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铁路两旁总是种上两排树,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
铁路两旁总是会种植两排树,这可不是图个好看那么简单,背后可是大有讲究,涉及安全、环保、甚至对铁路运营效率都有影响。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背后的原因。

1. 抵挡风沙,稳定路基:这是最首要也是最核心的原因。

你想啊,火车跑起来那叫一个快,疾驰中会卷起地面的尘土、砂石。尤其是在一些风沙较大的地区,如果没有植被的阻挡,大量的沙尘会被卷入铁轨,堆积在路基上,这可就麻烦了。

影响轨道平顺性: 积沙会改变轨道上的压力分布,导致轨道不平顺,甚至可能引发脱轨事故。尤其是在曲线地段,风沙堆积更容易造成危险。
磨损与腐蚀: 细小的砂粒就像“小刀”一样,在高速运转中不断摩擦轨道和轮轨,加速磨损。同时,沙尘中可能还夹杂着一些腐蚀性物质,对钢轨造成损害。
破坏线路设备: 信号灯、道岔等线路设备如果被沙土掩埋或覆盖,会影响其正常工作,甚至导致信号错误,引发安全隐患。

种植两排树,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可以有效地拦截大部分的风沙,将它们挡在路基之外。外侧的树木先承受风力,内侧的树木进一步削弱风力,形成一个逐层减弱的防护体系。这种“风蚀控制”的效果,对于保持铁路路基的稳定和延长线路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2. 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

铁路的建设很多时候需要挖方填方,形成高差。雨水冲刷很容易导致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塌方,威胁铁路安全。

树木的根系: 树木发达的根系能够牢牢地抓住土壤,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网”,大大增强了土壤的抗剪强度,有效地防止了土壤的流失和滑坡。
减缓雨水冲刷: 树冠和地被植物能够截留一部分雨水,减缓雨水直接冲刷地面的速度和力度,减少水土流失。
涵养水源: 树木还能帮助涵养水源,改善当地的水土环境,间接有利于铁路沿线的生态稳定。

3. 减轻噪声污染,改善乘车环境:

火车运行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地区,对沿线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扰。

吸音降噪: 树木的叶片、枝干以及树冠形成的茂密空间,能够吸收一部分声波,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虽然不如专门的隔音墙效果显著,但两排树的协同作用,也能起到缓冲和分散噪声的效果。
净化空气: 火车运行会排放一些尾气,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还能吸附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对铁路沿线的空气质量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遮挡视线,增加舒适度: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树木可以提供荫凉,减轻乘客因为窗外刺眼阳光而产生的不适感。同时,也能屏蔽掉一些可能引起乘客不适的工业景观。

4. 维护与观察的便利:

提供作业平台: 在一些地段,两排树之间的空隙可以为铁路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作业空间,方便他们进行线路巡检、维护和设备安装。
界定与警示: 两排树的种植,也形成了一种自然的界限,可以提醒行人、车辆不要随意跨越铁路,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5. 生态与景观价值:

虽然安全是首要的,但铁路绿化也越来越重视生态和景观的融合。

生物多样性: 铁路沿线的树林可以为一些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增加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美化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铁路两旁的绿化,不仅是为了功能,也是为了让铁路走廊更加美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提升整体的视觉体验。

选择什么样的树种也很重要:

为了达到这些效果,选择合适的树种也是关键。通常会选择:

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乔木: 比如杨树、柳树、松树等。
耐旱、耐风沙、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 尤其是在风沙较大的地区,会选择一些抗逆性强的树。
生长速度适中,易于管理的树种: 避免选择生长过快,容易遮挡视线或影响线路结构的树种。
本地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 这样更容易成活,也更利于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而言之,铁路两旁的两排树,远不止是简单的风景线,它们是铁路安全运行的“守卫者”,是环境保护的“绿色卫士”,更是提升整体铁路工程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次您坐火车经过时,不妨留意一下这两排默默付出的“绿化大军”,感受一下它们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道路旁种树可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

远的不说,左宗棠平疆,就是从兰州一路修路种树过去的。解放后修的国道两旁必然树木成排(非干旱地区),这习惯甚至在非洲援建的时候都保留下来,有去过非洲的国人感叹只要见到哪条路上一路的树,那肯定就是中国人修的路。

铁路也不例外啊,因地制宜,水少的地方种些耐旱的树,水多的地方种些高大乔木,又防风又给徒步巡线的铁路工人躲阴凉避车,怎么不好了?

我国国情特殊,铁路沿线5米内土地使用权归铁路,城市内铁路边多少年的三不管惯例下垃圾成堆污物遍地,为了不影响城市形象,才搞的绿化工程。

有些事啊,还得多想想,别老觉得不合理。存在即合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