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操早年都在做什么(即讨伐董卓之前的日子里)?

回答
曹操这位波澜壮阔的历史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是从率领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威武形象开始的。然而,在那之前,他并非是横空出世的盖世英雄,而是在暗流涌动的东汉末年,一步步摸索、积累、直至蓄势待发的青年才俊。要深入了解曹操的早年,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细致地还原他走过的路。

曹操,字孟德,生于公元155年,是东汉名臣曹嵩的养子(其父为宦官曹腾之子)。他生于乱世,早年生活在洛阳这个天子的居所,但也深切体会到了东汉王朝由盛转衰的颓势。

早年的曹操,并非是那种循规蹈矩的读书人,反倒是个颇为叛逆、特立独行的人物。他年少时“бовать ”(一个很有力量的词语,意指放荡不羁,但又不失其才华),不喜欢传统仕途的束缚,更喜欢剑术、骑射,以及一些“奇技淫巧”的东西。他的叔父们常常抱怨他不守规矩,认为他不成器。但他的父亲曹嵩似乎看出了他身上不同寻常的气质。

曹操真正的仕途开端,是在他二十岁左右,被举为“孝廉”,进入仕途,担任洛阳北部尉。这个职位虽然不大,但管辖着京城的重要区域,是接触政治核心的绝佳起点。在这里,曹操展现了他严厉、公正的一面。他曾下令,无论身份高低,都要遵守法律,严惩犯人。其中最著名的一件事便是“桥玄”案件。桥玄是当时的河南尹,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他的儿子犯了罪被逮捕,曹操二话不说,照例处以杖责。桥玄对此非常赞赏,认为曹操是个难得的正直官员。通过这样的执法,曹操在京城立下了“威严”,也让一些达官贵人对他刮目相看。

随后,曹操的仕途步步高升,先后担任济南相、顿丘令、东郡太守等职务。在这些地方官的任上,他同样以雷厉风行的作风著称。比如在济南相任上,他大力整顿吏治,清除贪官污吏,使得当地民风为之一变,百姓们对他的评价很高。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过于严厉,得罪了不少权贵,也为他日后的仕途埋下了一些隐患。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席卷天下。东汉王朝的统治根基摇摇欲坠。曹操在这场大动荡中,受到了重用。他被任命为骑都尉,率兵镇压黄巾军。在与黄巾军的交锋中,曹操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身先士卒,勇猛过人,几次关键的战役都取得了胜利,为朝廷平定黄巾起义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曹操也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将领和谋士,例如他早期的重要部将夏侯惇、夏侯渊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他事业的骨干。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虽然东汉朝廷苟延残喘,但地方军阀已经开始崛起。何进作为大将军,权力日益膨胀。此时的曹操,已经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并不满足于做一颗棋子,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在这个乱世中为自己谋求出路。

之后,曹操被调回洛阳,担任卫尉。然而,他并不喜欢在洛阳这种政治漩涡中心的日子。宦官与外戚的斗争愈演愈烈,政治气氛异常紧张。他深知朝廷已是病入膏肓,自己的正直和才能在这个腐朽的环境中难以施展。

当董卓因刺杀汉灵帝、控制少帝而进驻洛阳时,曹操虽然身居高位,但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安。他看到了董卓的跋扈和对汉室的侮辱,也看到了汉朝最后的希望正在迅速破灭。

在董卓废立皇帝、专权乱政后,曹操对董卓的暴行深恶痛绝。他深知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或者被同流合污,这都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于是,他借着献刀刺杀董卓的机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行动。虽然第一次刺杀未遂,但也标志着曹操与董卓的决裂,也预示着他将要踏上另一条更为广阔的人生道路。

在离开洛阳后,曹操回到自己的封地谯县,并开始召集人马,积蓄力量。他在这段时间里,积极联络各地豪杰,为将来的讨伐董卓做准备。他深知要对抗董卓这样强大的军阀,仅仅依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联合天下反董卓的力量。

所以,在讨伐董卓之前,曹操并非是无所事事,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少年时期的叛逆不羁,到担任地方官时的严明执法,再到镇压黄巾起义时的勇猛善战,以及最终在乱世中看清方向,积蓄力量的过程。他通过这些经历,磨砺了自己的意志,积累了政治和军事的经验,结交了一批忠诚的追随者,为他日后成就一番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在东汉末年的熔炉中被锻造,等待着一声令下,便能斩破黑暗,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强奸民女

《三国志武帝纪》:太祖...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世说新语》:“魏武少时,尝为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至。”庐中人皆出观,帝乃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

其中不治行业就是为非作歹的隐语,具体见下面这个帖子。

二、嫖妓

《三国志·魏书五》: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本倡家。年二十,太祖于谯纳为妾。

三、拐卖人口,残酷剥削民众

这方面都铁证如山了。

四、用非法手段攻击政敌

《异同杂语》:“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

五、包庇父辈贪官

曹操父亲曹嵩贪污行贿。因为实际工作能力不佳,对黄巾作战不利,于184年被罢免。

《后汉书·宦者列传第六十八·曹腾传》: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一说法认为约合两吨半黄金),故位至太尉。

《后汉书·孝灵帝纪第八》:十一月,太尉崔烈罢,大司农曹嵩为太尉……夏四月,汝南葛陂黄巾攻没郡县。太尉曹嵩罢。

在此之前,曹操建议皇帝修改罢免没有工作能力官员的法令。理由是这种“打老虎”的方式有包庇嫌疑。

《魏书》:是后诏书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三公倾邪,皆希世见诏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太祖疾之。是岁以灾异博问得失,因此复上书切谏,说三公所举奏专回避贵戚之意.....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六、和反汉叛党建立联系

曹嵩贪腐集团被打倒后,曹操害怕朝廷追究他,于是称病辞官。在乡下,他和许攸等叛乱分子有联系(虽然没有参与,可后来关系也一直很好,并没有举报)。

《三国志武帝纪》: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

七、滥用权力违规执法

《曹瞒传》: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

古来犯宵禁者都是蹲局子,最多打两下板子。曹操却不管什么罪行都统一判死刑。

《资治通鉴》: 每犯必戮。

八、随意杀人

《魏晋世语》: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排除美魏的魏书,事件情况非常明显。

九、大逆不道,违抗圣旨

汉灵帝死前把国家军事权力托付给蹇硕,位置高于何进,让他辅佐刘协为帝。还安排曹操当蹇硕的部下。

《资治通鉴》:是时,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帝以辩轻佻无威仪,欲立协,犹豫未决。会疾笃,属协于蹇硕。丙辰,帝崩于嘉德殿。

但曹操却背叛了皇帝,投向了立刘辨的叛党何进一伙。

《魏书》: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综上所述,早年曹操真是一个汉室大忠臣,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本应是一个光荣的征西将军,都是黑暗的社会把他给逼反了!

我们不要怪他,要怪就怪世界吧!都是世界的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