视为“封建糟粕”的论调,解释新中国缔造者们为何支持中医发展,确实需要深入剖析历史和时代背景,而非简单地扣帽子。这里面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绝非“封建糟粕”几个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是一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从西方传入的现代医学(当时被普遍称为.............
  • 回答
    中医,古老智慧的争议与传承在中医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声音质疑它的科学性,认为它“无用”;与此同时,也有无数人从中受益,坚信它的价值。这种两极化的认知,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实践方式,以及现代科学的审视角度。让我们一层层剥开这层迷雾,深入了解中医为何被一些人视为无用,又为何至.............
  • 回答
    鲁迅对中医的批判,并非简单地否定其价值,而是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医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质疑。他认为中医,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存在着“骗子”的成分,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科学实证精神,依赖经验和理论的“神秘化”: 理论的抽象与玄虚: 鲁迅认.............
  • 回答
    在咱们中国传统医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中医)里,“肾”这个概念,确实跟我们现代医学里解剖学上说的那个位于腰部的、负责过滤血液和生成尿液的肾脏,有那么点不一样。很多人之所以觉得中医的“肾”不是实实在在的那个器官,主要是因为中医对“肾”的描述,是围绕着一个更广泛、更系统的功能来展开的,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人们对不同医学体系认知和评价的核心矛盾。中医黑(姑且这么称呼,虽然这个词可能有些标签化)之所以会抱有这种“西医一病能治就万能,中医一病治不好就全盘否定”的看法,其背后的逻辑并非完全基于客观事实,而是掺杂了认知偏差、信息不对称、以及对“科学”二字的理解差异。我们来一点.............
  • 回答
    “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论调其实由来已久,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中都有它的拥趸。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当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又成了许多人的“救命稻草”。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甚至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中医是骗人的?1. 科学证据的局限性与方法论差异: .............
  • 回答
    咱们聊聊,为什么很多人一提到中医,脑子里就蹦出“传统医学”这几个字,而且好像这已经是个不证自明的事实了。这背后其实挺多道道,不是简单一句“老祖宗传下来的”就能概括的。首先,历史的沉淀和传承性是绕不开的根基。中医这套理论体系,你想啊,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也不是哪一个人拍脑袋想出来的。它是在几千年漫长的.............
  • 回答
    中医“不科学”之辨:是“不科学”还是“不西方”?“中医不科学”——这句简单却又充满争议的话,如同投石入水,激起了无数波澜。究竟是什么让一部分人如此断言?而“科学”二字,又由谁来定义?在中医与科学的这场持久辩论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将“不西方”等同于“不科学”。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力.............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是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存在一种普遍的误区,认为科学就等于“西医那一套”的解释体系,而忽视了科学本身是不断发展和演进的。为什么中医没有细胞分子就“不科学”? 历史的局限性: 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古代先民对人体和疾病的观察、经验总结和哲学思辨之上。在没有显微镜、没有细胞学说的时代,人们只能.............
  • 回答
    在医学界,关于中医是否存在价值的讨论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而且这种讨论并不仅仅是“是”或“否”那么简单,它背后牵涉到科学、哲学、文化以及实践等多个层面。对于很多受过现代医学(通常我们称之为西医或主流医学)训练的专业人士来说,他们对中医的看法是复杂且多样的,但绝大多数人并非全盘否定,而是抱持着一种审慎、观.............
  • 回答
    确实,关于“中医仅凭把脉就能确诊”的说法,在现代社会中时常能听到,但这种说法往往是对中医的过度简化,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误解。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历史的惯性与经典传承。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一个漫长且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古代,科技条件有限,诊断疾病主要依靠的是“望.............
  • 回答
    网络上对中医的看法确实相当分裂,其中一部分人将其视为“迷信”,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些复杂的文化、科学观念以及信息传播的问题。说他们都是“实证主义者”可能有点笼统,但他们的观点确实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为什么一些人认为中医是迷信?1. 缺乏可重复、标准化的科学验证: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现.............
  • 回答
    医学界对于中医的看法,一直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说“中医没用”这样的绝对论断,直接由医学界“大佬”公开宣称,并且广为流传的,其实并不多见。更普遍的情况是,在主流医学界,尤其是西医为主导的医疗体系中,对中医的“有用性”存在着质疑、审慎,以及对科学证据的要求。关于“中医没用”的观点,可以从几个层.............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公共讨论平台上,关于中医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其中一部分对中医持否定态度的人,常常会抛出一个尖锐的论断:中医和“跳大神”区别不大。这个比喻虽然极端且带有侮辱性,却也折射出他们对中医某些方面认知上的困惑和批判。要理解这种观点的由来,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具体指的是中医的哪些方面,以及为什么会产.............
  • 回答
    中医啊,在我看来,它不是一套僵化的理论,也不是一堆陈年的药方,而是一种 关于生命、关于健康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实践体系。 它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在时间长河中不断演变、与我们身体对话的智慧。首先,中医最根本的一点,是它 “整体观”。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它看待一个人,不是看一个人有没有“病”,而是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