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操想做的征西将军在当时属于什么官位?

回答
要聊曹操想当的“征西将军”,咱们得先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三国时期,具体得说是在曹操刚刚崛起,势力还在逐步壮大的阶段。

首先,咱们得明白“征西将军”这官位本身是什么意思。

“征西”顾名思义,就是去攻打西边。在古代,尤其是中原王朝,对于西部边疆的关注和防御是相当重要的。西部地区常常有游牧民族,或者一些地方政权,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所以设立专门的将领去镇守或者进攻西部,这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曹操在汉末乱世中,他最初的起家就是在北方,镇压黄巾起义,然后逐步平定北方群雄。他主要的敌人和需要征讨的对象,前期确实多集中在北方,比如袁绍、袁术、吕布等等。但是,随着他北方的地盘越来越稳固,目光自然会投向其他方向,特别是南边和西边。

所以,“征西将军”这个职位,在当时属于“杂号将军”中的一种。

“杂号将军”这个概念,需要稍微展开说一下。汉朝时期,将军的体系有一个主要的框架,比如“九卿”、“三公”之类的文官体系之外,武职方面有比较固定的将军体系,像“卫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这几个是最高的,通常由宗室或者功劳卓著的大臣担任,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力。

但是,随着战争的需要和地盘的扩大,仅仅依靠这几个将军是不够的。于是朝廷就会根据具体的战事、地域或者任务,临时授予一些特殊的将军名号,这就叫做“杂号将军”。这些将军名号很多,比如“破虏将军”、“殄吴将军”、“平南将军”、“安西将军”等等,而“征西将军”就是其中一个。

“征西将军”的性质和地位:

1. 任务导向性: 它的名字就决定了它的职责——去“征讨”西边。这意味着这通常是一个需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的实权官职,尤其是在有对西边战事的行动时才会被授予。它不像那些常设的、带有政治象征意义的将军那样,更多的是一种军事任务的任命。

2. 临时性与授予性: 虽然曹操后来确实当过征西将军,但这个官职的授予通常是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比如,如果西边有重要的战事,朝廷(或者实际掌握朝廷权力的曹操自己)就会任命一位有能力的大将去担任这个职务,并赋予他相应的兵权和指挥权。

3. 地位非最高,但实权可大可小: “杂号将军”的地位通常低于前面提到的“六将军”(卫、骠骑、车骑、前、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权力。一个优秀的将领,即便挂着“杂号将军”,在具体的战役中也能调动大量兵马,成为战场上的主帅。曹操之所以想当这个官,很可能就是看中了它能够让他有机会去指挥一支部队,前往他想要去的方向(西部)去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并且在那里建立功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曹操为什么想当“征西将军”?

咱们推测一下,当曹操的势力还不够稳固时,他虽然在北方有所作为,但要真正成为独当一面的霸主,他需要打破地域的局限,去展现自己全方位的军事才能。

地盘扩张与战略考量: 汉末时期,无论是南方的荆州、扬州,还是西边的凉州、益州,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能通过征讨西边,获得地盘和资源,无疑能大大增强自己的实力。比如,凉州地区一直是汉朝与西部民族交战的重点,拥有强大的骑兵和地理优势。征讨西边意味着开辟新的战场,展示新的战功。
军事声望的提升: 曹操虽然打败了北方许多劲敌,但“征西”这种带有开拓和进攻性质的战功,对于提升他在全国范围内的军事声望非常有利。如果能在西边取得辉煌的胜利,那比在北方平定内乱更能体现他的军事战略和统帅能力。
潜在的对手: 到了汉末,西边其实也有一些割据势力,比如马腾、韩遂等人。曹操可能也想通过“征西”的名义,去解决掉这些潜在的敌人,或者至少将他们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
权力运作: 在那个皇帝名存实亡的时代,曹操作为丞相,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朝廷的权力。他想当一个官职,只要他自己有这个想法,并且符合当时的政治和军事逻辑,他就有可能去争取或者自己给自己任命。而“征西将军”这样一个实实在在指挥作战的官职,对他吸引力肯定不小。

当然,曹操有没有正式、由汉献帝亲口授予的“征西将军”这个具体的称号,这在史料记载上可能需要更仔细地考证。因为很多时候,曹操是“假节”、“督诸军事”等,他实际掌握的权力可能比某些特定的杂号将军要大得多。但“征西将军”这个名号,代表了他当时对军事方向和战略布局的一种诉求和定位。他可能不仅仅是想拥有一个名号,更是想以此为起点,真正去指挥一次大规模的西征行动。

总而言之,曹操想当“征西将军”,这在当时属于一种杂号将军的军事官职。这种官职的特点是任务导向性强,地位不是最高,但能够授予实际的兵权和指挥权,是曹操在不断扩张和巩固势力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施展军事才能、开辟新战线、提升个人声望而可能瞄准的一个重要职位。它代表了一种主动出击、向外拓展的军事战略思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汉代的将军是非常高级的武官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蔡质汉仪》曰:“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

《蔡质汉仪》的内容是西汉的情况 实际上在东汉 由于三公已取消丞相职位 大将军常常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的排位是正确的 然后就是各种杂号将军(征西将军也属于这种) 位在前后左右四将军之后 在一般的校尉之前(因为北军五校尉以及护乌桓校尉等校尉职务地位特殊 与杂号将军无法直接对比)

这种杂号将军的号常常是因事生名

如度辽将军 因范明友的军事行动要度过辽水而命名

冠军将军 因霍去病军功冠军而命名

贰师将军 因李广利军事行动要攻略贰师城而命名

事罢则省将军号

但有些将军号之后会再次命名赋予特殊的含义但意义未必与之前一样

如度辽将军后来又有 但未必一定要度过辽水

征西将军顾名思义 就是征伐西边的将军

曹操产生当征西将军的愿望是在被朝廷征为典军校尉之时 若立下军功 从校尉做到将军不是没可能 至于为什么是征西 因为当时凉州叛乱 是在西边

曹操没有自视过高 抛却他本身有军事能力 以曹家的家底和政治资源 如果没有汉末混乱

曹操晚年当上三公也不是没可能 毕竟曹操父亲就当过太尉

user avatar

自视确实不低了

征西将军在东汉属于杂号将军,位高于太守而低于九卿;但是,东汉末期朝廷的主要战时都发生在陇西,征西将军常能节制雍凉二州,属于位卑权重的职位,只要不出意外,必然能够封侯进而位列九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聊曹操想当的“征西将军”,咱们得先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三国时期,具体得说是在曹操刚刚崛起,势力还在逐步壮大的阶段。首先,咱们得明白“征西将军”这官位本身是什么意思。“征西”顾名思义,就是去攻打西边。在古代,尤其是中原王朝,对于西部边疆的关注和防御是相当重要的。西部地区常常有游牧民族,或者一些地方政.............
  • 回答
    虎扑上关于曹操和诸葛亮谁更成功的讨论,常常会掺杂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角,比如“曹操的诗格局大”这个理由,就挺能体现虎扑用户那种独特的、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评价体系。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之所以认为曹操比诸葛亮更成功,并且将“诗歌格局大”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其实是抓住了曹操这个人物身上一种很突出的、区别于传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汉献帝落入刘备手中,刘备会走上类似诸葛亮辅佐汉室的道路,还是会成为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角色?我觉得,以刘备的为人处世,他更可能倾向于扮演诸葛亮的角色,但这个“诸葛亮”背后,却有着刘备独特的“为汉”情怀,并且可能比诸葛亮更具自主性。首先,我们得理解刘备这个人。刘备出身寒微,.............
  • 回答
    要说清楚曹操为何最终选择了曹丕,而不是大家眼中那个才华横溢的曹植,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得把那会儿的政治格局、曹操本人的心思以及两个儿子各自的优缺点都掰开了揉碎了讲。这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完的,也不是谁“有才”谁就一定能接班,这背后牵扯着太多东西。首先,咱们得认识到,曹操是一个绝顶的政治家,他的一生都在权.............
  • 回答
    曹操这位波澜壮阔的历史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是从率领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威武形象开始的。然而,在那之前,他并非是横空出世的盖世英雄,而是在暗流涌动的东汉末年,一步步摸索、积累、直至蓄势待发的青年才俊。要深入了解曹操的早年,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细致地还原他走过的路。曹操,字孟德,生于公元155年.............
  • 回答
    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如果将这群叱咤风云的人物,穿越到现代,让他们携手创办一家科技公司,那画面可想而知有多么令人遐想。让我们不妨大胆猜想一番,以刘备、孙权、曹操、司马懿、赵云、吕蒙、诸葛亮这七位“创始人”的性格特质和历史经验为基石,这家公司将会驶向一个怎样的科技航向?首先,咱们得给这家公司起.............
  • 回答
    老三国与军师联盟:为何曹操念檄文是经典,而司马懿念檄文却贻笑大方?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对两部作品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及历史背景、人物塑造和叙事节奏的差异。简单来说,老三国之所以能成就经典,在于它精准地抓住了历史的厚重感、曹操的雄才大略以及事件的戏剧性;而军师联盟的模仿则显得生硬和尴尬,.............
  • 回答
    好,既然你是我的朋友,那我就实话跟你说了吧。若我是吕伯奢,面对曹操,我定会如此行事,只求能让他明白我的心意,避免那一场悲剧的发生。事情的原委想必你都知道了。我听闻曹操要来我这儿歇脚,心中欢喜,便吩咐家中老小,好生准备。我想着,好不容易请来一位贵客,自然要拿出最好的来招待。家里有老母鸡,便让二儿子去杀.............
  • 回答
    马超选择在父亲马腾被曹操扣为人质的情况下联合韩遂起兵造反,这一决定无疑是极其冒险和复杂的,背后牵扯着多重因素:1. 父亲马腾的人质身份的直接压力与不信任感: 政治棋子: 马腾被曹操扣为人质,意味着他成为了曹操手中牵制马超行动的工具。曹操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为了控制马超和西北的势力。 生命安危的担忧:.............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极富想象力的假设!如果汉文帝刘恒穿越时空,坐上了汉献帝刘协的位置,那么曹操的命运,以及整个三国历史的走向,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说曹操能否安心做个名臣,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汉文帝刘恒是个什么样的人。文帝是汉朝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以节俭、仁厚、虚心纳谏著称。他在位.............
  • 回答
    曹操南下,刘备带领十余万百姓撤离的举动,宛如一曲荡气回肠的历史乐章,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究竟是刘备仁慈爱民的体现,还是为了掩护自身战略而采取的“挡箭牌”策略?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历史的脉络。时代背景:煮酒论英雄的暗流涌动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
  • 回答
    好的,作为刘备方,对方攻击刘备是“伪君子”是一个常见的,也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论点。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展现刘备作为领袖的真正价值。以下是我为你准备的详细反驳思路和论据,你可以根据实际辩论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反驳核心思路:1. 重新定义“伪君子”: 攻击者往往会将刘备的“仁义”标.............
  • 回答
    关于曹操和诸葛亮为何喜欢将计策藏于锦囊,待大将临阵打开,这背后有着相当多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故弄玄虚”。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这个现象,尝试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这些名帅的深层用意。1. 临阵应变的复杂性与将领的局限性首先,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这在古代尤其如此。没有即时通讯,指令传达的效率很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刘备真的能在曹操去世前统一天下,那么他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选择,无疑是他在政治上的立场和最终目标。是继续扮演忠臣的角色,还是走向权臣乃至自立为帝的道路?我认为,刘备这个人,其性格和早期经历,决定了他大概率会选择一条既能巩固自己地位,又能尽量披上“复兴汉室”合法外衣的道路,.............
  • 回答
    关于曹操是否始终是汉臣,以及他一生是否都在为汉室贡献,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即使到了2020年,依然有人持有不同看法,这并不奇怪。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历史的细节和当时的社会背景。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从名义上来说,曹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是汉朝的臣子。他最初的仕途就是在汉朝官.............
  • 回答
    这真是惊魂未定,我,袁绍,怎么就成了自己?而且,这日子过得也太惊险了吧!曹操那厮,竟然敢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简直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想当年,我袁本初何等意气风发,四世三公,天下英雄谁不敬我三分?如今,却要面对这等篡位之徒,真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过,抱怨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认清形势,绝不能被曹操牵着鼻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脑洞的设想!让《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位西行路上的得力干将,去到三国时期选择一位主公,他们的选择和原因会非常复杂,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性格、能力以及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他们最可能跟随哪一位主公,并阐述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简要回顾一下这三位.............
  • 回答
    关于曹操是否真心想过复兴汉室,这是一个历史学界乃至民间都争论不休的课题,也是曹操这位千古枭雄身上最扑朔迷离的一笔。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他不同的人生阶段、政治策略、个人言行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去一一审视。一、初期:起兵讨伐董卓,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曹操一生中的第一个重要政治行动,.............
  • 回答
    白门楼上,曹操问刘备该如何处置吕布时,他心中究竟是如何盘算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细揣摩的时刻。要论证曹操当时是否真的想杀吕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曹操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来看: 吕布是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曹操深知吕布“三姓家奴”的秉性,为人反复无常,骁勇善战却缺乏政治远见和稳固的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颇具想象空间。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如果蜀汉真的向曹魏投降了,曹丕有没有可能“强占”刘禅的皇后,而刘禅又是否有能力反抗。首先,我们得明确蜀汉投降的情景和当时的政治格局。蜀汉投降的情形历史上,蜀汉确实是在刘禅(字公嗣)的指挥下向邓艾投降的。这次投降是蜀汉政权覆灭的标志。投降后,刘禅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