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教育中的科目都有哪些失败之处? 第3页

        

user avatar   ming-yun-snip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语文可能不是“最”失败的,但一定是“最尴尬”的,原因在于中国基础教育中的语文完全没有弄明白自己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将“文学”和“交流”混为一谈,最后搞得两头都弄不好,十分尴尬。


说实话,语文本身就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学科,确切地说,语文本身并不应该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而应该是一系列科目的合集,包括了

  • 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交流——语音、字形、语法、基本表达能力
  • 通顺、流畅的语义表达与理解——议论文阅读、撰写
  • 语言文学、艺术修辞等深层次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

其实大家可以类比一下英语的学习过程:

  • 首先是最基本的字词句学习,学完之后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日常对话,能够较为顺畅地处理生活中的日常任务
  • 然后是阅读比较简单的新闻、科技文、议论文等,再撰写一些简单的小文章,核心是学会较为“正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力求准确和有条理,不口语化
  • 然后才是对一些比较复杂、深入、带有文化特色的知识的学习,开始去理解文学作品、使用各种高级修辞手法来使得文字更加的优美、富有文学价值

本来语文的教育教学应该也是顺从这个顺序,小学教会基本交流,中学教会正式表达,大学以及之后的人生里逐渐掌握带有深度和文学性质的内容。

但中国的语文教育则是混为一谈,尤其是从中学开始,又在教语音字形,又在教科技文议论文记叙文,还在教文言文散文,最后其实哪一条都没教好教到位,其中以阅读理解和作文为甚。


先说阅读理解,“窗帘为什么是蓝色的”这一梗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中国的阅读理解不考察学生对客观事实的理解,而去考察主观感情的理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这段话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所以我一点都不奇怪为什么网络里很多人喜欢不顾对方文字里的“内容”而去抨击对方的“出发点”,一点都不知道什么叫“就事论事”,因为语文就是这么教的

“你这个水军”
“骗赞骗收藏骗经验”
“脑残粉滚粗”

好,你说逻辑阅读放在“科技文阅读”里考,这里考察的是学生文学理解能力

没问题,但是答案又必须得是统一的又是什么鬼?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好意思,一千个学生眼中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其他都是错的。

电线杆上孤独的鸟是作者对自己当时孑然一身的暗示,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孤身一人无法实现自己最初的理想“展翅高飞”的无奈
电线杆上孤独的鸟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寂寥,孤独的鸟与前文鸟巢中的鸟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独自一人在外奔波对家的思念

请问上述2个答案哪个正确?

实际上,任何一段文字,由于读者自身的家庭背景、人生阅历、三观的差异,很可能会有不同乃至于完全相反的理解,但文学就是这样,每个人读完都有不同的体会,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才是正常状态。

评价一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看他理解出的东西是不是“标准答案”,而应该是看他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有理有据,即使同一段文字一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塔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这段解释令人信服,为什么要判成错误呢?这又不涉及到和谐、政治等敏感问题。

所以我十分讨厌语文阅读题目中“XXX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这种问题,都是自欺欺人,请改为“请谈谈答案的看法

于是语文阅读培养出的学生,客观道理看不懂,主观感情靠脑补,尴不尴尬?


再说语文作文,有理有据的论述永远只能得到一个中庸的分数,所谓的高分、满分作文,突出一个“言之无物”,800字本来就不长(本答案写到这里已经1000+字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用上什么高深的文学技巧去真正把问题说清楚,否则必然会出现要么论据不够充足有效,要么论证不够完善准确。绝大多数高分作文都走的散文、感情化套路,故事细腻,描写细致、辞藻华丽、感情丰富,就是没啥营养。

另一方面,现在的语文作文又特别喜欢出开放性题目,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题目,似乎希望你能针对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讨论与反思,辩证地得到一个妥善的结论,但是最后的分数会给你当头一棒。

好吧,你说又不是作文就一定要写成议论文,根据题目写一篇抒发自己内心想法的作文也是符合要求的,而别人文学功底高,文字优美辞藻华丽,理应得高分,冷冰冰的议论文得个中档分数没什么问题。

那么就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上,中学语文到底是在教学生什么?基础的观点表达逻辑演绎都没搞清楚呢,就开始向高级文学技巧进军了?

别说中学了,我见过无数本科生、研究生,稍微写点需要落实在纸面上的东西就是一团乱麻,条理不清、逻辑混乱、前后矛盾,更不提辩证地思考问题这种夹在在语文和理科中间的东西了。

再看看如今乌烟瘴气的网络论坛、贴吧、知乎,“能把自己想表达的道理说清楚”都是件难事,真想问问当初都是怎么学的语文,怎么写的作文,尴不尴尬?


所谓到底语文想要教会我们什么?又真正教会了我们什么?


利益相关:

初高中语文没上过120,阅读理解稳定扣12分,作文稳定扣15分

大学选修2门语文课,2门99(满分100)

热衷于写有干货有内容的文章,知乎专栏:想精想怪


user avatar   liranm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类词的来源不一样。英语的底层是日耳曼语,然后诺曼征服之后又被讲法语的贵族深深影响。

pig这个词来自日耳曼语。现在德语的“猪”也还是pig。饲养动物能直接接触这些活物的基本都是农民。所以他们对动物的用语也就保留下来了。

pork这个词来自法语。古时的肉食者基本非富即贵。他们见到的基本都是烹饪好的熟肉,而平民很少能吃到肉。所以对于肉类的称呼更多地来自于贵族的语言。


user avatar   yu-alex-80-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类词的来源不一样。英语的底层是日耳曼语,然后诺曼征服之后又被讲法语的贵族深深影响。

pig这个词来自日耳曼语。现在德语的“猪”也还是pig。饲养动物能直接接触这些活物的基本都是农民。所以他们对动物的用语也就保留下来了。

pork这个词来自法语。古时的肉食者基本非富即贵。他们见到的基本都是烹饪好的熟肉,而平民很少能吃到肉。所以对于肉类的称呼更多地来自于贵族的语言。


user avatar   cherry9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quan-gui-zhuan-gong-bi-ya-d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以看看王小波的《青铜时代》,虽然王小波不在了,但是也算是现代的文学作品吧。


user avatar   jia-ming-zi-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高中离我已经很遥远了,我女儿还没到高中,所以具体的方法不好说,只想从你的描述中指出一些大的原则性问题:

1、“数学课大部分都没听过”,所以你的数学不可能好。关键是,你为何不听课?你是真的着急还是假着急呢?如果真着急,先把这一点改掉。否则没人能救得了你。

2、“本人理科思维几乎没有”,请不要给自己贴标签。别人给你贴标签就已经够烦的了,你自己为何还要雪上加霜?相信我,理科思维人人都有。并且,信不信由你,数学是理科中最不需要“理科思维”或者所谓的“理解”的科目。数学是要在你脑袋里建立一种思维模式,而不是要你去理解什么东西,这和物理不同。庞加莱说过,“在数学中我们并不是去理解什么,而是去习惯什么”。很多概念,你一开始觉得抽象得很,只要你不停地用,一般在一个月之内就会长在你的身上,想摆脱也摆脱不掉了。所以说,数学的根本在与练习

3、练习有高效的,也有低效的。有各种高效的练习方法,这些具体的方法我不敢多说以免误人子弟。但是我想说的是,即使是低效的练习,也是有效的。所以,最坏的情况是,你多花了一些时间,但是你花的这些时间肯定不会白花。收益有大小,仅此而已。你现在刚刚高一,还有时间。




        

相关话题

  为什么说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外国人永远都学不会? 
  如何看待河北高考? 
  高考结束的第一天,你都做了些什么呢? 
  为什么在中国国内桥牌普及度这么低? 
  被美国外教吐槽的湖北高考英语考题真的「错得离谱」么? 
  什么时候你感叹过黑人的种族天赋吗? 
  怎么看待老师和学生一起打机、鼓励学生谈恋爱的师生关系? 
  中国大陆的各省份的行政区划有哪些缺点? 
  如何看待中北大学大二学生补考作弊被抓后坠亡一事?暴露了哪些问题? 
  家用热泵式烘干机,选择小天鹅还是西门子?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亮剑》中赵刚的扮演者何政军?
下一个讨论
叶利钦究竟是俄罗斯的功臣还是罪人?





© 2025-01-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