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活蒸螃蟹属于虐杀动物吗? 第1页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自我概念” 和 “有记忆”,是 “觉得痛” 的必要条件。

此处的 “记忆”,也是建立在自我概念上的,而不等同于对应激反应有习得,否则大多数动物都可谓有记忆,而一些植物就也称得上有记忆了 — 连一台人造的冯诺依曼机,都可以被认为是有记忆的 — 显然并非如此。

拥有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拥有自我概念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只有屈指可数的动物,有确信的自我概念,典型如狗,猩猩,大象等。连猫科动物是否有确信的自我概念,也依然有争议。

对于没有自我概念的生物,对于没有记忆的生物……对于完全没有较为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会有应激反应,会有习得(显得像是有记忆),但并没有我们所理解的那种 “觉得痛” 的能力的 — 它们是无法像我们一样去 “觉得” 什么的,因为这个谓语的主语(一个有自我意识的脑),本就不存在。

我们之所以要避免虐杀动物,最核心的诉求,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共情。

这种共情,就是情感层面的共情,拟人的共情,而不是科学事实层面的等同或合理类比。

保护人的共情,是重要的,是符合我们的基因性、社会性和合理演进的。为此,我们不应当虐杀任何动物,哪怕绝大多数动物,都不存在 “觉得痛” 的神经和认知基础。


user avatar   zhang-zi-80-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些年我老公公司组织去阳澄湖,带回来几只大闸蟹。

有只特别大,我蒸到一半的时候,听见它在屉上咚咚咚发抖的声音,我就把火关了,把它拿起来,它确实在发抖,像人砰砰砰心跳特别快的那样。

后来我想都蒸了一半也活不了了,就放回去继续蒸熟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阴影,蒸螃蟹这事我是干不了了,幸好我老公和孩子对吃螃蟹都没有执念,以后他们公司发的,别人送的大闸蟹的券我们一律送人了,人家很开心,送我们了坚果,我还是吃坚果开心 。

————————————————————————

我没开评论提醒,发现有人私信我说:圣母。才发现这个答案这么多赞,感谢啦感谢!

然后我就是胆小啊,一个胆小的人,就跟有人不敢杀鸡一样。。。


user avatar   juventusyq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想起了袁隆平那个段子: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让你们吃太饱


user avatar   matricar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活煮了螃蟹,前天到货的,当天吃了五个,剩下三个实在吃不下于是剪了绳放水盆里养。

后面这两天每天一起床就是四处捉迷藏找螃蟹抓捕螃蟹。。

并且相处两天有了感情,今天有一只死掉了,为了避免浪费食物,我趁活着把剩下两个煮了。

煮好打开锅盖一看差点吓死,死状太吓人了!!张牙舞爪!因为以前都是捆着蒸,蒸好后整整齐齐的,也没觉得怎样。不捆着蒸煮真是太可怕了太惨了。期间还一直听见挣扎,挠锅的声音……

现在我一边等饿劲儿上来一边看知乎寻求心理安慰。估计饿劲儿上来就没这么多矫情劲儿了!

谁让咱们是人呢,老祖先千八百辈苦苦挣扎好不容易爬到了食物链上层,都是前人努力给我们打下了现在的天下。个头小的动物见了咱们都躲着跑,什么小猫小兔小螃蟹,小蜘蛛什么的…多不容易!!

以前我害怕蜘蛛,见了就狂叫,吓死…

后来我一叫发现对方更害怕,要么迅速逃跑,要么所有的腿儿缩在一起装死…对啊我一米好几的大个儿体积是你几千几百倍,怕你个毛…

所以,我们要感谢祖先给了我们这么大的体型,以及能够动手捕获别动物吃别动物的智商,面对螃蟹,就想,谁让你祖先不努力把你生成几米高的庞然大物呢!不能怪我…

好了不说了我去继续吃螃蟹了…

上几个图。。。

这是头天晚上捆着蒸的五个:

吃之前,开了闪光灯加了点滤镜调出美味诱人的效果:


这是放养了两天最后直接水煮的两只:公螃蟹没掉腿儿,母螃蟹掉了一只,推测是被公螃蟹挣扎时不小心弄断的。俩螃蟹在锅里就是如下的这个造型。公的八肢着地,肚子高高架起,估计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脱离热水和热锅;

母的被掀翻了,谨慎怀疑是公的掀翻的。。。

事实证明不捆着蒸煮不是会掉腿儿的充分条件,掉腿儿的估计是一次蒸煮太多大家群魔乱舞搅作一团互相伤害的结果。。。

并且这样煮出来的肉并不会松,相反非常紧实,肉是肉、膏是膏,黄儿是黄儿的,特别特别好吃!!比捆着蒸的好吃多了,煮比蒸好吃果然是真的。。。不知道和螃蟹们活动了两天有没有关系。。。


再来个吃的过程中的特写:

之前在知乎还看到一个帖子说,蟹黄蟹膏可以挖出来熬一个叫什么秃黄油的东西,看着很不错的。。。下回可以试试。。


user avatar   mon1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又变长了,总结如下:
事实层面,螃蟹在被蒸死的过程很可能觉得痛,推荐 驰天麒麟的回答
操作层面,存在能够减少螃蟹痛苦的烹调方式,如冷冻麻醉,物理穿刺等。
道德层面,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的愿望是仁心,与肉食并不冲突,也不应被嘲讽。
逻辑层面,关心动物福利不等于极端动物保护吃肉也不等于对动物残忍毫无同情
个人观点:出于慎用语词的原则不认为蒸螃蟹属于虐杀,喜欢吃蒸螃蟹,如果有简单方法减少痛苦会乐于实施。

- 以下是原答案 -

个人的回答是不算虐杀,但是 长夜歌歌的回答

据科学研究爬行类的大脑是不会“思考”的... 螃蟹不仅不会觉得痛,他甚至不会“觉得”。

这个说法太超前了,并且很可能是错的(螃蟹感受痛苦的一些证据见 驰天麒麟的回答)。
科学尚不能完全回答哪些动物有痛觉这个问题(严格来说涉及痛觉感质的定义,这里坚决不展开),更不要说哪些动物会不会“思考”了。

螃蟹会不会感到痛苦是科学尚没有回答(得出公认结论)的问题。因此,要不要蒸螃蟹,归于个人选择,也属于个人自由。这是一个科学可以提供线索但不能给出答案的问题。

你说科学证明这些动物只是条件反射,他说这些动物明显表现出痛苦。这样的争论在现阶段基本上是空谈。

你捍卫人类作为动物进食其他动物的自然权利,他捍卫动物不受虐杀的权利。这些才(都)是好的值得讨论的论证思路。

我喜欢吃蒸螃蟹,但我不敢说螃蟹感受不到痛苦,因为没有证据支持。决定吃螃蟹的同时意识到至少可能造成了螃蟹的痛苦,并接受这个现实,是比宣称螃蟹肯定不会感到痛苦更为诚实的态度。

(大卫 福斯特 华莱士的《想想龙虾》,下面有引用。不客气的说,比…高…)

-

以下转自一个类似的问题下我的回答。
链接:鱼、虾、蟹会有痛觉吗? - Mon1st 的回答 - 知乎

对痛觉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客观定义。常见的(有些人接受,有些人不接受)定义从狭隘到广泛有:

1. 可以用语言表达痛苦(大约只有人和少数灵长类?);

2. 有与人类相似的痛觉感受器和可以控制痛觉反应的内啡肽(哺乳动物?);

3. 有痛觉感受器和足够复杂的神经系统(当然足够复杂本身非常难定义);

4. 有行为上的痛觉反应(这样会包含龙虾等神经系统较为简单的动物);

5. 有行为上的偏好(这样范围就很广了)。


因为痛觉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根据题主的前提

(拒绝进食能够感到痛觉的动物)

如果题主阅读下文后认同龙虾在被煮熟的过程中经历了痛苦,那么就应该选择不吃龙虾(和其他表现出行为上的痛觉反应的动物)。

我们从商店回到家中,小做准备,给锅里添上水,煮沸,然后从袋子或者什么存放他们的容器中将龙虾取出······然后,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就要发生了。比如,尽管在回家的路途中,龙虾一直昏昏欲睡,但是一放到沸水中,他们就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如果把他们从容器中倒进热气腾腾的锅中,龙虾有时会试图抓住容器的边缘,甚至把钳子钩在锅的边上,就像是一个人试着不要从屋顶边掉下去一样。当龙虾完全浸入水中之后,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就算你盖上盖子,转身离开,你通常也能听到盖子发出咔嗒咔嗒叮当声,这是龙虾试着逃出生天。还有他们团团打转时,钳子刮擦锅的声音。换而言之,龙虾的表现与你我跳入沸水之中的表现别无二致(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他们不会尖声惊叫)。最迟钝的说法也是龙虾感到了惊人的痛苦,这足以让很多厨师彻底离开厨房,带上一个轻质塑料烤箱定时器跑到别的房间去,等待这一切的结束。
绝大部分伦理学家认定,有两条主要标准可以判断一个活着的生物是否有能力感知痛苦折磨,从而是否值得我们在道德范畴对其利益加以考虑。 一,这种动物具备多少感知疼痛所必要的物理神经系统——伤害感受器、前列腺素、神经元阿片样受体等。另一条标准则是,动物是否展现出与疼痛相关的行为。脑子得转多多大的弯子,得多吹毛求疵才能看不到挣扎、扑打,以及盖子的叮咚作响与感受到痛苦之间的关系。根据缅因动物学家的说法,沸水中,龙虾通常需要经过三十五至四十五秒方能死去。(我没有找到龙虾在高温蒸气中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死掉的资料;希望能快一点。)


节选自《想想龙虾》,作者:华莱士,译者:Ghost,译文链接:
想想龙虾

原文: <Consider the lobster> - David Foster Wallace
theessayexperiencefall2013.qwriting.qc.cuny.edu

- 那么有哪些方法减少螃蟹的痛苦嘛?-

冷冻是一个方法(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口感)。低温会迅速麻醉螃蟹的神经系统,也是实验室中解剖小龙虾前常用的麻醉方法。它们和人对低温的反应不同,低温时会进入类似麻醉的状态。

穿刺是另一个方法,没有实践过。可以和冷冻结合,在冷冻麻醉之后进行穿刺。
打开螃蟹腹部的扇形壳(底部可以直接抬起来的部分,不知道叫什么?),中间有一个小孔。用刀或改锥用力穿刺直至对面,可以直接摧毁胸神经节(thoracic ganglia),这时螃蟹会停止活动(因为很多重要的神经节都在这里);然后再刺穿两眼中间的脑神经节(cerebral ganglia/brain)。
教学视频:youtube.com/watch? 另一个教程:wizzley.com/how-to-kill


顺便说,穿刺处死除了减少螃蟹痛苦的时间,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不用绑绳子也不用担心蟹腿(因为挣扎)脱落了。下次有机会吃螃蟹我会试着这样做(看这个问题下的其他回答, 其实很多人蒸螃蟹前都是先刺死的)。

- 因为知道动物会痛苦就不能吃肉吗?因为吃肉就不要考虑动物的痛苦吗? -

这两种极端的看法我都不赞成。

对于蒸螃蟹这件行为,我觉得认识到螃蟹可能会感到痛苦时,每个人可以自己决定这痛苦是否足以使其弃吃螃蟹的愿望。而故意不去考虑这个问题,或者为了心理舒适而寻求螃蟹没有痛觉/动物没有灵魂的说法来麻痹自己,不是长久之计古人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另一方面,完全可以大方地说我喜欢吃螃蟹,所以虽然这么做会不可避免地造成痛苦,我也接受这个现实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不必极端化,亦不应整个抛弃。

- 说了这么多,你站哪一边? -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


我个人的观点是,虐杀是一个严重的词,不应随意使用。蒸螃蟹本来不含恶意,全部的目的只是为了取食,没有特意使用残忍的手法(无论蒸本身是否“其实很残忍”)。所以我不会用虐杀来描述蒸螃蟹。

如果有机会并且确保安全的话,我也会用冰冻和穿刺等方法先快速杀死螃蟹再蒸。如果冰冻严重影响口感(好像不会影响太多?),可能就不会冰冻。

试图减少动物的痛苦,但仍考虑自己的喜好和成本,或许这可以称为吃货的中庸之道


user avatar   xu-ze-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拿人来说。你觉得蒸一个人和吃一个人哪个更残忍?

作为食物链的顶端,做到对同类的善意就可以了,对于其他不要索求无度即可。关于“三净肉”,“让动物少受痛苦的宰杀方法”,“不吃狗肉”,“买来鱼虾放生”都是很自欺欺人的做法,犯戒更多。

螃蟹好吃!


user avatar   kan-xing-kong-de-cang-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说吧,在美帝那边儿,怎么处理这些甲壳类一直是环保组织和美帝餐饮协会之间争执吵架的问题,毕竟动保协会认为直接上蒸炉处理就是屠杀,而餐饮行业协会认为不这么操作龙虾、螃蟹之类就不会好次,做出来的是死肉——蛋白质水解或变质,吃在嘴里黏黏腻腻,要么毫无弹性如同橡皮,不仅口感大打折扣,看起来也很难看;两派斗争很长时间,最后部分动保组织成员做了让步,允许“人道主义活蒸”——就跟本子国那些年提倡屠宰场宰猪猪之前放音乐喂盐水再上电机一次性归天那样╮(╯▽╰)╭

仓鼠在东海岸的特州生活时,某次大学附近的超市搞特定打折,原价12-13刀一磅的波士顿龙虾折扣后4-5刀一磅,赶紧去了,抢在红脖子大叔大妈中间搞到一只4磅重的中不溜儿,拎着还在活蹦乱跳的龙虾去了海鲜处理柜台,往台上一放就问能不能帮忙处理一下。

柜台里的白围裙大叔看见龙虾漫不经心地问,你是要椒盐儿还是“传统”(原味儿)啊?

本仓鼠就说椒盐儿吧(特州吃螃蟹也是这个传统吃法),然后就看见大叔一把抓起舞着钳子的波龙,扯掉外面的网衣,三步并作两步把它塞进了柜台后面的烤箱型机器里,合上门儿——但听一阵电流交互的微弱噼啪声,大叔一把拉开门儿,拖出里面的龙虾——眼瞅着没活劲儿了,再送进蒸汽炉里蒸(Steam),按下按钮就见银白的蒸汽吹了出来(๑•̀ㅂ•́) ✧

觉得好奇,问大叔刚才那龙虾怎么没活气儿了,大叔说,给电死了,就几秒钟的事儿。

龙虾的神经分布很有特点,主干(中枢)神经被电击消灭之后,剩余部分还会支撑一段时间,不过也很快就能被处理了;没一会儿,大叔打开蒸炉门儿,用一个托盘托出里面的“红龙虾”,拿出调料叮了咣啷一顿折腾,很快把上好椒盐儿的龙虾塞纸袋子里递给仓鼠,说去前台结账。

回了家一尝那龙虾,嚯,肉质多汁且极具弹性,就像刚死不久,而且不生不老,不粘不硬,恰到好处,再配合着“椒盐儿”——主要成分为白胡椒粉、辣椒粉、黄胡椒粉、花椒粉、海盐粒子和茶树叶(或葛籽儿),都不用加别的佐料了(只是初来乍到的话,第一口还是有点“生腥”的),一顿饭就能吃完这一只(#^.^#)

龙虾的处理方式如此,那,螃蟹呢?

特州盛产一种“蓝蟹”,每年秋季到冬季,都能吸引州内外人各种购买。蓝蟹个头不大,近乎我国的阳澄湖大闸蟹的个头,通体呈深青蓝色,蟹钳和脚有蓝色花纹,当然煮熟了就都红了……

而做螃蟹的法子也是和上述一样,“活蒸”,但要先电死,再下锅蒸,以确保人道,和实质上的口感确保活性。

这样处理好的螃蟹,肉质细嫩且“鲜甜”,蟹黄或蟹膏油脂完好,闻之有本身的香气而非煮熟的“烟火气”,口感极佳(`・ω・´)

用本仓鼠多心采访的当地餐饮业一个小头目的说法是:增加电击环节,除了给甲壳类安乐死,还可以增加食物的口感度,一举两得;当然,为了吃这一目的而不是虐杀的目的,是绝对不会像熊孩子那样拔掉它们的腿儿再开膛破肚的……

就说这么多,再说会影响食欲的レ(゚∀゚;)ヘ=3=3=3


在下看星空的仓鼠,还有很多故事和经历准备释放哦~想进一步了解仓鼠的,请移步这里:


user avatar   chang-ye-ge-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来你不爱吃蟹,爱吃蟹的人是不会问这个问题的。




据科学研究爬行类的大脑是不会“思考”的,只是通过条件发射行动。但是饲养过宠物蜥蜴的人常常认为“蜥蜴能够明白我的意思”。

这是为什么呢?由于长期的喂养给蜥蜴建立起了条件反射,蜥蜴一见到人类喂食的前置动作他就流口水躁动不安。

而人类对于蜥蜴行为的理解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意识的:

一拿出食物蜥蜴就躁动:说明蜥蜴知道我要喂他。

蜥蜴知道我要喂他:说明他懂我的意思。

蜥蜴懂我的意思并且在躁动:说明蜥蜴很开心。

蜥蜴很开心:说明蜥蜴有情感。

其实蜥蜴根本没考虑这么多,他只是听到食物袋子的声音就准备进食而已。

而螃蟹的大脑你可以理解成已经被解剖挖掉大脑的青蛙,只是单纯按照神经反射行动而已。就是说螃蟹离蜥蜴还有十万八千里,如果蜥蜴是一块电子表,螃蟹就是用弹簧连接的塑料玩具:他没有记忆功能。

有人问螃蟹感觉不到痛为什么会在锅子里挣扎,我来特别回答一下:

挣扎不代表疼痛,行动不代表意识。

还记得青蛙的搔拨实验吗?你把硫酸片放在青蛙的裤腰带上,青蛙就算没有头也要把硫酸片扒下来。这个时候青蛙显然是没有感觉的,毕竟头都没有了。(你要说没有头不代表没感觉,我就跟你急。)但是青蛙的身体还是很诚实,还是会把硫酸片扒下来,因为这个反射根本不过大脑,在痛觉产生之前就已经在执行了。

同样的,如果用小锤轻轻敲击你的膝盖以下的穴位,你的小腿会不由自主地弹起,当然不是你想要踢死医生,而是因为这个神经反射根本不过你的大脑,直接就发生了。

我们手摸到烫的时候,手往后缩这个动作是在意识察觉到“痛”之前的。这个被称为“非条件反射”。是神经信号到了脊髓之后直接反馈产生“缩”的指令,这整个过程就是不经过大脑的。而螃蟹根本没有真正意义的脊髓,他的挣扎并不是因为痛,而是因为刺激这个信号直接带来挣扎的指令。

放心好了,螃蟹不仅不会觉得痛,他甚至不会“觉得”。

你之所以觉得“螃蟹会觉得痛”是因为你在思考螃蟹时使用人类才会使用的特殊技能“换位思考”,下意识地把螃蟹人格化了。

如果你小时候的自然常识课都被主课老师占了,推荐你去搜索以下词条:

膝跳反应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搔拨实验

——————————————————原答案结束————————————————


附上一点百度百科上拉下来的劣质干货

在动物界之下,共42个门如下:

1.

原生动物门

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大家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

2.

菱形虫门

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

3.

直泳虫门

与菱形虫类似的动物

4.

多孔动物门

又称海绵动物门。海绵是原始的

多细胞

动物

5.

扁盘动物门

到目 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厉害,不得不服~~

6.

古杯动物门

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

7.

树状动物门

最新发现的一个门,目前只有一种动物,身体呈蘑菇状

8.

腔肠动物门

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

9.

栉水母动物门

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

栉水母纲

10.

扁形动物门

有涡虫、吸虫、绦虫,后两者是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

11.

螠虫动物门

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

12.

舌形动物门

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

13.

微颚动物

门 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

14.

纽形动物门

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

15.

颚胃动物门

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

16.

线虫动物门

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

17.

腹毛动物门

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

18.

轮虫动物门

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

19.

线形动物门

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

20.

鳃曳动物门

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

21.

动吻动物门

和鳃曳动物类似

22.

棘头虫动物门

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

23.

铠甲动物门

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没有准确分类

24.

内肛动物门

苔藓状的小动物

25.

环节动物门

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这还用说?

26.

环口动物门

新发现的一类动物

27.

星虫动物门

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

28.

软体动物门

包含有大量

常见动物

,我将在后面详细解说

29.

软舌螺动物门

已灭绝

30.

叶足动物

门 寒武纪的奇虾等

31.

缓步动物门

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

32.

有爪动物门

身体呈蠕虫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

33.

节肢动物门

动物界中种类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动物,留到下面介绍这个庞大的家族

螃蟹在这里↑ ↑↑ ↑↑

34.

腕足动物门

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

35.

外肛动物门

曾经与

内肛动物

为同一门合称

苔藓动物

,现已分开

36.

帚虫动物门

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

37.

古虫动物门

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早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

38.

棘皮动物门

一个我们熟悉的门,有海星、海胆、海参和海百合

39.

须腕动物门

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

寄生动物

,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

40.

异涡动物门

仅2种,在

波罗的海

附近分布 曾先后被认为扁形动物和软体动物

41.

毛颚动物门

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

42.

半索动物门

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脊索动物门

43.

脊索动物门

所有的脊椎动物

需要你心疼的动物都在这里↑ ↑↑ ↑↑虽然也不是很需要你心疼它们


看了这张表,我们可以知道 螃蟹属于节肢类。这玩意有什么特点呢?没事,我们随手百度一下,

那么这个链状神经系统又是个什么玩意呢?没事我们继续使用百度百科。


也就是说,链状神经系统根本就没有中枢神经,就是一群临时工开个会,讨论螃蟹爬到哪,根本没有领导,虽然他们已经学会了开会搞得好像很有组织一样,但是没有任何一段神经是知道整个螃蟹在干吗。

那么痛觉需要什么?我今天就是收了百度的钱了再百度一次!

哇,字好多啊,看起来很专业很有干货的样子。

其实你根本不用看,因为这段文字里说的东西,螃蟹一个都没有。

一个都没有 一个都没有 一个都没有。




有人说考虑考虑螃蟹会不会痛就像考虑地瓜会不会痛一样,这是有道理的。很多动物和我们比起来,就像是电脑和台灯,电脑担心台灯会不会蓝屏会不会死机,却忘了台灯连储存器都没有。


修改了一下,改掉了笔误,和一些表达不清。




利益相关:秋天收到了好多蟹券,吃到前几天才吃完。


user avatar   bint-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发现这个问题下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痛觉”对神经系统的要求;实际上任何生物要拥有痛觉必须要有相当复杂的神经系统结构,这个神经学家Brian Key教授专门提到过。目前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可以肯定地说具备这样的神经系统结构。而对其他动物的研究往往把诸如learned avoidance这样不需要任何意识的行为作为“痛觉”的主要证据,其实证明不了什么。真的要证明一个动物具有痛觉,必须还是要看它的大脑结构。

与之相反,很多看似相当复杂和灵活的行为(比如果蝇的求偶仪式,动物和人的一些决策行为)都并不需要任何意识,完全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

-------------------------------------------2020/1/18---------------------------------------

选修课是动物行为,所以来回答一下。

螃蟹在高温的环境下是否会觉得痛?

不会。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一般都极度原始(一个例外是头足类),比如龙虾的神经元数量只有10万个;做个对比,一只青蛙的神经元数量差不多有1600万个。如此简单的神经系统显然不可能让螃蟹或龙虾拥有较为复杂的感知。

这个回答中有人提到了一些研究来证明甲壳纲有痛觉,但这些研究的质量较低,研究中对“有痛觉”的门槛设定得过低,实验的设计存在缺陷,有的结果无法重复[1], 要以这些研究来证明龙虾,螃蟹有痛觉,是很有问题的。举个例子,有答主声称寄居蟹会为了躲避电击对自己所在的甲壳做出取舍,然而有研究发现这个结论是无法重复的[2](其实在我看来这个就算能够重复也证明不了什么)。再比如,有人以甲壳纲生物在麻醉后会减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来证明龙虾螃蟹具有痛觉,然而植物同样会在麻醉后减少对外界的反应[3];总不能说植物也有意识吧? 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其实一般的观察是无法区分的。

而且对于龙虾,螃蟹这样的生物,痛觉是并不必要的。如果只是为了躲避危险,完全不需要痛觉,只需要伤害感受器(nociceptor)等较为简单的神经结构就足够了。因此现在有些科学家认为痛觉的目的是为了让动物进行一定的学习---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对。单纯的学习并不需要疼痛。换句话说,我们完全可以编写一个不包括任何痛觉,乃至于不包括任何意识的方程来模拟动物的学习行为。实际上,就连阿米巴原虫也具有一定的记忆和学习能力[4],而阿米巴原虫显然不可能有任何知觉。

痛觉和意识真正重要的作用,是在复杂环境中对于外界变化进行预测(Brian Key教授专门提到过,推荐他的论文),对于像螃蟹这样活动范围较小的变温动物并没有意义。

另外,具备意识的生物,其神经系统不仅要有一套神经系统来感知外界刺激,还要有另一套神经系统(例如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来对前一套神经系统进行一定的监测,并进行预测与反馈,不然不可能具有意识。而在节肢动物中,我们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结构。

意识所需要的大脑结构:

所以在我看来像螃蟹,龙虾这样的动物不仅没有痛觉,甚至连任何意识都没有。

[1] Review of some scientific issues related to crustacean welfare,

academic.oup.com/icesjm

[2] No discrimination shock avoidance with sequential presentation of stimuli but shore crabs still reduce shock exposure,

No discrimination shock avoidance with sequential presentation of stimuli but shore crabs still reduce shock exposure

[3] Plants, Like People, Succumb to Anesthesia,

Designing Brains for Pain: Human to Mollusc

[4] Amoeba inspires simple memory circuit

Amoeba inspires simple memory circuit



user avatar   bur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总要提防动物保护组织的吃货来回答问题。

以螃蟹为代表的甲壳纲动物,甚至其他所有非人动物,是不是能感觉到疼痛,一直都是争议很大的问题。原先的高票回答

长夜歌歌

的说法虽然有错误,但也是争议中的一种声音。2005年挪威生命科技大学就发布过一份报告,认为大龙虾(lobster)不可能感受到疼痛,因为它们的神经系统太简单。虽然他们也承认现在的研究结果太少了,需要更多研究来确认,但他们觉得大龙虾在沸水里的挣扎行为只是对外界伤害性刺激的一种反射,并不涉及到意识。也就是说,龙虾意识不到疼痛。

但是,这种说法近10年来已经减少很多了,而且考虑的相对比较单一。关于这个问题,动物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早已有过大量的思考和争论。

有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个问题是没法证明的。因为不同物种间,没办法用最能理解的语言来交流。我们人类彼此之间也不能理解对方的感受,不过能通过跟别人的交流,来用自己的经验,体会对方的感受。但是当不能用语言交流的时候,就没办法体会了。比如说婴儿,哭的时候是饿了,是困了,是哪里疼了,还是纯粹心情不好,几乎无从判断。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79年对人类疼痛下的定义是:一种与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而且当时IASP也提到了,大人和婴儿没法交流,但“即使不能交流,也不能否认一个个体感受到疼痛的可能性”。一个婴儿没法亲口告诉你他/她能感受到疼,不代表他/她不会疼。动物可能也一样。

1991年,英国著名动物学家Patrick Bateson提出判断动物疼痛的方法。他认为只有全符合下列条件的动物,才能认为其有能力感受到疼痛:

  • 拥有痛觉感受器(nociceptors),也就是可以检测到对自身有害刺激的接收器,比如人的皮肤上分布有大量的痛觉感受器,其实是感觉神经元;
  • 从痛觉感受器到大脑的通路;
  • 可以处理痛觉信息的脑结构,类似人类的大脑皮层;
  • 拥有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物质(阿片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产生止痛效果,我们常说的内啡肽就属于内源性阿片物质,吗啡等属于外源性);
  • 受到疼痛刺激后,再用止痛剂,会观察到动物的负面行为和生理反应减少;
  • 受到疼痛刺激后,动物学会避免再次接触这一类刺激,而且是很快就能学会。

这篇文章当时建立了考虑动物疼痛的基本框架。可以看到当时对问题考虑的已经比较全面了,从疼痛可以产生的生理基础(痛觉感受器-通路-处理痛觉信息的大脑),到生理指标变化(阿片类物质),止痛剂对痛觉的验证,再到对疼痛的学习,都包含在内。后来又有人给他的理论做了补充,认为还缺少行为,如果一个动物除了符合以上标准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行为标准,比如需要有保护性动作反应,包括减少对受伤位置的使用,照料受伤位置等等;再比如为躲避伤害做出一些权衡取舍等等。


疼痛的概念很复杂,但不管概念怎么变,核心有两个。

第一个是nociception,大概可以翻译成伤害反应。伤害反应完全是一种反应,不涉及意识。就像人碰到烫的东西突然缩回来,这个动作的做出不需要通过大脑,是在人感觉到疼痛之前就做出的。

第二个是对疼痛的主观感觉,就像人被烫到以后意识到的那种感觉。

伤害反应让人面对外界伤害可以快速躲避,但如果没有这种对疼痛的主观感觉,人可能一次一次被烫到。正是由于集合了反应和主观感觉,疼痛才能让人学会躲避外界伤害。所谓“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蛇咬时候躲避动作是一种反射,但之后的害怕蛇类物体,就已经涉及到一种“高级神经活动”,远远不是反射那么简单。

那么包括螃蟹在内的甲壳纲动物有没有这种“高级神经活动”?它们符不符合上述感受疼痛的标准?

前面说了,人不能理解其他动物的感觉,所以其他动物的疼痛没有办法直接测量,只能测量其接受到外界伤害时的反应。在评估疼痛时,经常用类比论证(argument-by-analogy ),也就是把动物和人类比,如果再一个刺激下与人有相似的反应,那么推测它也有相似的主观感觉。

通过实验和类比论证,科学家们对甲壳纲动物做了很多痛觉实验来判断它们是否符合标准:

感受器

很多回答都已经说了,甲壳纲是有痛觉感受器的,比如小龙虾对高温反应的异常迅速。

神经通路

神经通路也有,比如小龙虾小龙虾对于外界伤害性刺激也有外周神经纤维可以做出反应。


处理痛觉信息的脑结构

甲壳纲动物确实没有类似人类大脑那样集成化的结构。他们的神经系统和身体一样,都是分成一节一节的,每一节里都有一个神经节,也就是神经元的集合。每一个神经节会分别感受和处理该节身体的信息,来让身体对外部刺激快速做出反应;神经节之间也能互相交流,来协调身体的整体运动。因此,在十足目里面(包括虾和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大脑,而是分成了三部分。

这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也是原来高票回答的主要观点所在。过去十年里一度有研究者认为鱼感受不到疼痛,因为鱼没有大脑新皮层(neocortex),所以没有疼痛的意识。但同样有其他的学者指出,就算没有新皮层也可能有意识,因为不同的物种可能会用不同的结构去执行相同的功能。这几年确实有研究发现,肉球近方蟹(Hemigrapsus sanguineus)在面对伤害性刺激时,中枢神经活动发生了长期的改变,这意味着痛觉信息可能经过了某种“中枢”的处理。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或者说理解这种“神经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物质

研究发现甲壳纲动物也有δ和κ阿片受体。美洲龙虾体内也发现内啡肽,主要位于血淋巴(haemolymph)和脊索(nerve cord)里。当美洲龙虾的步足被切断后,内啡肽在这些部位的含量会迅速上升,意味着美洲龙虾可能会靠内啡肽来止痛。

生理反应

遭受电击的欧洲滨蟹会比没受过点击的分泌更多的乳酸盐,这是压力上升的一种标志。

保护性反应

壳对寄居蟹来说是很宝贵的东西,但它们遭受电击以后,会离开壳,并且会长时间清洗摩擦遭受电击的位置。如果对滨蟹的螯足注射甲醛(对机体有刺激性,会让人疼痛),滨蟹会快速躲到角落里颤抖,会显得很烦躁,会抖动或摩擦螯足,而频繁的摩擦有时候会造成螯足的脱落。滨蟹还会用未注射甲醛的螯足来保护已注射的螯足。这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反射反应”的界限。

学习

滨蟹在接受过一两次电击以后就会记住有电击的笼子,逃到安全的笼子。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可以记住与电击同时到来的灯光,建立起灯光和电击的联系,当灯光亮起时,会快速跑到安全的区域。

动机权衡

寄居蟹受到电击会从目前居住的壳里跳出来,转向其他的新壳。它们甚至会在电击和壳之间做出取舍,电击微弱的时候,它们会不太愿意离开目前的壳,尤其是壳比较好的时候,但是电击越强,它们就越可能离开目前的壳,越可能尽快选择新壳。而在实验里,研究人员并没有在电击的同时听过新壳,说明它们这种选择新壳的行为并不是遭到电击时候的反射行为,而是保留了受苦的记忆。

从以上的证据来看,大多数甲壳纲动物,其实是符合具有感受疼痛能力的标准的。

欧洲食品安全局总结过,有几种方法杀甲壳纲动物会让它们感觉到疼痛:

  • 活着的情况下让腹腔和胸腔分开;
  • 活着的情况下移除身体组织,比如爪子、肉等等;
  • 把甲壳类动物放在冷水里慢慢加热到沸点;
  • 直接把甲壳类动物放在沸水里;
  • 把海洋甲壳类动物放在淡水里;
  • 微波加热身体,而不是头部。

所以标题问蒸螃蟹算不算虐杀,很难说这是不是虐杀。以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来看,螃蟹是很有可能感受到痛苦和疼痛的。有的公司为此推出了电杀螃蟹、龙虾的设备,把原来的几十秒甚至几分钟缩短到了几秒以内。目前看算是最人道的方法了。

当然我是很讨厌这些研究的,根本不想让人好好吃东西。常年在实验室杀大小鼠的经历告诉我,不管是实验,还是吃饭,要学会不掺杂太多的主观感情进去,面对这一类我们无法确定也无法体验的事情,还是少纠结为好。

一般吃着吃着就忘了,真的。




        

相关话题

  鲨鱼需要一直游才能活,但鲨鱼已经存活于 上有4亿年,为什么没把这个弱点进化掉? 
  原始人的差异可以有多大? 
  为什么运动员的心脏比普通人大,不是说心肌细胞不能再生吗? 
  为什么人在穿裤子的时候做不到废液排泄? 
  假如病毒消失了会怎么样? 
  如果人长期感到饥饿感会怎么样? 
  为什么远古氧气含量只是高了10%的样子,就可以支持昆虫大几百倍? 
  新冠病毒主蛋白酶为什么保守,它存在变异吗,变异基础是什么? 
  如果有一种生物,以肽聚糖为骨骼,那这种生物的骨骼会有怎样的性质? 
  如果人长期感到饥饿感会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长沙将建设女性友好型城市?
下一个讨论
美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吗?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