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松下公司为什么走到今天的窘境?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投资失败是直接因素。

1. 等离子投资失败 (基本上是彻底失败,等离子生产线不能升级成为OLED)

2. 新能源投资失败(其实也谈不上失败,只是太过超前了)

3. 08年金融风暴,为了帮助兄弟公司三洋度过难关,花巨资进行了收购。

间接因素就太多了,

我个人觉得,失去消费级数码市场,是日本电子企业的重大失误。(暂且不考虑DC市场)

如果仔细回想,最后一款风靡全球的日本制消费电子产品应该是Discman 了(以及同时期的MD),在那个年代,消费电子市场的话语权是日本的,更准确的说,是SONY和松下两家企业的;但是后来随着个人电脑时代及相关衍生品的到来,日本企业几乎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市场,那些有着大量技术优势的日本企业放弃了去生产液晶显示器或者PC上的其他设备,甚至在个人影音市场上,对MP3也不屑一顾,坚持MD走到黑。在这段时期,可以看到日本企业对于品质的坚持以及对其他低端产品的不屑,但恰恰这个时期,造就了许多韩国、台湾的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发展了起来。现在这批企业,都成了日本企业的竞争对手。

补充一下吧:

这反应出了日本企业朴质的商业逻辑。(真是单细胞)

日本企业通常认为必须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因此在产品精细化方面是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恰好,日本企业也有这样技术实力不断实现这种精细化(换其他国家企业,怕是有心也无力),所以追求产品的纵向精益制造,是绝大部分日本企业的研发路径。

于是对于音乐播放器而言,日本企业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提供无损的音质,其次才是便携性,美观等等,在这样的逻辑之下,MP3格式的先天性不足就直接被日本企业鄙视了。对于视频播放器而言,日本企业同样也是不断追求画面的极致清晰度,色彩的深度,对比度,宽容度,从索尼的特丽珑,到先锋的KURO,再到松下死守等离子不放弃,都可以看到日本企业这种简单的商业逻辑:认为能提供最优质的试听体验,是自己的最大竞争优势,并可以以此赢得市场。

但问题是,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很多人的耳朵分辨不出128Kmp3和320Kmp3的区别的,更不谈MD,CD了,很多人的眼睛也是看不出等离子相对于液晶的更高的对比度,更准确的色彩还原的,所以,对消费者而言,存在识别优质功能的瓶颈,就像路人穿着Dior 或者 Armani的西装依旧只是个路人扮相一样,给普通大众提供极致的试听体验,基本是鸡同鸭讲,还无形之中抬高了商品价格。

所以,症结来了:日本企业制造了价格更贵的优质产品,但是消费者体会不到这玩意到底好在哪里?

日本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与实际情况出现了偏差。

另外,从社会因素方面说,日本是一个版权意识极强的国家,这也是当年MD会赢得日本市场的原因,但是日本之外,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吃这一套,所以说,日本市场的特色太鲜明了,那些在日本国内可以大行其道的产品,在世界其他地方很可能吃不开,一个典型例子是日本手机。

其实,因此日本本可以把很简单的东西制造的很精美,回想当年那些made in japan的产品,从walkman到discman,哪个质感比现在的iphone差?但日本人真的没有想清楚到底要为世界提供满足哪些功能的优质产品。

最后再补充一点:

松下预计今年可以实现盈利的,10年前,松下同样巨亏,但是后来实现了V字形复苏,关于这个过程,倒是可以参考Francis McInerney写的 “Panasonic: The Largest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in History” 一书

毕竟瘦死的骆驼摆在那儿,何况还没死,作为日本雇员规模最大的企业,相信只是打了个喷嚏。

回复不能超过1000字?那贴这里吧,

交流一下观点中我不认可的部分。

第一,SONY,松下一直有TO B的业务,确实也一直有比较稳定的盈利,但是收入规模的核心并非来自于TO B业务,而是TO C业务。这两家还没有能够在收入结构上完全调整成为IBM,另外,从企业的战略来讲,SONY是不可能放弃TO C业务的,TO C业务也是对其收入贡献最大的一部分,SONY收购索爱,也是希望在TO C的业务上发力。至于松下,现在有逐步转向TO B的趋势,但是津贺一宏还没有拿出完整的重组的方案,从之前媒体透露的迹象表明,松下也不可能完全转向TO B

第二,公众之所以认为松下、索尼衰落的原因,在于连年的巨额亏损,也确实,这两家企业的现金流都比较捉襟见肘,以至于卖楼求存。(并非卖掉了总部大楼,只是卖掉了区域总部大楼)因为,这两家目前都面临战略重塑,产品结构重组的问题,需要现金完成该项操作。补充说一句,利润这个东西其实是很虚的东西,松下原本预计2012年扭亏转盈的,并在在2012年的财年第一季度确实也实现了盈利,但是因为无形资产的减记造成了后来的账面最大的亏损,利润这个东西,可以做的,看现金流更能反应问题。

第三,至于谈到广播级市场,这个市场确实一直以索尼,松下两个厂家为主要玩家,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竞争对手,从前有汤姆逊,现在RED,当然还有本国竞争对手最近几年也在一些专业级的广播设备上发展的也还算风生水起。虽说这个市场上,索尼,松下还是风光无限,但是毕竟这个市场规模小,而且这个行业的折旧年限从实际来看,不止是5年,甚至是10年,这个你如果走访一下国内的地方电视台就大体清楚了。所以毕竟规模有限,尽管利润率高(前两年,这是索尼利润率最高的部门,去年情况不详),但不足以粉饰整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第四,松下同样有利润率非常高的部门,新能源的毛利就很还行,当然考虑投资增加成本,净利被拖累;另外像传统的优势部门MAS(以前叫松下航电部门,现在不清楚名称具体变更)的利润率非常高,大约7年前的数据是世界上80%以上的客机的电子娱乐设备是由松下提供的,这个市场松下是绝对霸主,不过最近几年情况不详,而且也不再在飞机上会看到MAS的LOGO(因为松下去掉了Matsushita这个名字);再比如像Toughbook系列,在北美的安全机构里面也有很高的占有率,利润也很客观,但问题是,这些产品的市场规模毕竟有限,而且往往是存量市场规模远大于增量规模,折旧又慢,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帮助企业改变财务状况。

第五,关于专利,确实松下、索尼专利都很多,松下比索尼更多(因为业务更广),就在几年前,松下还一度是全球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并且常年稳居前三,即便今天,松下虽然在北美的年专利数量排名大幅下降,但是在整个全球市场,依然规模很大。不过问题在于,专利救不了企业,柯达手握一堆专利,然后呢?破产了,现在倒卖专利套现,希望能够重生(还是未知数呢)

所以:

1. 松下(索尼)相较于从前确实是衰落了,而且现金流压力比较大;

2. 两家公司仍然是TO C业务为主的消费级电子设备厂商,这点和TOSHIBA HITACHI还是不一样

3. 尽管它们都还有各自称霸一方的TO B的领域,单项业务利润也客观,但是于公司整体的经营贡献极其有限,因此以此作为两家没有衰落的依据,似乎缺乏逻辑;

4. 我也不认为松下就此一蹶不振,上面已经说过。但是业务重组的方向还不明确,等4月的财报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技嘉科技致歉:「官网发布部分文字与事实严重不符,系内部管理不善所致」? 
  自由贸易一定是有益的吗?如果是,为什么美国会开始走向孤立? 
  万科内部发文称「节衣缩食,花小钱办大事,打造战时氛围」,目前企业情况如何? 
  你知道哪些暴利的灰色产业? 
  如何看待韩国现代汽车员工举报自己公司,被美国重奖 1.5 亿元? 
  格力发布公告表示「将单双休工作制调整为双休工作制」,如何看待这一决定? 
  低学历是否比高学历更加会赚钱? 
  如何去构建一家属于【我们自己】的公司(超级合作社)? 
  在两三线城市(比如南昌),投资一家日式拉面店的的前景怎么样?预算大概需要多少? 
  微信点对点聊天将能够直接访问外部链接,群聊场景试行开放电商外链直接访问功能,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前一个讨论
微博上盛传一些化妆品电商都是拿到正品样货以后按 1:5 之类的比例进行稀释,然后再进行销售,这已是一种「行业潜规则」。真的是这样吗?
下一个讨论
你觉得最好用的笔是哪一支?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