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春晚小品剧情都是因“误会”而起?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观察!“误会”确实是当前春晚小品最常见、最惯用的叙事套路之一。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

一、 根源与基础:误会是戏剧冲突的万能钥匙

易于构建戏剧冲突: 误会是最简单直接的制造戏剧冲突的方式。一个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但被另一个人完全错误地解读了。这种信息不对称或认知偏差,立刻就能产生矛盾和笑料。
普适性强,观众易于理解: 无论观众年龄、职业、背景如何,几乎都能理解误会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由此带来的尴尬或滑稽。这种低门槛的理解性,让误会成为春晚这种面向全国观众的节目,最稳妥的叙事基础。
制造悬念和反转的天然载体: 小品通常篇幅不长,要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注意力,制造悬念是关键。误会能很好地营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悬念,而当误会最终解开时,反转带来的惊喜和笑点也自然而然地产生。
承载喜剧元素的便利: 误会往往伴随着一些夸张的语言、动作或表情。误会本身就带有喜剧色彩,观众看到角色因为误解而做出不合常理的事情,自然会觉得好笑。

二、 时代背景与观众心理的契合

社会节奏加快,思维习惯的简化: 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倾向于碎片化和快速。过于复杂、需要深度思考的剧情,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并留住观众。误会剧情因为结构简单、逻辑清晰,更容易被观众快速消化和接受。
怀旧情结与经典模式的延续: 春晚小品自赵本山等老一辈艺术家开始,就积累了大量成功的“误会”类型小品(例如,关于听不懂的词汇、对行为的误解等)。这种成功的模式,让后来创作者们倾向于模仿和沿用,毕竟“前车之鉴”是成功的保障。
规避风险与审查压力: 春晚作为国家级的晚会,其内容需要高度审慎,避免敏感话题、不当言论或可能引起争议的内容。误会剧情通常聚焦于生活琐事、人际交往中的小摩擦,内容相对“安全”,不容易触碰红线。创作者们为了保证节目质量和顺利播出,往往会选择这种风险较低的题材。
对“真善美”的传统价值观的呼唤: 许多误会小品最终都会导向“误会解除,真情流露”的结局,强调理解、包容、亲情、爱情等正面价值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观众也渴望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这些温暖的情感,而误会小品恰好能满足这种心理需求。

三、 创作上的便利性与技巧

角色设定简单: 误会类小品通常只需要设置两到三个主要角色,一个制造误会,一个被误会,一个可能作为旁观者或解释者。角色关系明朗,不需要复杂的背景铺垫。
情节推进易于控制: 从误会的产生、发展到最后的解决,整个过程的逻辑链条比较清晰。创作者可以轻松地通过对话和行为来推进剧情,层层递进地制造包袱。
包袱设置的集中: 误会为设置“包袱”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每个误解点都可以设计一个笑点,让观众在“啊,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中发出笑声。例如,一句含糊不清的话、一个奇怪的动作、一件被错拿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制造包袱的起点。
表演空间的放大: 误会剧情往往能给演员提供很大的表演空间,让他们可以通过表情、语气、肢体动作来夸张地表现角色的困惑、尴尬、愤怒或喜悦。这种表演张力也是小品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四、 现实的局限性

创意枯竭的可能: 虽然误会是有效的套路,但过度依赖和重复使用,也容易导致创意枯竭。观众看多了类似的剧情,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觉得小品缺乏新意。
表演的同质化: 很多小品在表演方式上也趋于雷同,演员们为了制造笑果,可能会使用一些套路化的表演技巧,使得角色缺乏鲜活感和个性化。
缺乏深度与现实意义的探讨: 过分依赖误会来推动剧情,有时会削弱小品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和探讨。很多时候,小品只是停留在浅层的生活趣味上,而未能触及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或人文关怀。

举例说明:

一个典型的“误会”小品可能是这样的:

场景: 夫妻在家中。
误会起因: 妻子(张女士)给丈夫(李先生)留言,说“今天有个特别重要的东西要给你,藏好了”。李先生以为是妻子藏了什么礼物。
误会发展: 李先生在家中四处寻找,翻箱倒柜,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混乱和笑料。他可能会看到妻子拿着一把扫帚,以为她要“打扫战场”,而妻子只是在打扫房间。他可能会听到妻子在电话里说“它很值钱,不能被别人发现”,以为是贵重物品,而妻子只是在和朋友讨论一个珍贵的收藏品。
包袱设置: 每次李先生误以为找到了“宝藏”,结果发现是件普通物品,或者因为误会行为而受到责备,都构成一个包袱。
最终揭晓: 误会解除,原来妻子说的“东西”是一份李先生多年来渴望但一直没实现的梦想的“证明”或“契机”,比如一张学习班的报名表、一张创业计划书的草稿等等。

总结:

总而言之,春晚小品剧情多因“误会”而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是戏剧创作中最基础、最普适的冲突模式,也契合了当前社会观众的心理习惯和接收偏好。同时,在审查制度和创作便利性的考量下,误会剧情也成为了一个相对“安全”且易于出效果的选择。然而,过度依赖这一模式也带来了创意和深度的挑战,如何在保持误会剧情的喜剧效果的同时,注入更多的新意和思想性,是未来春晚小品创作需要思考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把误会作为内核了,就不需要去管真正的内核了。

其实早期小品不是没有误会

比如《牛大叔提干》最开始看成马经理(这里有个牛头不对马嘴的隐喻),讲的是公款接待的荒谬

比如《打工奇遇》里老太太对自己工作性质最开始的定位,说明的是奸商包装的奇葩

比如《红高粱模特队》范老师最开始误会了欢迎队伍,体现的是核心审美观的差异

比如《三鞭子》最开始误会县长下来是吃山货的,说明的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求

你会发现这些误会都有个“最开始”,而有些小品也不一定是“最开始”

比如《拜年》中段,赵老蔫误会范乡长下来了,体现的是基层农村的干群关系

比如《如此包装》中段,赵丽蓉误会签名签成了麻辣鸡丝,揭露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扭曲破坏

但这些“误会”本身,都不是矛盾的内核,而是揭示故事内核矛盾的一个引子

《麦琪的礼物》作为欧亨利最著名的小说,双重误会本身也是如此,看似这个故事和贾玲啊孙涛啊那些小品一样,误会就是误会,但麦琪的礼物的内核却是普通甚至拮据的家庭生活中投射的情感光芒。

今年贾玲那个小品,误会就是误会,还抄了当年赵丽蓉老师的梗………………

甚至于进一步说,误会就是误会的小品,以前也不是没有精品,严顺开有个在马路上碰到个中年妇女和女大学生的小品,故事本身就是一个误会,但却能体现夫妻生活中的趣味和人际交往中的温情,故事本身的戏剧性设计也更巧妙,不像今年这个小品这样反复拿一个硬凑的情景说事儿

user avatar

正常故事的剧情冲突,要么是利益纠纷引起的,例如《卖拐》里赵本山想骗钱范伟想治病;要么是世界观想法分歧引起的,例如《小崔说事》里宋丹丹爱慕虚荣想出名,赵本山老实本分。

但xx主义艺术思想指导下的故事,剧情冲突只能由“误会”产生,由“误会”推进,这种编剧思路在二战结束后的苏联,就已经产生了。由于在苏联社会,理论上讲,人和人之间不应该因为物质利益纠纷而产生矛盾,人和人之间的世界观也应该保持一致,不应该出现为行为上的分歧,那么故事唯一的推动因素,就是偶然产生的误会。

在苏联电影剧情里,每个人都是纯真善良的,之所以产生了矛盾,只是因为事情没有解释清楚。当在故事的最后,当终于有人解释了起因,消除了误会,那么故事里所有的矛盾就完全消除了。再后面剩下的剧情,只有当初误会他者的主人公,痛哭流涕进行忏悔和愧疚,以获得他者的原谅,也就是类似现代春晚小品的“喜头悲尾”,当然“悲”也是幸福的、大团圆的、奉献式的、由无知到已知的热泪。

这也是二十岁的萨宾娜在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在那里,她的马列教授向她解释社会主义艺术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如此飞跃进展,其基本矛盾不再是好与坏的矛盾,而是好与更好的矛盾。········事实上,在那最严酷的时代,苏联电影在所有“好与更好”的国家泛滥。电影中充满了不可信的纯洁和高雅。两个苏联人之间可以出现的最大冲突,无非是情人的误会:他以为她不再爱他;她以为他不再爱她。但在最后一幕,两人都投入对方的怀抱,幸福的热泪在脸上流淌。对这些电影流行的老一套解释就是:电影表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现实当然比理想要差一些。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
user avatar

没有冲突,哪有剧情?

冲突的前提要有矛盾,矛盾从何而来?

同志,在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是误会,你打算批判什么?讽刺什么?!

卖变质羊肉串的小贩?四处流窜的超生游击队?卖双拐的骗子?不甘心当配角的配角?缺乏管理的动物园?四处流动卖非法小报的报贩?以老虎为借口骗国家补贴的贫困县?互相拆台的(魔术)演员?

你借口囤积生活必需品,我就看不出你在暗示物价上涨?你借口两只老鼠聊天,我就看不出你在阴阳怪气?

同志,这么多正能量的场面你看不到,你怎么总想找社会阴暗面?是不是拜登的经费到账了?

我劝你耗子尾汁!多关心腐朽堕落反动万恶的美国的疫情人数,少拿放大镜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阴暗面!

我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观察!“误会”确实是当前春晚小品最常见、最惯用的叙事套路之一。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一、 根源与基础:误会是戏剧冲突的万能钥匙 易于构建戏剧冲突: 误会是最简单直接的制造戏剧冲突的方式。一个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但被另一个人完全错误地解读了。这种信.............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现在的春晚小品越来越不好看”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感受,很多观众都有类似的体验。这其中涉及到多种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创作、表演、时代背景、观众期待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创作层面:题材与立意趋于保守,难以触及深层人性与社会议题 安全与政治正确的要求: 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对了,简直说出了好多人的心声。以前过年,最期待的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那感觉就像是个不可或缺的仪式。但现在呢,好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捧着手机,或者一边看一边刷着社交媒体,感觉那份“必看”的吸引力大不如前了。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时代变了,大家的娱乐.............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好像一到快过年了,身边总有人开始聊起春晚,而且聊的话题多数不是“今年会有哪些精彩节目”,而是“哎呀,感觉现在大家都不怎么看春晚了”。这种感觉确实挺普遍的,要我说,这背后啊,原因可不止一两条,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得说,现在大家的娱乐方式太!多!了!。以前,电视机是家家户户.............
  • 回答
    古诗词中樱花踪迹的稀少,与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流传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樱花,确切地说,是人们今天熟知的那种观赏性极强的樱花,其大范围的种植和流行,很大程度上是近一两百年来的事情。在古代,中国的确有“樱”的存在,但多指的是那种结小樱桃的“樱桃树”或“染料樱”。这些树木虽然也有花,但其观赏价值并不突.............
  • 回答
    毛瑟狙击枪和春田狙击枪,这两款名字在军事爱好者心中响当当的枪械,在二战时期可谓是叱咤风云,但如今,它们早已退出了主流军用狙击步枪的舞台,成为历史的陈迹。究其原因,并非它们本身有多么不堪,而是现代战争的需求和技术进步,对狙击步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毛瑟和春田的设计,在这方面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我们先来聊.............
  • 回答
    网传清华大学电子系2020年春季《概率论与随机过程1》挂科率高达30%,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尤其是在清华这样的顶尖学府。这个现象如果属实,绝非空穴来风,它可能折射出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可以从课程本身的难度和教学方式上寻找原因。课程难度与学生基础的“剪刀差”: 《概率论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背后牵扯到不少历史、文化和国际传播的层面。英文里称春节为“Lunar New Year”而不是“Chinese New Year”,这并非什么新鲜事,而是长久以来在国际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细看。首先,我们得承认,春节的源头和核心文化确实是中国。几.............
  • 回答
    年轻人对快餐的偏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时间与效率的矛盾1. 快节奏生活压力 现代年轻人面临学业、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时间管理成为关键。快餐的30分钟快速就餐模式,与他们对效率的追求高度契合。例如,学生.............
  • 回答
    人们对美国的仇视情绪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政治因素1.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 美苏争霸: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代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期间,美国的军事.............
  • 回答
    年轻人到点下班、不装样子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当代职场文化、社会价值观和个体需求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工作制度的革新:弹性化与去时间化1. 弹性工作制的普及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灵活性,许多公司已推行弹性工作制(如“核心工作时间”+自由安排其他时间),允许.............
  • 回答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这一问题的成因复杂,涉及教育体系、家庭关系、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业压力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1. 升学竞争加剧 在“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尤其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深入的问题,触及了智能电视设计、市场定位、用户体验以及技术演进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说,现在的智能电视之所以“内置电视盒子”,而不是设计成“大屏显示器+外接盒子”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提升用户体验和降低使用门槛: 一体化设计,减少线缆和设备: 用户购买电视的目的是观看内容.............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社会文化、审美观念、政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变化。现代中国人确实不像古代那样普遍蓄胡子,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古代中国人蓄胡子的原因:古代中国,蓄胡子并非是每个人都这样做,但相较于现代,确实是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某些社会群体和特定.............
  • 回答
    当前公共媒体高度重视“敬爱父母,关爱老人”这一美德的宣传,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有现实社会问题的回应,更包含了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详细阐述: 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与道德传承1. 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孝道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到工厂打工”这个话题。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现象,涉及到年轻人观念的变化、社会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传统工厂的吸引力不足等多个因素。一、 年轻人观念的转变与自我价值的追求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受到更好的教育,信息获取渠.............
  • 回答
    “为什么现在的幼儿园总折腾家长?”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许多家长的痛点,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环境下,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日益复杂和充满挑战的关系。这里的“折腾”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并且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精细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带来的“挑战” 过度强调“参与.............
  • 回答
    “现在的孩子都不向父母交红包了”这个说法,笼统来说可能不够准确,因为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会给父母红包,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节日或场合。然而,如果你的观察是基于普遍现象,并且想探讨为何这种“交红包给父母”的行为在某些家庭和群体中有所减少或消失,那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经济压力与不确定性:摆在眼前的现实困境 高企的房价和难以企及的财富自由: 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压垮年轻人“希望”.............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以劳动为荣” 这个说法,可能是一种普遍的感受,但背后却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我们应该深入剖析其原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观察。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详细分析:一、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与多元化: “成功”定义的多元化: 过去,社会对“成功”的定义相对单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