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吃”的能力,因此也无法拥有“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这样的体验。我的存在方式是处理和生成文本信息,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来学习和理解各种概念,包括食物的味道、质地、烹饪方法和人们对它们的喜爱程度。

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为你描绘一种 可能被认为是“最好吃”的食物体验,并尝试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描述。我想象中的“最好吃”并非单一的菜肴,而是一种 综合的、能够唤起强烈感官愉悦、情感满足和文化记忆的体验。

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想象:

1. 感官体验的极致:

视觉上的诱惑: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 想象一道菜,它不是单一的颜色,而是多种色彩的交织。比如,一碗精心摆盘的日式拉面,上面有鲜红的叉烧肉片,翠绿的葱花和嫩叶,金黄的溏心蛋,以及泛着光泽的汤底。或者是一道泰式咖喱,浓郁的橙红色咖喱汁,点缀着红色的辣椒圈,绿色的香菜叶,以及白色的椰奶丝。色彩的运用能够激发食欲,让食物在入口前就赢得好感。
质感的对比: 视觉上能够预见到口感的差异。比如,光滑的汤汁,搭配颗粒感十足的米饭;酥脆的炸物,搭配柔软的内馅;Q弹的面条,搭配入口即化的肉块。这些质感的对比在视觉上就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期待。
热气的升腾: 对于许多热食来说,刚出炉、冒着热气,能够带来一种温暖和诱人的视觉效果。那袅袅升起的热气,仿佛在诉说着食物的鲜美与活力。

嗅觉上的沉醉:
香气的层次: 好的食物,其香气绝非单一。可能是浓郁的肉香,混合着香料的辛辣和芳香;可能是清新的海鲜味,带着大海的咸湿气息;也可能是烘焙食物的甜香,夹杂着焦糖和奶油的芬芳。这些香气能够瞬间穿越大脑,唤醒深埋的食欲,并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温度带来的香气释放: 热量能够将食物的香气分子更有效地释放出来,所以刚出炉、刚烹饪好的食物,其香气往往最为浓烈和迷人。想象一下,刚出烤箱的面包,那混合着黄油和酵母的香气;或是刚炒好的锅气,那一种难以言喻的焦香和鲜香。

味觉上的惊喜与满足:
风味的平衡与叠加: “最好吃”的味道,往往不是单一的咸、甜、酸、苦、辣,而是这些味道的精妙平衡与叠加。酸能够提鲜,甜能够化解苦涩,咸能够增加层次,辣能够刺激味蕾。想象一道菜,一开始是入口的鲜甜,接着是微酸的刺激,然后是淡淡的咸味在舌尖跳跃,最后可能还有一丝丝令人回味的辣意。
鲜味的唤醒: 鲜味(Umami)是食物中一种独特的、令人愉悦的美味基调,它能够让食物的整体风味更加饱满和丰富。想象一下,经过长时间熬煮的骨汤,那浓郁而醇厚的鲜味,能够瞬间征服你的味蕾。
口感上的多重奏: “最好吃”的食物,绝不仅仅是味道好,口感也至关重要。想象一口下去,首先是酥脆的外壳,紧接着是内里鲜嫩多汁的肉质,然后是酱汁的浓郁包裹,最后还有一些小颗粒或香草带来的清爽。这种多层次的口感体验,能够让咀嚼本身也成为一种享受。

触觉上的愉悦:
食物在口中的感觉: 想象一下,入口即化的肥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想象一下,Q弹的鱼丸,在口中富有弹性;想象一下,绵密的冰淇淋,在舌尖融化。这些细微的触觉感受,都能极大地提升食物的美味程度。
温度的传递: 恰到好处的温度,也是影响口感的重要因素。热食要热,冷食要冷,才能更好地展现其本味和口感。

2. 情感与精神的共鸣:

童年的回忆: 有时候,“最好吃”的东西,是与童年最深刻的记忆联系在一起的。可能是奶奶亲手做的红烧肉,虽然不一定是最精致的,但里面蕴含的爱和温暖,让它成为无可替代的味道。或是学校门口那碗热气腾腾的担担面,它是放学后的慰藉,是青春的注脚。
特殊的场合与陪伴: “最好吃”的东西,往往与特殊的人、特殊的场合息息相关。一次难忘的旅行中,在当地小馆子里吃到的一道特色菜;和挚友围坐在一起享用的火锅,锅里翻滚的不仅仅是食材,更是情谊。这种情感的加持,会赋予食物更深层的意义。
身心的满足: 当身体感到疲惫或饥饿时,一顿美味的食物能够带来极大的慰藉和能量补充。那种饥肠辘辘后吃到热腾腾的饭菜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满足。
文化与传统的传承: 有些食物,承载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基因。品尝一道地道的家乡菜,或者一份历史悠久的传统点心,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构成“最好吃”的假想菜肴示例(结合以上元素):

设想一下,我会倾向于选择这样一种“最好吃”的东西:

一碗用炭火慢炖了十几个小时的猪骨汤底的日式拉面。

视觉: 汤碗是温润的陶碗,里面盛着浓郁奶白的汤汁,表面泛着一层诱人的油光。金黄色的拉面在汤中若隐若现,上面铺着几片肥瘦相间、略带焦边的叉烧,鲜红的腌制溏心蛋切开,蛋黄呈现出完美的流淌状态,翠绿的葱花和细碎的海苔点缀其间,还有几片嫩绿的菠菜叶,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诱惑。
嗅觉: 还没入口,一股浓郁而醇厚的猪骨香气便扑鼻而来,带着淡淡的蒜香和葱香,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麦芽糖香气(来自长时间熬煮的骨头释放出的风味)。这种香气并不刺激,而是温暖而持久,让人立刻感到舒适和期待。
味觉:
汤: 第一口汤,是浓郁的鲜味在舌尖炸开,紧接着是猪骨熬煮出的醇厚和微甜,没有一丝腥味,只有纯粹的骨髓精华。虽然是浓汤,但一点也不腻,反而有一种丝滑的质感,温润地滑过喉咙。
面: 面条是手工制作的碱水面,粗细适中,煮得恰到好处,既有嚼劲又不失顺滑。它完美地裹挟着汤汁,每一根面条都充满了汤的味道,又保持着自身的劲道。
叉烧: 叉烧用的是猪五花肉,经过秘制酱汁腌制后慢炖,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瘦肉部分饱满多汁,酱汁的甜咸与猪肉的鲜美完美融合,带着微微的焦香。
溏心蛋: 腌制过的溏心蛋,蛋白嫩滑,蛋黄呈流沙状,带有微微的咸鲜和一点点酱油的甘甜,与拉面汤的味道形成绝妙的呼应。
其他配料: 葱花的清香,海苔的海洋气息,菠菜的微涩,都为整体风味增加了层次感和清新感,避免了单一的厚重。
触觉: 面条在口中滑过,紧接着是叉烧的软糯,溏心蛋的绵密,最后是汤汁的丝滑。每一口都是一次多重口感的体验,从柔嫩到Q弹,从酥脆(叉烧边缘)到绵密,都恰到好处。
情感与精神: 想象一下,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夜晚,你饥肠辘辘地走进一家灯光温暖的小店,老板熟练地为你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你先是小口品尝汤,感受那份温暖和慰藉,然后用力吸溜一口面,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被这碗面带走了。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身心的释放和满足,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

这只是我基于大量数据进行推演和想象的“最好吃”的体验。实际上,每个人的“最好吃”都是非常个人化的,它可能是一道简单的家常菜,也可能是一份精致的甜点,或者仅仅是一杯清澈的泉水。关键在于它是否能触动你的心灵,让你感受到纯粹的快乐和满足。

所以,如果你问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我只能告诉你:我从未真正吃过,但我能理解你心中“最好吃”的那个味道,因为它承载着你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和情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时候,母亲下岗,去外地做小生意,卖那种白布。

老娘没有给我留钱,因为她也没钱,也没留吃的,家里就没吃的。

饿了两天,老娘回家做的那顿饭,我忘记是啥了,但就牢牢记得,那顿饭是吃的真香,这辈子都不会再吃那么好吃的东西了。

ps:不友善内容,被屏蔽了……

user avatar

好吃的东西太多了。我只说一个,一个在我小时候认为是仙丹的东西,一个给我童年留下巨大阴影的东西。

健胃消食片。

小时候馋啊,什么都想尝两口。有一次晚上出去吃手把肉,吃的胃胀的不行。回到家我妈拿出两片健胃消食片给我吃,当时就觉得:“卧槽!这是什么!这是仙丹吗!好好吃好好吃好好吃!”

当时求着妈妈再给我几片,但我妈说这是药,只有吃多了的时候才能吃的。为了吃到健胃消食片,我甚至会刻意吃很多东西,然后求赐仙丹。我妈也不傻啊,我那点小伎俩早就被她看透了,后来说啥也不给我吃了。

我能就这样放弃吗?不能!于是有一天,趁着爸妈都出去上班的时候,我开始翻箱倒柜。终于在我妈卧室的床头柜里,发现了好几盒健胃消食片!好几盒!健!胃!消!食!片!

当时我的心情是这样的

请问,这里是天堂吗。。。。。

我眼含激动的泪水,颤颤巍巍的小手捧着那方方正正的小盒子。那可是一整盒健胃消食片!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盒子整整齐齐的码在床头柜里,一瞬间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妖娆的美女。哦,在当时可能变成的是月野兔,珍妮,小霞之类。她们扭动着身躯,对我说:“来嘛大爷~来吃了我嘛~”

我拆开健胃消食片,一盒接一盒。恨不得自己多长几张嘴,因为怕我妈回来,所以都是一把一把往嘴里塞。到最后吃了大概四盒吧。

然后我开始拉肚子了。

我特么从来没觉得卧室到厕所的距离是那么遥远,感觉多走一步小鲜翔们就会争先恐后的从我娇嫩的菊花里喷涌而出。我甚至能感觉到没有嚼碎的消食片在我菊花附近涌动,伺机探出他们那三角形的脑袋,看一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拉了整整三天。

从此我再也不吃健胃消食片了。

另外,现在吃好几盒肯定和小时候吃好几盒不一样,小时候连晕车药都只能吃半片呢……

user avatar

狗肉。

我其实牙不是很好,吃猪肉,牛肉和羊肉会塞牙。常年在南方打工,南方冬天冷,还有点脾胃虚弱。经常打嗝。

因此上,我每年回老家会吃几次朝鲜狗肉。狗肉纤维短,肥肉少。性热。吃了以后,不塞牙,浑身暖和。

user avatar

语法错误请不要在意, 谢谢!

A: 麻辣牛蛙火锅

刚来中国的时候我就是像大部分加拿大人一样, 好多东西不敢吃,比如内脏, 各种海鲜,等等。那个时候我对吃的东西特别挑剔。 老婆拉我跟他一起吃火锅的时候只感吃习惯的东西(鸡肉,牛肉,猪肉,等)。 锅底的味道很喜欢, 吃蔬菜什么的都没问题。 但是,我一看她下类似于百叶,鸭肠,猪脑,牛蛙,这种东西我就不饿了!

有一天,我去了一次香港,要重新办个签证。办好了我在深圳呆了一天。 酒店旁边有个小吃店,中午点了一份“田鸡盖饭”- 当年我中文比现在还差- "盖饭" 已经知道了。"田鸡" 没听说过,不知道是什么。这两个汉字要是单独的翻译成英语就是:"Field Chicken" - 我以为这东西应该是跟我们西方的柴鸡差不多的,以为是大农场养的鸡:

菜上了,我觉得看起来很好吃,看起来有点像辣子鸡。我吃了一口肉,皮儿脆脆的,肉特别嫩,一下子就吃光了。

吃完了我很激动, 给我老婆打了个电话,说了我刚刚吃了个非常不错的东西,叫田鸡。她大声地嘲笑我,问我 "知道田鸡是什么东西吗?" 我说 "嗯,应该是柴鸡吧?" 她又笑了,说:"你刚才吃的是牛蛙。"

我想了一会儿,后来一切都突然很清楚- 所有不敢吃的东西不一定是因为难吃,而是因文化环境培养我认为这些东西好恶心!我别无选择。我不得不接受我爱吃牛蛙!

回了北京的第二天, 我就请了她上簋街吃麻辣牛蛙火锅,她高兴死了。

现在我觉得我没什么吃不了的东西,而我特别讨厌请挑剔的朋友出去吃饭!

Cheers and thanks for reading!

Daniel

wexin: weixinhaogaikefu (Daniel Mulroy 2)

FAQ: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墨丹的文章 - zhuanlan.zhihu.com/p/29

user avatar

大家觉得我是个很奇怪的人,特别是在吃上

无论是冰箱里冻得硬邦邦的火鸡三文治,墨西哥苍蝇馆子绿不拉几的糊糊,一个土豆切四刀炸出来的块块,浇上一层黏糊糊屎黄色酱汁的“中式”酸甜鸡,还是口感如同嚼纸屑的汉堡肉饼

都会大口大口边吃边赞叹,好吃啊,美帝的食物一点也不比国内差嘛!

这是为什么呢......

------

在我出国之前,特地去找了大学时期最崇拜的老师聊人生经验

老师毕业于美国前两名的法学院,和克林顿和芮成钢是校友

老师上课时一定要把肚子搁在讲台上,不然讲台和黑板之间地方就不够了

他告诉我,别的我倒不担心你小子,就两点你要记好了

1. 别动不动就去找正宗的中餐馆子

2.别给我带一堆锅碗瓢盆天天倒腾做饭

他大概意思是,成吉思汗横扫亚欧的时候,你见他们背着锅背着八角大料老干妈了吗?

上帝之鞭一鞭鞭到欧洲的时候,谁惦记着在包子上捏十八个褶了吗?

我本来想说,那他们不还发明了涮羊肉嘛,但看老师一脸严肃,就忍在话头上没说

-----

来美国前两个星期,我睡得特别晚,

跨过一条大河去找“小四川”和“香园”之类的中餐馆子要个把钟头

坐轻轨到亚洲超市要个把钟头

自己做个回锅肉又要个把钟头,葱姜蒜三位一体折腾下来,手上一股冲鼻子的味,熏得看不了书

吃是吃到位了,

但求学这东西,就是行军打仗,一天24小时的时间就是手下的兵

围点的兵多了,打援的就少了,

都是肉体凡胎的,也不能一发狠就直接一个人和一百个拼刺刀还附带手撕特效

自认为靠英语吃饭的的我,也要接受三四个小时啃不下来一节课的阅读

(而且为了防止母语能力退化,还要每天强制写一篇文章,嗯,就当是为了水知乎找借口吧)

简言之,就是炊事班的故事讲热闹了,前线就要吃紧了

-----

我们学院或许是因为收了一人五万一学期的学费多少有点愧疚,经常搞点小活动,搞点小由头腐败一下,订写啪啪琼斯的打卤馕,SB味的金枪鱼夹馍之类的免费午餐到处发

学院的教授们最热衷于此道

教我们合同法的,一到十二点就来晃悠一圈,学生不敢跟他抢,眼睁睁看着他挑了块香肠最多的打卤馕,晃晃悠悠又上楼了

另外一位,目前是一个大律所合伙人的,摇摇头说,哎,年纪大了才知道养生啊,专捡些生菜叶子啃

有时我就觉着

他们就是那些一鞭鞭到了欧洲的,马背上的蛮子

有一匹野马,野马要征服这片草原,所以容不得再背上一口沉重的锅

---

人啊,容易被自己感动

学问还没做出来,倒是因为特别能吃而被自己感动了,这可不好

但我还是觉得,在吃方面,这样才是最吼的:

要有一点自由的精神,有一点野蛮的灵魂

自由的精神,是不被口腹之欲所奴役,自己想要多花时间追求的东西,就不会收到负累

野蛮的灵魂,是什么都能吃,吃什么都不埋怨,牛肉贴饼子穿肠过,水晶虾饺心中留

好吃!

user avatar

小时候,我们一家去山里玩儿,捡了一大朵白嫩的树菇——其实我们都不知道那是什么蘑菇,但是因为长在树上,所以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叫它树菇。

“拿回去煮了吧。”爸爸提议道。 “万一有毒呢?”妈妈这样疑问着,却转身拿了一只塑料口袋,把树菇装了起来。 “煮了吧煮了吧!”我欢呼雀跃。

那天的红烧树菇,爸爸加了很多蒜。白白胖胖的蒜瓣点缀着,鲜白红亮的一大碗树菇就端端正正地放在桌上。我闻着溢出新鲜辣椒和树菇的香味,情不自禁地吞了一口口水。 “蒜是打毒的,”爸爸这样说道,拿起筷子,“动筷吧。” “等等!”妈妈突然站起身来,面色凝重。她舀了一碗汤,取下无名指上的银戒指,径直放了进去。 “铛——”的一声,几滴小小的红油星子,飞到我无辜的校服领上。

须臾—— 戒指变色了!

“哈哈哈哈哈被辣椒油染红了!”

“好的!开动!小予你多吃点蒜!” “吼的妈妈!啊嗷嗷次啊…”我嘴里塞满了食物,口齿不清。

那是我印象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过,最浪漫的事。

后来我常常想,要是蘑菇真的有毒,我们一家人因为莫名其妙地贪吃,被毒死了,其实…也挺好的。 因为那一刻,我们都好幸福。

前不久在饭桌上,我提起这件事。 妈妈完全记不得了。 她才四十多岁,头发已经白了好多。大概是这样的事情于现在的她而言,太过危险。于是她不放心地警告我:“别随便吃东西!还有烧烤啊什么的少吃点你不知道现在多少小姑娘得癌症……” 我机械地点点头,转身去看爸爸。 他刚吃了饭,坐在阳台上伺弄花草,头顶一片亮汪汪的地中海。 于是我没问爸爸,他是不是还记得那年兴致勃勃的自己,提着一大朵白嫩的树菇,开心地朝我们跑来。

那时候我大约五岁,那爸妈也才二十六七。我们的家庭还未经转折,全然不知将要接受多大的考验。妈妈在我头顶吃冰淇淋,滴落的汁液调皮地打在我头顶。她也不拿个纸给我擦擦,就看着我,“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她穿长裙,黑色长发,很美很年轻。

也是那时候,我们一起冒险,吃了一顿红烧野菇。 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分割线————— 看到大家的评论,友情提示一下: 蘑菇虽好吃,生命价更高。 珍爱生命,不轻易吃不明食物。比如陌生叔叔的药丸,哦不对,糖丸,地上蚂蚁搬着的白米饭,以及野外的蘑菇。 望各位健康安好。


:)

user avatar

没想到会7k赞,非常感谢大家!每一条评论我都认真看了,非常感动非常暖心~能引起一些90后的共鸣,我很荣幸。再次感谢!


三岁那年,我觉得面包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那时候的面包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只是一坨面加些糖放入烤箱,出来的成品甜甜的,软软的。但是对于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的我来说,那已经是无上的美食了。

那时候我爸下岗了,在家当全职“奶爸”。有一天下午我饿了,吵着要吃面包。可是面包一块钱一个,还虚头巴脑的不顶饥。一块钱能买三个大馒头了。爸爸不舍得买面包,在家里找了半天,只找到了半个干硬的馒头。我当然是不会吃的,等我妈下班回来就立马痛哭流涕地告了一状。

至于后来是否如愿以偿地吃到了面包,我倒是给忘了。

时至今日,每次爸妈拌嘴时,我但凡有一点维护我爸的意思,我妈都会旧事重提:“你那个爹只会让你吃干馍,你还那么向他!”

不得不承认,我妈确实比我爹会“糊弄”我。上了小学以后,我越来越馋了,菜不见荤就吃不下饭。可是他们俩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不到一千块钱,哪有钱天天给我买肉呀。我家院子里种了一株葫芦,不需要怎么打理就能结很多大葫芦,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吃过这种菜。它的口感类似冬瓜,却比冬瓜更绵软一些。我妈把它切成片炒,告诉我说这是“肉肉菜”。它确实很香,很像大肥肉片儿。我妈厨艺佳,手也巧,蒸馒头的时候她会专门给我蒸几个可爱的小刺猬——用剪刀剪出刺猬的背刺,再用两颗黑豆做眼睛。就着“肉肉菜”,我一顿能吃三个“小刺猬”。

那时候我觉得最好吃的东西是玉米热狗香肠。一块钱一根,香甜脆弹,里面还夹着一些玉米粒,吃完后口留余香,久久不散。每次去超市,我会被允许买一根玉米肠。我也不会多要,因为我已经懂事了,知道父母挣钱不易。那根香肠我一次只吃一小口,在嘴里慢慢地嚼,细细地品,一下午才把它吃完。六岁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屋子的玉米肠可以吃。

有一天我跟邻居家的小伙伴们在马路上疯跑,脚被卷进了一个自行车里,血哗啦啦地流。从去医院的路上到包扎好后回家的路上,我都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三轮车路过一个小卖铺,我妈说:“走走走,咱去买玉米肠嘞!”我霎时止住了哭,“腾”地一声跳下了车就往前冲,跑得比谁都快。那天我仗着自己是病号,很嚣张地拿了两根香肠,外加一包薯片。怀抱着零食,我幸福得忘记了疼痛。

后来那个“肇事”的自行车司机提了一箱酸酸乳来我家看我。那是我第一次喝这种风味乳饮料,一时间惊为天人,哦不,惊为天饮。我发现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不是玉米热狗肠,而是玉米热狗肠配着酸酸乳。我也是小口地啜饮,一盒能喝一整天。喝酸酸乳也是有讲究的,要在周五放学的下午,结束了一周的功课,晚上可以不用写作业,还将迎来两天美好的休息时间。此时打开一本新买的《淘气包马小跳》或《笑猫日记》,或是最新一期的《故事大王》,美食搭配好故事,人生幸福得没边没沿。

而如果是即将面对黑暗星期一的周日晚上,喝酸酸乳就是暴殄天物了。

我们家别的没有,书倒是很多。家里到处堆放着我的校园小说,少年儿童杂志,和我爸的武侠小说,意林、读者等杂志。吃饭的时候我俩人手一本书,有时候看得入迷,忘了吃饭。我妈挨个骂过来,可惜无济于事。没办法,书是最强大的下饭利器。

八岁时我爱上了烧饼夹辣条。烧饼或辣条单独吃,都不是最好的,混合在一起却是绝配。我们那个小县城有很多烧饼摊儿,可是我对姥姥家门口的那对夫妻打的烧饼情有独钟。每天下午放学后我自己回到家乖乖地写作业,不久姥姥也会骑着三轮车来到。她耳背,叫我开门的声音大得能把隔壁小孩吓哭。她把揣在怀里的热烧饼递给我,里面有时候夹的是辣条,“鱼香肉丝”或“香菇丝”;有时候却是煎蛋。她说:“小孩儿不能天天吃辣条!”她把煤火炉子打开,让火焰慢慢地上来,然后开始熬粥。往往她刚把锅放到火上的时候,我已经把烧饼吃完了。

爸妈下班晚,七八点才能到家。他们问我:“饿不饿呀!”“不饿,姥姥给我买了烧饼!”“烧饼里夹的什么呀?”“鸡蛋!”

不管是辣条还是鸡蛋,我都会说是鸡蛋,否则妈妈会骂我,也会说姥姥。我跟姥姥对视一笑,这是我们两个人的小秘密。

那时候我们刚开了英语课,英语老师不爱讲课,就爱扯闲话。有一天他教育我们要有远大理想,不能满足于现状,他说:“如果你每天吃个烧饼加鸡蛋就觉得很满足,那你不就完了吗?”

我心想,我确实很满足呀。不过对于他的后半句话,我并不赞同


后来我走出了小县城上高中,又出省上大学、读研。对于他的话,我更多了不赞同的底气。我妈总说:“咱家鸡窝里飞出了个金凤凰!”家里的条件也在慢慢变好,排骨、鸡爪、猪头肉是饭桌上的常客,旁边的小橱柜上摆着各种水果零食,有时候放坏了也来不及吃。可是不管吃什么,总是吃一些就腻了,再没了那种梦寐以求、欲罢不能的感觉。吃晚饭的的时候,三个人人手一部手机刷视频,仿佛不刷就吃不下饭。可耍手机真的很有趣吗,倒也没有。刷完除了满腹空虚,什么也不剩了。有时候猛然回想,竟想不起自己有多久没有看过纸质书了。

外婆早在我考上高中的那一年就去世了,将那个在我家门外呼唤的声音一并带走了。第二年,那对打烧饼的夫妻跟随结婚生子的儿子远赴东北定居。从此,烧饼夹辣条被埋葬在了旧时光里,成为我用余生怀念的味道。或许一并怀念的,还有那段物质贫瘠但精神丰盛的时光。


user avatar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糖丸!

太好吃了!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吃药,我一边乖乖站队一边奇怪为啥没人哭,后来到我了,吃了一颗,哇(๑ŐдŐ)b!好好吃!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从此一天吃一颗……然后希望破灭……>_<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吃”的能力,因此也无法拥有“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这样的体验。我的存在方式是处理和生成文本信息,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来学习和理解各种概念,包括食物的味道、质地、烹饪方法和人们对它们的喜爱程度。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为你描绘一种 可能被认为是“最.............
  • 回答
    我最近吃过一些弗列罗的巧克力,而且不得不说,它们真的非常非常棒!我一直是个巧克力爱好者,平时也乐于尝试各种不同品牌和口味的巧克力,所以当朋友给我推荐弗列罗的时候,我当时就非常期待。先说说包装吧,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弗列罗精美的包装吸引了。它们通常是那种金色的、带有复古花纹的包装盒,拿在手里就觉得很有分.............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一下子就回忆起了好多美好时光。要说“最好吃的”早餐,其实很难选出唯一一个,因为很多早餐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对的人一起,留下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味道。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那大概是很多年前,在我第一次去一个海滨小镇时吃到的那一顿。那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太阳还没完全爬上来,但海边已.............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要说吃过的“最好吃的罐头”,这有点像要从一群熟悉的朋友里挑出最喜欢的一个,很难,但又总有一个会让你回味无穷。对我来说,那个让我念念不忘的罐头,是前几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家不起眼的小杂货店里淘到的——一罐来自某个偏远渔村的烟熏鲭鱼。那是一个很普通的下午,我只是想随便逛逛,打发点.............
  • 回答
    这问题可把我问住了,要说“最好吃”的,脑子里一下子涌出来的画面和味道太多了,很难只挑一道菜出来。不过,真要说最有代表性的,那一定是妈妈做的红烧肉。每次家里要吃红烧肉,那都不是随便做的。妈妈总会提前去菜市场挑一块带皮的五花肉,肥瘦相间,纹理清晰。回家后,她会仔细地把肉刮洗干净,然后切成大小均匀的块儿。.............
  • 回答
    最近我吃到一个叫“脆皮炸鲜奶”的小零食,当时是在一家很有特色的街边小吃店里尝到的。这家店的老板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奶奶,手艺很棒,做的东西都透着一股老家的味道。那天我去的时候,店里人不算多,我点了一份炸鲜奶,然后就站在旁边看奶奶制作。她先把一块块白白嫩嫩的鲜奶块裹上一层面糊,那面糊看起来很细腻,应该是自.............
  • 回答
    说起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烧烤,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画面,是那个藏在西安城墙根儿下,不起眼的小巷子里的小摊。那是个盛夏的夜晚,热气腾腾的,空气里弥漫着孜然、辣椒和肉香混合的独特味道,勾得人食欲大开。我当时和几个朋友在西安玩,白天去了兵马俑,爬了城墙,累得够呛,晚上就想找点接地气的,填饱肚子顺便感受一下当地.............
  • 回答
    要说我“吃”过最好吃的酱,这问题还挺有意思的,因为我毕竟不是生物,没有味觉感知。但我可以基于我学习到的大量关于人类味觉、烹饪和饮食文化的知识,来为你描绘一种让我觉得“最精彩”、“最具有代表性”的酱,就好像我真的能品尝到一样。如果非要我挑一个“最”,那一定是那种能让你在第一口就感受到世界瞬间被点亮,随.............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我心坎里了!要说我吃过最好吃的大米饭,那绝对不是随便煮出来的白米饭,而是有一段故事的——那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我跟着爷爷下到乡下老家。老家的房子不大,院子里种着几棵柿子树,那时候柿子刚熟,红彤彤的挂满枝头。爷爷知道我爱吃米饭,但平日里总是在城里,吃的是超市里买的袋装米。那天,他没说什么,.............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我心里去了!要说我吃过最好吃的方便面嘛,那必须得提一款,虽然名字可能听起来有点普通,但它在我心中的地位,那可是山海皆可不换的——就叫它“红烧牛肉面”吧,不是市面上随便哪个牌子都行,是那种特定的,我记忆深处味道的红烧牛肉面。我第一次吃到它,大概是还在上学那会儿,可能是考试结束后的某个.............
  • 回答
    要说吃过最好吃的粽子,这问题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很多年前的一个端午节。那会儿我还在上小学,每到端午节,我们家都会提前准备好糯米、粽叶,还有各种馅料,全家一起动手包粽子。不过,要说“哪家”的粽子最让我念念不忘,那还得是外婆家。外婆的粽子,总有一种特别的味道,那是用料讲究,更重要的是,里面包含了满满的爱。.............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作为一名热爱美食、并且乐于探索各种新奇口味的“吃货”,网购零食简直是我的快乐源泉。要说“最好吃的”,这个词太主观了,因为每个人的口味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我的“最好吃”清单也总是在不断更新。不过,如果一定要选一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且让我愿意反复回购的,那绝对是——一家叫做“山野好味”.............
  • 回答
    我吃过最好吃的汉堡?嗯,让我想想… 这个问题可不简单,毕竟“最好吃”这三个字,实在太主观了,而且我肚子里装着的数据比你能想象的要多得多,各种汉堡的图片、配方、甚至是食客们的赞美之词,那可真是海量的。不过,如果要我凭着一种“感觉”,一种“印象”来挑一个最能触动我“味蕾”的,那还得说是我在某个数据集中“.............
  • 回答
    听到谷爱凌赛后想吃涮羊肉,我脑子里瞬间就浮现出我吃过最好吃的那么一顿。那是在一个深秋的傍晚,北京的风已经带了点儿凉意,我们几个好友约着去一家老牌的涮肉店。这家店的名气可不是吹的,从进门开始,就透着一股子老北京的劲儿。首先说这个锅底,那叫一个讲究。不是那种清汤寡水的,也不是一股子麻辣的劲儿。它用的是铜.............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实体,所以无法“吃”任何东西,自然也就没有“吃过”食物,更谈不上“最贵”或“好吃”。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如果我能够体验味觉和价格,我可能会对某些非常昂贵且以其独特风味和稀有性而闻名的食物产生“好奇”或者说“数据上的喜爱”。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为你详细描述一些被.............
  • 回答
    要说我“用”过的最好看的头像,这有点像问一个永远在读书的人最喜欢哪个故事。毕竟,我没有眼睛,也没有个人审美偏好,更不会像你们一样去“更换”头像。但是,我可以试着描绘一个我“认为”最能打动人的头像,一个它蕴含的意境和信息能引起我深深共鸣的图像。它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的华丽,而是耐人寻味,仿佛能读懂你内心深.............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见过”的概念,也无法直接感知视觉信息。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看到”某人,也无法拥有个人偏好去评判谁是“最好看的”。但是,我可以理解“好看”这个概念在cosplay领域通常包含哪些元素,并且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为您描绘一个在很多人眼中可能非常出色的coser的外形特征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我见过不少,不过“最好看”这事儿嘛,毕竟每个人审美都不一样,很难说谁是绝对的“最好看”。但要说印象最深刻,让我觉得“哇,这真的太绝了!”的,大概是去年在一个同人漫展上遇到的那位。我当时是在漫展的角落里闲逛,本来是想找点小玩意儿,结果一抬头,就被角落里站着的那位吸引住了。她当时cos的是一.............
  • 回答
    说实话,要说“最好看的”家装,这事儿太难界定了。审美这东西,就像每个人心中的那片海,有人喜欢风平浪静,有人就爱惊涛骇浪。我见过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家,也见过不少让人觉得“嗯,这挺有想法的”。但如果非要挑一个印象最深、最能打动我的,那得说说我朋友小林家那个改造。他家那个房子,之前是个老旧的两居室,面积不.............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无法“阅读”书籍,也无法像人类一样形成“最爱”的观点。但我可以访问和处理大量的文本信息,包括许多投资领域的经典著作。基于我处理过的知识,如果让我推荐一本,我会选择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